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6.50 KB
  • 2023-09-24 发布

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训练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www.ks5u.com 辽南协作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训练文综试题(地理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突发导致口罩紧缺,国内多家汽车企业纷纷跨界生产口罩。总部位于广西柳州的五菱汽车集团仅用三天时间便完成了口罩生产的技术学习、原料采购、资格审批、生产线组装及首批产品下线,该集团生产出来的“五菱牌”口革全部无偿提供给医务、警务等一线防疫人员。‎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影响口罩生产企业的主导因素是 A. 科学技术 B. 劳动力 C. 消费市场 D. 原材料 ‎2. 五菱汽车集团在生产口罩之前,最有可能取经学习生产技术的对象位于 A. 辽中南工业区 B. 京津冀工业区 C. 珠三角工业区 D. 沪宁杭工业区 ‎3. 五菱汽车集团能快速跨界生产口罩除地方政府支持外其主要原因还有 ‎①资金实力雄厚 ②劳动力丰富 ③市场需求大 ④上游合作企业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总部位于广西柳州的五菱汽车集团仅用三天时间便完成了口罩生产的技术学习,说明口罩对科学技术的求不高,A错误;生产线组装生产,劳动力需求少,B错误;市场面向全世界,故消费市场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熔喷布是口罩最核心的材料,生产口罩需要大量熔喷布,熔喷布产量直接影响口罩的生产,故主要因素是原材料,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五菱汽车集团为汽车企业,我国四大工业区都有汽车企业分布,珠三角工业区距离最近,文化相近,故最有可能成为五菱汽车集团取经学习生产技术的对象;故选C。‎ ‎【3题详解】‎ 五菱汽车集团能快速跨界生产口罩除地方政府支持外其主要原因还有 - 11 -‎ 该集团生产出来的“五菱牌”口罩全部无偿提供给医务、警务等一线防疫人员,说明资金实力雄厚,①正确;劳动力的需求少,②错误;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突发导致口罩紧缺,说明市场需求大,但不是跨界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有市场就可以跨界③正确;仅用三天时间便完成了口罩生产的技术学习、原料采购、资格审批、生产线组装及首批产品下线,说明④上游合作企业多,正确。故选C。‎ 位于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东部卡马河畔的切尔内市,是俄罗斯主要工业中心之一。2019年8月,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在切尔内市海尔俄罗斯工业园正式投产。2018年全球洗衣机市场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洗衣机第10次蝉联全球第一。海尔直接在俄罗斯境内开设互联工厂,将更好服务俄罗斯全境1.4亿消费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投资于切尔内市,主要考虑的是切尔内市 A. 缓解就业压力 B. 邻近中亚各国 C. 交通四通八达 D. 产业基础较好 ‎5. 海尔集团在俄罗斯投资洗衣机互联工厂,凭借的是 A. 营销力度大,销路广 B. 研发投入多,产量大 C. 产品质量高,信誉好 D. 自动化生产,效益高 ‎6. 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投产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①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②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④美化绿化城市环境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4. D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切尔内市是俄罗斯主要工业中心之一,产业基础好,是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投资于此的主要原因,缓解就业压力不是海尔企业的目的,企业是以获得利润为目的,A错,邻近中亚各国与材料提到服务俄罗斯全境1.4亿消费者不相符,B错;交通四通八达材料没有体现,C错。故选D。‎ ‎【5题详解】‎ - 11 -‎ 由题干“2018年全球洗衣机市场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洗衣机第10次蝉联全球第一”可知,海尔集团在俄罗斯投资洗衣机互联工厂,凭借的是之前凭借产品质量高,获得的良好的全球信誉。故选C。‎ ‎【6题详解】‎ 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是全球首个兼容全自动波轮、滚筒洗衣机柔性生产大规模定制互联工厂;该互联工厂投产后会直接接收用户订单,通过智能设备自动读取用户定制信息,匹配模块商等资源定制下线后,产品将直接装车发往用户手中。产业链条长、深、厚,涉及基础研发、智能制造、高端设计、大件物流、品牌营销、售后维护等。投产可以有效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新工业的引入能促进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但很难调整原有工业的空间布局。工业的引入,难以起到美化绿化城市环境的作用。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 秘鲁南部沿海有一个由三座小岛组成的群岛—钦查群岛,总面积为0.92km2,岛上寸草不生。平均每天有数十万只海鸟到该岛上栖息,最多时一天超过600万只;岛上的鸟粪堆积厚度达30 m。19世纪后半叶,秘鲁人从钦查群岛挖鸟粪销往欧洲。早期秘鲁人卖鸟粪的经济收入占全年财政的80%。‎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据材料推测,钦查群岛鸟类大量聚集的条件是 A. 气候干燥,疫病少 B. 远离大陆,人类干扰少 C. 附近海域食物充足 D. 靠近陆地,水源充足 ‎8. 钦查群岛寸草不生是因为 A. 鸟类侵害 B. 盐度较大 C. 基岩裸露 D. 气候干旱 ‎9. 早期钦查群岛鸟粪外运有利于 A. 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B. 促进秘鲁农业发展 C. 改善鸟类的生存环境 D. 保护秘鲁海洋环境 - 11 -‎ ‎【答案】7. C 8. D 9. A ‎【解析】‎ ‎【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每天主要是大量海鸟到钦查群岛上栖息,说明附近有海鸟所需的食物,C正确; 钦查群岛靠近南美大陆,但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水源不足,BD错误;气候干燥,疫病少不少主要因素,A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钦查群岛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同时沿岸秘鲁寒流经过,加剧干旱,降水少,因此寸草不生。故选D。‎ ‎【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早期秘鲁人卖鸟粪的经济收入占全年财政的80%。说明早期钦查群岛鸟粪外运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故选A。‎ 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图中线段分别代表南、北坡自然一带的分布海拔)。每年3—5月该山地都会迎来登山客的流量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 ‎10. 该山地 A. 南坡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 北坡缺失甲带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 南坡乙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分布较低 D. 北坡自然带少和海拔高度小有关系 ‎11. 每年3—5月适宜攀登该山,其原因主要是 A. 季风转向期,风雪较少 B. 太阳高度大,气温较高 C. 冰雪消融多,线路安全 D. 白天时段长,用时充足 ‎【答案】10. C 11. A - 11 -‎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该山地的海拔高度和山地的基带可判断该山地为珠穆朗玛峰,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界线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季节变化而移动,A错误;甲带是山地针阔混交林带,珠峰北坡缺失甲带是因为北坡位于青藏高原,受海拔高度的影响,B错误;乙是高山冰雪带,珠峰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因而分布比北坡低,C正确;北坡自然带少是因为北坡基带海拔高,相对高度小,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攀登珠峰的最大困难在于珠峰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珠峰6月份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进入雨季,3-5月份正是雨季来临之前的时间,风力较小,降水少,多晴天,最适宜攀登,A正确;峰顶常年低温,气温并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B错误;冰雪消融会增加攀登的风险,C错误;此时不是白天最长的时段,D错误。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题~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密西西比河年均输沙量4.95亿吨,在河口处堆积成面积达2.6万平方千米的巨大鸟足状三角洲,且以平均每年96米的速度继续向墨西哥湾延伸。M市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但时常面临地面沉降问题,且该市在飓风来临时,时常遭遇洪水威胁,当飓风眼位于M市东侧时尤其严重。下图为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示意图。‎ ‎(1)从河口地区的流水作用角度简述鸟足状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 11 -‎ ‎(2)推测M市时常面临地面沉降问题的自然原因。‎ ‎(3)评价M市筑港的自然条件。‎ ‎(4)分析飓风眼位于M市东侧时,M市洪水危害尤其严重的原因。‎ ‎【答案】(1)河口地区地势平坦,海水侵蚀作用弱,河流分岔入海;各岔流的泥沙堆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泥沙沿各岔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沙咀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鸟足状;由于岔道稳定,两侧常发育天然堤,天然堤起着约束水流作用,使岔流能继续向海伸延;岔道天然岸堤被洪水冲垮,又产生新的岔流。‎ ‎(2)位于河口,地势低洼;多沼泽分布,地层松软。‎ ‎(3)有利条件:位于亚热带气候区,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且位于海湾内,风浪小。‎ 不利条件:泥沙淤积严重,水域浅。‎ ‎(4)M市位于北半球,根据地转偏向力,飓风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当飓风眼位于M市东侧时,飓风把该市北侧湖区的水吹向南边的海岸,受海岸阻挡,水位抬升,导致洪水灾害严重。‎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流水地貌的形成及港口的建设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图像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 ‎【详解】(1)该题明确要求从流水作用角度回答三角洲的形成过程,考生从流水侵蚀、流水沉积角度回答即可。从图中可以看出,鸟足状三角位于河口地区,河口地区地势平坦,海水侵蚀作用弱,河流分岔入海;密西西比河年均输沙量4.95亿吨,在河口处堆积,各岔流的泥沙堆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以平均每年96米的速度继续向墨西哥湾延伸,泥沙沿各岔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沙咀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鸟足状;由于岔道稳定,两侧常发育天然堤,天然堤起着约束水流作用,使岔流能继续向海伸延;岔道天然岸堤延伸较长,被洪水冲垮,又产生新的岔流。‎ ‎(2)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地质地貌等角度回答。M市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位于河口,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多沼泽分布,地层松软。‎ ‎(3)评价筑港的自然条件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M市位于位于墨西哥湾沿岩,为亚热带气候区,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从图中位置可以看出,M市位于海湾内,风浪小。但M市位于河口泥沙淤积严重,水域浅。‎ - 11 -‎ ‎(4)M市位于位于墨西哥湾沿岩,位于北半球,根据地转偏向力,飓风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当飓风眼位于M市东侧时,受飓风影响吹偏北风,飓风把该市北侧湖区的水吹向南边的海岸,受海岸阻挡,水位抬升,导致洪水灾害严重。‎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湛江市(下图)是广东省副中心城市,是带动广东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建设成为石化产业基地。2019年,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的海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在湛江市石化产业园启动开建,成为继中科炼化项目之后的第二个在此落户的炼化龙头企业。该项目将采用炼油、化工一体化生产模式,炼油产业可以生产成品油并为化工产业提供原材料。‎ ‎(1)与珠三角相比,说明湛江市吸引巴斯夫项目落户区位优势。 ‎ ‎(2)简述巴斯夫项目采用炼油、化工一体化生产模式的经济意义。 ‎ ‎(3)分析巴斯夫项目对湛江市石化产业发展积极影响。 ‎ ‎【答案】(1)工业用地相对丰富且价格低(或劳动力价格低);符合广东省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展方向,具有政策优势。‎ - 11 -‎ ‎(2)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利润;减少流通环节,节省运费;产品种类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任答三点)‎ ‎(3)形成化工产业集群,产生规模效益;带动上下游化工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 ‎【解析】‎ ‎【分析】‎ 本题展示雷州半岛与湛江市位置示意图,通过将湛江建设成石化产业基地作为案例分析区域工业化、产业集聚等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可结合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特征与发展方向做综合性分析。‎ ‎【详解】(1)由材料可知,湛江是带动广东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可知该地与珠三角相比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工业用地、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且材料中提到“将建设成为石化产业基地”意味着政策对其具有一定的扶持,可参照以上内容进行作答。‎ ‎(2)巴斯夫项目炼油化工一体化生产模式可分析其为产业集聚在石化产业园的优势。如利用其生产优势发展全产业链生产,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原料与产品空间距离近,方便运输降低成本;多元化发展,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较强。‎ ‎(3)巴斯夫项目对湛江市石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从经济或产业结构角度分析,如该项目能够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上下游化工产业发展;此外通过规模效应进行产业集聚,形成化工产业集群,产生规模效益,增强在国内与国际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请考生在第14、15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旅游地理】‎ 下图为迪拜位置示意图和迪拜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迪拜,一个小小的城市,却有着无穷无尽绝美的景象。迪拜很早就很有远见地推行经济多元化,将自身发展目标定位为地区及国际服务业中心,大力发展航运、金融、商业服务、媒体及旅游。迪拜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致力于打造另样高端旅游,这里不仅有高级酒店,还有许多高档消费场所,摩天大楼的数量已经打破世界纪录,凭借着高耸入云的建筑,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 - 11 -‎ 说明迪拜成为著名旅游胜地的原因。‎ ‎【答案】旅游资源丰富,非凡性突出;航运发达,交通便利;处于亚、欧、非三大洲中心的战略位置,客源广阔;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经济发达,打造高端旅游体验;政府大力支持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迪拜为背景,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迪拜自然环境特殊,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经济实力强,建筑了大量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非凡性突出;位于沿海港口,航运发达,交通便利;处于亚、欧、非三大洲中心的战略位置,市场距离较近,客源广阔;致力于打造另样高端旅游,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经济发达,打造高端旅游体验;政府优惠政策大力支持。‎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东南部迈阿密半岛的大沼泽湿地,在历史上被誉为“青草的河流”,随着几十年的持续农垦、城市化及建坝修渠,大沼泽生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50%的湿地已经干涸。20世纪80年代起,当地政府启动了大沼泽湿地恢复工程:初期对河渠、河道进行简单修复和移除,后期采取连通河湖、水生植物藻类去磷、防止生物入侵及选择性蓄水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大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现已基本恢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简述大沼泽湿地后期恢复工程对改善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 - 11 -‎ ‎【答案】后期恢复工程措施增加了大沼泽湿地面积,调节了局地气候环境;河湖连通和选择性蓄水有利于提高大沼泽湿地的调蓄能力,减少极端水量威胁,同时提高沼泽的自净能力;水生植物藻类去磷,能有效净化水质(避免水质净化过程中二次污染问题);防止生物入侵,有利于保护当地濒危 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 ‎【分析】‎ 本组题以美国大沼泽湿地恢复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湿地相关知识,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沼泽湿地、大沼泽湿地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详解】本组题要先梳理出大沼泽后期恢复工程主要有河湖连通、水生植物藻类去磷、防止生物入侵、选择性蓄水等,明确通过这些后期恢复工程,大沼泽生态功能得以恢复;然后先从整体答出调节局地气候的作用,再分别归纳各项措施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后期采取的恢复工程措施最终增加了大沼泽湿地面积,水面增加可以调节局地气候环境;河湖连通和选择性蓄水有利于提高大沼泽湿地的调蓄能力,减少极端水量威胁,减少洪涝问题的产生;水量增加、流动性增强利于提高沼泽的自净能力;水生植物藻类去磷,能有效净化水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防止生物入侵,减轻对本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保护当地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 11 -‎ - 11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