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50 KB
  • 2021-06-26 发布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政治期中联考试卷 命题人:黄永庚 审题人:颜杨果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19)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 A.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B.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许多来华的外国人喜欢上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因为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这表明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属于文化塑造人生,BC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 ‎【点睛】‎ 区分文化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或者一定的形式活动,使人的知识领域不断拓宽,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侧重于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文化增强精神力量强调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侧重于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物质力量 ‎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体现了①项;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实质,故②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本题材料中“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体现了③项;④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3.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A. 文化决定于经济,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 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 C.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 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C ‎【解析】‎ 经济决定文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故A错误;‎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反映的是文化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不同步,即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故C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文化给经济以重大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4.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经济的发展应在传导顺序的首位,即①在首位;“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又会影响经济的发展,③应放在第二位;排除法可知,A项传导顺序正确。本题选A。‎ ‎【点睛】“推理排序”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选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一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5.有专家学者感叹中国传统文化处在“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的境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对待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批判继承 B. 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 文化创新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意思是指往昔的香草为什么变成了现在的艾蒿。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处在“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的境地,我们必须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B项正确;A、C、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 ‎6.2017年2月,国务院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通过客户端人们发现:大量的公文和数据变成了明快易读的图表说明;“政策红包你抢到了吗”“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的生活”——这样的政策信息更接地气;“我向总理说句话”起到了汇民意、聚民智的作用。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 ‎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国务院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表明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④正确;②中“决定”说法错误,排除;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 ‎7.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我在清华校史馆看到清华的校歌,其中有一句话叫‘东西文化、荟萃一堂’。‘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就是把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吸收并发扬光大。”该句话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③吸收外来有益文化要立足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我们要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就是强调要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不符合题意;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理解其他民族文化,④说法不妥。故本题答案选选B。‎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8.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以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为背景,考查传播中华文化的意义。我国与相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这有利于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故②④符合题意;①体现的是经济意义,不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本题答案为C。‎ ‎9.2018年7月13日,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暨获奖新书发布会”在苏州江苏书展主场馆举行。在获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后,曹文轩说,中国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和灾难,乡土与生活为中国作家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这表明文化创新要 ‎①摒弃传统,发展创新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植根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和灾难,乡土与生活为中国作家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这表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植根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故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传统有精华和糟粕,不能完全摒弃;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10.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 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表述错误。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又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 ‎11.(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3)近年来,基于信任的移动互联社交方式迅速崛起,人们很容易因传播者的亲友身份而轻信其转发的内容,以致于有些似是而非的“科学流言”广泛传播。材料启示我们,必须 A.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B.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C. 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D.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人们很容易因传播者的亲友身份而轻信其转发似是而非的“科学流言”内容,启示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AB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12.“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国家主席习近平这些新年贺词的文化内涵是 ‎①激发斗志 增强精神力量 ‎ ‎②继承传统 坚守文化根基 ‎ ‎③增强自信 体现民族精神 ‎ ‎④吸收外来  做到兼收并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该新年贺词中,“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体现了文化自信,要激发斗志,增强精神力量的文化生活内涵。故①③选项入选。②④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B。‎ ‎13.作为传统茶具代表之一的紫砂壶,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2014年中国APEC峰会,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外事活动中都能看到紫砂壶的身影。这表明紫砂壶的文化价值是 ‎①紫砂壶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共同性。‎ ‎②紫砂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提高了中华文化的民族认同感。‎ ‎③它作为中华传统茶艺文化的物质载体,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紫砂壶作为中华传统茶艺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器型、装饰、雕刻无一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作为传统茶具代表之一的紫砂壶,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这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④正确,①错误;紫砂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不是认同感,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4.2017年9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在合肥通过国家验收,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我国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此,我国必须 ‎①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②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 ‎③充分认识到科技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坚持科技优先发展 ‎④重视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哲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科技创新的相关知识。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我国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此,‎ 我国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①②正确;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③说法错误,排除;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哲学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5.一个青年来找苏格拉底,想跟他学哲学。苏格拉底问他:“你究竟想学到什么?学了法律,可以掌握诉讼的技巧;学了木工,可以制作家具;学了商业,可以去赚钱。那么你学哲学,将来能做什么呢?”青年无法回答。在我们今天看来,应该这样回答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答案】C ‎【解析】‎ A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B选项表述错误,认为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C选项表述可以作为青年人的回答。‎ 点睛:易错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是错误的。‎ ‎16.2017年台风“天鸽”于8月23日在广东珠海沿海登陆,造成很大危害。“天鸽”台风具有强度大、移速快、影响广、后期路径不确定等特点。“天有不测风云”,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人们时常发出这样的叹息。从哲学角度看,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因为 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 自然界具有客观性 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存在是思维的反映 ‎【答案】A ‎【解析】‎ ‎“天有不测风云”认为人不能正确认识天气,从哲学角度即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也就是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而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因此该观点具有一定片面性,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界的客观性,也没有体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C不符合题意;思维是存在的反应,D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解题方法】选择题解题方法之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17.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引用了毛泽东同志“进京赶考”的名言,强调“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说明 ‎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 ‎④世界上没有静止的事物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强调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这场考试”仍处于运动变化中,因此没有结束。这说明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①②正确;材料是强调物质是运动的,不是强调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不选;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但相对静止的事物是存在的,④说法不科学,故本题答案应为C。‎ ‎18.近年来,水墨漫画进入寻常百姓视野,人们在欣赏字与画的同时,也品味了幽默和哲理。下面漫画《心有鱼力就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③有时候精神力量可以直接向物质力量进行转化 ‎④要坚持用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漫画《心有鱼力就足》强调了要有正确的心态,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在实践的基础上,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②④符合题意,当入选;①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突破条件制约说法错误;③说法错误,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选C。‎ ‎19.201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在宏观大局的变化中把握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做好预调微调,但也要把握好度。这一决策体现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④坚持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做好预调微调,这表明政策的制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④错误,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本题答案为A。‎ ‎20.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其实,人的任何想象 ‎①都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②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③都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④都能够促进人类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想象属于意识,任何意识都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都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想象属于意识,而意识有正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能够促进人类的发展。故本题答案为B。‎ ‎21.“荷叶罗裙一色载,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似乎可以让我们闻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妩媚、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是诗人 ‎①对采莲场面的艺术性加工 ‎②内心世界的物化场景 ‎③对采莲活动的创造性描写 ‎④主观想象的智慧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王昌龄在《采莲曲》中营造的意境是诗人对采莲场面的艺术性加工,是对采莲活动的创造性描写,①③正确;意境是采莲场景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②说法错误;诗人营造的采莲意境来源于人们采莲的社会实践活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22.要下好新时代社会发展这盘棋,必须正视新时代的新矛盾。唯有不回避当前社会仍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突出问题的复杂性,才有可能从社会发展走向社会全面进步。材料中的这一论断 ‎①坚持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 ‎②坚持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了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的统一 ‎④坚持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这一论断坚持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①正确;材料中的这一论断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坚持了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不选;材料并不涉及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③不选;正视新时代的新矛盾、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突出问题的复杂性,这一论断坚持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想法要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相一致。注意此哲学观点不能说成“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这样说,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23.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这说明 A. 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认识在实践中反复而无限发展 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错误,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一个真理性认识。B表述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说明认识在实践中反复而无限发展,本题选C项。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除。‎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 ‎24.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 ‎①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 ‎②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已经被推翻 ‎ ‎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认识的特点的相关知识。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而最新研究却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说明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④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被改造、创造或消灭的,①说法错误;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不是一个不断推翻自我的过程,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25.2017年2月18日,央视一档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新节目《朗读者》开播,节目一播出便引来好评如潮。‎ 材料:《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业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的韵文的唯一专家。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 ‎【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中外名著通过不同文字载体传播各自不同文化,通过互译能领略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之特色。‎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③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中外名著互译共存,都以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外名著互译共存做到了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解析】‎ ‎【分析】‎ 此题以大型文化情感类新节目《朗读者》的开播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分别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2.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26.近年来,以网络直播为支点带动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由此催生出一个崭新的行当——职业“网红”。然而伴随职业化“网红”的,还有令人瞠目结舌的野蛮生长。不少“网红”的节目以色情和暴力为底色,以谎言和虚无为导向,一次次刷新了人们对道德沦丧的认识,甚至冲破法律底线。如此席卷全行业的“网红乱象”,政府正以零容忍的态度加以整治。网信办、公安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频频出手,强化监管,快速调查,严厉惩处,关闭了一批屡教不改的直播平台,处理了一群顽固不化的“低谷网红”。‎ 网络直播是新兴产业,“网红”也并不天然是低谷、无聊的代名词。倡导读书的罗振宇,通晓财经历史的吴晓波、擅长演讲的罗泳浩,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公共价值与商业利益,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可见,在“网红”引发广泛争议的同时,我们更珍爱那些展现平凡的坚守、异样的坚强、与众不同的善良、绵泽众生的智慧等“网红”。‎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和对待“低俗网红”现象。‎ ‎【答案】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部分网络直播平台和直播参与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价趣味,滋生了“低俗网红”现象。‎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低俗网红”现象污染网络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③国家要加强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管理和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青少年学生要不断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解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对待它们的正确态度,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解答如何认识“低俗网红”,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低俗网红”有落后和腐朽的内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影响主要在于“低俗网红”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阻碍社会发展。其次要回答对待“低俗网红”的态度,也就是对待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态度,国家应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要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能力。‎ ‎【点睛】面对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我们应:1、加强管理、正确引导。2、发展人们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3‎ ‎、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和示范作用。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5、我们青少年应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6、对待落后文化,需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7、文化企业应积极的承担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7.面对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为我国如何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提出方法论建议。‎ ‎【答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中国国情,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挥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促进作用。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形成社会共识,建设“美丽中国”。‎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建设“美丽中国”为背景材料,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为我国如何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提出方法论建议。”属于建议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属中观考查。其次,要明确此题要求回答方法论建议。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思想,发挥正确思想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怎么办(建议)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2.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28.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当下,互联网开启的“数字化生存”深刻影响着人们,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今天,能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真正激活各种创新要素,树立网络文化自觉是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只有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网络文化自觉,强化人们的理性认同、社会责任、互惠协作、沟通共享、互促共进,“互联网+”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强大正能量。‎ 与互联网发展配套的规制在完善,尤其是处于顶层设计的法律体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为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规划了蓝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有了法律制度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出台互联网系列政策的认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根据不同的社会实际对互联网的发展提出不同政策。‎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不同的互联网政策都是与当时的客观条件相统一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受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网络自身的影响,对其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 ‎④我国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台系列政策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加强互联网发展和管理为背景材料,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出台互联网系列政策的认识。”属于认识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认识论”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我国出台互联网系列政策分别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条件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和发展真理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认识(评价)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2.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