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6 MB
  • 2023-08-03 发布

六年级语文上册16盼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盼 第五单元 16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 …… 课文导入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2. 探究课文,感受 “ 我 ” 内心的盼望之情。 3. 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之美。 学习字词 袖 篷 缩 疯 瓦 柜 喧 甩 嚷 酱 唇 蹦 梯 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衣柜 预报 喧闹 遮盖 讲座 酱油 逗引 嘴唇 楼梯 初读感知 文章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朗读课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主要内容 第四部分( 18-2 0 段 ):事情的高潮和结局,“我”如愿穿上新雨衣,愿望得以实现。 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 1-2段 ):事情的发生,妈妈送给“我”一件新 雨衣,“我”特别喜欢,甚至在屋子里试了又试。 第二部分( 3段 ):向事情的发展过渡。 第三部分( 4-17段 ):雨来时的各种小插曲、小事件。 请同学们朗读1、2自然段,思考: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能看出“我”对这种雨衣的喜爱? 课文解读 研读第一部分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段文字介绍了什么? 介绍了雨衣的颜色和样式,还介绍了这种样式的好处。 1. 我 立刻就抖开 雨衣就往身上 穿 。 2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 走来走去 ,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 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 “我”对雨衣的喜爱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 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研读第二部分 写“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几天都是晴天。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思考:这句中两个“安安静静”蕴含着“我”怎样的情感? 雨衣、盒子的“安安静静”更衬托出“我”盼望下雨的急切的心情。 每天在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这 几 句是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两个疑问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1. 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手段突出“盼”? 研读第三部分 主要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场景的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出“盼”。 2. 在这部分里,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怎样不同 的心情? 雨前场景描写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问题 1 :“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问题2 :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也穿插着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比如 “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 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问题3 :找出这一自然段中动作描写的句子,说说作用是什么? 人物语言描写 找出“我”的语言反复研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我”的话中能看出“我”多么盼望穿上雨衣到街上去啊!甚至于向妈妈撒谎,从中可见“我”渴盼的心情。 雨中场景描写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问题1:作者为什么说雨点儿“逗引” 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句 话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急切心理。 问题2: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想想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体会到了“我”担心今天雨下得太大会导致明天不下雨。从侧面烘托出“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雨后场景描写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 上 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问题1: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场景?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美景,从中体会出了作者对雨天的喜爱。 问题2:“我”的心理描写说明了什么? “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憬,烘托出了“我”对雨天穿雨衣的渴盼。 梳理小结 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不同的心情。第一处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理由穿上新雨衣了;第二处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今天雨下得太大,明天就不会下雨了;第三处写了雨停后的宁静。这三处的描写都烘托出了“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1. 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我”兴奋激动的心情? 研读第四部分 2. 结尾处又提到雨点儿在“我”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发出滴答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既突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又给结尾营造了美好恬淡的氛围,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 回归整体 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蕾蕾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想象和憧憬。 文章以我的新雨衣为线索,细致 地 描写了我渴望下雨,渴望穿上新雨衣,那么题目可不可以改成《我的新雨衣》?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探究 不可以。雨衣只是作为文章的线索,作者主要想表达“我”盼望穿上雨衣的心情,用《盼》做题目更容易把握人物情感,也能吸引读者兴趣。 阅读这篇课文,你在写作特点上受到什么启示? 写作特点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 3.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 谢 谢 观 看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