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7 MB
- 2023-08-20 发布
华沙之跪
1970
年
12
月
7
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双膝跪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情景导入
第
15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闪 电 战
二战的爆发
闪电战又名闪击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用机械化部队来快速切割敌军主力来达到预期效果。
闪电战的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袭、集中。在军事行动中,这三个要素既是战略,也是战术。战略上整体协同,全局性强,战术上精妙奇特,灵活多变。闪电战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战争工具飞机、坦克、装甲车、摩托车的速度优势,以超出对手反应的速度对敌人实行闪电般的打击。但前提是要保有制空权,然而在二战后期,德国遭遇了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军航空部队,德军的地面战车都成了美军飞机的活靶子,因此德军无法使用闪击战。 另外此战术对后勤依赖度非常高,一旦汽油和弹药粮食供应不上, 就会被歼灭。
二战全面爆发初期,英法在西线对德国
“
宣而不战
”
。法国人称之为
“
奇怪的战争
”
,德国人称它为
“
静坐战
”
,英国人称它为
“
假战争
”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战争?它带来什么危害?
二战的爆发
亚洲(东方)•日本
1931
年九一八事变;
1937
七七事变后,
在中国开辟了二战的
东方主战场
欧洲•德国
1938
年,吞并奥地利;
1939
年,吞并捷克斯诺伐克
1939
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标志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战场:
亚洲太平洋战场
(中国主战场)
欧洲西线、东线
(苏德战场)
北非战场
最早抗击法西斯国家
材料
1
:
1919
年以后的德国,从潜力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大国。
……
经过几年的“正常”生活以后,它将再一次提出德国的强大问题。
……
1929
年,德国工业生产再次超过了英国和法国,钢产量达
1600
吨(同期英、法的钢产量分别为
979
万吨和
971
万吨)
材料
2
: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
3
、德、日两国要求打破“凡
—
华”体系,建立法西斯专政,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1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尖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根源
。
材料三
: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得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去卷入一场战争。
---1938
年
9
月
27
日英国首相张伯伦
4
、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2.
1929
~
1933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直接原因)。
5.
世界各国没有互相配合,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战争。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挪威
挪威
挪威
挪威
挪威
丹 麦
挪威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马奇诺防线
5
月下旬,德军绕过法国坚固的
“
马奇诺防线
”
,侵入法国境内,
39
天
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11
天
征服南斯拉夫,
56
天
征服希腊。欧洲大陆基本沦陷。
二战初期, 德国闪击战,攻势凌厉,
35
天
波兰灭亡,
4小时
征服丹麦,
23天
内征服挪威。
卢森堡不战而亡
,
5
天
内征服荷兰,
18
天
内征服比利时。
德国侵略扩大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
德军入侵
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
德国攻占巴黎
德国侵略扩大
1940
年
6
月
22
日,德、法在贡比涅森林的火车车厢里签署
《
贡比涅停战协定
》
,法国投降。
遭空袭的伦敦街道
1940
年
7
—
10
月,德军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1940
年秋德国集结各种作战飞机
2500
余架,投弹量
6
万吨对英国本土进行
3
个月的空袭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不列颠空战
材料一:毛泽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必将是一切反动政策的发展规律。
1
、材料一中张伯伦政策指什么政策?“损人”损害了谁的利益?“害己”害的是谁的利益?毛泽东为什么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
、丘吉尔发表这段演说的背景是什么?反映出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
——
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
1940
年
5
月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
法西斯德国发动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
东 欧
波 兰
北 欧
挪 威
丹 麦
卢森堡
荷 兰
比利时
西 欧
法 国
英 国
奥地利
捷克
苏联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希 腊
南 欧
德国侵略扩大
德军入侵苏联
1939
年
8
月
23
日,希特勒吸取德国在一战中两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同苏联签订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有效期
10
年。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已在西线得手。
1941
年
6
月
22
日(星期日),德撕毁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苏 联
占领波兰东部大部领土
从芬兰割得一部分土地
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并入苏联
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比亚等
欧洲战争的扩大
1941
年
6
月,德军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
苏德战争爆发
)。
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
列宁格勒
波
兰
罗马尼亚
芬兰
1941
年
10
月
莫斯科保卫战
开始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
斯大林
结果:
10
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欧洲战争的扩大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41
年
12
月
7
日,
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
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战的最大规模
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世界各国人民
日 本
德 国
意 大 利
一九四二年初二十六国共同签署了
《
联合国家宣言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背景:
时间:
地点:
文件:
标志:
作用:
1942
年
1
月
《
联合国家宣言
》
1942
年
1
月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
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附从者使用权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
联合国家宣言
》
美国华盛顿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在持续
200
天的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中,法西斯共损失
150
万人,
3500
辆坦克和强击火炮,
1.2
万门大炮和迫击炮,
3000
架飞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二战的转折点
战争形势的转折
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⒈苏军
——
开始
战略进攻
,并掌握了
主动
权。
⒉德军
——
元气大伤,由战略进攻转为
防御
。
阿拉曼
斯大林格勒
1942.10~11
1942.7~1943.2
1943.9
诺曼底
1944.6~7
美、英盟军
使
德国
陷入
东西两
个战场的
夹击
之中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
1944
年
6
月
6
日,美、英和加拿大等国盟军
5
个步兵师、
3
个空降师在法国诺曼底沿海登陆。为此次登陆盟军集结兵力达
287.6
万人,
6500
艘战斗舰艇和运输船只,
11000
架作战飞机及
2700
架运输机。这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
目的:
时间:
内容:
⑴会议决定彻底
消灭
德国
法西斯
主义
,战后
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
分区占领;
⑵决定战后成立
联合国;
⑶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内,参加对
日
作战
雅尔塔会议
1945
年
2
月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波茨坦会晤
时间:
文件:
内容:
1945
年
7
月
《
波茨坦公告
》
⑴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
德国
的精神;
⑵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
《
波茨坦公告
》
,敦促
日本
投降;
⑶公告重申
《
开罗宣言
》
的条件必须实施。
攻克柏林德国投降
1945
年
5
月
8
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欧战结束
广岛
长崎
日本投降
▲
1945
年
8
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中国在毛泽东号召下,发起对日的最后一战。
二战结束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结束
。
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
1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
2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两颗原子弹;
(
3
)
中国
及亚洲其他国家抗日武装的全面反攻(根本)。
二战的结果、原因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结果
:
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世界人
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原
因:
国际反
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团结战斗(根本)
战争的正义性,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
持续
时间
卷入战争国家
死伤人数
军费开支
物资损失
6
年多
61
个
6000
多万人
4
万多亿美元
巨大灾难
二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但是,以反法西斯力量
胜利
而宣告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拯救了世界文明
,
恢复了世界和平
,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二战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但是,以反法西斯力量
胜利
而宣告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拯救了世界文明
,
恢复了世界和平
,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其他影响是什么?
(
1
)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
3
)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
2
)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④社会主义运动:
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①世界格局:
形成新的世界格局
—
两极格局
②资本主义世界:
欧洲实力削弱,美国成为资义世界霸主
③亚非拉:
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
1
)铸剑为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
2
)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
(
3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挑战。
(
4
)所有国家都应和平共处,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
5
)正义必然战胜邪恶,团结就是力量。
1941
年
12
月
8
日
,
美国国会以全票通过对日宣战决议。同日,英国对日宣战。
9
日,中国对日、德宣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
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
与
二战关系
战争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起止时间
1914-1918
年
1939-1945
年
交战双方
同盟国、协约国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
转折点
)
、诺曼底登陆
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课堂小结
1.
1939
年
8
月
31
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
1939
年
9
月
1
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____
A.
突袭波兰
B.
进攻苏联
C.
偷袭珍珠港
D.
保卫斯大林格勒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时满足“闪击战”“海战”“日本发动”这三个条件的著名战役是
____
A.
法西斯进攻苏联
B.
珍珠港战役
C.
法西斯进攻波兰
D.
台儿庄战役
A
B
【当堂训练】
3.2015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
___
A.
德国突袭波兰
B.
德国突袭苏联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D.《
联合国家宣言
》
的发表
4.
战地记者往往不惧危险,深入战场采访报道。以下报道不可能出现在
1945
年的是
___
A.
苏联攻克柏林
B.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C.
日本宣布投降
D.
中东战争爆发
D
D
1.根据提示写出历史事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2)苏联军民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
(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的标志:
德国突袭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
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日军偷袭珍珠港
美英对日宣战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根据提示写出历史事件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6)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
(7)二战欧洲战事结束的标志:
(8)二战结束的标志: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诺曼底登陆
德国签署投降书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国际会议
(1)1945年2月:
(2)1945年7月:
3.三个法西斯国家签署投降书的时间: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1)意大利
:
1943年9月3日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
2
)
德 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
签署
投降书。
(
3
)
日 本:
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4.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
美
--
罗斯福、英
--
丘吉尔、苏
--
斯大林
5
..二战的主要战场:
(1)中国战场
(2)欧洲西线战场
(3)北非战场
(4)苏德战场
(5)太平洋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