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00 KB
  • 2023-05-02 发布

【历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二、三 适用班级:高二学年)‎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幽王烽火戏诸侯,可怜列国奔驰苦”反映了当时政治上实行( )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2.‎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迷信的思想 D.重农抑商政策 ‎4.儒家经典的儿童读物《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有的儒学家却持与之相反的观点。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 A.孔子、老子 B.孟子、荀子 C.墨子、荀子 D.孟子、韩非 ‎5.“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B.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 C. 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D.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 .地区经济的差异 ‎8.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 置之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9.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10.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 :“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11.1921年中共成立的条件包括( )‎ ‎①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广泛建立 ②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 ‎ ‎③工人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 ④中外反动势力力量的削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13.2017年是建军9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于‎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我们的军队诞生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之中,又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今天他们又奋战在祖国需要的第一线。我们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八一”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5.1937年,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该日本记者目击的是( )‎ A.日军在旅顺对当地和平居民实行的野蛮大屠杀 B.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骇人听闻罪行 C.日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D.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的南京惨案 ‎16.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7.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 ‎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8.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使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19.辛亥革命30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 ‎2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上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策政权的支持 ‎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 D.新政府不急于获得国际支持 ‎ 二、非选择题(2道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 材料二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到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 ——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10分)‎ ‎ ‎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6分)‎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仁政、民贵君轻 墨子 无为而治 材料二 图片历史 ‎ ‎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2)材料二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核心思想分别指导的近代化实践活动。(12分)‎ 参考答案 ‎(考试范围:必修一、二、三适用班级:高二学年)‎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B D C C D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C D C D C C A A 二、非选择题(2道小题,共40分)‎ ‎21.22分 ‎(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3分 ‎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3分 (2) 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6分 ‎(3) 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 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0分 ‎22. 18分 ‎(1)孟子 、兼爱非攻、老子(6分)‎ ‎(2)核心思想:康有为,君主立宪;‎ 孙中山,民主共和;‎ 陈独秀,民主与科学。‎ 近代化实践活动:康有为,戊戌变法;‎ 孙中山,辛亥革命;‎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1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