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4.00 KB
  • 2021-06-26 发布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1.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出西洋,……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惟以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稀硫酸、氢氟酸溶液、氨水、醋酸溶液中的一种。下列有关“鼻冲水”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鼻冲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不变色 B. “鼻冲水”中含有5种粒子 C. “鼻冲水”是弱电解质 D. “鼻冲水”不能使二氧化硅溶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鼻冲水贮存在玻璃瓶中可知鼻冲水不是氢氟酸,根据性质可判断其易挥发,又因为宜外用,勿服,因此可判断应该是氨水,据此解答。‎ 详解:A.氨水显碱性,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色,A错误;‎ B.氨水中含NH3、H2O、NH3•H2O、H+、NH4+、OH-,含有分子和离子的种类为6种,B错误; ‎ C.由鼻冲水(氨水)可知,氨水为混合物,而弱电解质为化合物,则氨水不是弱电解质,而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C错误;‎ D.氨水显弱碱性,不能溶解二氧化硅,D正确。答案选D。‎ ‎2.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证明碳酸酸性比硅酸强 B. 验证草酸晶体是否含结晶水 C. 检验混合气体中H2S和CO2‎ D. 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盐酸挥发出的HCl也能和硅酸钠反应,应先除去,A项错误;‎ B.草酸受热易熔化,所以试管口不能向下倾斜,且草酸受热分解也会产生水,B项错误;‎ C.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检验并除去H2S,可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CO2的存在,C项正确;‎ D.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否则会引起倒吸,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C项。‎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所含共价键数均为0.4NA的白磷(P4)和甲烷的物质的量相等 B. 1 mol 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共失去NA个电子 C. 1mol Na2O2固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4NA D. 25℃时,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NA个氢氧根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P4和甲烷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P4的空间结构是,1mol白磷中有6molP-P键,甲烷的空间结构为,1mol甲烷中4molC-H键,0.4NA共价键,当含有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0.4mol时,白磷的物质的量为0.4/6mol,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4/4mol,故A错误;‎ B、无论是Na2O还是Na2O2,Na的化合价为+1价,1molNa都失去电子1mol,数目为NA,故B 正确;‎ C、由Na2O2的电子式可知,1molNa2O2固体中含有离子总物质的量为3mol,个数为3NA,故C错误;‎ D、题中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OH-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答案选B。‎ ‎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 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3种 C. 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乙酸乙酯不能,所以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选项A正确;‎ B. 异丁烷的一氯代物有(CH3)2CHCH2Cl、(CH3)2CClCH3共2种,选项B错误;‎ C. 聚乙烯为氯乙烯的加聚产物,不含碳碳双键,苯分子中也不含有碳碳双键,选项C错误;‎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发生的是侧链上的氢原子被取代,不能得到苯环上氢原子被取代的产物2,4-二氯甲苯,选项 D错误;‎ 答案选A。‎ ‎5.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质的沸点:Z>W B. 简单离子半径:X>W C. 元素X与氧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 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则W为F元素;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的原子序数大于F,则X位于第三周期,为Na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Y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含有3个电子,为Al元素;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Z为Cl元素,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则W为F元素;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的原子序数大于F,则X位于第三周期,为Na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Y的原子序数大于Na,则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含有3个电子,为Al元素;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Z为Cl元素;A.Z、W的单质分别为氯气、氟气,二者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氯气较大,则氯气的沸点较高,即单质的沸点:Z>W,故A正确;B.X为Na、W为F,二者的离子都含有2个电子层,Na的核电荷数较大,则钠离子的离子半径较小,即简单离子半径:X<W,故B错误;C.X为Na,金属钠与O形成的过氧化钠中既含离子键也含非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D.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氢氧化铝、高氯酸,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则氢氧化钠、氢氧化铝和高氯酸之间能相互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B。‎ ‎6.以柏林绿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Mo箔上的电势比Mg箔上的低 B. 充电时,Mo箔接电源的负极 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 D. 充电时,外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阴极质量增加3.55g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放电时,Mg作负极,Mo作正极,所以Mo箔上的电势比Mg箔上的高,故A错误;B.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即Mo箔接电源的正极,故B错误;C.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放电时Mg作负极,Mo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Fe[Fe(CN)6]+2Na+ +2e - = Na2Fe[Fe(CN)6], 故C正确; D.放电时负极上应是2Mg-4e - +2C1-=[Mg2Cl2]2+,通过0.2mol电子时,消耗0.1 mol Mg,质量减少2.4g,则充电时质量增加2.4g,故D错误。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分析判断相关的选项。抓住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均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7.25℃时,将浓度均为0.1mol/L、体积分别为Va和Vb 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a+Vb=100mL,Va、Vb与混合液的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a(HA)=Kb(BOH)=1×10-6‎ B. b点时,c(A-)=c(B+)=c(H+)=c(OH-)‎ C. c点时,c(A-)>c(B+)‎ D. a→c过程中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 0.1mol/LHA溶液pH=3,c(H+)=10-3mol/Lc(H+)=c(OH-),B错误;‎ C.a→b酸过量,b点时酸、碱恰好中和,b→c碱过量,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A-)+c(OH-)=c(B+)+c(H+),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