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4 KB
- 2023-06-06 发布
第35讲 世界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使进化论思想更具系统性,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主要是因为《物种起源》( )
A.提出了全新的进化思想
B.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
C.重塑人在生物界的地位
D.引发了科学领域大论战
答案 A 由“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使进化论思想更具系统性”可知《物种起源》提出了全新的进化思想,故A项正确;《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而非社会发展的真相,故B项错误;《物种起源》没有强调人在生物界的地位,着重论述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故C项错误;“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并不意味着引发了科学领域的大论战,故D项错误。
2.(2019河南新乡模拟)早在达尔文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进化论的观点。但是真正使进化论为世人所关注的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其重要原因在于该书( )
A.结论源于大量第一手资料
B.顺应自由主义经济思潮
C.成为当时学术界、思想界的公论
D.是对自然界认识的突破
答案 A 达尔文基于大量第一手资料得出生物进化观点,能够使人信服,故A项正确。
3.(2019河北承德模拟)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进化论的影响,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错在“开始”;B项,讲授进化论与宗教信仰自由无关;D项,如果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该法就不可能存在42年之久。进化论否定了上帝造人说,也就冲击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故选C项。
4.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答案 A 本题考查科技革命的影响。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分别介绍了蒸汽驱动机械制造设备、电子驱动大规模生产、制造流程的进一步自动化、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四个阶段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故A项正确。
5.(2018河南洛阳模拟)19世纪3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此状况导致了( )
A.浪漫主义文艺的兴起
B.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
C.印象主义的蓬勃发展
D.现代主义文艺的繁荣
答案 B 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30年代”和“冷酷无情”“现金交易”等信息,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这导致了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B项正确;浪漫主义兴起主要是因为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A项错误;C、D两项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
6.(2019吉林长春模拟)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
时间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工厂出现
19世纪末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形式创新
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答案 C 分析表格可见,公元前4世纪,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小农经济成为当时的生产形式;18世纪末,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产生并逐渐普及;19世纪末,“电气时代”到来,垄断组织出现,集团公司数量大增;20世纪中叶,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自动控制系统问世。上述现象反映了科学进步推动生产形式的创新,故选C项。
7.(2018河南鹤壁调研)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由此可见,二者的作品( )
A.创作方法有同一性 B.取材来源十分广泛
C.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D.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D 据材料“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雨果和巴尔扎克的作品一定程度上都反映社会现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故D项正确。雨果的《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巴尔扎克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两者创作方法不同,故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取材来源的问题,故B项错误;“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是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故C项错误。
8.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 C 现实主义文学是因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而兴起的,故C项符合题意。A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应的是现实主义绘画兴起。B项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D项对应关系明显错误。
9.“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它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它既不是随兴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
答案 A “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它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表明是浪漫主义风格。《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正确;《安娜·卡列尼娜》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错误;《母亲》属于苏联文学,故D项错误。
10.(2019湖北宜昌调研)《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 )
A.《哈姆雷特》 B.《人间喜剧》
C.《巴黎圣母院》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答案 B “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剖析与批判,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故B项正确。
11.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答案 B 这幅画作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天上的云彩和落日”强调色彩的作用,“充满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该画家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主义的追寻,这符合浪漫主义流派的特征,故应选B。
12.(2018河南洛阳质检)19世纪中期以后,钢琴采用铸铁的结构使琴的音色更浓厚而辉煌,又加上踏板装置使琴弦之间相互发生共鸣,激发了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灵感。这表明浪漫主义音乐( )
A.对外界环境有强烈敏感性
B.对演奏乐器有较高要求
C.已成为当时主流音乐风格
D.善于引发人的内心情感
答案 A 根据题干可知钢琴乐器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浪漫主义音乐对外界环境有强烈敏感性,A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
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二 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时代(1812—1870年)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意义。研究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现代化的经验与感受,可以深化我们对我国现代化的认识和思考。
——摘编自《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这一时期科学理论和技术进步的代表性成果。(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借助狄更斯小说作品研究英国工业文明的合理性。综合材料一、二,谈谈英国工业化给我们的思考。(15分)
答案 (1)成果:理论上,1859年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或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实现了电磁学的重大突破;技术上,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开始进入生活。
(2)合理性:狄更斯作为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通过对下层人民生活的描述,相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而狄更斯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借助其作品侧面研究英国工业文明是有其合理性的。
思考:能从科技是生产力、协调好工业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等角度组织语言且言之有理即可。
14.(2018甘肃景泰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技术进阶升级带来“机器代替人”的前几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始终是掌握在人手中的工具,“机器”真实地助益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但与此同时,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电脑病毒等的技术进阶升级,却是整体上加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这样的技术越是先进,对于人类整体上的加害越是强烈和彻底,越是危及人类整体的存在。
——陈彩虹《在无知中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说明。(12分)
答案 示例:
观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或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2分)
阐述:历史上的每次技术进阶升级,都显示过它有益和有害的两面性。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机器替代人”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但也带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的难题与困惑,如阶级冲突、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为基础,开始了对人脑的部分替代即对人的智力替代,使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伴随着核武器、核泄漏、电脑病毒等的出现,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巨大灾难,如二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10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评分说明:观点合理,阐述有理有据,即可酌情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