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6 KB
  • 2023-09-12 发布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古人谈读书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八单元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6~107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9个生字。‎ ‎2.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内容要点。‎ ‎3.学会读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内容要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讲述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说明古代人读书很刻苦,同时说出古人关于读书有很多体会,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古人谈读书》。‎ 二、了解作者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三、学习生字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9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四、整体感知 学生通读课文,教师逐字逐句对文章进行翻译。‎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才能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倦怠。‎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意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者缺一不可。‎ 五、课文小结 这三篇小文章都是关于读书学习的,教导我们要善于学习,不耻下问。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同时还要有志向,有学识,有恒心。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鉴。‎ ‎【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心到 眼到 口到 ‎ 有志向 有学识 有恒心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三篇小古文,说的都是关于读书学习的道理,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在清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理解这些道理,所以就需要老师带着学生翻译全文,弄清字词的意思,再来讲解就容易很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