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4.50 KB
  • 2023-04-16 发布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 地理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70分)‎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上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B.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C.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 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右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上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A 2. C ‎【解析】‎ ‎1. ‎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但不一定具有明确的界线,一般行政区划具有明确的界线,而自然区划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界线具有过渡性.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故选A。‎ ‎2. 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此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应位于图中③处,故选C。‎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两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A. 气压带和风带 B. 沿岸洋流性质 C. 地形 D. 纬度位置 ‎4. 由于降水量不同,两地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 A. 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松嫩平原一年一熟 B. 长江三角洲商品率低,松嫩平原商品率高 C. 长江三角洲机械化水平低,松嫩平原机械化水平高 D. 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 ‎【答案】3. D 4. D ‎【解析】试题分析:‎ ‎3.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纬度位置差异引起两地气温和热量的显著差异。受长白山的阻挡,松嫩平原降水较少。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气候差异显著的原因是纬度位置和地形,B对。受季风环流影响,A错。距海远近,洋流影响无明显差异,C、D错。‎ ‎4. 气温、降水量的差异影响着耕地类型。因降水量不同,导致两地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D对。作物熟制差异是热量不同造成的,A错。商品率、机械化水平与降水量无关,B、C错。‎ 考点:区域间气候差异的原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下列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⑤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概念。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但不一定具有明确的界线,一般行政区划具有明确的界线,而自然区划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界线具有过渡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 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方民居墙体厚 B.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C. 南方民居屋房檐窄 D. 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我国民居特点是,北方寒冷,民居墙体厚,A错。南方多雨,民居屋顶坡度大,B错。南方民居房檐宽,C正确,选C。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差,多临水而建,D错。‎ ‎【考点定位】我国民居的区域差异。‎ 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2010大连国际马拉松赛”组织赛的各个部门,成为本届马拉松赛的亮点。下图为“120急救指挥中心对此次马拉松比赛出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120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到达事故地点,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所利用的技术是 A. GPS+GIS B. GPS+RS C. RS D. GIS+RS ‎8. 救护车司机要想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 .计算机技术 B. GPS信号接收机 C. 地理信息系统 D. 遥感 ‎【答案】7. A 8. B ‎【解析】试题分析:‎ ‎7. 先明确三种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GPS为定位;GIS为数据分析;RS为获取信息。故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需要定位、分析,故C。‎ ‎8. 想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要用到GPS定位。‎ 考点:“3S”技术应用。‎ ‎9. 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I),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II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下题。‎ ‎ ‎ 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右图(图III)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A. ①③ B. ②⑦ C. ④⑧ D. ⑤⑥‎ ‎【答案】B ‎...........................‎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位的选择和地理图表的综合判读能力。‎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 耕地分类和评价 B. 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 商业分布和规划 D. 学校布局 ‎11. 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0. A 11. D ‎【解析】试题分析:‎ ‎10. 根据图示的图层信息:土壤、地形、土地利用和水系分布可以说明耕地的分类和评价,故A项正确;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则需要工厂和交通线的图层,与土壤没关系,故B项错误;商业分布和规划则需要商业网点的图层,图中没有呈现,且商业与土壤、水系分布无关,故C项错误;学校的分布与土壤、水系无关,故D项错误。‎ ‎11. 垃圾深埋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且会对某些地表功能区的布局产生影响,故需要区域规划和水文地质图层信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3S技术的应用,考查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 ‎12.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 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下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下题。‎ 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 蓝波段 B. 绿波段 C. 红波段 D. 近红外波段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四种作物在4波段反射率差异最大,最容易识别,故选D。‎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 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 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14. 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 河流水量更大大 B. 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 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 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15. 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森林破坏 B. 土地荒漠化 C. 水土流失 D. 地面沉降 ‎【答案】13. D 14. B 15. B ‎【解析】试题分析:‎ ‎13. 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城镇及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有季节性河流的绿洲地区,所以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故选D。‎ ‎14. 分析图中古今城镇的位置变化可以发现,当代城镇的位置往季节性河流的上游迁移,古代的城镇位于现在的沙漠之中,说明河流水量减小,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故选B。‎ ‎15. 图示区域气候干旱,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规模的扩大,如果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上游过度引水,会导致下游缺水,绿洲萎缩,排灌不当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产生土地荒漠化。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6. 为了防御流沙侵袭,科研人员利用麦秸、稻草、芦苇等材料,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方格状挡风墙,建成了一条宽500~‎600米,长16千米的带状沙障(如图)。图中沙障的作用是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固沙成本低、费用少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植物存活④用沙障保护交通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沙障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植物存活,用沙障保护交通线,①③④对。固沙成本高、费用高,②错。故选D。‎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却在‎20 m以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7. 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植物生长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 黄土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东南丘陵 D. 东北平原 ‎18. 其生长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能源紧缺 C. 水土流失 D. 洪涝灾害 ‎【答案】17. B 18. A ‎【解析】试题分析:‎ ‎17.‎ ‎ 该植物根系发达,是为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而高度较低,则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故该种植物主要分布于气候干旱的地区。①图为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过渡地带,植被也处于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②为沙漠景观,气候干旱,会有该种植物的分布;③为南方的梯田景观,属于湿润地区,植被以森林为主;④为热带雨林景观,属于湿润地区。‎ ‎18. 由上题可知,该种植物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由于降水少,蒸发旺盛,面临严重的荒漠化问题;能源紧缺不属于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降水集中且坡度大的地区,该地降水少,不会发生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环境问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A. 滥采矿产 B. 过度农垦 C. 过度樵采 D. 过度放牧 ‎20. 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 A. 绿洲农业 B. 河谷农业 C. 节水农业 D. 高效农业 ‎【答案】19. D 20. C ‎【解析】试题分析:‎ ‎19. 根据图示乙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 ‎20. 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出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故结合上题结论,图乙所示的生态现象只能出现在B地。‎ ‎21. 结合上题分析,B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种植业只能是发展节水农业。‎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经纬度准确的进行区域定位,并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等内容分析即可。‎ ‎21.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 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 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 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答案】D ‎【解析】直接根据图示分析,东部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而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牧业加工产品,由此说明农牧交错带不可能以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为方向。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商品粮生产。从图中看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说明该地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可建为草场发展畜牧业,故选D。‎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3.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22. C 23. D ‎【解析】试题分析 ‎22. 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 ‎23.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公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有8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24. 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不包括 A.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B. 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C. 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D. 平原面积广阔 ‎25. 亚马孙地区雨林破坏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 ‎①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②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游乐设施建设 ④战争、森林大火 ⑤过度的迁移农业⑥商业性伐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⑤⑥‎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 ‎ 亚马孙地区位于南美洲,亚马孙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东南风能深入大陆,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从陆地轮廓可以看出南美洲亚马孙地区陆地面积宽广。因此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大,与秘鲁寒流无关(受寒流影响,降水少,不利于雨林分布),故选B。‎ ‎25.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在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故选D。‎ ‎【点睛】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 ‎(1)人口增长,新增人口需要耕地,开辟农场要毁坏大面积雨林;‎ ‎(2)为了偿还外债巴西政府大量出口木材,要砍伐大面积雨林;‎ ‎(3)一些外国公司伐木、开辟农牧场毁林;‎ ‎(4)当地贫苦农民发展迁移农业,重复掠夺导致雨林破坏;‎ ‎(5)为了开发雨林,修建雨林公路毁林;‎ ‎(6)采矿及工业、城镇建设毁林.‎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下列各题。‎ ‎26.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6. A 27. B ‎【解析】试题分析:‎ ‎26. ①类地区风速约为1.5千米/小时,②类地区风速约为‎3千米/小时,③类地区风速约为‎3千米/小时,④类地区风速约为‎6千米/小时,所以①类地区防风效果最好。‎ ‎27. 从地域分异规律来看,我国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适合营造阔叶密林,所以B正确。‎ 考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29. 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 a—枯枝落叶 B. b—土壤 C. c—生物 D. d—供给养分 ‎【答案】28. A 29.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雨林地 区温度高,有机物质分解快,营养成分主要 集中在 植物体内。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 ‎28. 雨林的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内。从图中可以看出养分储量a圆最大。选择 A。‎ ‎29. 由图不难发现枯枝 落叶源于植物体a,a的养分来自b土壤 ;d表示雨水淋 溶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情况;c表示供给养分。‎ ‎30.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 考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31. 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②生态旅游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雨林观光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一项不属于保护性开发,因为该选项中涉及亚马孙雨林的内容只有采伐,没有更新,这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而雨林观光、生态旅游、选择性采伐与更新属于保护性开发,故选C。‎ ‎32. 下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 中,由南向北依次是 A. 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 焦(作)日(照)线、大秦线、神黄线 C. 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 焦(作)日(照)线、神黄线、大秦线 ‎【答案】D ‎【解析】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焦(作)日(照)线、神黄线、大秦线,为自南向北分布,故选D。‎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3. 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中依赖的本地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A. 铜矿石 B. 石油 C. 铝土矿 D. 石灰石 ‎34. 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①改善了环境质量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 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④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33. C 34. A ‎【解析】试题分析:‎ ‎33. 读图,在煤炭开采的基础上,山西省发展的煤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炼铝工业,所以选项中符合条件的是铝土矿,C对。A、B、D错。‎ ‎34. 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并不能改善了环境质量,①错。进行了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②对。与原来的单一开采出售煤炭相比,产业结构多元化,③对。减轻了煤炭运输负担,工业制品运输量增加,不一定能减轻交通运输负担,④错。‎ 考点: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 ‎35. 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十分广阔主要原因是因为 ‎①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②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炭的需求 量增加④煤炭开采条件好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C ‎36. 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4日,英国《晚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治理沙漠化运动取得历史突破。截止到2010年的5年间,中国的沙漠面积每年减少1 717平方公里,估计中国有53万平方公里沙漠土地可以得以恢复。‎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___(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__________,以西是__________。‎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C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答案】(1)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过度农垦,破坏植被 (3)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水井周围集中了大量牲畜,过度放牧 (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 ‎【解析】(1)读图可知,A为我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其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为东部季风区,西部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科尔沁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主要从图中荒漠化的特征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角度考虑。读图可知,图中科尔沁地区的荒漠化为斑点状的荒漠化圈或者片状分布,主要是由于过度农垦,破坏植被。‎ ‎(3)C地区位于草原地区,其荒漠化的分布特征主要为斑点化荒漠化圈,形成原因与过度放牧有关,井周围集中了大量牲畜,导致荒漠化呈斑点状。‎ ‎(4)荒漠化问题,应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结合出现荒漠化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分析。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合理导致的,所以应当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角度分析。具体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 ‎37. ‎ 下图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M、图N分别为上图中M、N地的气温曲线一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刚果河和亚马孙河水文特征的相同之处。‎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 ‎(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相同: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现象 (2)不利影响:径流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3)原因: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地四周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两地都有赤道穿过,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分析,两地海拔低,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以两地降水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植被丰富,含沙量小。位于热带,河水无结冰现象。‎ ‎(2)该地雨林被破坏后,由于环境的整体性,对大气圈、水圈对造成不利影响。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的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多,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 ‎(3)刚果盆地四周地形崎岖,多山地,陆地交通不便利。在河流下游流速快,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木材需求量小。所以用伐木业不发达。‎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名师点睛】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及水位的变化 ‎1、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2、水位变化:‎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2)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 ‎(3)有冬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 ‎(4)墨累—达令: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式气候——冬汛。‎ ‎3、流速:‎ 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4、含沙量:‎ 从植被覆盖情况分析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例如: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