• 133.00 KB
  • 2023-10-08 发布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备课班级 八年级 上课时间 ‎ ‎ 执教人 ‎ ‎ 课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时 ‎1‎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使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 析 教材分析 ‎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够对时间和长度这两个物理量有一定认识,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 ‎ 学生对长度和时间都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讲起来,他们很容易理解。‎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2.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3. 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 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难点 ‎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法学法 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具 准备 测长度工具:刻度尺、三角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提要 8‎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了解如何测量长度和时间 利用书上的“想想议议”,体验人的直觉不可靠。若要准确测量帽檐直径和帽子的高度,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一)长度的测量 国际单位制 ‎1.教师:通过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即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的重要性,测量需要借助测量 8‎ 教 学 过 程 ‎1.掌握长度、时间的测量及其注意事项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3m ‎1 m‎ = 10dm = ‎100cm = ‎1000 mm = 106μm =109 nm ‎2.教师:要想知道这本书的长度,该怎么办?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回答。‎ ‎3.展示实物图象: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和三角板进行观察,讨论它们和展示的四种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 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它们都有单位和刻度(板书)。它们的测量精确程度不同。那如何使用它们呢?‎ 刻度尺的读数:‎ ‎[1]2分钟学生开发实验:(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测量活动,利用手中的各种刻度尺来测量物理书的宽度并讨论出本组的结论)。‎ 选五个小组中各推出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刻度尺的使用,提醒台下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出他们操作中的不妥之处。‎ ‎[2]教师演示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 ‎4.学生仔细观察,结合自己的体验,得出结论。‎ A如何使用刻度尺?‎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和单位;(板书)‎ ‎②使用时,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板书)‎ 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会放: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应认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视线应垂直刻度尺,不要斜视。‎ 会读:读出准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结果,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即:‎ ‎ 学生能够清晰明白长度测量一般方法,长度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步骤等 8‎ ‎2.会估算常见的物体长度和时间 ‎③测量结果=准确值 + 估读值(一位)+单位(板书) 数字 ‎5.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测量钢笔、铅笔的长度(巩固刻度尺的使用)。并把学生测出的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读数是否正确。‎ ‎6.教师:除了用刻度尺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外,还可有什么方法可测量物体的大致长度?‎ 学生大胆猜想,各抒己见。‎ 教师:其实人体有许多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这是一种新的方法 B估测法测长度:(长度的估测)  (板书)‎ 如:手指厚度约为‎1cm,手掌宽约为1dm ,伸长两臂长大约等于身高。利用这些已知长度,对某一些物体长度进行估测。‎ 7. 教师:用刻度尺能不能测以下物体的长度?若不能,请大家讨论用何方法才能测出 ‎ 学生思考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板书)‎ ‎(1)棉线法(化曲为直)(2)辅助法(3)滚轮法(4)纸带重叠法(5)累积法(板书)‎ (二) 时间及其测量 时间的国际单位制:‎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做实验用了多少时间?时间的单位是什么?‎ a.SI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板书)‎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毫秒(ms)、微秒(μs) (板书)‎ ‎1 h = 60 min   1 min = 60 s  1 s = 103 ms = 106μs    (板书)‎ 在平常生活中,你们用哪些仪器测量时间?‎ 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把所有答案列在黑板上)。‎ b.时间测量工具有:手表、停表、电子钟等。‎ 除此之外,你随身就携带了一只表——生物钟,你平静后坐下来,用停表测10次脉搏的时间,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你随身携带的“生物钟”。学生观察讨论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中的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b.时间测量工具有:手表、停表、电子钟等。‎ 除此之外,你随身就携带了一只表——生物钟,你平静后坐下来,用停表测10次脉搏的时间,多 ‎ 时间测量的一般方法,时间单位、测量工具等 8‎ 教 学 过 程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你随身携带的“生物钟”。学生观察讨论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中的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石英钟和停表的分度值各为多少?‎ ‎②停表的读数及如何使用方法?‎ 学生讨论并得出答案。‎ 教师总结:①石英钟的分度值为1 min,停表的分度值为1s ‎              ②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调(调零)、二按、三停、四读 ‎              ③读数:大圈示数+小圈示数 教师出示停表,让一位同学从教室前走到教室后,另一名同学用停表测量,其他同学用自己的手表测量,抽取几个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会发现其测量结果不相同。‎ 误差:‎ a.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板书)‎ 注意: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是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它跟测量中的错误是不同的。错误是测量人不遵守测量工具的使用规则或粗心大意造成的,是应该可以避免的。误差可以减小,如可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在日常生活,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8‎ 小 结 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知识:‎ ‎1.在SI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2.刻度尺的使用: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棉线法②辅助法③滚轮法④纸带重叠法⑤累积法 ‎4.停表的使用及读数 ‎5.误差与错误 方法:长度的测量方法、时间的测量方法、估测法。‎ 8‎ 板 书 设 计 ‎1.长度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3m ‎1 m‎ = 10dm = ‎100cm = ‎1000 mm = 106μm =109 nm b.如何使用刻度尺?‎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和单位;‎ ‎②使用时,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③测量结果 = 准确值 + 估读值(一位)+单位 ‎                      数字 c.估测法测长度:(长度的估测) ‎ d.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棉线法(化曲为直)(2)辅助法(3)滚轮法(4)‎ ‎2.时间 a.SI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 b.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毫秒(ms)、微秒(μs)‎ ‎1 h = 60 min   1 min = 60 s  1 s = 103 ms = 106μs c.时间测量工具有:手表、停表、电子钟等。‎ ‎3.误差 a.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 8‎ 作 业 设 计 ‎ 1、单位之间的相互换算 ‎ 2、动手动脑学物理 ‎ 第4题 教 学 反 思 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