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6.78 KB
- 2023-06-22 发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业达标]
1.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的进步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某同学参观李贽故居,最有可能看到的字幅是( )
A.“天不生仲尼,万古为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3.“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4.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 )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
5.下列思想家与其主张相匹配的是( )
A.老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董仲舒——“存天理,灭人欲”
C.朱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6.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7.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
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唯物主义思想 D.重农抑商
8.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思想,主要是为了( )
A.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
B.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C.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D.通过继承和创新来发展儒家学说
9.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之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评价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0.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能力提升]
11.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 )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12.“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种“异质因素”是指( )
A.自然经济开始趋于瓦解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挑战正统,抨击君主专制的主张
D.“发明本心”,心学的成熟
1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4.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1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针对材料二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
(3)综合材料一、二,探究二者思想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材料三对其作简要评价。
答案精析
1.A [据题干材料中的“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可知,该思想家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神圣不可侵犯的儒家经典,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应该是李贽。]
2.D [李贽认为是非标准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所以最可能的是D项。]
3.B [从材料来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实际上是对权威的否定,具体来说,就是否定孔子的权威,这符合李贽的主张,因此B项正确。]
4.C [两者都强调了“民”的重要性,具有继承关系。黄宗羲将孟子善待人民以维持长久统治的观点上升至君主应为天下人谋福利的理念,是对孟子思想的极大发展。]
5.D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观点;“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观点,故A、B、C三项对应不正确;“天下为主,君为客”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是黄宗羲的观点。]
6.D [D项属于黄宗羲的思想,具有反封建专制启蒙色彩。A项是孟子的思想,B项是荀子的思想,C项是董仲舒的思想,A、C两项都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项是朴素唯物思想。]
7.A [根据题目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故正确选项是A项。]
8.A [顾炎武主张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因此他的对症方案就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而培养人才的方法就是“博学于文”。其实质是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
9.D [王夫之“理在气中”的观点,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故选D项。]
10.B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都还是属于儒家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开明君主制,限制君主的权力,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因此B项错误,符合题意。]
11.A [程朱理学也是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C、D两项没有史实依据。程朱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标准扼杀人性,成为明清反封建思想的斗争对象,故选A项。]
12.C [A、B两项讲的是经济方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的“心学”是儒家思想的发展,不是“异质”,排除D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挑战正统、抨击君主专制的具有民主进步色彩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13.A [明清时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士人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形象,其头上的紧箍咒儿实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
14.A [由于当时君主专制的强化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儒学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可能提出推翻帝制的主张,对儒学思想进行总清算的是新文化运动,故③④错误,①②正确,选A项。]
15.A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本题选A项。]
16.(1)主要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
(2)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非一人可以治理。
(3)共同之处:抨击君主专制。评价: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但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