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3.50 KB
  • 2023-05-02 发布

2019-2020学年宁夏育才中学勤行学区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宁夏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命题人: ‎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1分)‎ ‎1.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赵王如意为新太子。太子太傅叔孙通不但称历史上晋献公因废太子导致晋国乱政数十年,而且以死相谏。叔孙通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宗法继承制度                                B.坚守太子太傅辅佐之职责 C.极力维护吕后尊严                                D.根除影响政权稳定的隐患 ‎2.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机构示意图(局部),该时期最有可能是(  ) ‎ A. 唐后期                  B.宋前期             ‎ ‎     C.元后期                 D.清前期 ‎3.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海关征税标准是4%,但外国商人在广州卸货必须打点红包,费用占进出口货物的10%-4%.《南京条约》规定进出口“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最后确定为值百抽五原则。据此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 A.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清政府的实际关税收入有所增加 ‎ C.广州的腐败问题得到了解决 D.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4.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上奏称台湾“惟沿海仅数县之地”,“气局未成”,闽台“本为一省”,“仍须唇齿相依”。清政府依奏设“福建台湾巡抚”,并要求福建为台湾提供五年“协饷”。此举 A.化解了列强侵略带来的边疆危机 B.反映了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 C.体现了加强东南海防的战略目的 D.扫除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障碍 ‎5.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买卖婚姻。(太平天国)提倡“一夫一妇”,禁止娼妓、缠足、买卖奴婢等封建陋习。还建立了女军,设立了女官,妇女享有参加考试的权利。这体现了太平天国(  )‎ A.形成了自由民主的风尚                        B.贯彻了男女平等的政策 C.实行尊重妇女的政策                            D.奉行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6.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下令:“私购米粮出洋,本为条约所禁。现闻日本有在上海等处买米之说,著严饬江海关道认真稽查,严禁内地米粮一概不准出洋。”由此可知,清政府的 ‎“禁米出洋”(  )‎ A.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B.恪守了传统的战争策略 C.配合了对日战争的需要                        D.缺乏对国际法规的运用 ‎7.下图为英国画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报道,标题为“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该报道表明(  ) ‎ A. 英媒正确判断了革命的形势                ‎ B. 清政府和革命军实力悬殊 C. 辛亥革命得到英国政府支持               ‎ ‎ D.英媒同情清帝的坎坷命运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总纲、人民、参议院、总统、国务院、法院、附则等七章,基本权利条款规定在第二章“人民”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基本权利的条款单列一章,冠以“人民”的名称,置于“统治机构”的前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结构安排(  )‎ A.有效防止了袁世凯专制                        B.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C.确保了责任内阁制实行                        D.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9.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个村庄,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后,村里人就像自己打了胜仗一样,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南军怕有几百万人马啦”“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这反映了当时 ‎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 B.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 C.军阀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 D.国民革命运动得到民众支持 ‎10.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写道:“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之后,保存下来的起义队伍被迫转移到农村,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 A.是对过去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C.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指针 D.成功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1.中共于1927年夏与国民党分裂时几乎一无所有,到1930年前后,已经在南方数省交界地区创建了好几块农村根据地,发展了十几万红军。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革命的开展 B.武装斗争的贯彻 ‎ C.根据地发展壮大 D.反“围剿”的胜利 ‎12.‎1936年10月20日,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召开会议。通过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条例》《减租减息条例》《土地条例》等决议案,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这一地方政权的成立显示出(  )  ‎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②中华民族争取解放   ‎ ‎③区域自治成为国策  ‎ ‎ ④人民代表大会诞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1937年初,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有学者将其对日战略归纳为: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以空间换时间,通过时间消耗拖垮日本。据此可知 A.日本进攻核心区以瓦解中国的战争意志 B.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更具威胁性 C.全民族抗战可使日军陷入长期战争泥潭 D.伟大的军事家可以预见战争结局 ‎14.抗战时期,中国外交已经超越反应式外交,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在旧的国际秩序崩解的过程中,中国抓住了机会,由一个旧体系中的弱者成为新的国际体系的参与缔造者。这说明二战时中国 A.外交的主动性前所未有 B.成为新的国际秩序的缔造者 C.国际地位得以空前提高 D.外交由反应式转变为主动式 ‎15.当照片中人们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另一场击溃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战役刚刚结束。“另一场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准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6.1949年元旦过后,《华商报》发表了一则简短消息,题为《李济深等离港北上参加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至1949年8月,共有20多批民主人士离港北上。据此可知(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然构建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中共提出“长期共存”方针                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17.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相继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性文件。这表明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 A.宗旨是制定新中国法律                        B.具有“人大”的政治作用 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D.完善了中央政府的结构 ‎18.‎1950年10月2日,面对“联合国军”逼近中朝边境的严重威胁,毛泽东做出了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原拟以“支援军”名义出兵朝鲜,后经慎重考虑,决定以“志愿军”‎ 名义赴朝参战。这一改变的主要意图是 A.显示中国政府反对侵略的坚强决心 B.严格遵循跨国参战的国际惯例 C.表达人民军队捍卫和平的钢铁意志 D.避免局部战争升级为世界大战 ‎ 19.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下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该自治区成立于(  )‎ A.1949年                B.1955年                 C.1958年                D.1965年 ‎20.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这些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对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我国(  )‎ 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21.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一规定(  )‎ A.体现了中苏两国军事结盟                    B.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C.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2.万隆会议重大的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在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经济合作的决议强调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提出与会国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材料表明(  )‎ A.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                        B.反殖民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C.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D.求同存异成为与会国的共识 ‎23.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首先存在于时间的先后中。按照这一思路,下列事件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尼克松访华   ③乒乓外交   ④基辛格秘密访华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24.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统计表  ‎ 年份 ‎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 ‎1972年 ‎ ‎60 ‎ ‎32 ‎ ‎1975年 ‎ ‎304 ‎ ‎158 ‎ ‎1980年 ‎ ‎3,755 ‎ ‎1,059 ‎ ‎1985年 ‎ ‎3,855 ‎ ‎3,840 ‎ 上表中,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的改善                                    B.中国的改革开放 C.两极格局的缓和                                    D.意识形态的淡化 ‎25.2019年9月央视热播的《外交风云》展现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艰难曲折。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声明:“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美国(  )‎ A.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                    B.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C.与台湾当局彻底断绝关系                    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府 ‎26.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公民应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B.城邦要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C.公民应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公民珍视个人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27.美国政治家托马斯·帕特森在评论三权分立体制时说:“这些分立的机构以精心创造的牵制与平衡的方式相互钳制,任何一个机构如得不到另外一些机构的支持和认可,就不能有效地行动。”此观点意在说明“三权分立体制”(  )‎ A.有效地维护了美国民主政治                B.不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开创了政治民主运作新理念                D.最大限度地防范了个人专权 ‎28.下列两枚邮票所反映的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阶段性特征是(  )‎ A.从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                        B.从空想到科学 C.从一国革命到多国革命                        D.从理论到实践 ‎29.19世纪末,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食品支出在工人家庭的比重大大下降。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这主要得益于(  )‎ A.议会民主政治完善                                B.资本主义政策调整 C.工人斗争取得成果                                D.生产技术手段进步 ‎30.(巴黎)公社委员会的公职人员都扮演着两种角色:既是议员又是行政人员;既是法律的制定者又是法律的执行者。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完全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形式            B.具有政府权力的高度集中性 C.致力于国家政权机构的精简化            D.注重政权管理者的自我监督 ‎31.下面是二战后两幅不同时期的欧洲政治形势图,从中可以看出(  )‎ A.是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反映            B.欧洲在战后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 C.欧共体(欧盟)在不断向东扩张            D.苏联对欧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2.下图是二战后有关美国和苏联关系的漫画。据此可推知(  ) ‎ A.国际局势走向了紧张                            B.美苏军事冲突不断升级 C.苏联军力已超越美国                            D.美国已经无力遏制苏联 ‎33.自宣布脱离“欧盟”以来,英国的“脱欧”进程一再受挫,由“脱欧”变成了“拖欧”。此现象客观上反映出(  )‎ A.欧盟极力维护一体化进程                    B.“脱欧”背离了英国利益 C.英国与欧盟矛盾得到缓和                    D.全球化密切了彼此的联系 ‎34.有人说:“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亚大经台组织 等)举行的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多,二 是军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经济合作与军事冲突不可避免B.军事冲突主要是强权政治造成的结果 C.人类历史必然是和平取代冲突 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二、材料解析题(共49分)‎ ‎3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 图10  思维导图  ‎ 材料二 ‎ ‎  ‎ 图11  ‎ 材料三 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 ‎ 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 ‎——摘自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年3月)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思维导图的主题。(2分) ‎ ‎(2)根据材料二,列举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4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世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2分)‎ ‎36.(12分) ‎ ‎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面对现实,回顾历史,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深远的影响。 ‎ 结合史实,“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的结局和影响”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评论短文。 (要求:有题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300字左右)‎ 内容提示:滔天罪行、战争进程、战争意义等,也可以谈谈中日关系。‎ ‎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 ‎ 材料一 公元前121年,汉军大败匈奴主力,取得对匈奴战争的最大胜利,举国上下为此大振。不过,在经济上,中央财政却出现了“用度不足”的危险情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汉武帝开始推出一系列强硬的国营化经济政策,涉及产业、流通、金融、税收等多个领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顶层设计意味的整体配套体制改革。 ‎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 材料二 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这一类的变化,虽有图强的意愿,然而触及的仅仅是局部的东西,“于是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材料三 在考察近170年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时,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将各个政治流派的主张对立起来,譬如保守派这样,洋务派那样,维新派这样,革命派那样,国民党这样,共产党那样,似乎他们从来是经纬对立,界限分明。可是……我翻阅研究各派主张,发现在一些根本性的立场上,相近之处远远大于相异之处。 ‎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推行经济改革的条件及其作用(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小变”与“全变”的含义及其对中日两国产生的影响(10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170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各个政治流派主张的相似之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7分)‎ 宁夏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第二次月考试卷答案 一、 选择题 ‎1-5 ADBCC 6-10 CABDB 11-15 AACCB 16-20 DBDCB ‎21-25 ADCAA 26-30 CBDCB 31-34AADD 二、 材料题 ‎35、(25分)‎ ‎35.【答案】(1)主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2分) ‎ ‎(2)因素: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壮大;欧洲的联合;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4分。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 ‎(3)问题:和平问题;发展问题。(4分。每点2分) ‎ ‎(4)趋势: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2分)‎ ‎36、(10分)‎ ‎(1)有论文题目。‎ ‎(2)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屠杀;“七三一部队”。‎ ‎(3)过程:局部侵华,全面侵华,‎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意义: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5)认识:①教训:以史为鉴,汲取历史教训,防止悲剧重演,尊重历史,反对篡改历史; ‎ ‎②和平: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 ‎③发展:面向未来,促进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日友好往来,增进中日互信,合作共赢,共同繁荣。 ‎ ‎37、(1)条件:政治上,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文景之治”留下巨大的、可供攫取的民间财富。(或商人集团崛起,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性产业);思想上,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军事上,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对凝聚民心起了作用。(任答2点得4分) ‎ 作用: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增加了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导致与民争利、物价上涨,阻碍商品经济发展。(4分) ‎ ‎(2)“小变”: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2分) ‎ ‎“全变”:既变革政治制度,又引进先进技术。(2分) ‎ 影响: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中国近代化开始,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没有实现民族独立;(3分)明治维新使日本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但也走向了侵略扩张的道路。(3分) ‎ ‎(3)相似:维持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原则;抵御外敌,强盛国家的强国原则;发展国营事业、节制民间资本的国有经济优先原则。(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 地位:改革贯穿古今中外社会发展进程,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3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