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0.50 KB
  • 2023-05-04 发布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显微镜与望远镜 教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显微镜与望远镜 ‎【学习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 ‎3.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4.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成像原理。‎ ‎【要点梳理】‎ 要点一、照相机与眼球 ‎1、照相机的原理: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视物原理: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从而就产生了视觉。‎ ‎3、人眼的自动调节:人眼可以通过调节肌肉的松紧来改变晶状体的弯曲度,即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仍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4、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要点诠释:‎ ‎1、如图所示,照相机的镜头和眼球都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眼的观察范围大约是150°,而两只眼的观察范围就接近180°。人的两眼观察范围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人只有同时使用两只眼睛,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前后距离。‎ 要点二、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1、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 远视眼 表现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成因 晶状体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图:‎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发散程度较大,光会聚到了视网膜之后。‎ 7‎ 矫正 ‎2、眼镜:‎ ‎(1)焦度: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 ‎(2)焦距以米为单位时,焦度的单位是屈光度。眼镜度数是屈光度数乘以100。如焦距为1/5m的凸透镜,焦度为5屈光度,用它做成的远视镜片为+500度。‎ ‎(3)度数:远视镜的度数为正数,近视眼的度数为负数。‎ 要点诠释:‎ ‎1、近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距离,近点也比正常眼近,远视眼的近点变远。‎ ‎2、近视眼是因为眼睛调节能力减弱或是眼球前后过长造成的,近视眼应选用适当度数的近视镜片进行矫正,近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 ‎3、矫正远视眼,增强对光的折射作用。可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使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要点四、望远镜 ‎1、作用: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2、伽利略望远: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 ‎3、开普勒望远镜:‎ ‎(1)构造: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 ‎(2)成像原理:由于从天体上各点射到物镜上的光可以看作是平行光,经物镜折射后,在物镜焦点外很近的地方,得到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重合在—起,所以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实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对目镜来说是物体,它经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7‎ ‎4、反射式望远镜:‎ ‎(1)构造:物镜是凹面镜,目镜是凸透镜组成,‎ ‎(2)成像原理:物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度角的反射镜,使经物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度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 要点诠释:‎ ‎1、能看清楚物体“视角”非常重要。远处的物体对我们眼睛的视角较小,所以远处的物体看不清楚。望远镜的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增大视角这样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了。‎ ‎2、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越大,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射到物镜上的就越多,经物镜会聚后所成的像就越亮。这对于观察天空中的暗星非常重要。‎ 要点五、显微镜 ‎1、构造:目镜、物镜、载物片、反光镜等几部分构成。如图所示 ‎2、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短;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长,两镜间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 ‎3、成像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后,在目镜的焦点以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实像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所示:‎ 7‎ 要点诠释:‎ 对于显微镜,要理解它的结构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它两次成像,一次成实像一次成虚像,放大倍数等于两次放大倍数之积。‎ ‎【典型例题】‎ 类型一、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1.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 (2)若图中甲,取下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思路点拨】近视眼的成因是物体的像落在了视网膜之前;近视镜是凹透镜,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物体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答案】(1)A;C;(2)B ‎【解析】(1)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是A图,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是C图。(2)拿走眼镜后,就是近视眼的成因,像成在了视网膜(光屏)的前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想成清晰的像,物距不变应该减小像距,故选B。‎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举一反三: 【变式】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一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移动光屏,发现可以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拿开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不清,把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对光有 作用。 (2)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 ‎ 。‎ ‎(3)根据此实验,简要说明: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物体的原因是 ‎ 7‎ ‎ ;配戴近视眼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物理原理是 ‎ ‎ 。‎ ‎【答案】(1)凹透镜;发散;(2)凸透镜;光屏;(3)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学生只要答出要点“晶状体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即可得分);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使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类型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2.如图所示,在A、B、C、D四种光路中,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情况的是(  )‎ ‎【答案】B ‎【解析】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进行矫正;由图可知,选项AC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选项D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都不合题意,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总结升华】正常眼,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是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发光点S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S',下面哪种方法能达到目的?(  )‎ A.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凸透镜 B.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凹透镜 C.发光点的位置向右移 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 ‎【答案】A 类型三、眼镜的度数 ‎3.用一个焦距为‎0.5m的凸透镜做眼睛的镜片,它的度数是 度一个-200度的眼镜的镜片,它的焦度是 m-1,它的焦距是 m。‎ ‎【思路点拨】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倒数的100倍;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答案】+200;-2;-0.5‎ ‎【解析】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7‎ 焦距为‎0.5m的凸透镜的焦度:‎ 镜片的度数是焦度乘以100,所以凸透镜的度数是:+200度 ‎-200度的眼镜除以100就是焦度:‎ ‎ 据公式: 可得:‎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透镜的焦距、焦度以及度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掌握焦度公式的应用,还要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度数的正、负。‎ 举一反三: 【变式】调节眼睛的晶状体,可以使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 处,近点在 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的物体最清晰而不疲劳的距离叫做 。透镜焦距的倒数叫透镜焦度(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是“度数”),焦度是+300度和-200度的眼睛片,属于近视镜片的是 。眼镜的度数表示 。度数越大,表示镜片发散或会聚光线的本领 焦距为‎0.5m的凸透镜的度数为 度,+500度眼镜片的焦距为 。‎ ‎【答案】无穷远;大约‎10cm;明视距离;-200;镜片折射光的本领的大小;大;+200;‎‎0.2m 类型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4.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做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是凹面镜 C.望远镜的物镜(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D.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答案】A ‎【解析】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A故错误。观察天体物理方面,一般采用反射式望远镜,采用凹面镜做物镜。故B正确。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望远镜的基本类型,大部分学生认为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这一点是错误的。‎ 举一反三: 【变式】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应放在物镜的焦点之外 B.通过显微镜的目镜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C.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的是一个缩小的实像 D.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观察者感觉远处的物体被拉近了 7‎ ‎【答案】B 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