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00 KB
  • 2023-04-18 发布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 人教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9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8分)‎ ‎1、据傅乐成(中国通史)叙述,周王除拥有天下共主的名义,他在政治经济上的实权,实不比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大多少。诸侯对王室只履行纳贡朝觐,、助王征伐、救济王畿内灾患等几项简单义务,诸侯国的内政可以说是完全自主的。而周王却要对诸侯进行赐祭肉赐礼品赐服饰等诸多颁赐。诸侯对王室也只有在周初比较听话,后来渐至公开抗命,王室有时反还要受强大的诸侯庇护。这一史实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征? A.以血缘关系以及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 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王权需要借助神权来庇佑 D.众多的同姓封国导致了周王室的衰微 ‎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至41),设县约1000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封士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A.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 B.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C.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自秦代设置监察机构以来,我国历朝都很重视监察制度建设。以下官员或机构不属于专事监察职责的是 A.参知政事 中正 B.御史 御史台 ‎ C.提点邢狱司 都察院 D.刺史 十三州部 ‎4、“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材料 中的“我朝”指的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某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这一条款应该出自 ‎ - 10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14 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公告了卢沟桥事变以来事变推演的经过,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该《声明书》的发表,标志中国政府正式进人抗战,实现全国抗战。促成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声明书的最直接因素是 A.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东北 B.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 C.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 D.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7、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是在 A.永安封王 B.定都天京 C.北伐、西征和天津突围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8、“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孙中山诸多名言中的两句。在孙中山眼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是 A.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潮流 C.第二次工业革命潮流 D.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9、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民族面临的内忧外患主要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 ‎ B.五四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 C.军阀割据混战 华盛顿会议重新瓜分远东太平洋 ‎ D.北伐战争 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蔓延 ‎10、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以下不属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基本制度的是 A.一国两制 B.政治协商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十年“文革”‎ - 10 -‎ 充分说明 A.脱离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必然会招致挫折 B.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C.“红卫兵”“四人帮” 是罪魁祸首动乱之源 D.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都是走资派 ‎12、澳门回归祖国20 周年庆典将于何时召开? A.2017年7月1日 B.2018年12月20 日 ‎ C.2018年7月1日 D.2019 年12月20 日 ‎13、以下哪-项不属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基本方针?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奉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不示认国民党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4、从地理环境因素看,古希腊文明的形成得益于其拥有 A.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冲积形成的三角洲 ‎ B.开阔的平原和大面积的耕地 C.浩瀚的海域、众多港湾和温和宜人的气候 ‎ D.连绵的高山、起伏的丘陵和丰富的牧场 ‎15、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西塞罗的观点体现了 A.罗马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B.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 C.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形成了适用于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 D.罗马法开始有章可循,出现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6、法国历史上1875年“一票共和”的主要意义在于 A.建立了拿破仑第一帝国,使法国势力问鼎大半个欧洲 B.使法国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和平转型 C.共和派战胜了保皇派,保皇派建立“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计划破产 D.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认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17、“‎ - 10 -‎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著名的结束语出自哪一历史文献?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从2014年开始,我国有了两个新的法定纪念日一9月3 日和12月13 日。这两个纪念日 A.与上个世纪的十四年抗战有关 B.与国际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有关 C.与建党、建军、建国有关 D.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 ‎19、以下对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1864 年在伦敦召开的工人代表大会上成立了第一国际 B.1871年诞生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C.1903 年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D.1989 年在法国大革命爆发200周年纪念日上通过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20、 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面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偶然 ‎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 C.20 世纪初的俄国没有任何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D.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的巧合 21、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与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饱经沧桑的城市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1946 年3 月的这次演说 A.确立了以美苏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系 B.宣示了力主遏制共产主义的“杜鲁门主义”出台 C.揭开了美国及其盟友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D.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22、 近年来,美日韩借口朝鲜频繁试射核弹,对朝鲜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制裁,并屡屡在朝鲜半岛附近海域进行联合军演,东北亚地区密布战争阴云。有军事专家将如今的朝核危机与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相提并论。当年古巴导弹危机①以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而化解②体现了美国对朝、对越局部战争的失败③‎ - 10 -‎ 以美国摧毁苏联在建的古巴中程导弹发射基地告终④体现了美苏冷战对峙中以妥协求和平的另一面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0、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实力遭受重创,但却依靠外界和自身力量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80年代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日本战后重新兴起并持续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的袒护和支持 B.经济立国重视教育 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D.大力发展泡沫经济 ‎24、卡片所示为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所著《大棋局》中的言论。该言论揭示了 二战后仅25年,个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 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 在世界棋盘上 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A.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美苏继续主导着两极世界格局 D.中国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52 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 ……汉代以后,我国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就正式分由不同机关行使,实现了在职能、权力和人员 ‎ 等三方面的分离,和现代国家三权分立的方式相似。有所不同的是,作为宪政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一部分的分权体制是从总体上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为目的而作出的政治安排,这三种权力的最终来源是人民,而我国古代无论决策、执行还是监督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皇帝负责。……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 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在《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中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 ‎ - 10 -‎ 城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朱雄在《论三权分立原则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中指出:1788年,美国联邦十三州的人民通过了近代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它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理论作为宪法的核心,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双重分权制衡”政府结构。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领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1)依据材料一,中国的分权在隋唐时期最典型的制度表现是什么? 从制度功能上指出古代中国的分权与古代雅典分权的根本不同。(6 分) (2)据材料二,美国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确立了怎样的“双重分权制衡”政治结构? (4 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临时约法》如此设置分权的目的,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及意义。(5 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1954年宪法为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作了哪些规定? (3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国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国 长江流城,云南、广东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 福建 制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备注:“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信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 10 -‎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材料二 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热衷于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想在中国夺取港湾,但当时美国尚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又掀起了反战运动。在这种形势下,1899年9 月,美国向列强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贸易机会均等。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千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门户开放”政策,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 材料三 阅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中的几段叙述: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1)阅读材料一,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6 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这一政策使列强侵华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6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原因。(6 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1)图1是17 世纪哪国历史演进的粗线条勾勒? ‎ - 10 -‎ 写出图中A、B、C、D四处该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6分) (2)图2 显示了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哪国的历史演进? 从折线图中能够得出什么整体性的结论? (4 分) (3)图3反映了19 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哪国社会变革的大框架? 这一框架大致变代了该国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哪些历史元素? (4 分) (4)图4是俄国(苏联、俄罗斯)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的历史演进线索,以下词组中,未在该时空轴中明显反映出来的一组是( )(2分) A.改革 革命 变革 B.创生 探索 抗争 C.和平 稳定 灭亡 D.挫折 反复 复兴 ‎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 分,共48 分) 1-5:BDACA 6-10:DCBCA 11-15:BDBCA 16-20:DCADB 21-24:CADB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52 分) 25、(18分) (1)制度表现: 三省六部制(2 分) 根本不同:古代中国的分权服务于(或加强了)皇权专制,古代雅典的分权服务于(或保障了)奴隶制民主 ‎ - 10 -‎ 政治。(4分) (2)政治结构: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4分) (3)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分) 性质: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1分) 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2分) (4)规定:坚持主权在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接受群众监督。(3 分,答出其中三条即可)‎ 26、 ‎(18分) (1)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确立,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列强被起了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请政府的战败(腐败落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日本的获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使得使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威逼清政府给于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的特权,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事端。(6 分,每条2分) (2)目的:企图利用“机会均等”手段,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实现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凭借其经济优势从列强手中分得一杯羹,均沾、争夺在华利益。(4 分) 新变化:使得列强在华利益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2分) (3)原因:列强在争夺在华利益上矛盾重重相互牵制,任何一国都不能完全瓜分中国;(1分) “门户开放”政策使列强在华利益争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分)《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的方式演变为通过清政府这个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 1分)最主要原因,是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反侵略决心,粉碎了列强将中国变为完全殖民地的美梦。(3分)‎ 27、 ‎(16 分) (1)英国(2 分) A处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处为英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C 处为英国“光荣革命”, ‎ - 10 -‎ D处为英国颁布《权利法案》(4 分) (2)法国(2分) 结论:18 世纪末到19 世纪的法国在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道路上历经曲折,经历多种政治力量、利益集团和不同阶层的反复博弈,最终确立了共和体制。(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维护大革命成果的斗争具有曲折性、反复性、艰巨性)(2 分) (3)中国(2 分) 元素: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大致线索、革命任务、领导阶级。(2 分) (4)C(2 分) ‎ ‎ ‎ - 10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