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62 KB
  • 2021-06-26 发布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泰宁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卷 高一历史科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2专题一、二、七、八)‎ 一、 单选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农业以合理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灌溉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从而保证连种、复种、间作、套种相结合的高复种指数用地体系的实现。这说明了传统农业(  )‎ A.耕作技术的进步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经营方式的变化 ‎2.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  )‎ A.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B.动摇了封建土地制度 C.加重农民的赋役负          D.消除了土地买卖现象 ‎3.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带城镇郊区的农民,日益从事商业性的农业经营,如福建和广东两省的甘蔗,约占全国9/10,泉州一代农民,“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 在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出现了“蔗田几与稻田等”的现象。广东、广西和江西各地种植烟草也很多。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清某些地区形成了商品化经营区域B.明清开埠通商刺激了农民商品化经营 C.美洲传入作物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作物D.明清经济作物构成了国家赋税的来源 ‎4.据季如迅《中国手工业简史》中记载,宋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群工屯营,……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告以知。”此组织管理模式(  )‎ A.保证了政府对市场垄断         B.强化了工匠的生产责任 C.有利于生产技术的创新         D.阻碍了民间手工业发展 ‎5.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6.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  )‎ A.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     B.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C.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     D.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 ‎7.《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 A.“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          B.“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 C.“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          D.“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 ‎8.福建士绅蓝鼎元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沿海居民,富者贫,穷者困。”据此可知(  )‎ A.海禁政策阻碍中西经济交流      B.海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海禁导致沿海民生凋敝        D.海禁带来了中国的贫穷落后 ‎9.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10.苏州的地方志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未兴筑,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直到1894年,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13.39%。“穿洋布的主要是城镇商人和富裕阶级,穷苦的城市贫民和乡下居民都穿土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D.人们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 ‎1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 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 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12.有学者认为:“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该学者对上海纺纱业与缫丝业的前途感到“渺茫”,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日本正在侵略上海          B.国家尚未实现独立 C.金融体系尚未优化          D.工业结构不够合理 ‎13.国民党人陈立夫认为,“(国民党统治后期)财政上的失败,是帮助共产党把有钱的老百姓变成‘无产阶级’,是我们为什么要到台湾来的最大原因”。“财政上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B.美国的经济侵略 C.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D.官僚资本的压迫 ‎14、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造成G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  ) 。‎ ‎①外敌入侵破坏了工业基础 ②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导致货币严重贬值 ③美国商品挤占了国内市场 ④繁重的捐税给工商业者带沉重负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这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 ‎16.“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材料描述的政策(  )‎ A.集中物力财力等保卫新生政权      B.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D.没收地主土地交给农民耕种 ‎17.瞿秋白赴苏俄考察期间发现,老工程屡次怠工,唾骂布尔什维克,被下狱三四次依旧如此,政府没有技师,也只能听任也;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想换盐,却不愿要政府发行的卢布。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 A. 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B、苏维埃政权缺乏群众基础 C、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弊端凸显 D、斯大林模式下民众生活水平低下 ‎18.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这样说道:“他们屠宰的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半多。”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 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 D.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 ‎19.《论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该改革(  )。‎ A. 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 B.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 C.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D.制定政策的随意性 ‎20.有人说,苏联和东欧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预言推行计划经济,结果失败了,幸亏中国成功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得以避免失败的命运。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B.苏联模式与其国情不相符 C.中国吸取了苏联建设教训       D.经济社会建设应依据国情 ‎2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只有在他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赫鲁晓夫得到后人理解和尊敬主要是因为他 A.彻底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使苏联跃升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22.1943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怀特认为:“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有秩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体系从大规模投机活动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此后不久,西方国家找到的“有秩序的方法”‎ A. 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特权  B.实现了战后国际贸易自由化 ‎ C.确立了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缩小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23.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关贸总协定 ‎24.欧共体执行委员会首任主席哈尔斯坦说:“联合意味着能够在一个比过去更大的、更广阔的规模上处理生产、劳动、资本和工业设置的问题。它意味着更多的收益来源、更高的生产率。”材料表明,欧洲实行一体化旨在(   )‎ A.调节法、德之间的矛盾         B.实现欧洲的联合以对抗美国 C.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D.通过经济合作实现政治合作 ‎25.某国际组织合作方式具有如下特点: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该组织是(  )‎ A.欧洲共同体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26.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 模式 特点 ‎ 模式1 ‎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 模式2 ‎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 模式3 ‎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 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 ‎27.2019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禁止华为采购美国科技原料的命令生效,根据此命令,美国供应商必须获得政府特殊许可,才能向华为出售产品。但截至 2019年6月,华为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占据了最高份额达28.1%,在全球获得的5G商业合同已达到50份,其中28份在欧洲签订。由此材料可以看出(  )‎ A.依靠科技自力更生是发展的根本   B.公正合理的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跨国公司通过资本扩张谋取利益   D.经济全球化对民族企业发展不利 ‎28.如下图所示,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肆意挥舞贸易关税大棒,最终必然反噬自身。之所以说特朗普的贸易战难以达到目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B.美国缺乏盟友支持 C.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D.中国强有力的反制 ‎29.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两个方面对民族国家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是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逐步让渡给“超国家”的组织和机构。另一方面,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正面临着微观组织变化的蚕食。其中“微观组织”最典型的是(  )‎ A.跨国公司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关贸总协定 ‎30.有的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材料阅读分析题(共4题,共40分)‎ ‎31、本题10分 材料一 ‎ 材料二 “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乾隆《震泽县志》 ‎ 材料三 《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 ‎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 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 ‎——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 ‎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指的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2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贵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品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 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千,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同。 ‎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 材料三 ‎ ‎1869年英国驻华领事商务报告中说“洋标布是一种近似土布的织物,对它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为了适销对路,在漂白洋标布运到中国通商口岸后,染成蓝色,相当于青蓝大布,并裁成段,折迭成匹,每段“恰足制成一件中国人穿着的长衫”,以适应中国市场。据海关商务报告书中记载“漂白市布经如此加染后,迅速地并大量地代替了以前作为缝制衣着主要来源的土布”……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大量进口,成为一种巨大的冲击力,冲击着闭塞、停滞的中国社会经济。 ‎ ‎——段本洛《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机械化》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3分) ‎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洋标布”倾销中国市场的原因,并简述进口外国机制棉纺织品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5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 材料一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从1925年到1929年,苏联进行了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整个五年计划贯彻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10月起实行,到1932年底提前完成。苏联已经由一个农业大国变成为工业一农业国。随后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年),苏联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 ‎——摘编自宋才发《对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回溯与评析》 ‎ 材料二 ‎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显著的,“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短短的12年内,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5.5倍”,“这是世界工业发展史上所没有的”。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较短暂的时间内,建立起了一个部门相当齐全的大工业体系,从而大大地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自立的能力。 ‎ ‎——摘编自顾玉兰《全面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4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 ‎——摘编自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 材料二 可以说,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民族国家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受益者和最主要的推动者。但是,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挑战了原有国家的稳固地位。这种新变化主要体现为跨国活动和跨国主体的急剧增加,以及个人和国家团体力量的增强。前者超越了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和边界;后者削弱了对国家的信任和依赖。因此,如麦克格鲁所说,全球化经常与“领土性民族国家的危机”密切相关。 ‎ ‎——摘编自杨雪冬《全球化:西方言论前沿》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0世纪末,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是什么?(6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60年代前后,民族国家和经济全球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机构有哪些?请列举一例。(6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2分)‎ ‎2020年6月23日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 ‎1-5 BAACD 6-10 CACBA 11-15 CBCDC ‎ ‎16-20 AACDD 21-25 BABCC 26-30 CACAD ‎31.(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任答二点得2分) ‎ ‎(2)关系:出现雇佣关系;(1分)实质:资本主义萌芽。(1分) ‎ ‎(3)原因: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②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发展;③地主和商人将资金用来买田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④科举制度的影响。(任3点6分)‎ ‎32、(1)商业化: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上贸易空前兴盛。(1分)‎ 货币化: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1分)‎ (2) 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1分)‎ 原因: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②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2点2分)‎ (3) 因素:①英国棉纺织业实现了机械化(或英国机制棉纺织品质优价廉);②生产出适应中国市场的棉织品;③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④英国取得协定关税的特权。(任2点2分)‎ 影响:①导致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②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在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3点3分)‎ ‎33、(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迅速;政府占主导地位(2点4分) ‎ ‎(2)意义:①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②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但是也造成了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6分)‎ ‎34、(1)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标志: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或WTO成立。(1分) ‎ ‎(2)变化:20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1分)‎ ‎20世纪60年代后:民族国家的职能被经济全球化弱化。(1分)‎ 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2分) ‎ ‎(3)面对:①趋利避害,在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1分)‎ ‎②积极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