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 MB
  • 2023-04-23 发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回忆我的母亲课件新人教版

  • 4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新课导入 7 回忆我的母亲 1.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意,把 握作者母亲的形象特点。(重点) 2.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写 法;理解、品味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体会作者 蕴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难点) 3.联系生活,感受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培养孝敬母亲 的情感。 学习目标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 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 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 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原题是《母亲 的回忆》,刊载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 报》上。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 了《朱德选集》,改题目为《回忆我的母亲》。 背景链接 文体知识 回忆录:回忆录是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 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 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它可以 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中 的一个片段;它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 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灵活多样,格式不一。 写作回忆录要努力做到“真实”“广 泛”“突出”。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作者的经 历和思想;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经 历,而且要以个人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 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 社会某一时段的历史面目;突出,指回忆录中 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溺死( ) 私塾( ) 劳碌( ) 和蔼( ) 迁徙( ) 佃农( ) 管束( ) 祖籍( ) 慰勉( ) 韶关( ) 衙门( ) 外甥( ) 妯娌( )周济( ) 不辍( ) 为富不仁( ) ● ● ● ● ●● ● ● ● ● ● ● ● ● ● ● ● ● Ø 生难字 nì shú lù ǎi xǐ diàn jí wèi miǎn sháo yá shēnɡ zhóu li jì chuò rén shù 字词学习 Ø 多音字 ( )勉强 ( )倔强 ( )强大 ( )爱好 ( )好坏 强 好 ( )调料 ( )调查 调 qiǎnɡ jiànɡ qiánɡ ( )蛮横 ( )横七竖八 横 hènɡ hénɡ hào hǎo tiáo diào Ø 词语解释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慰勉:安慰勉励。 横蛮:即蛮横,指(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不辍:不停。 阅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痛悼母亲去世,引出对母亲勤劳 一生的回忆。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 2—13 详尽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 颂了母亲的美德。 第三部分 14—17 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 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 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 永远回忆的。 点明题旨, 引出下文。 线索:“勤劳”总领 全文,是全文叙事的线索。 课文解读 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在内容上,开篇点题,运用倒叙的写 法,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开始回忆母亲 勤劳的一生;“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 的感情基调。在结构上,“永远回忆”既 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第4段“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中的“总 是”一词说明了什么? “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 时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突出“母 亲是个好劳动”。 如何理解第5段中的“自然地在旁边帮她 的忙”“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等句子? 第6段中“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 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 味”一句写出了什么? “看也不看”表明饭食质量差,形象 地写出了地主富人家对穷人家食物不屑一 顾的态度;“吃起来有滋味”表明母亲做 饭手艺之高,写出了一家人对母亲巧手调 制后的食物的喜欢。在这里运用对比手法, 突出了母亲的聪明能干,表达了作者对母 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品味第7段中“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挑水的挑水”一句的妙处。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具体描写 一家人井然有序的劳动生活,说明了“我们” 家“有规律有组织”。 在内容上,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赞扬了母亲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 对母亲的敬佩之情;在结构上,总结上文。 第7段中写道:“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 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 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8段中对1900年前后旱灾时的场面 描写反映了什么? 如何理解第8段所说的地主“威胁着我 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这一事件? 写退佃搬家,用了“威胁”“逼”等词 语,寥寥数语便写出了地主阶级的残忍和冷 酷,这是作者一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 怎样理解第9段“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 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这 句话? 黑暗的旧社会“逼得”父母要培养出一个读 书人来“支撑门户”,写出了父母送“我”读书 的目的,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意识,反映了旧社会 劳动人民想摆脱剥削阶级压迫的强烈愿望。 如何理解“我”要瞒着母亲去参加新军和 同盟会? “瞒着”表现出“我”的矛盾心理。父母 节衣缩食供自己读书,为的是“支撑门户”, 而自己却弃家出走去追寻理想。“我”“瞒着” 母亲是怕母亲不理解,更怕她为“我”担心。 第11段中说作者父母“离开土地就不 舒服”“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不舒服”,是指父母对土地有一种特殊 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农民的一大特点,从句中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念和勤劳的 美德。这两句话表明父亲和母亲已经养成了劳 动的习惯,劳动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 第12段中“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 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 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这句话表明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两个“知道”表明母 亲深明大义,盼望革命能 够成功。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 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直抒胸臆:两个“永远”, 语言平实,感情浓烈,写出了 母子之间不言而喻的一片深情。 第12段中“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一句中的“竟”字有何作用? “竟”表示出乎意料, “竟”字表达了“我”因为没 有报答勤劳、坚强、可亲可敬 的母亲,而内心感到非常愧疚 和遗憾的心情,也寄托了“我” 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深情怀念。 第13段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在内容上明确母亲的特点,既是这一段 的中心句,又深化了文章主题,突出了中心; 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勤劳一生”。 作者感谢母亲的原因有哪些?试简要概括。 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 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 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 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 识和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 作者回忆母亲的根本原因。 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的感情?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 感谢等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 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 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 母亲的深情赞歌。 1.课文围绕中心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表 现了母亲哪些优秀品质? 课文围绕“勤劳”精选典型事例,突出了 母亲的优秀品质。如煮饭、种田、种菜、喂猪、 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表现了母亲的勤 劳俭朴;做好吃的饭、纺结实的衣服表现了母 深入探究 亲的聪明能干;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 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周济和照顾比 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在家庭 遭遇不幸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这 些事例平凡而又典型,表现了母亲作为“中国 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优秀品质。 2.有人说“文如其人”,朱德同志朴实、 谦逊、忠厚、诚恳,写出来的文章也没有华丽 的辞藻,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有的同学因此 认为本文不是一篇好文章。请结合文章具体语 句说说你的看法。 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和慷慨激昂的词言去叙 写、赞颂母亲。但是,在那平实的叙写中,在那简 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真挚、深沉 的爱。如“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她永 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 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 亲的深恩呢”。这些都是肺腑之言,情真意切,感 人至深。所以本文是一篇好文章。 作者回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 生活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 读来亲切感人,“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 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 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些写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的最朴实不过的文 字,使我们看到了作者母亲“整日劳碌”“汗 流满面”的高大身影。“就很自然地”“就悄 悄”“便整日……跟着……”这些词句,说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母亲身教的巨大力 量,使作者从小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学会了许 多生产知识。所以本文是一篇好文章。 回 忆 我 的 母 亲 痛悼母亲,引出回忆 回忆母亲 的一生 母亲对“我” 的教育和影响 尽忠于民族 尽忠于人民 尽忠于党 整日劳碌 聪明能干 任劳任怨 坚强刚毅 勤劳的母亲 革命的 母亲 送子读书 给“我”慰勉 期望成功 支持革命 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 结构梳理 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 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 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 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 感情,表达了作者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主旨归纳 1.语言朴素,情真意切。 本文没有运用很多修辞手法,没有激情澎 湃、慷慨激昂的语言,没有抒情性很强的句子, 但这并不影响作者抒发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作 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 写作借鉴 亲的回忆之中,在平静的叙述之中,流露出一 种真挚、深沉的爱;在平实如话的语言中,深 切地表达了一个儿子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比 如文章第一段,朴实的语言中深藏着作者的悲 痛之情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2.夹叙夹议,深化主题。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精当 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以记叙 为基础,阐述的是作者的切身感受,写得精当、有 力。例如,写十三个儿女只留下八个时,作者以议 论兼抒情的笔调说:“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 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深刻地揭示了作者体 会到的母亲极为痛苦的心理。又如在结尾作者议论 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 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 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是在全文记叙母亲事 迹的基础上的总结性议论,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 由赞颂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使作者的感情得 以升华,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 1928年12月,朱德率领部队在资兴驻扎,敌人 闻讯来抓朱德。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朱德见逃 不脱敌人的包围,便走进一家祠堂的厨房,随手拉 了一条围裙系在腰上。敌人冲进来就问:“你们的 总司令在哪里。”朱德指指身后:“在后面。”敌 朱德巧扮“伙夫”脱险记 拓展延伸 人又问:“你是干什么的?”朱德干脆地回答: “我是伙夫。”但几个敌人仍有些不放心,把这 “伙夫”拉到灯下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穿得破破 烂烂,胡子老长,真是一副伙夫样。于是信以为真, 便急忙到后面搜索。朱德趁机打开窗子,逃之夭夭。 你的母亲是一位怎 样的母亲?你的母亲对 你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以母亲为话题写一篇 400字左右的文章。 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