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9.00 KB
  • 2023-05-31 发布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结构和生命历程 考点3 细胞的增殖学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考点3 细胞的增殖 ‎1.理清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图像、坐标曲线和柱状坐标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曲线图与柱形图 ‎(2)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曲线图与柱形图 7‎ ‎2.抓住关键点,快速判断细胞分裂图像的分裂方式 ‎(1)染色体相对散乱,排列在纺锤体中央―→前期 ‎(2)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 ‎(3)染色体移向两极―→后期 ‎3.在坐标曲线中,判断细胞分裂方式 ‎(1)一看“染色体峰值”:最大值为4n,则为有丝分裂;最大值为2n,则为减数分裂。(二倍体)‎ ‎(2)二看“核DNA复制和分裂次数”:“斜线”出现一次,“垂直下降”出现两次,则为减数分裂;“斜线”出现一次,“垂直下降”出现一次,则为有丝分裂。‎ ‎(3)三看“结果”:若染色体和DNA数目与分裂前相等,则为有丝分裂;若减半,则为减数分裂。‎ ‎4.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分析 ‎5.减数分裂中根据细胞质分裂情况判断细胞名称 7‎ 特别提醒 ‎1.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三个易错点 ‎(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2)着丝点分裂并非纺锤丝牵拉的结果。着丝点先分裂,之后纺锤丝牵拉。(实验证据:低温或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时,着丝点可照常分裂,从而导致染色体加倍)‎ ‎(3)分裂后子细胞三种去向 ‎①继续分裂(如干细胞);②暂不分裂(如黄骨髓细胞);③细胞分化(如神经细胞)。‎ ‎2.赤道板与细胞板的区别: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是一个假想的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 ‎3.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其配子中有10条染色体,但不能说成5对染色体。‎ ‎4.对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初级精母细胞含1条X染色体,其上有2条染色单体,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0条或1条或2条X染色体。‎ 题型一 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分析 ‎1.(2018·沧州期末)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d的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最适于观察染色体 B.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是a、b、c、d、e C.细胞周期的长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D.秋水仙素对细胞a起作用,使染色体加倍 答案 C 7‎ 解析 图中细胞a~e分别处于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f为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即细胞c,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d、e时期染色体数目为8条,B错误;细胞周期的长短不是固定的,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C正确;秋水仙素作用于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易错警示 关于细胞周期的3个易错提醒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都没有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必须是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不能颠倒,且分裂间期的时间远长于分裂期。‎ ‎(3)秋水仙素(或低温)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2018·江西名校学术联盟二模)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下列所述最可能属于该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共性的是(  )‎ A.染色质丝先螺旋化变成染色体,再解螺旋变成染色质丝 B.同源染色体先两两配对,再彼此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C.细胞完成分裂后,每个子细胞都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子染色体在纺锤丝或星射线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 C 解析 无丝分裂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A、D错误;同源染色体先两两配对,再彼此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此过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中,B错误;细胞完成分裂后,每个子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都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C正确。‎ ‎3.(2018·全国Ⅲ,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 B 解析 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项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染色体数目相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亲代细胞的一半,C项正确;哺乳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排列在赤道板上,D项正确。‎ 题型二 细胞分裂中有关图像题分析 7‎ ‎4.图甲、乙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丁表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乙所示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 B.图甲、乙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bc段和de段 C.图丁中a时期可对应图丙的de段,图丁中b时期的细胞可以是图乙所示的细胞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均可用图丙表示 答案 C 解析 题干强调图甲、乙所示细胞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析图甲、乙可知,图甲所示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具有2个染色体组;图乙所示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也含有2个染色体组,A项正确。图丙中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与图甲所示细胞对应;de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与图乙所示细胞对应,B项正确。图丁中a时期核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相同,说明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可用图丙的de段表示;图丁中b时期核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说明一条染色体上含2条染色单体,可对应图甲所示细胞,C项错误。图丙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曲线既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也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D正确。‎ 思维建模 理解染色体与DNA数目变化的原因 ‎5.(2018·安徽六安一中第五次月考)下图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7‎ A.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复制的结果 B.图中受精作用过程是HJ C.由P→Q,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染色体进入两个子细胞的结果 D.CD和NP段染色体数相同 答案 C 解析 AH段核DNA含量先加倍,后两次减半且最终含量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分裂;IQ段DNA含量先加倍,后减半一次,且最终含量与正常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由于受精作用,HI段中核DNA含量增加一倍,A、B错误。P→Q段中核DNA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的结果,C正确。CD段包含减Ⅰ前期、中期、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NP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2倍,D错误。‎ 题型三 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实验探究 ‎6.(2018·常德一模)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G1、S和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 B.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 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 D.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G1期细胞含有一个中心体,S期和G2期细胞含有两个中心体,G1期细胞和G2期细胞融合,G1期细胞可以完成中心体的复制,推测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A正确;G1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G1期细胞可以发育到S期,可推测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B、C正确;中心体在S期已经复制完毕,D错误。‎ 7‎ ‎7.(2018·南平一模)抗癌药物B通过影响细胞分裂周期来增加癌细胞的凋亡率,为探究药物B的作用机制是抑制DNA的复制还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科学家以肝癌细胞为实验材料,实验组用药物B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对照组不做处理,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后,分别测定处于分裂间期、分裂期的细胞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照组细胞周期比正常体细胞周期长 B.用高倍显微镜可观测到实验组大多数肝癌细胞中具有纺锤体 C.若实验组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少,说明药物B抑制DNA的复制 D.药物B抑制肝癌细胞的分裂,导致癌细胞分裂周期增长,减少危害 答案 C 解析 对照组细胞是未经处理的肝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比正常体细胞周期短,A错误;纺锤体形成于细胞分裂前期,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持续时间较长,故大多数细胞中不具有纺锤体,B错误;若药物B的作用机制是抑制DNA的复制,则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即实验组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比对照组少,C正确;若药物B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细胞周期并没有增长,D错误。‎ 方法规律 根据加入物质的类型及其作用确定细胞周期的变化 ‎(1)若加入的物质阻止DNA复制,则处于G1、M、G2期的所有细胞通过继续分裂先后到达(所用的时间不同)G1和S期的交界处,而处于S期的各细胞不再进入G2期,导致的结果是DNA含量‎2c的细胞数目增多,DNA含量‎4c的细胞数目减少。‎ ‎(2)若加入的物质为秋水仙素,则作用于细胞周期中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阻断在后期不能进入末期,所以DNA含量‎2c的细胞减少,DNA含量‎4c的细胞增多。‎ ‎(3)若DNA合成抑制剂加入G2期的某细胞中,则该细胞可继续分裂进入前期,仍然和正常细胞一样,每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含2个DNA分子。‎ 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