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0 KB
  • 2021-06-26 发布

2017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提升: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单元检测提升(十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1.运动有助于瘦身,在进行跑步或有氧练习之后,体内的荷尔蒙增加,促进肌肉增长的同时,会代谢掉体内的脂肪。新的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人即使在静止状态脂肪代谢率也高于常人。这说明( )‎ ‎①世界上静止是不存在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④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 解析:“即使在静止状态脂肪代谢率也高于常人”,说明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也体现相对静止的存在,②④符合题意。世界上绝对静止是不存在的,相对静止是存在的,①说法不准确。③强调的是物质对运动的重要性,不合题意。‎ ‎2.下侧漫画告诉我们(  )‎ A.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B.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人的认识必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 C.受不同立场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存在一定差异 D.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解析:漫画强调我们对事物有时得出错误的认识是由于我们自己站歪了,这说明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导致认识出现差异性,故C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也可能产生相同的认识。本题答案选C项。‎ 答案:C ‎3.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 )‎ 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答案:A 解析:“地球是在旋转着的”“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说明广告商承认物质是运动的,并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忽视了相对静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错误;C、D 与题意无关;故选A。‎ ‎4.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以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被发现为背景,考查运用相关哲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①错误,无论什么认识都不能直接创造世界,科学认识能推测来来,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正确,材料中这一原理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本身错误,认识的深化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④正确,真理的发展改变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说明真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与发展。故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B ‎5.长三角属吴越文化或江南文化,珠三角属岭南文化,京冀为燕赵文化。这三大区域无论从城市面貌到风土人情,从历史文化到当代生活方式,都有很多的差异;同时在这三大区域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民间文化也各自相异。上述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人们,其意识也一定相同 D.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解析:A项不属于哲理;C项表述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意识的导向作用,故D项不选。‎ 答案:B ‎6.通过基因组修饰技术提高优良性状,是培育优质高产农作物的理想途径。如今,我国科学家找到了一把“金剪刀”—— CRISPR/Cas系统,可对植物基因组进行精确定点“修剪”,从而直接转化现有的研究成果,迅速提高作物的各种优良性状,实现农作物的高效、高产、高抗。这说明( )‎ ‎①科技创新能改变规律的必然性和客观性 ②科技进步能增强人们利用规律的能力 ③意识因其能动性成为实践创新的先导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 解析:人类利用新的技术对植物基因组进行精确定点“修剪”,以改良农作物,体现了科技进步提高了人类利用规律的能力,也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故②④正确;①夸大了科技创新的作用,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错误;③说法错误。‎ ‎7.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证实“菲莱”号登陆器在降落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检测到了含炭有机分子。科学家还表示,“菲莱”的传感器在穿过了10至20厘米厚的灰尘之后,触碰到了一层像冰一样坚硬的物质,这显示了登陆的彗星表面并不像人们先前认为的那样柔软。这一成果再次印证( )‎ ‎①世界统一于物质 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 解析:彗星表面检测到碳有机分子,说明彗星也是物质的,彗星表面有坚硬的物质是对彗星认识的深化,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与唯心主义的错误无关,也没有涉及真理的条件性,排除②③。‎ ‎8.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解析:该名言主要强调了实践的观点,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9.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建立了嗅觉艺术中心,举办首场香气作品展,展示过去百年历史上著名调香师的经典作品,将香气作为一种艺术品呈现给世人。该艺术中心之所以能够将调香师调制的香气作为艺术品,是因为调制的香气( ) ‎ ‎①凝聚了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满足了主体的审美需要 ‎②是主体按照审美需要制作的,具有使人愉悦的属性 ‎③是人脑加工和改造的产物,能满足主体的客观需要 ‎④是人为的客体,不具备天然香气所具有的物质属性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 解析:调香师调制香气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人的需要的行为,①②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应该是人脑加工和改造并通过实践的产物;④表述错误,具备而不是“不具备”。‎ ‎10.向来“不拿土豆当干粮”的中国人突然认识到了土豆这种“十全十美的食物”,被它的“全营养”优势所吸引,一场改变中国人饮食结构和相关产业的“土豆革命”正在中国高调地引爆。这是由于( )‎ ‎①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②土豆本身就是个完美的农作物 ③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④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英国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了(  )‎ ‎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 ②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 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实践是真理发展的基础,排除①。水漩涡方向的研究,说明真理是相对的、具体的,任何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统一,故选B项。②错误,真理发展需要怀疑,但真理与谬误在相比较和斗争中发展,故不选②。‎ 答案:B ‎12.极深地下实验室投入使用后进行了暗物质(有质量但不可见的物质)的研究。理论物理证实暗物质占宇宙比重超过20%,但目前只发现了4%‎ ‎,要深入认识暗物质,需要进一步的探测与捕捉。这启示我们( )‎ ‎①人们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人们认识物质的过程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科学实验的发展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④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能抓住暗物质的本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人们认识物质的过程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而是螺旋式的上升,②错误。④说法太绝对。‎ 答案:C ‎13.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上述材料表明( )‎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真理总是包含着谬误而存在 ④实践永远是正确的、客观的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环形RNA分子研究“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②正确。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③认为真理包含谬误说法错误;实践并不一定永远正确。④说法错误。‎ 答案:B ‎14.欧洲航天局公布了根据“普朗克”太空探测器传回数据绘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这幅图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验证了宇宙标准模型,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与现有宇宙理论假说的不同之处,科学家据此对宇宙的组成部分有了新的认识。这说明( )‎ ‎①太空探测器具有复原宇宙演变历史的思维机能 ②太空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 ③认识正确与否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 ④理论假说会把人类的认识活动引向歧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①认为太空探测器具有思维机能说法错误。错误的认识会把人类的认识活动引向歧途,理论假说不一定错误,④说法不准确。‎ 答案:B ‎15.目前粒子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在太空中寻找反物质。人类已知的物质是正物质,其原子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以及中子组成的。与此相反,反物质的原子是由带负电的质子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的。当正物质和反物质相遇时,两者会同时消失,所以在现实中还没有找到反物质存在的有力证据。材料表明( )‎ ‎①物质世界是不可知的 ②宇宙间始终存在着人类尚未认识的事物 ③物质的消失表明唯物论是错误的 ④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告诉我们,人们已经知道了反物质的存在,但现实中还没有找到反物质存在的有力证据,人类还在继续寻找,②④符合题意;①是不可知论,排除;③说法明显错误。‎ 二、非选择题(2个大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30多年前,作为“改革原点”的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分田单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10多年前,随着城镇化加速,小岗村又开始“土地流转”,实行土地集中经营。土地“由分到合”‎ ‎,推动了农业规模化,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展开,家庭农场不断涌现。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安徽经验”一次次走向全国。‎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分析小岗村土地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5分)‎ ‎(2)综合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和“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说明“安徽经验”一次次走向全国的意义。(5分)‎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小岗村立足于当地实际穷则思变、与时俱进,使改革取得成功。②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小岗村村民在尊重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了改革的成功。‎ ‎(2)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安徽经验”一次次走向全国,有利于指导全国农村沿着健康可持续道路发展。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安徽经验”一次次走向全国,有效指导我国农村改革实践,实现认识的目的。‎ ‎1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某校高三学生以“心系文化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聚焦文化产业 探究目的 探究手段 成就 不足 对策 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文化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图书查阅、走访、网上搜集等。‎ 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四年保持18%以上增幅,“领跑”经济;千亿产业群初具规模、蓄势待发;动漫等新文化业态发展壮大;文化消费总量、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民间融资困难;文化市场环境还不完善;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有限;政府投入不足。‎ 传华夏文明,承炎黄风韵,建文化强国,促中华崛起。‎ ‎★发展文化事业 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受旧的传统习俗、文化教育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市民”的文明素质与现代城市文明存在着诸多的不协调;“市民”的文化生活单一,迷信盛行,公共文化设施陈旧……‎ ‎(1)针对文化产业存在的不足,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国家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请用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观点谈谈对上述探究活动的认识。(12分)‎ ‎(2)针对上述不和谐现象,请你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18分)‎ 解析:第(1)问,针对材料中存在的不足,找出对策,注重知识的迁移、整合;用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观点谈谈对上述探究活动的认识,运用知识具体、较细,演绎作答;第(2)问,从精神文明建设主体、内容两方面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1)经济:①要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发展文化产业。②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通过法律、道德、行业的规则规范市场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③增加居民收入,抑制通胀,扩大文化消费,改善消费结构。④增加财政支出,发挥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哲学: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能动性。②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同学们利用图书查阅、网上搜集等手段为文化产业献计献策。④探究活动提高了同学们判断和推理能力,推动了同学们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的深化。‎ ‎(2)①加强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公共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③‎ 在社区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社区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民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