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0 KB
- 2023-04-09 发布
1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既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分析能力。本节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总结,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有足够的运用知识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机会。
【知识与能力目标】
应用欧姆定律,学习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导体的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 。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测量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测量及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
2.基本电学实验常规;与实验相关的动态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
◆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2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导线等。
一、新课引入:
提问:计算用电压表测出 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
电流为 0.2A,则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老 师提供给同学们几个没有做标记的电阻,其中
有一个是 15 Ω,你有办法通过实验找出这个 15 Ω的电阻吗?我们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可以
用电流表来测量 ,电路两端的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来测量,那么电路的电阻用什么方法来
测量呢?
二、知识讲解:
如何测量电阻的大小?
学生总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分别测量出未知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然后通过公式
UR I
计算出电阻的阻值。
R=U/I 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该
式是用比值来定义导体的电阻的,是电阻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电
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3
交流与讨论:
1、实验原理:R=U/I
2、需测的物理量:电压和电阻
3、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
导线等。
4、电路图:
注意事项:
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②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接线柱。
③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接法,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
交流与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1)保护电流表、电压表及待测电阻。
(2)移动滑片后,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可多
次测量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然后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4
交流与讨论:与其它实验小组的同学交换待测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并比较测量结果是
否相同,如果测量结果不同,请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并提出改进方案。
分析与论证:
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根据实验数据你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有哪些?
归纳总结:(1)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随之改变,但电压与电
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2)同时证明了导体的电阻是导体 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
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想一想,议一议:
按电路图连完电路,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
1. 电流表读数为 0,而电压表几乎满偏。
2. 电压表或电流表指针反偏。
3. 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都不变。
请学生分析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以及应对办法。
三、课堂总结:
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器材、具体的测量方法。
5
四、布置作业:
略
五、板书设计:
第 2 节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 电阻
一、实验原理:R=
I
U
二、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步骤
略
◆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