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 KB
  • 2023-08-11 发布

八年级语文下人教新课标第5单元测试卷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平台(21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dài) B.烨然(huá) 泠泠(léng) 轩邈(miǎo)‎ C.皲裂(jūn) 箪瓢(dān) 辄尽(zhé) D.婵娟(chán) 黔娄(qián) 汲汲(jí) ‎ ‎2、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至舍(学舍,书馆) 容臭(气味,臭味) B.铁未销(销蚀) 把酒(端起)‎ C.期在必醉(期望) 甚箭(胜过) D.戾天(至,到) 何许人(处所) ‎ ‎3.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水皆缥碧 天山共色 不求甚解 德隆望尊 B.奇山异水 泠泠作响 不慕荣利 援疑质理 C.疏条交映 千百成蜂 箪瓢屡空 衔觞赋诗 D.短褐穿结 负箧曳屣 风烟俱净 天下独绝 ‎4.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比喻 排比 排比 拟人 B.拟人 对偶 排比 拟人 C.比喻 对偶 排比 拟人 D.比喻 对偶 拟人 比喻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四支僵劲不能动 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 食之不能尽其材 ‎ ‎6、对下列各句朗读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晋朝 B、《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清朝 C、《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朝 D、《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南朝 二.阅读·品味(39分)‎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一文中的选段,并回答8—11题(15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不慕荣利( ) (2)性嗜酒( )‎ ‎(3)既醉而退( ) (4)晏如也( )‎ ‎9、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 ‎ ‎10、五柳先生既然是“箪瓢屡空”,为什么还能做到“晏如也”呢?(4分)‎ ‎ ‎ ‎ ‎ ‎ ‎ ‎11、选段中谈到读书的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你的理由。(5分)‎ ‎ ‎ ‎ ‎ ‎ ‎ ‎ ‎ ‎(二)阅读韩愈的《马说》文,并回答12—15题。(14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一食或尽粟一石( )‎ ‎13、下面各组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4分) ‎ ‎15、能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3分) ‎ ‎(三)丑 女 效 颦 (10分) ‎ 西施①病心而颦②其里,其里③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④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⑤妻子而去之走。 ‎ ‎[注释]①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②颦(pín):皱眉头。③里:乡里。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相传二十五家为一里。④坚:紧紧地。⑤挈(qiè):携。 ‎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 ‎⑴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 ‎⑵挈妻子而去之走(    )(     ) ‎ ‎17.将“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译成现代汉语。(2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18.选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中“而”的用法一致的一项( )(2分) ‎ 例句: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 A.默而识之   B.敏而好学  ‎ C.人不知而不愠   D.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19.试写成语“东施效颦”的二个近义词(2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20.富人、穷人对丑人避而不见的原因是什么?(2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十一、作文 (40分)‎ ‎21.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时常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渴望有位好朋友,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关爱或理解,渴望“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等。‎ 请以“我渴望                 ”为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3、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文章要写出渴望什么,为什么渴望。 ‎ ‎4、字数不少于600。 ‎ 答案:‎ ‎1、B (“烨”字的读音为“yè”,“泠泠”的读音为“líng”。) 2、A ( “臭”的意思与今义不同,应为“香气”。) 3.C 4.C 5.B 6.B 7.B ‎ 二、(一)8、(1)爱慕(2)爱好,嗜好(3)已经(4)安然自若的样子9、(1)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 10、这充分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11、答案提示: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时所采用的两种态度和方法。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表明了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醉,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这种方法体现出作者爱读书的境界,同时表现出一种学习态度,求广不求深,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广泛涉猎书籍,兼容并包有很大的意义。 ‎ ‎(二)12、(1)这(2)喂养(3)鞭打(4)有时13、C 14、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15、不知马也。‎ ‎(三)16.⑴以……为美(或觉得……美) ⑵离开 ⑶跑 17.那个丑女子只知道西施皱着眉头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眉头美的原因。 18.C  19.邯郸学步  生搬硬套  生吞活剥等  20.因为丑人皱眉更加丑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