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2 KB
  • 2023-06-01 发布

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3.桂花雨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 ‎2.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浙江温州瓯海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 ‎3.介绍桂花。‎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2.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故乡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研读感悟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第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弥漫,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桂花带来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一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她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学习桂花雨这一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仿佛回到故里 ‎【教学反思】‎ ‎《桂花雨》一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同时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自己不能忘记的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