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00 KB
  • 2023-05-02 发布

【历史】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孔子将先前流传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等加以整理,用以教授学生。汉代至唐代,统治者将这些著述视为儒家经典立于官学。这说明 A. 儒学发展重视传承前代文化 B. “五经”是儒家的原始经典 C. 汉唐儒学圃于“五经”缺乏创新 D. 注疏经典是儒学的发展方式 ‎【答案】A ‎【解析】从孔子整理“五经”等古代典籍,到汉唐一直将“五经”作为官学内容,说明儒学发展过程中重视对前代文化的传承,A项正确;汉唐时期“五经”是官学内容,不能说明“五经”是儒家原始经典,B项不符合题意;汉唐重视“五经”,不能说明当时儒学没有创新,C项错误;注疏经典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2.据唐释道宣统计:“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这一局面 A. 表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 B. 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C. 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 导致多元文化开始出现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佛教在隋代得到扶持,出现繁荣和发展局面,佛教的传播、佛经的译介,使传统文化得以丰富。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说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政策,排除;C项,儒学自汉朝确立为正统思想,直到新文化运动其统治地位才被动摇,与“隋代”不符,排除;D项,“开始”的说法材料信息不能表明而且也与史实不符,排除。‎ ‎3.北宋科学家沈括在解释太阳运动速率的均匀性时,指出“无一日顿殊之理”,还提出“水之理”“物理”“造算之理”等概念,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据此可知 A. 科技发展推动理学发展 B. 理学思想影响传统科技 C. 理学思想依据客观规律 D. 沈括开启北宋理学之源 ‎【答案】B ‎【解析】由沈括“把理作为一个先验的逻辑范畴来阐释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可知,北宋时期理学思想影响到了传统科技研究,B项正确;材料中是沈括用理学观念研究自然科学,而不是科学的观点在理学中的应用,A项错误;材料中科学借用了理学,不是理学借鉴的客观规律,C项错误;开启北宋理学的是周敦颐,沈括是科学家,不是理学家,D项错误。‎ ‎4.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状元及第》《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市民阶层价值追求 B. 艺术的教化功能 C. 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D. 进步思想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四孝图》中主要强调孝等儒家伦理思想核心内容,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包公打龙袍》通过故事情节体现了忠孝的观念;《昭君出塞》通过歌颂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边疆安宁和百姓免遭战争之苦而远嫁塞外的故事,宣扬忠孝观念。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歌颂忠孝观念的木刻版画蓬勃发展说明这时期的艺术具有教化功能,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忠孝观念广泛传播的原因,与市民阶层的兴起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无关,故C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传统的忠孝思想,不是进步思想的体现,故D不正确。‎ ‎5.习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典型代表。据二十四节气推算,距今天最近的节气是 A. 立春 B. 立夏 C. 立秋 D. 立冬 ‎【答案】A ‎【解析】期末考试在农历腊月下旬,农历一年的最后阶段,距离二十四节气中新一年的第一个节气即立春最近,A项正确;立夏、立秋和立冬分别是新一年夏、秋、冬的第一个节气,距离年终期末考试的时间均比“立春”要远的多,BCD三项错误。‎ ‎6.据统计,《诗经》中含有忧、患、惊、恐、惧、禅、悲、哀、怨等字眼的诗篇有140余篇,约占《诗经》305篇的46%。其中“忧”字竟出现90次之多(《国风》38次,《雅》52次)。据此可知,《诗经》充满了对 A. 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B. 现实社会的强烈忧患 C. 民族盛衰理性思考 D. 统一安定的热切期盼 ‎【答案】B ‎【解析】“忧”、“患”等字眼在《诗经》中频繁出现,可知这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强烈忧患,B项正确;热烈追求理想世界与“忧”、“患”等字眼大量出现不符,A项错误;对民族盛衰的理性思考与《诗经》中体现的先秦时期民间的“忧”、“患”不符,C项错误;《诗经》包含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其“忧”、“患”不能说明人们一直热切期盼统一,D项错误。‎ ‎7.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加上设计师丰富的联想,所设计出的汉字文化标志,不仅给我们美感的享受,还能令我们在看过之后沉思。对以下两个标志表述准确的是 A. 体现了交通及金融领域的辉煌成就 B. 反映了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趋势 C. 体现了书法艺术与象形图案的融合 D. 有利于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用篆体“工人”二字构成火车头和钢轨,由三枚古刀币构成“人”字,这两个标志体现了书法艺术与象形图案的融合,C项正确;两个部门的标志不能体现交通和金融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A项错误;当代中国铁路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图标,不能说明汉字的演变趋势,B项错误;中国铁路和中国人民银行借用传统艺术设计行业图标,与提高传统文化影响无关,D项错误。‎ ‎8.利玛窦顾及素来秉持天圆地方说的中国人的地理观念,在献给明代皇帝的《坤舆万国全图》世界地图中,特意把中国置于世界中央。这说明利玛窦 A. 迎合了皇帝夜郎自大的心理 B. 秉承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 改变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 D. 开辟了中西文化交往的先河 ‎【答案】A ‎【解析】利玛窦在献给明代皇帝的世界地图中,特意把中国置于世界中央,这一做法明显迎合了中国皇帝夜郎自大的心理,A项正确;秉承“天朝上国”观念的是明代皇帝,不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B项错误;利玛窦改变的是世界地图的内容,不是绘制方法,C项错误;开辟中西文化交往先河的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不是明代的利玛窦来华传教,D项错误。‎ ‎9.在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兴中会和强学会,一个以革命为宗旨,一个以改良为归依;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下列说法符合他们共同点的是 A. 主张推翻清政府 B. 是资产阶级政党 C. 传播了进步思想 D. 密切联系了群众 ‎【答案】C ‎【解析】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的组织,兴中会和强学会都传播了民权、民族等进步思想,C项正确;改良派不主张推翻清政府,A项错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两个组织只是资产阶级团体,B项错误;兴中会和强学会都存在脱离群众的缺陷,D项错误。‎ ‎10.“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精神穹宇方面的建设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井冈山创业时期,共产党就结合中国国情完成了精神穹宇基本框架。”材料中的“精神穹字基本框架”‎ A. 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B. 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C. 强调了农民和农村革命的作用 D.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走向成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创业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其间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B项正确;井冈山创业时期的“精神穹宇基本框架”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即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解放战争,没有直接推动作用,A项错误;强调农民和农村革命的作用是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内容,C项错误;中共七大的召开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走向成熟,D项错误。‎ ‎11.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A. 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D.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C ‎【解析】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成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关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打破了思想上的禁锢,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故C正确;A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B是十二大提出;D是十三大提出。‎ ‎12.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A.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双一流大学命运共同体 C. 和谐社会创新强国科学发展观 D. 中国梦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 ‎【答案】D ‎【解析】2012~2019年即中共十八以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主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一带一路和实现中国梦,D项正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高频率词汇,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20世纪末的高频率词汇,B项错误;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是本世纪初即中共十六大前后的国家主题,C项错误。‎ ‎13.1956年5月,陆定一在中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发言说:“我国的历史证明, 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这次发言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开始明确科技文艺发展方向 C. 清除了文艺上“左”倾思想 D. 推动了学术的长足发展进步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陆定一主张独立思考,自由讨论,认为如此才能推动学术的发展,这一主张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发展方向问题,排除B项;C项中的“清除了”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这一发言的影响,排除D项。‎ ‎14.两弹城指的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两弾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溢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等杰出科学家都在此留下了足迹。他们的成就 A. 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根本条件 B. 改变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C. 是新中国走向强国的有力支柱 D. 直接促成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答案】C ‎【解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国力的提升,选项A排除;中国在核能和航天领域的成就并未改变美苏对峙格局,选项B排除;“两弹一星”成就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是我国走向强国的有力支柱,选项C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时间是1995年,与两弹一星成就时间不符,排除选项D。‎ ‎15.古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争夺某城,众神表示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这个城就归谁。波塞冬用他的三叉载敲击岩石,从岩石上跳出一匹战马,这是战争的象征;雅典娜敲打岩石,岩石上长出一株橄榄树,这是和平的象征。结果,这个城归了雅典娜,称为雅典,雅典娜成为其保护神。这则传说体现了 A. 力量与智慧的大比拼 B. 厌恶战争的生活观念 C. 对和平与知识的追求 D. 人文主义的文化内涵 ‎【答案】D ‎【解析】根据希腊传说,众神认为能够保护雅典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体现了古代希腊重视人的生命和发展的人文精神,D项错误;力量与智慧的“大比拼”是传说的内容,不是其主旨,A项错误;厌恶战争的生活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和平优于战争,与知识无关,C项错误。‎ ‎16.《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追求世俗生活、信奉爱情至上,有着极强的独立人格意识。这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人公人含蓄、尚人伦,有着依附人格意识差异极大。这种差异主要是源于 A. 家族宗法意识 B. 社会经济形态 ‎ C. 文化心理传统 D. 国家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可知决定东西方戏剧中主人公人格上巨大差异的是社会经济形态的迥异,B项正确;家族宗法意识、文化心理和国家政治制度等,都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形态之上,是具体因素,不是其根源,ACD三项错误。‎ ‎17.在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背景下,中国瓷器上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恰巧迎合了人们逃脱中世纪以来的神权禁锢和对现实生活重新关注的渴望,亦是18世纪“洛可可”风潮形成的直接动因。上述材料说明 A. 文艺复兴推动了中国制瓷技术的提高 B. 经济发展促进了欧洲消费观念的改变 C. 瓷器贸易影响了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 D.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中国瓷器创作风格 ‎【答案】C ‎【解析】中国瓷器装饰手法迎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观,推动18世纪“洛可可”风潮形成说明新航路开辟后,瓷器贸易影响了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中国制瓷技术提高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中国瓷器迎合欧洲人审美,不能说明其消费观念的改变,B项错误;中国瓷器上风俗、山水图案、写意手法是传统的风格,与新航路的开辟无关,D项错误。‎ ‎18.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A.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B. 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C. 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D. 打破了基督教对西欧的信仰主宰 ‎【答案】A ‎【解析】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力转向政府、政府控制了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任命,说明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A项正确;政府控制教会财产、神职人员任命,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等不能说明人文精神得到深入发展,B项错误;政府任命神职人员没有否定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C项错误;打破了基督教主宰西欧信仰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19.法国人文主义者蒙田(1533—1592)提出,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要学会独立思考,“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找不到什么东西”。他的这一主张 A. 成为启蒙思想的理论来源 B. 打破了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C. 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D. 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A ‎【解析】16世纪末,蒙田提倡理性思考,反对盲从权威,发出了启蒙思想的先声,成为启蒙思想的理论来源,A项正确;打破了基督教会神权统治的是宗教改革运动,B项错误;推动法国大革命爆发,摧毁封建制度思想基础的是启蒙运动,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主张,CD两项错误。‎ ‎20.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取向比例从7%降至2%,而对于科学的兴趣取向则由1.8%增长至5%以上。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 科学发展推动人们思想解放 B. 民主革命影响了全社会价值取向 C 人文精神取代宗教神学地位 D. 启蒙思想加速了科技革命的到来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取向比例从7%降至2%,而对于科学的兴趣取向则由1.8%增长至5%以上”可知,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逐步下降,对科学的兴趣逐步上升,说明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宗教地位下降,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这时期英格兰社会的精英人士,而不是全社会,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这时期英格兰社会的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逐渐下降,但无法得出人文精神取代宗教神学地位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17世纪英格兰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下降,对科学的兴趣上升的现象,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影响,故D选项错误。‎ ‎21.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无知的平民阶层设计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便是出自伏尔泰的手笔。伏尔泰此举旨在强调 A. 近代科技促成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B. 牛顿定理构成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 C. 普及科学知识以推动思想解放 D. 平民阶层思想解放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答案】C ‎【解析】从伏尔泰宣称科学著作要面向平民阶层,用苹果的故事介绍牛顿的科学成就,可知其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普及科学知识,推进社会思想解放,C项正确;近代科技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成果而非原因,A项错误;对经典力学的介绍不是材料主旨,B项错误;伏尔泰认为自然科学的推广是平民思想解放的条件而非结果,D项不符合题意。‎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学学院及实验室开始从企业获得研究经费,开展企业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并持续到21世纪。这表明美国大学 A. 开始注重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B. 坚持科研的市场化取向 C. 比其他国家的大学更具优势 D. 引导企业走向技术垄断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美国大学学院及实验室开始从企业获得研究经费,开展企业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坚持科研的市场化取向,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活动,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比较美国大学与其他国家大学的优劣,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这种做法会带来技术垄断,排除D项。‎ ‎23.19世纪后期,以传统游戏为基础,靠规则和仲裁组织起来的美式足球和垒球成为普遍性的休闲运动方式,橡胶材料类体育器械、运动场馆建设等实业项目也逐渐兴起。这说明 A. 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B. 传统游戏均可发展为现代体育 C. 全球化促进了体育项目普及 D. 休闲文化与实业建设联动发展 ‎【答案】D ‎【解析】19世纪后期以来,美式足球和垒球的普及推动体育器械、运动场馆建设等实业兴起,说明了休闲文化与实业建设联动发展,D项正确;运动带动实业发展,不能说明生活方式的改变,A项错误;美式足球和垒球的发展不能说明所有传统游戏都可发展为现代体育,B项错误;在传统游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运动方式与全球化促进体育普及不符,C项错误。‎ ‎24.“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他的作品 A. 深刻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 B. 揭露了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 C. 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杰作 D. 创建和发扬了本国民族特色文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家是贝多芬,他的作品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杰作,C项正确;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与浪漫主义音乐的表现形式不符,A项错误;揭露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的是现实主义文学,B项错误;创建和发扬了本国民族特色文化的是以柴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民族乐派,D项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眛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的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 ‎——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答案】(1)特点: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修养;政治实践性强;追求和谐;具有封建主义烙印;缺少对人格平等的追求。‎ ‎(2)差异: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以反对封建神学或专制统治为目的,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近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人的解放,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缺乏对人身自由与平等的研究。‎ 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欧洲人的思想解放。‎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 ‎ “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修养、社会实践、追求目标、时代烙印和个人发展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 ‎(2)差异:根据材料一中“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比材料二中“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眛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结合所学知识,从目的和核心内容等方面,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生活、思想和科学等方面,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孙思道指出:医生应恪守医德、坚定专业思想,不要以贫富易志改性,北宋期间,947年,宋太祖亲为《开宝重定本草》作序,宋仁宗嘉祐六年编写《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专门设立了“收卖药材所”,并设立药官鉴验药材的优劣真假,严禁将不良的药物制成熟药。实行药物销售的国家专营政策.百姓不能及时买到药物,耽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南宋宋孝宗隆兴二年、两淮瘟疫流行,朝廷急令和荆局制赈灾药四万帖,派使臣遍诣两淮州县乡村散给。‎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先后建立了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等。鸦片战争后,西医大量传入中国,教会医院逐渐成为和教堂一样引人注目的教会标志,它们为外国驻军、商人、侨民服务,同时救治中国病人,教会医生和本国教会组织联系密切,能即时输入新技术,使教会医院在中国保持技术优势,治疗范围涉及眼科、内外科、骨科、牙科等。1850年,英国医生合信出版了《全体新论》,成为向中国人讲授西医的重要著作。1915年,在华教会医学校有23所,护士学校、药学校等有36所。1921年,北京高校开展卫生教育运动,由北京教会医学会指导,北京大学负责,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利用暑假做关于公共卫生的演讲、西医传入,中医一统的局面被打破,近代中国人医药观逐渐多元化。‎ ‎——摘编自傅维康《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医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医大量传入中国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当代价值有哪些?‎ ‎【答案】(1)特点:医学理论与实践并举;关注社会,服务民生;注重实用性,继承与创新。‎ ‎(2)背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西医在实验医学及医学分科上的优势;外国教会、传教士的推动;适应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需要等。‎ ‎(3)价值: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宋太祖亲为《开宝重定本草》作序,宋仁宗嘉祐六年编写《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两淮瘟疫流行,朝廷急令和荆局制赈灾药四万帖,派使臣遍诣两淮州县乡村散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方法、目的、实用、发展等方面,概括唐宋医学发展的特点。‎ ‎(2)背景:根据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后,西医大量传入中国”,“即时输入新技术,使教会医院在中国保持技术优势”,“教会医院逐渐成为和教堂一样引人注目的教会标志,它们为外国驻军、商人、侨民服务”,“为外国驻军、商人、侨民服务,同时救治中国病人,教会医生和本国教会组织联系密切”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影响、西医优势、教会、传教士推动、适应列强殖民扩张需要等方面,分析近代以来西医大量传入中国的背景。‎ ‎(3)价值:根据材料一中“《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孙思道指出:医生应恪守医德、坚定专业思想,不要以贫富易志改性”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医药学、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说明我国中医药学的当代价值。‎ ‎27.《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8年6日,马克思、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材料二 下表为《共产党宣言》在近代中国传播情况。‎ 时间 人物 报纸刊物 内容或发行情况 ‎1899年 传教士李提摩太、蔡尔康 ‎《万国公报》‎ 引用宣言一段话。‎ ‎1905年 朱执信 ‎《民报》‎ 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1912年 同盟会会员 ‎《民生日报》连载 全译宣言的第一部分。‎ ‎1919年 李大钊、陈独秀 ‎《每周评论》名著专栏 用白话文摘译宣言片段。‎ ‎1919年 李大钊 ‎《新青年》‎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摘译宣言重要论述。‎ ‎——摘编自张亮、乔茂林《<共产党宣言>传播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答案】(1)原因:适应德国及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组织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共产党宣言》发表,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2)特点:传播主体多元化;以报刊杂志为主要载体;传播内容不断增加,由部分译介到系统介绍。‎ 影响: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发展。‎ ‎【解析】‎ ‎(1)原因:依据材料一中“马克思、恩格斯一起创办”,“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现实斗争需要、群众斗争的应用、通讯员众多、与读者互动和马克思、恩格斯指导等方面,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传教士李提摩太、蔡尔康”、“同盟会会员”、“《民报》”、“《新青年》”、“引用宣言一段话”、“用白话文摘译宣言片段”和“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等信息,从主体、途径和内容等方面,概括《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运动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发展等方面,分析《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它总计收录书籍10254种,共172860卷,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在纂修过程中,乾隆帝亲自制定采辑著录标准,把全部书籍分成应刊、应抄、应存、应删等不同类别。‎ ‎《四库全书》各部 书目举例 经(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 卷二十九经部二十九春秋类四《春秋繁露》(董仲舒著)‎ 史(收录史书)‎ 卷四十五史部一正史类一《史记》‎ 子(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 卷九十九子部九兵家类《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五:“或出指南车及指南鱼以辩所向。”)‎ 集(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 卷一百七十六集部二十九别集类存目三《王阳明集》‎ 从《四库全书》“书目举例”的书籍(或经史子集四部中的其他书籍)中任选书,自拟论题,并闸述你选择该书的理由。(要求:写出书名,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评分标准:书目:考生写出书籍。‎ 论题:考生能根据选择该书籍的理由提炼出具体论题。‎ 阐述:运用史实:考生引用史实准确,选取运用恰当。‎ 论证逻辑:考生能围绕论题加以论证,不偏离论题,逻辑性较强。‎ 示例:书目:《春秋繁露》‎ 论题: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 理由:西汉中期,王国问题基本解决,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基本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 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为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著《春秋繁露》。《春秋繁露》记载了董仲舒“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随着儒学不断丰富发展,成为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解析】‎ 按照题目要求,首先从《四库全书》书目条例中选出一部书籍,如“《春秋繁露》”、“《王阳明集》”、“《史记》”或者“《武经总要》”,然后根据所选书籍,提炼出与此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拟定主题,比如以董仲舒《春秋繁露》归纳出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等,接着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书籍的背景、核心内容和影响等,进行说明论证,论述过程中注意按照步骤,写出书名,明确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