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50 KB
- 2023-07-06 发布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总分 100 分时间 45 分钟
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4.【南京六校联合体 2019 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联考】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朗
读书》《国家它藏》,再到故宫一改过去的“严肃脸”变得“萌萌哒”,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新
宠”。近年米,优秀传统文化纷纷走出“故纸堆”,以时尚有趣的形象“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传统文
化的现代表达方式
①以时尚元素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原有内涵
②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③利用现代技术推动传统文化的革故鼎新
④能够超越时空局限还原传统文化的特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5.【福建泉港一中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从中央电视台创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到地方
卫视的《中华好诗词》《中国面孔》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元素的文化类节目陆续火爆荧屏。中华文
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掀起了全社会学习中华古诗词、历史、语言的热潮,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
的深远影响。这启示我们
①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元素的文化类节目陆续火爆荧屏,中华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掀起了全
社会学习中华古诗词、历史、语言的热潮,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这启示我们大众传
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推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
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①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D。 络话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继承的知识。题目中,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霸屏”微信朋
友圈、机器人伴舞、科技范儿十足,由此可见节目霸屏的原因是“推陈出新”,彰显时代精神,故①选项入选;
题干中英文版全体的《登鹳雀楼》让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穿越古今、跨越国界,由此可见节目霸屏的原因
是能够融合中外元素,“和诗以歌”,故②选项入选。③选项中唱响生命赞歌、④选项中“文以载道”,演
绎网络话题均不是该节目能够霸屏的原因。本题答案选 A。 上道德讲堂”,传播文明理念,推动思想道德
建设向网络空间延伸,让美德新风通过网络广为传扬;H 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选择好道
德典型,提倡向道德模范学习,形成“蒲公英效应”,使更多的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知识说明构建与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时代相匹配的思想道德文明的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 H 市在弘扬社会道德中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培育文明社会风尚的
做法及其依据。
(3)请为 H 市青少年如何践行“八礼四仪”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正加快迈
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实际要求构建与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时代相匹配的思想道德文明。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使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随着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文
化选择多样化,确立与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时代相匹配的思想道德文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必然要求。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针对一些人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
底线的情形,只有构建思想道德文明,才能更好地引导人们抵制错误的思想侵蚀,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念,培育文明社会风尚。
(2)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H 市深入实施
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道德文化进校园,通过教育培育孩子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并通过孩子影响家
庭和社会,妥善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②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H 市通过网络传播美德新风,使人
们认同并接受文明习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H 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道德典型的激励作用,激发人们形成
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在全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3)立足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
一,向道德典型 上道德讲堂’,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向网络空间延伸,让美德新风通过网络广为传扬”,考
生可以从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进行分析;结合材料“深化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选择好道德典型”,考生可以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进行分析。
(3)本题要求考生为 H 市青少年如何践行“八礼四仪”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本题属于开放类试题,考生
生要紧紧围绕青少年如何践行“八礼四仪”这一主题,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的方法论,精炼概括,观
点正确即可。如:立足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矛盾普遍性与
特殊性的统一,向道德典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