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2.71 KB
- 2023-05-07 发布
1
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考试
政治(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
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2.博士学位的英文是 Ph.D,即 Doc 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
门专业的学位,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这表明
①哲学博士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导师
②哲学思维寓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中
③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的高度概括
④各门具体科学的学习都应以哲学为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关于理与气的关系,宋代的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而明代的王夫之则认为,
“气者,理之所依也”。二人的根本分歧实质上属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4. 2017 年 10 月 16 日,多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中子星引力波,此次引力波探测的一大特
点是可捕捉到引力波,又测到了碰撞产生的光线。这也是全球首次联合对同一个天文事件完
成联合观点。标志着天文学步入新时代。这再次佐证了
A.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5.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6.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
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7.2017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到: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者应当“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奋发努力。这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力量
②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真正的哲学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
领域,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
主要得益于他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
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升到了一个
新境界,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则性贡献。关于理论成果的认识不正确的事
A.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终成果
B.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它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D.它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0.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分解物质,使物质变成极细的结
构,由于结构变化导致物质性质的改变。这说明
A.物质的客观性受到了挑战
B.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
C.物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人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
11. 2017 年 10 月 25 日,南宁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说:“今天的南宁温暖如春,之后几天的
天气将会‘喜怒无常’”。这说明
A.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D.天气的变化无规律可循
12.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们,通过研究“沉睡”在塔里木盆地下一千多米的沉积岩心,解开了
“塔里木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 这一谜团。大约 500 万年以前,塔里木盆地曾出现过大规
模湖泊群,但终因周围山体抬升阻止水汽进入盆地,导致湖泊永久消失,变为沙漠。这一研
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4
④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3.南宁二中学生晨练做的武极操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从哲学上看,武极操运
动体现了
①动和静相互联系
②动亦静,静亦动,二者没有区别
③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禁止都是不存在的
④实物的存在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4.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事我不能改变的。”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人类意识产生的逻辑进程的一组成语是
①水滴石穿
②谈虎色变
③惊弓之鸟
④春暖花开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③→②
5
17.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释放出
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
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的掉落下来。她说:“当
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放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树叶,病人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9.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
间故事融汇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次经验”。
这表明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次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 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20.根据我国国情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节约能源法》做了修改,修改后的
《节约能源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反
映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21.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以后
6
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是以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合理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
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2.南宁二中高二某班同学的科学实验课题是“长在瓶子里的芒果”。他们把学校果园里一
些没有长大的芒果,很漂亮的细颈玻璃瓶里,然后把瓶子绑在树枝上,剩下的事情就让大自
然去完成了……这表明
A.人类实践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没有本质区别
B.实践是人们满足自身需要的立即主义活动
C.实践是以人类的精神、观念去规定和改造世界
D.实践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3.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体齐伸、腾空飞跃。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
飞奔的马蹄是交替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的不像。
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认知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24.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
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的、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这种
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是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下图所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
7
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6.无需 wifi 信号,点一盏 LED 灯就能上网,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连接在一盏 1W 的 LED
灯珠上,灯光下的四台电脑即可上网,最高速率可达 3.25G,平均上网速率达 150 兆,堪
称世界上最快的“灯光上网”。这说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认识和创造联系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7.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席卷而来。然而共享汽车会面临汽
车上牌困难、充电桩不足等问题。虽然共享汽车还不成熟,但资源共享仍是大势,相信共享
汽车会慢慢成熟起来。材料体现的观点有
①新事物的出现符合客观规律
②规律虽然存在缺陷,但可以逐步修正
③75 往往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④新出现的事物都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8.2017 年是香港回归 20 周年,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在实践中
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前进道路并
不平坦。由此可见
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
8
B.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C.必须抓住机遇才能够实现事物的飞跃发展
D.做事情需要做好量的积累,才能赢得主动
29.与漫画《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B.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30.下列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发展
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④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计 40 分)
31.(11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央行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合理性。(11 分)
32.(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康社会”是中国基本国情而提出的中等程度的现代化目标,其内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的发展而发展。1979 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小康”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
9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8 分)
33.(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
制度建设,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彰显民生情怀。其中,关键是完善党委指导、政府负责和法制
保障,同时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和社会各方协调,从而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
专业化水平。出席十九大的多位长期从事社会治理工作的代表表示,社会治理创新是新时代
提出的新要求,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说到底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
以阐述。(8 分)
34.(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
力的重要标志。2017 年 4 月,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我国载人航天伟大
征程又取得了一项丰硕成果。
年份 航天成果 对航天事业的影响
1999 年 11 月至
2002 年 12 月
神舟一号——神舟
四号无人飞船
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四次成功发射无人飞船,为载
人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 年 10 月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开启了载人航天新时代,实
现航天员天地往返。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
新的里程碑。
2011 年 9 月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部。
2011 年 11 月至
2013 年 6 月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
号对接成功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等多项实验成功。
2016 年 9 月 天宫二号 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2017 年 4 月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 标志着我国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部,为 2020
10
号完成自动交会对
接
年完成空间站做好准备。
材料二 我国航天事业是集各方之力、会各方之智的全国大协作工程,有数百个单位、上万
人参加。国防部同各有关部门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精心组织工程的
实施。参加工程的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形成活力,协
调解决了大量难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的成功对接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原理的。(6 分)
(2)和材料二,说明我国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的。(7 分)
11
政治参考答案
1-5ACADC 6-10ABAAD 11-15BACCD 16-20CCBCB 21-25BDABA
26-30ABBBC
3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继续坚持稳中
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统筹考虑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市场健康、稳定的合理选择,符合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利 于实现流动性基本稳定,
促进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的预期目标。(或答“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原理也可)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必须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按规律办事。继续坚持稳中求进
的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是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作出的决定,有
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到了按规律办事。④运动是绝 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
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3.①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起着统帅作用,整体的功能及
其变化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社会治理要改变以往仅依靠政府部
门单打独斗的传统方式,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统筹全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着决定作
用。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我国的社会治理要重视每
一个个体的作用,有利于在治理中形成合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34.(1)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并果断地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正是之前数次航天实验成功的量的积累,才有了天宫
2 号与天舟 1 号的成功对接这一质的飞跃。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
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天宫 2 号与天舟 1 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启
了新的探索。
(2)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我国航天事业是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圆满成功,是
12
全国协作的结果。②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工程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分解任务、保证
了工程有序、高效实施。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参加工程各部门以及科学工作者,
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形成合力,最终使效率极大提高。④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发展航天事业,既要着眼整,体又把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最终高
效完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