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50 KB
- 2023-06-21 发布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4. 有学者认为:古代官僚政府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源于生活习俗和生活价值观。属于这种“生活价值观”的有( )
①三纲五常 ②因信称义 ③天赋人权 ④君权神授
A. ①② B.②④ C.④③ D.①④
25. 某中学高中历史学生在讨论“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的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B. 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C. 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反映
D.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26.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
A. 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国家的了解
B. 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热潮
C. 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然保持文化优越感
D. 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27. 某人对邓小平晚年的某一行为评价道:“邓小平就是一位老船长,当看到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6 - / 6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B. “文革”时期的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28.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 )
A.颁布“解负令”,保障下层平民掌握土地
B.废除债务奴隶制,以法律保障平民人身自由
C.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D.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扩大公民权
29.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元老院 D.公民法庭
30.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编纂的历史教科书中强化了天皇意识,宣扬天皇“万世一系”,是神在人间的代表。从历史上看,对天皇神化开始于( )
A.日本从氏族部落向国家的过渡时期
B.大和国家统一日本后
C.大化改新时期
D.明治维新时期
31.2006年,对中国农民来说是个“转折年”。1月1日《农业税条例》的废止,使延续2 000多年的“皇粮国税”
- 6 - / 6
成为历史,9亿农民站在了发展新起点上。农业税最早始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32.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33.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34.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
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
- 6 - / 6
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
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35.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0.(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 (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 6 - / 6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10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10分)
(2)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6分)
41.(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他的政策不会妨碍人们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 6 - / 6
(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既得利益。(8分)
(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6分)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6分)
历史试题答案
选择题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A
C
B
C
A
C
A
B
D
C
D
材料解析题:
一.1.(1)政策不同:商鞅变法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奖励耕织,抑制商业、商人(重农抑商)。梭伦改革让失地农民转行从事其他行业;鼓励发展工商业。(10分)
影响: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农耕经济的发展,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并使其逐步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10分)
(2)认识:改革必须立足国情,符合客观实际,才能取得成功。(6分)
二.(1)问题:政府要不要理财。(6分)实质:祖宗之法是否可变。(2分)触动利益: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6分)
(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6分)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6分)
- 6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