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 MB
- 2023-07-07 发布
单元二十四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化教育事业
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特征
大力发展高新军事科技
,
打破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科技体制改革
,
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
,
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原因
(1)
新中国成立后
,
美国敌视中
国
,
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3)
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
,
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4)
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
境
,
必须发展高新军事科技
,
以巩固国防
,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1)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2)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
国际环境有了重大变
化
,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1949
~
1956
年
深受苏联影响
(1)
新中国成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2)
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1956
~
1966
年
探索中前进
(1)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1956
年提出“双百”方针,科技与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1966
~
1976
年
遭受严重挫折
(1)
除航天和农业
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
,科学研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
(2)
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
,
大学停止招生
,
大批教授受到批斗。
(3)
盛行
“
阶级斗争
”
文艺
,
“样板戏
”
流行
,
出现
“
百花凋零
”
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
全面繁荣
(1)
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
(2)
确立了
“科教兴国”的战略
,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3)
“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
,科研、艺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古代
近代
现代
(1)
春秋时,孔子兴办私学,主张
“
因材施教”,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其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西汉时,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经典为授课内容。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3)
隋唐的科举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4)
宋元时,私人书院增多,理学思想成为学校必学内容。
(5)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选拔人才,思想文化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1)
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等学堂,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开始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
维新派主张开办宣传变法思想的新式学堂。
(3)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至民国时期,开办新式学校,全国公立私立大学开始发展,并与国际接轨
(1)
开基创业
(1949
~
1966
年
)
:教育事业初具规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
混乱曲折
(1966
~
1976
年
)
: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
复兴发展
(1978
年至今
)
:教育事业重获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年份
参加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1977
570
27
5%
1978
610
40.2
7%
1979
468
28
6%
1980
333
28
8%
1981
259
28
11%
1982
187
32
17%
小学
普通中学
普通高等学校
人数
(
万人
)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
人数
(
万人
)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
人数
(
万人
)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
1987
年
151.31
8.2
280.07
5.7
11.87
6.1
1990
年
1 069.52
8.7
293.03
6.4
13.67
6.6
2000
年
1 181.56
9.1
498.91
6.8
31.73
5.7
2012
年
1 056.47
10.7
678.90
9.4
177.96
7.4
新石器时代
用石斧等工具在巨大木材上凿成凹形
,
形成独木舟
唐宋时期
唐朝采用了钉接合连接工艺
,
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宋代造船修船开始使用船坞
,
并普遍使用罗盘针。造船业及船舶使用人群多集中在东南地区
明清时期
除了官方船厂之外
,
民营船厂的规模也很大。发达的造船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达的漕运系统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
1865
~
1866
年
,
清政府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
,
学习西方先进的造般技术试造
“
蒸汽船
”“
铁皮船
”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
,
也是中国造船业近代化的开端
新中国成
立以来
新中国的造船
业迅速发展。乘坐豪华游轮旅行成为潮流
,并研制出第三代破冰船与科学考察
船
“
雪龙号
”
、深海载人潜水器
“
蛟龙号
”
、航空母舰
“
辽宁舰
”
。造船业在新中国经济发展、便利生活、科学研究、强兵强国等发要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