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 MB
- 2023-05-03 发布
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酸和碱
一、选择题
1.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A.洁厕灵pH=1 B.油烟净pH=13 C.肥皂水pH=10 D.牙膏pH=8
2.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B. 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多
C. 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D.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喝苹果汁
3.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A.洁厕灵pH=1 B.油烟净pH=13 C.肥皂水pH=10 D.牙膏pH=8
4.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B. 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多
C. 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D.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喝苹果汁
5.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 D. 石灰石
6.如图所示的四种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
A.陈醋 B.橙汁 C.纯净水 D.肥皂水
7.“化学棋”游戏规则: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若一次就可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是
8.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 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 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 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 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9.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0.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
B.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
D.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1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使质量增加的是( )
A. 浓硫酸
B. 氯化钠
C. 烧碱
D. 浓盐酸
12.下图X、Y、Z表示某些物质的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X可能是稀盐酸
B. Y一定是蒸馏水
C. Z可能是石灰水
D. Z显碱性
13.今年5月,我市各县区进行初中理化实验技能考查,在化学实验中小芳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显中性
B. 该溶液的pH小于7
C. 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D. 该溶液是一种酸溶液
14.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不可用的试剂是( )
A. 稀盐酸
B. 酚酞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钙溶液
15.如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A. 由红变紫
B. 由蓝变绿
C. 由绿变橙
D. 由蓝变紫
16.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A. HCl和NaOH
B. CO2和NaOH
C. H2SO4和Fe2O3
D. H2SO4和BaCl2
17.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CO2+2NaOH===Na2CO3+H2O
B. CuO+H2SO4===CuSO4+H2O
C. Fe+2HCl===FeCl2+H2↑
D. KOH+HNO3===KNO3+H2O
18.某种能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片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在其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
A.B.C.D.
19.取下列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色素
B. 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绿色
C. 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D. 可用玫瑰花汁准确测定稀盐酸的酸碱性强弱
20.通过实验,我们测得了石灰水、碳酸饮料、食醋及食盐水的pH,则在下图(溶液pH逐渐增大)中表示石灰水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1.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取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A. 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 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 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 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二、填空题
22.从玫瑰花瓣中提取的花青素(紫色)可制成酸碱指示剂,滴入到不同十几种颜色变化如下表,结合表中信息回答:
(1) NH4Cl溶液呈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用作化肥长期施用的结果是_______。
(2)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花青素,溶液变蓝色,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Na+、k+、Fe3+、NH4+、NO3-、SO42-离子中的______(填离子符号)。
(3) 胃溃疡患者不用碳酸氢钠片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3.下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示意图.
(1)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哪些?
(2)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 程式. 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4.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________。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______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________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 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溶液显________色。
26.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________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该回收流程中: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含铁元素的物质(污水除外)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三、实验与探究
27.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9.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30.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蚁酸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2.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3.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提出问题】蚁酸的酸碱性及分解产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蚁酸的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猜想②:蚁酸的分解产物是水和一氧化碳;
猜想③:蚁酸的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经讨论,小组同学认为猜想③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
1.探究蚁酸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蚁酸溶液的pH值 7(填“>、<或=”),证明蚁酸溶液呈酸性。
2.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为了确认蚁酸分解的所有产物,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将蚁酸分解的产物通入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D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写出E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述猜想 正确。
【实验反思】
(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拓展应用】
(4)人们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会选择的物质是 。
A.NaOH溶液 B.食醋 C.食盐水 D.肥皂水
四、计算题
31.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 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2.现有一含NaCl杂质的Na2CO3样品,取13.9g样品溶于水,配成104.4g溶液,此溶液与100g某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0g溶液。请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酸和碱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A.洁厕灵pH=1 B.油烟净pH=13 C.肥皂水pH=10 D.牙膏pH=8
【答案】B
2.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B. 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多
C. 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D.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喝苹果汁
【答案】C
3.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A.洁厕灵pH=1 B.油烟净pH=13 C.肥皂水pH=10 D.牙膏pH=8
【答案】B
4.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B. 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多
C. 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D.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喝苹果汁
【答案】C
5.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 D. 石灰石
【答案】C
6.如图所示的四种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
A.陈醋 B.橙汁 C.纯净水 D.肥皂水
【答案】D
7.“化学棋”游戏规则: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若一次就可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是
【答案】B
8.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 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 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 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 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答案】B
9.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答案】B
10.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
B.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
D.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答案】A
1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使质量增加的是( )
A. 浓硫酸
B. 氯化钠
C. 烧碱
D. 浓盐酸
【答案】C
12.下图X、Y、Z表示某些物质的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X可能是稀盐酸
B. Y一定是蒸馏水
C. Z可能是石灰水
D. Z显碱性
【答案】B
13.今年5月,我市各县区进行初中理化实验技能考查,在化学实验中小芳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显中性
B. 该溶液的pH小于7
C. 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D. 该溶液是一种酸溶液
【答案】C
14.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不可用的试剂是( )
A. 稀盐酸
B. 酚酞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钙溶液
【答案】B
15.如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
A. 由红变紫
B. 由蓝变绿
C. 由绿变橙
D. 由蓝变紫
【答案】A
16.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A. HCl和NaOH
B. CO2和NaOH
C. H2SO4和Fe2O3
D. H2SO4和BaCl2
【答案】D
17.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CO2+2NaOH===Na2CO3+H2O
B. CuO+H2SO4===CuSO4+H2O
C. Fe+2HCl===FeCl2+H2↑
D. KOH+HNO3===KNO3+H2O
【答案】D
18.某种能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片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在其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
A.B.C.D.
【答案】B
19.取下列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色素
B. 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绿色
C. 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D. 可用玫瑰花汁准确测定稀盐酸的酸碱性强弱
【答案】D
20.通过实验,我们测得了石灰水、碳酸饮料、食醋及食盐水的pH,则在下图(溶液pH逐渐增大)中表示石灰水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21.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取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A. 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 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 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 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答案】B
二、填空题
22.从玫瑰花瓣中提取的花青素(紫色)可制成酸碱指示剂,滴入到不同十几种颜色变化如下表,结合表中信息回答:
(1) NH4Cl溶液呈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用作化肥长期施用的结果是_______。
(2)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花青素,溶液变蓝色,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Na+、k+、Fe3+、NH4+、NO3-、SO42-离子中的______(填离子符号)。
(3) 胃溃疡患者不用碳酸氢钠片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酸性,使土壤酸化、板结(写出其中之一即可)(2)Fe3+、NH4+ (3)NaHCO3+HCl=NaCl+H2O+CO2↑
23.下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示意图.
(1)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哪些?
(2)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 程式. 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Na+、Cl- (2)H++OH-==H2O
24.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________。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碱溶液(如NaOH) 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 不能 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
25.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______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________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 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溶液显________色。
【答案】(1)等于 (2)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 原溶液pH <7,显酸性,并且溶液pH逐渐增大到大于7,呈碱性 (3)NaCl和HCl 红
26.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________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
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该回收流程中: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含铁元素的物质(污水除外)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氧气、水 Fe2O3+6HCl===2FeCl3+3H2O
(2)①酸不同 ②Fe+CuSO4===FeSO4+Cu
(3)Cu、Fe、Zn ACD
三、实验与探究
27.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一:(2)溶液不变色 (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CO2和NaOH溶液(合理均可) 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不能,因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
28.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答案】酸 中 红 酸性或中性
(1)OH- CuCl2(答案合理即可) 2NaOH+CuCl2===Cu(OH)2↓+2NaCl(答案合理即可)
(2)产生气泡 Zn+2HCl===ZnCl2+H2↑
29.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30.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蚁酸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2.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3.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提出问题】蚁酸的酸碱性及分解产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蚁酸的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猜想②:蚁酸的分解产物是水和一氧化碳;
猜想③:蚁酸的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经讨论,小组同学认为猜想③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
1.探究蚁酸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蚁酸溶液的pH值 7(填“>、<或=”),证明蚁酸溶液呈酸性。
2.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为了确认蚁酸分解的所有产物,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将蚁酸分解的产物通入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D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写出E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述猜想 正确。
【实验反思】
(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拓展应用】
(4)人们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会选择的物质是 。
A.NaOH溶液 B.食醋 C.食盐水 D.肥皂水
【答案】[猜想与假设] 甲酸中含氢元素,而生成物中不含氢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 < (1)Ca(OH)2+CO2 =CaCO3↓+ H2O
(2)② (3)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或未进行尾气处理) ; (4)D
四、计算题
31.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 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与生成2.14 g-1.07 g氢氧化铁所消耗的20 g溶液中NaOH溶质的质量为x。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
32.现有一含NaCl杂质的Na2CO3样品,取13.9g样品溶于水,配成104.4g溶液,此溶液与100g某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0g溶液。请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4.4g+100g﹣200g=4.4g;故填4.4;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x=10.6g,y=11.7g
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7.5%
答: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