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3.00 KB
  • 2021-06-26 发布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该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法家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所以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进行社会变革,故D正确;儒家主张仁者爱人,不符合题意,排除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排除B;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认为远古必不如当今,古代的政治制度必不如当今的政治制度”,联系所学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解答。‎ ‎2.《明夷待访录》写道:“古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作者 A. 反对君主专制 B. 主张“众治”‎ C. 提出君臣平等 D. 认为工商皆本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大害,表明作者反对君主专制,A项正确。“众治”是指不是一人专制的治国方式,但与材料强调反对君主专制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君臣平等的信息,而是强调作者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工商皆本的信息,而是强调作者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 ‎3.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的山水观是 A. 自然界中的山水都是有灵性的 B. 重视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关系 C. 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 D. 将山水赋予德行重视教化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翻译成白话的意思就是:水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它遍布天下滋润万物而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可见孔子的山水观强调的是其启发教化的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提取不出山水的灵性,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以及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的相关信息,故排除A、B、C项。‎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关键词句“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便可得出正确答案。‎ ‎4.《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B.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 C.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 D. 亟需确立皇权的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体现的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与礼崩乐坏无关。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不是材料的主旨。战国时期没有皇权的专制,也不符合儒家的主张。排除ACD。‎ ‎5.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学说自创立以来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大家,下列人物组合和言论对应正确的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③恤民之本在于人君正心术而立纲纪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A 荀子、董仲舒、陆九渊、程颐 B. 荀子、朱熹、黄宗羲、唐甄 C. 孟子、张载、董仲舒、黄宗羲 D 孟子、董仲舒、朱熹、张载 ‎【答案】D ‎【解析】‎ ‎【详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作者为孟子。“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恤民之本在于人君正心术而立纲纪”出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出自张载的“横渠四句”,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 ‎6.智者学派中许多人都宣称,所谓的正义和公平仅仅是一种独断传统的表达或是独断统治者强迫人民接受的,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的。这表明智者学派 A. 注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B. 追求个人功利的思想倾向 C. 主张相对主义的价值标准 D. 倡导理性自由的生活态度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智者学派认为公平、正义只是对统治者而言的,普通百姓则不这样认为,故正义是相对的,C项正确。智者学派强调个人自由,容易导致公民的道德沦丧,排除A。材料未提及智者学派追求个人功利的主张,而是强调主张相对主义的价值标准,排除B。智者学派倡导感性自由的生活态度,而并非是理性自由的生活态度,排除D。‎ ‎7.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 A.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 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 C. 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D. 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时空信息可知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正在进行,材料“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体现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主义精神,故D项正确。A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的德国,排除。B项,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排除。C项,根据材料中“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可知当时神学对历史研究仍然有一定的影响,排除。‎ ‎8.伏尔泰很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他提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材料表明伏尔泰 A. 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 B. 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C. 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 D. 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伏尔泰之所以赞赏儒家文化,是因为认为儒家文化“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可以判断,伏尔泰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专制制度和宗教观念,故B项符合题意;伏尔泰借助儒家思想,不是为了维护法国现有社会秩序,而是对旧制度、旧秩序的冲击,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要把中国文化用于欧洲,把欧洲文化用于中国的文化交流,C项不符合题意;伏尔泰是利用中国儒家文化反对旧制度,是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没有“深刻”影响,目的更不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D项不符合题意。‎ ‎9.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 简化宗教仪式 B. 否定信仰上帝 C. 宣扬因行称义 D. 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说明每个人都可以不通过教会和教士直接与上帝交流,体现了“因信称义”的主张,挑战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故选D项;材料主要反映了思想信仰的问题,没有体现简化宗教仪式,排除A项;宗教改革并不否定上帝,排除B ‎;材料体现的是因信称义,而非因行称义,排除C。故选D。‎ ‎10.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 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 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肯定了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故选C。A项反映的是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言论;B项是文艺复兴中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D项体现了对上帝的信仰,与题目要求不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11.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共同点不包括 A.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C. 反现了社会思潮的变化 D. 艺术内容世俗化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典型代表,而风俗画的出现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作品,而文艺复兴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结果,故两者呈现世俗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BD是共同点。宋代思想理学兴起,但《清明上河图》与此无关,《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思潮的体现,故相同点不包括C。‎ ‎12.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 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B. 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 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 D. 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造纸术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汉书》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具有可信性,故A项错误;考古发现西汉纸,这说明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故B项正确;纸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书写用品,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造纸术是由西向东传播,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涉及造纸术的相关知识,尤其学生熟练掌握关于造纸术的史实,同时,注意与材料中的考古成就结合,对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3.《晋书·左思传》载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约250~305年)写《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西晋“洛阳纸贵”这一成语反映的科技文化史实是 A. 《三都赋》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是世界名著 B. 西晋时期豪贵之家已开始用纸作为书写材料 C. 西晋时期中国科技文化、教育水平高度发达 D. 纸已经取代竹木简成为西晋的主要书写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造纸术得到革新,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所以才有“洛阳纸贵”一说。由此可知,D项正确;《三都赋》具有文学价值,但不能称之为世界名著,故A项错误;东汉时期豪贵之家就开始用纸作为书写材料,故B项错误;“孤证不立”,一部《三都赋》不能说明整个西晋时期的科技、文化、教育水平高度发达,故C项错误。‎ ‎14.“笔法变化丰富,起承转合,似断若连,笔力劲健,速度匀畅,自然含蓄,不激不厉”“章法古今第一”。具有该特点的作品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材料是对王羲之兰亭序的评价,书书法题是行书,故D正确;A是草书;B是小篆体;C是楷书。‎ ‎15.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选择的依据最可能是 A. 宫廷舞和京剧 B. 话本和小说 C. 风俗画和文人画 D. 元曲和杂剧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风俗画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产物,是市民艺术,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是士大夫画,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故C项正确;宫廷舞宋代以前就很兴盛,京剧属于市民艺术形式,故A项错误;话本和小说都属于市民文学,和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B项错误;元曲和杂剧也都属于市民艺术,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 ‎16. “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因斯坦 D. 普朗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理性之手”“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的信息说明牛顿经典力学中观察实验理性方法得到实践,开启了人类历史第一次自然大综合,故A项正确;达尔文主要是生物学领域,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主要是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论述相对论,故C项错误;普朗克提出量子论,与材料中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科学技术成就•近代物理学成就•牛顿经典力学。‎ ‎17.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A. 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 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 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 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国家、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公然将以强凌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这不仅论证了社会压迫、社会剥削的合理性,而且反对被剥削阶级的任何反抗,为资本主义、殖民主义、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起到了辩护作用,故D项正确,AC两项错误;社会科学可以借鉴但不能移植自然科学理论,故B项错误。‎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 ‎18.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 “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 “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 “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 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的高度集中,企业总数减減少,而产量、投资额大幅度提升,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故B项正确;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在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机械化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故A错误;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在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因而“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说法错误,C项错误;前两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第三次不是,故D错误。‎ ‎19.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B. “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 “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 “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温药治疗”是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自我疗伤”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故A项错误; “开颅洗脑”指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但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猛药重治”指辛亥革命,要暴力推翻清王朝,故C项错误。‎ ‎20.面临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洋务派秉持着“中体西用”的思想,用自己的脊梁支撑起没落中的清帝国,使得蓬勃一时的洋务运动,最终只能如同绣在屏风上的鸟几儿无法飞期,随着那个时代一起下沉。以下言论与洋务派思想一致的是 A. 底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长经也。‎ B. 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变义,时移而法亦移。‎ C.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D.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西西用”思想强调用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选项A认为应当维护孔孟传统儒家思想,学习西方技术来实现富强,符合洋务派思想,为正确选项;选项B认为圣人教导众生的方法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导众生的方法也要变移,与洋务思想不一致,排除;选项C主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这与洋务思想中维护旧制度的主张不一致,排除;选项D认为应当变革,这与洋务派思想中保守一面不符,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思想的理解,即用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强。‎ ‎21.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平?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B.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C.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D. 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注意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日本学习西方官制,中国学习西方器物”的不同造成中日两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四项都与题干有关,而梁启超作为维新思想的宣传家,发表文章,从根本上必然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证明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故C正确。‎ ‎22.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A. 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 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 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说明作者认为旧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意,再注意这一思想来自《旧思想与国体问题》,特别要注意牵涉到“国体”问题即国家的政治体制的问题,所以材料的主旨就是解放国人思想以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故选B。ACD项虽有道理,但不是本质意图。‎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23.我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成功,并于11月3日和13日两次实现了与“神舟8号”飞船的成功对接。这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70年我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由此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进入了航天时代,故选A项;中近程导弹仿制成功不属于航天成就,排除B;CD项晚于“东方红一号”升空,不是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排除。故选A。‎ ‎24.下列哪部著作反映的艺术流派与其他三部著作不同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红与黑》、《战争与和平》和《人间喜剧》都是现实主义作品,《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作品,故B项与ACD所反映的艺术流派不同,故选B,排除ACD项。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中文艺复兴的“两个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哲学家们分别提出了哪些思想来“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答案】(1)观点:学会生活;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 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特点:继承、创新了古典哲学(文化);与自然科学结合产生了新的哲学体系。‎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的保留;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3)著作:《哲学通信》或《路易十四时代》‎ 如何改良:通过多种形式影响和说服大众;教导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问题,引导人们和社会走出中世纪,走向自由和光明;提倡“天赋人权”,赞成正当的宗教信仰,倡导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理性国家。‎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加以回答;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哲学方面贡献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加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在14至15‎ 世纪”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文化、科技等角度加以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著作;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与所学伏尔泰思想主张从“改良社会和人性”角度加以回答。‎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所涉及的题材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多,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是目前高考中测试能力考查较好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中信息进行解读并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方法是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 ‎ 解读材料,提取此图画中包含的任意一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要求:所提炼信息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 ‎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示例一: ‎ 信息:此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或明朝时本土的儒道与外来的佛教和谐共处) ‎ 说明:宋明理学思想融合了释、道的大量思想和修行方法,使三者关系密切起来;明代三教合一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统治者利用宗教思想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统治,推动了三教走向合一;百姓从宗教思想中去寻求精神寄托。 ‎ 示例二: ‎ 信息: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 ‎ 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其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绘画从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 ‎ 考生如选取其他信息,如:表达了作者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尊崇;明代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如:第一.根据图片和材料“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同坐于树下探究玄理”可归纳观点为明朝时期,反映了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潮流。第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宋明理学盛行的角度、理学对文化的影响的角度以及文化是政治反映的角度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如:第一.根据图片和材料“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民尚。”可概括观点为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第二.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明朝时期绘画发展的时代背景考虑(如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世俗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北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汉字发展史纲要》‎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汉语演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起源和演变的主要过程。‎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不断发展;书写统一规范;统治者重视,官方推广;全国使用;促进少数民族汉化;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重要影响。 ‎ 过程: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小篆-汉隶书-魏晋楷书、草书、行书。‎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汉字演变顺序回答。‎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