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9.77 KB
- 2023-07-08 发布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
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
10
课
《
凡尔赛条约
》
和
《
九国公约
》
课程标准
了解
《
凡尔赛条约
》《
九国公约
》
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知识梳理
《
凡尔赛条约
》
和
《
九国公约
》
《
凡尔
赛条
约
》
时间、地点
:
①__________
年、
②_________
凡尔赛宫
会议
:
③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主导国
:
④__________
国
(
威尔逊
)
、英国
(
劳合
·
乔治
)
、法国
(
克里孟梭
)
1919
巴黎
巴黎和会
美
主要
内容
(
对
⑤____
处理
)
德
政治
: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领土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
—
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
15
年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军事
:莱茵河东岸
50
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中国问题
: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交给日本
实质
: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实现大国利益的掠夺性条约
影响
:以
《
凡尔赛条约
》
为主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
⑥__________________
,确立了战胜国在
⑦__________
、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
欧洲
《
九国
公约
》
时间、地点
:
⑧__________
—
1922
年、美国
⑨__________
会议
:华盛顿会议
背景
:巴黎和会后,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依然矛盾重重
主导国
:
⑩__________
国
中心内容
(
中国问题
):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
中国的商务实业
__________________
原则
1921
华盛顿
美
机会均等
《
九国
公约
》
实质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
__________”
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
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影响
: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地
区的关系
门户开放
东亚
太平洋
一
战
后
国
际
新
秩
序
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影响
积极
:带来了一战后暂时的和平稳定,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发展
消极
:没有根本解决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
被打压的德国、日本复仇情绪滋生
)
,埋下再次大战的隐患
重点句子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1
《
凡尔赛条约
》
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未掌握
□
要巩固
□
已掌握
2
《
九国公约
》
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
未掌握
□
要巩固
□
已掌握
《
凡尔赛条约
》
是一战后的对德和约,与其他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
九国公约
》
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扩大了美国的在华利益,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重新调整和确立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华盛顿体系)。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3
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
□
未掌握
□
要巩固
□
已掌握
续 表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重建的国际新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看图说史
1. 《
凡尔赛条约
》
首页
2. __________
三巨头
劳合
·
乔治(前排居左)、克里孟梭(前排居中)
、威尔逊(前排居右)
巴黎和会
3.
华盛顿会议现场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1919
年,战胜国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和会的真正目的是 ( )
A.
重建世界和平
B.
重新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C.
建立公平、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D.
处理战败国,消除战争隐患
B
2. 1921
年,在德国一家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右图),该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作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这一漫画适合用来 ( )
A.
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
揭示巴黎和会的实质
C.
说明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
D.
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
B
3. 1919
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安排战后和解,却留下了痛苦的遗产。“痛苦的遗产”是指
( )
A. 《
凡尔赛条约
》
B. 《
九国公约
》
C. 《
慕尼黑协定
》
D. 《
北大西洋公约
》
A
4. 《
凡尔赛条约
》
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
20
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
凡尔赛条约
》
( )
A.
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
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
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B
5.
对于某场国际会议,各方评价不一。有人说会议的召开,代表自由民主的胜利;有人说此次会议,不过是场只有强权没有公理的会议;有人说会议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埋下另一场战争的伏笔。会
议的主导国在对于战败国的处置方式上也存在分歧。这场会议是 ( )
A. 1814
年的维也纳会议
B. 1921
—
1922
年的华盛顿会议
C. 1919
年的巴黎和会
D. 1945
年的雅尔塔会议
C
6. 1919
年
,
英国首相劳合
·
乔治在巴黎和会结束后说道:“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
……
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
……
它(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劳合
·
乔治担心的是
(
)
A.
英国自身的实力会被削弱
B.
德国针对
《
九国公约
》
进行报复
C.
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没有消除
D.
德国针对
《
凡尔赛条约
》
进行报复
D
7.
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 ( )
A.
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B.
都是战胜国瓜分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C.
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D.
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
C
8. 1921
年
11
月,由美国发起召开了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会议的正式议题是
(
)
A.
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B.
处置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
C.
讨论如何尽快摆脱经济危机
D.
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
A
9.
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
《
九国公约
》
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下列属于该公约核心内容的是
( )
A.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
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C.
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利益的特权
D.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着经济实力向世界头号海军强国英国发出了挑战。英国首相劳合
·
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的优势。”华盛顿会议上获利最大的和受害最深的国家分别是
(
)
A.
美国、中国
B.
英国、日本
C.
美国、法国
D.
美国、日本
A
二、非选择题
11.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大国之间纵横捭阖,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但是,他们热情澎湃的乐观情绪迅速转变为沮丧,因为他们被冷淡地告知,和会并不是为了调整昔日所有的国际间的恩怨而开
……
为了拉拢日本参加国际联盟,威尔逊牺牲了中国。
——
徐中约
《
中国近代史:
1600
—
2000
中国的奋斗
》
材料二
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
(三)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
——
《
九国公约
》
材料三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
我之所以采取这个行动,是因为我深信所有国家都将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我将进行一次我深深希望会成为谋求和平的旅行。
——
1971
年
7
月
15
日尼克松关于
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
材料四
2016
年
1
月
26
日至
27
日,美国国务卿约翰
·
克里对中国进行访问。克里此访更多是“夯实合作之旅”。如何进一步夯实两国合作,确保中美关系在美国大选年稳步发展是克里此行的重要使命。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乐观情绪迅速转变为沮丧”?
《
凡尔赛条约
》
把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
《
九国公约
》
对中国的影响。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尼克松访华的影响。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如何?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有什么感想?
两国朝着积极合作,维持健康的双边关系的方向发展。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尊严来自实力。
素养提升
历史解释
材料一
法国在
1917
年就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和洛林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
1815
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
1790
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
威尔逊和劳合
·
乔治反对这种要求
……
——
[英]
C.L.
莫瓦特主编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
材料二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
——
[英]劳合
·
乔治
《
草拟和约条
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对德处理上英国的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对德如此主张的原因。
剥夺德国海外殖民地,解除其武装,尽可能削弱德国的海上力量,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反对肢解德国和将其领土置于别国统治之下。英国要维持其传统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避免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可能发生的报复;避免在德国发生布尔什维克革命。
拓展阅读
五四运动孕育的伟大精神
呜呼国民
!
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
!
……
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法之于亚鲁撤、劳连两州也,曰:“不得之,毋宁死。”朝鲜之谋独立也,曰:“不独立,毋宁死。”夫至于国家存亡,土地割裂,问题吃紧之时,而其民犹不能下一大决心,作最后之愤救者,则是二十世纪之贱种,
无可语于人类者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极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讲,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着。至有甘心卖国,肆意通奸者,则最后之对付,手枪、炸弹是赖矣。危机一发,幸共图之。
——
罗家伦起草
《
北京学生界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