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50 KB
  • 2023-06-29 发布

2017-2018学年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7-2018学年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 N--14‎ 第I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B 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及玻璃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 C 燃煤时通入空气越多,燃烧越充分,热效率越高 D 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 ‎2.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H2+Cl2=2HCl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就是中和热 B 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 C(金刚石, s) = C(石墨, s) ΔH﹤0 ‎ 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D 在101KPa、25℃时,1gH2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120.9kJ热量,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4. 热化学方程式C(s)+H 2O(g)= CO(g)+H 2(g)   △H =+131.3kJ/mol表示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 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D 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 ‎5. 已知25℃、101KPa条件下:‎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C 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D 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6. 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是由于(  )。‎ A 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多 B 反应物分子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 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D 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 ‎7.对于可逆反应2SO2 (g)+ O2(g) 2SO3(g) DH <0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数为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SO2的转化率K值一定增大 B 减小压强K值减小 C 升高温度K值增大 D K值越大SO2转化率越大 ‎ ‎8.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 2XY(g);ΔH<0,达到甲平衡。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 A 图Ⅰ是加入适当催化剂的变化情况  B 图Ⅱ是扩大容器体积的变化情况 ‎ C 图Ⅲ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D 图Ⅲ是增大压强的变化情况 ‎9.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5O2(g) 4NO(g)+6H2O(g) ‎ ΔH=-905.9 kJ/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4 mol NH3和5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905.9 kJ B. 平衡时5v正(O2)=4v逆(NO)‎ C. 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D. 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含量降低 ‎10. 对平衡体系mA(g)+nB(g) pC(g)+qD(g) ΔH<0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此时A的浓度为原来的2.1倍, 则m+nK(350 ℃),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4)0~4分钟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 (5)到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2.(12分)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若烧碱中含有与酸不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准确称取4.1 g烧碱样品,所用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样品配成250 mL待测液,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10.00 mL待测液,用______量取。‎ ‎(4)用0.201 0 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时左手旋转______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______,直到滴定达到终点。锥形瓶底垫一张白纸,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表数据,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______。‎ 滴定次数 待测液的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10.00‎ ‎0.50‎ ‎20.40‎ 第二次 ‎10.00‎ ‎4.00‎ ‎24.14‎ ‎(6)根据上述各数据,计算烧碱的纯度______。‎ ‎(7)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其pH变色范围为3.1~4.4)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读取滴定管标准液数值时先仰视后平视 D.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2017--2018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卷)答案:‎ ‎1B2C3B4D5B6B7C8C9D10D11B12D13C14B15C16C17C18A ‎19‎ ‎(1)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kJ·mol-1‎ ‎ (2)N2(g)+2O2(g) === 2NO2(g) ΔH=+67.8kJ·mol-1‎ ‎(3) -317.3 kJ·mol-1‎ ‎(4) (1)‎ ‎20 (1)<;(2)>;(3)能;(4)减小;逆反应。‎ ‎21 (1)2A(g)+B(g)C(g) (2)0.52 (3)放 (4)0.05 mol/(L·min) (5)25%‎ ‎22.答案:(1)天平、药匙、烧杯 (2)烧杯、玻璃棒、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碱式滴定管 (4)酸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衬托作用,便于观察颜色变化 (5)0.402 4 mol·L-1 (6)98.15% (7)C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