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00 KB
  • 2021-06-25 发布

2017-2018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8年春季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青与绿 林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到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和谐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 ‎(选自林庚《唐诗综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词中将“细叶”称为“柳眼”,是因为春天开始时,柳枝上刚萌发出的细叶仿佛柳树的眼睛。‎ B. 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的颜色,而青代表的是某种意义,它已经不属于颜色的范畴。‎ C. 绿和青本是相近的颜色,但绿侧重表现客观世界,青侧重表现主观感受,青松不能称为绿松就是例证。‎ D. 青山绿水,既有单纯、凝净、永久的青,又有和谐统一的绿,正是青与绿两种性格的说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草和柳的关系引出话题,并且以这两种常见的事物来论证青与绿的本质区别,利于读者理解。‎ B. “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柳眼春相续”等诗句都能证明春回大地首先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 C. 作者用“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证明了世界虽是绿色的,可诗人们却爱用“青”表现绿色这个观点。‎ D. “客舍青青柳色新”“汉地柳条青”都能证明“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这一观点有失偏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柳树代表着春风,而草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所以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同时出现。‎ B. 春天叫做青春,春游叫做踏青,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作者认为青代表着春天。‎ C. 绿柳、绿野均指诗人眼中现实的世界,而青仿佛带有某种深远的意义,所以一般没有青柳、青野之说。‎ D. 由绿到青,由具体到概括,由现实到理想,这里既有诗人们的理想,也有作者的期望。‎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刚萌发出的细叶仿佛柳树的眼睛”是对文章的误读;B项,“青代表的是某种意义,它已经不属于颜色的范畴”错误,青首先是一种颜色,只是“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C项,“青松不能称为绿松”用来证明“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而不是证明“青侧重表现主观感受”。‎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两句诗不能证明,且“绿柳不能成为青柳”没有偏颇。“客舍青青柳色新”在第2段,本来用以证明“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但它可以说明柳色能够用青修饰;“汉地柳条青”在第3段,作者说是好诗,说明绿柳虽然不能称为青柳,但柳条可以用青修饰。由此看来,古诗中的柳色、柳条和柳是有区别的。‎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作者认为青代表着春天”错误,原文说“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从最后一段来看,代表着春天的不只是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腊八粥 沈从文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时候还早。 ‎ 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象是益发浓稠了。 ‎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正还在继续。 ‎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 ‎“是呀!孥孥说得对。” ‎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卜……”锅内又叹了声气。 ‎ 八儿回过头来了。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 ‎“恶……”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 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解释的结果,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 在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 ‎ 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 ‎“妈,妈,你喊哈叭出去了罢!讨厌死了,尽到别人脚下钻!” ‎ 若不是八儿脚下弃得腊肉皮骨格外多,哈叭也不会单同他来那么亲热罢。‎ ‎“哈叭,我八儿要你出去,快滚罢……”接着是一块大骨头掷到地上,哈叭总算知事,衔着骨头到外面啃嚼去了。 ‎ ‎“再不知趣,就赏它几脚!”八儿的爹,看那只哈叭摇着尾巴很规矩的出去后,对着八儿笑笑的说。 ‎ 其实,“赏它几脚”的话,倘若真要八儿来执行,还不是空的?凭你八儿再用力重踢它几脚,让你八儿狠狠的用出吃奶力气,顽皮的哈叭,它不还是依然伏在桌下嚼它所愿嚼的东西吗? ‎ 因为“赏它几脚”的话,又使八儿的妈记起了许多他爹平素袒护狗的事。 ‎ ‎“赏它几脚,你看到它欺负八儿,哪一次又舍得踢它?八宝精似的,养得它恣刺得怪不逗人欢喜,一吃饭就来桌子下头钻,赶出去还得丢一块骨头,其实都是你惯死了它!”这显然是对八儿的爹有点掷揄了。 ‎ ‎“真的,妈,它还抢过我的鸭子脑壳呢。”其实这也只能怪八儿那一次自己手松。然而八儿偏把这话来帮助他妈说哈叭的坏话。 ‎ ‎“那我明天就把哈叭带到场上去,不再让它同你玩。”果真八儿的爹的宣言是真,那以后八儿就未免寂寞了。 ‎ 然而八儿知道爹是不会把狗带到场上去的,故毫不气馁。 ‎ ‎“让他带去,我宝宝一个人不会玩,难道必定要一个狗来陪吗?”以下的话风又转到了爹的身上,“牵了去,也免得天天同八儿争东西吃!” ‎ 八儿不着意的把头转到门帘子脚边去,两个白花耳朵同一双大眼晴又在门帘下脚掀开处出现了。哈叭像是心里怯怯的,只把一个头伸进房来看里面的风色,又像不好意思似的(尾巴也在摇摆)。 ‎ ‎“混账……”很懂事的样子,经过八儿一声吆喝,哈叭那个大头就不见了。 ‎ 然而八儿知道哈叭这时还在门帘外边徘徊。‎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北京 ‎ ‎(选自《沈从文文集》有删节)‎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中不惜笔墨介绍腊八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是为了表现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B. 文章运用较多笔墨正面描绘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八儿粥吃的多、饱、吃的尽兴,心满意足。‎ C. 本文构思很别致:粥是事件线索,八儿是人物线索,两条线交叉,八儿的爹妈、哈巴狗都自然而然编织进来。‎ D. 为了能多吃上几碗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得寸进尺”,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的孩子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5. 本文在前半部分描述了煮腊八粥的过程,后半部分描写吃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在文中描写八儿一家吃粥时却重点写八儿全家人围绕哈叭的谈话,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 本文写腊八粥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答案】4. B 5. ①人物上,八儿爹妈围绕哈叭的一番谈话,表明八儿爸妈其实并不是真正讨厌哈叭的,而是一种对哈叭的宠爱。‎ ‎②主题上,借助温馨有趣的家常话,营造和谐家庭氛围,表现亲子之爱和天伦之乐。‎ ‎③结构上,后半部分谈狗话题是由八儿引起的,故最后又收结于八儿吆喝狗儿止,行文前后呼应,结构十分严密。‎ ‎④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容,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温暖的柔情,增添文章的生活气息。 ‎ ‎6. (1)整体上描写八儿一家人“煮腊八粥”、“吃腊八粥”的情景,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画面,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2) 通过八儿一家人与人相互关心爱护、人与狗之间的和谐,表现出作者对善良淳朴人性和爱的讴歌。‎ ‎(3) 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软糯而又香甜的腊八粥,简单而又质朴的腊八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传达出作者对家乡民俗风情的喜爱之情。‎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A项考核语段作用,B项考核手法,C项考核结构,D项考核内容,其中B项,文章正面描绘吃粥的场面着墨并不多。‎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作者在文中描写八儿一家吃粥时却重点写八儿全家人围绕哈叭的谈话的用意”,注意从内容、形象和主旨的角度的作答,从人物看,八儿爹妈围绕哈叭的一番谈话,表明八儿爸妈其实并不是真正讨厌哈叭的,而是一种对哈叭的宠爱;从主题看,借助温馨有趣的家常话,营造和谐家庭氛围,表现亲子之爱和天伦之乐;从结构看,后半部分谈狗话题是由八儿引起的,故最后又收结于八儿吆喝狗儿止,行文前后呼应,结构十分严密;从内容看,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容,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温暖的柔情,增添文章的生活气息。‎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要求探究腊八粥的故事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探究深刻意蕴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要结合文本内容进一步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角度一:整体把握。"煮腊八粥"、"吃腊八粥"的情景;角度二:对象角度,抓住人与人、人与狗的关系;角度三民俗风情:腊八节和腊八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材料一:“中国天眼”一般指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 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 ‎“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 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 ‎(摘自中国新闻网的相关文章) ‎ 材料二: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 颗脉冲星。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 ‎ ‎“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极限。在未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它将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先进、最灵敫的射电望远镜。 ‎ 人类迄今已发现2500余颗脉冲星。但在“中国天眼”问世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事实证明,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也在不断兴建重器。包括“中国天眼”在内,仅中国科学院目前运行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有23个。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对能源、生命、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进行了系统部署。 ‎ ‎(取材于张素2017年10月10日的相关文章) ‎ 材料三:采访对象:李莳,“中国天眼”副总工程师,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 ‎ ‎“中国天眼"还要调试两三年 广州日报:去年9月25日竣工以来,“中国天眼”的运行情况怎样? ‎ 李莳:世界大型望远镜,没有一个在竣工时就能投入使用,最快也要两年才能正式运行。澳大利亚的平方公里阵列探路者望远镜,2012年6月举行了竣工仪式,2013年10月才获得第一条谱线;2016年10月,有三分之一的天线调试完毕,可以协同工作,并开始了早期科学计划。依照国际惯例和大型地面设备的规律,“中国天眼”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紧张调试。调试过程中也将面临大量的挑战,如高压滤波器的升级改造等。 ‎ 预计发现上千个脉冲星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是不是边调试边收集数据?”“中国天眼”对脉冲星和中性氢的观测目标是什么? ‎ 李莳:是的。采集数据本身就是调试的一部分。我们观测天空中的亮源,例如射电星系和脉冲星,标定系统温度、面型精度等望远镜性能。调试后期,我们期待开始产生新发现。预计“中国天眼”未来会发现上千个脉冲星,实现中国相关领域的突破,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利用脉冲星探测引力波等天体物理前沿领域,也是“中国天眼”的目标。 ‎ 通过发现原子氢,也就是中性氢,可以发现新的星系、探索宇宙的演化历史和生命起源,寻找地外文明。 ‎ 四大目标同时扫描巡天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的观测范围有多大?运行后,将怎样巡天? ‎ 李莳:可以看到一半的银河系,往南可以看到天赤道以南十几度的天区,比之前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观测范围大两倍以上。 ‎ ‎“中国天眼”的特点和独特优势推动我们创建更有挑战性的巡天模式,即多科学目标同时扫描巡天:脉冲星搜索、气体星系搜索、银河系中性氢成像和快速射电源搜索。将四大目标同时进行,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我们已经有了方案,做了实验,希望在“中国天眼”验收前,构建出比较有效的扫描巡天模式,提供给全国的天文研究者,产生系统性的发现和重大突破。 ‎ ‎(取材于217年9月5日《广州报》的相关文章)‎ 材料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0月10日宣布,经过一年的紧张调试,“中国天眼”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 ‎ ‎“中国天眼”选址在贵州平塘大窝凼洼地,是科学家们多次实地考察和综合论证的结果。这个天然洼地,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25公里半之内没有一个县城,无线电环境相当理想。射电望远镜正需要这么一处静土,因为最灵敏的天线相当于最娇弱的耳膜,轻声耳语对它无异于大喊。 ‎ 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中国天眼”口径500米,主反射面由近460000块三角形单元拼接成球冠,拥有约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它比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有效接收面积扩大了2.3倍,其灵敏度分别是VLA(美国的特大天线阵)、阿雷西博和印度GMRT(巨型米波射电望远镜)的5.4倍、2.3倍和1.5倍。 ‎ ‎“中国天眼”大射电望远镜不是金属堆砌的“傻大粗”,而是最精密的天文仪器。由于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的馈源平台,加之馈源舱内的并联机器人二次调整,它在馈源与反射面之间无刚性连接的情况下,可实现毫米级指向跟踪,确保精确地聚集和监听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 ‎ 对于“中国天眼”的天文学家来说,寻找脉冲星的工作,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中国天眼”目前的指向调节尚不灵活。而脉冲星信号非常暗弱,它的辐射束周期性快速扫过地球发出的脉冲在到达地球前,会受到各种星际介质影响,出现“色散”。天文学家要经过艰难的“找周期”和消色散之后,才可以找到大量“看着好像是脉冲星信号”的候选体。 ‎ 虽然有软件可以帮忙筛选,但要从这些侯选体中找出脉冲星,最终还是需要天文学家用肉眼查看每个候选体相应的参数。毫不夸张地说,看过几万张数据结果图后,能找到一颗未知的脉冲星,就谢天谢地了。 ‎ ‎(取材于2017年10月11日的《济南日报》及乔健等人的相关文章)‎ ‎7.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材料二中论述“中国天眼”三项自主创新技术助其领先世界,未正式运行就有系统的科学产出,它问世前中国从未发现过脉冲星。‎ B. 材料三中表明“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竣工,目前还处在调试阶段。它借助发现中性氢,可发现新的星系、探索宇宙的演化历史和生命起源,寻找地球以外的文明。‎ C. 材料四中表明“中国天眼”大窝凼洼地无线电环境相当理想,接收面积远大于阿雷西博望远镜,可实现毫米级指向跟踪,确保精确地聚集和监听宇宙中徵弱的射电信号,具有高灵敏度。‎ D. 四则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天眼”,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经过一年的紧张调试,“中国天眼”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 B. 脉冲星的辐射束周期性扫过地球,也是“中国天眼”具有高灵敏度的一个具体表现。‎ C. 对于“中国天眼”的天文学家来说,寻找脉冲星的工作,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天文学家要经过艰难的“找周期”和消色散之后,才可以找到大量“看着好像是脉冲星信号”的候选体。‎ D. “中国天眼”副总工程师李莳预计“中国天眼”未来会发现上千个脉冲星,将会为全国的天文研究者提供系统性的发现,实现中国天文学领域的全面突破,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E. “中国天眼”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紧张调试,“中国天眼”调试工作特点既是循序渐进的,又是一马平川的。‎ ‎9. 四则材料从哪些角度介绍了“中国天眼”?请分别予以概括。‎ ‎【答案】7. A 8. AC ‎ ‎9. 材料一 概述“中国天眼”的地理位置和建设历程。‎ 材料二 论述“中国天眼”还未正式运行就有新发现,它是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国家重器。‎ 材料三 介绍“中国天眼”的调试和运行情况。‎ 材料四 侧重介绍“中国天眼”的灵敏度。‎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它问世前中国从未发现过脉冲星”错,应是“未发现过新的脉冲星”。‎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脉冲星的辐射束周期性扫过地球”不是“中国天眼”灵敏度的表现。D项,“将会为全国的天文研究者提供系统性的发现,实现中国天文学领域的突破”错,夸大“中国天眼”的作用。E项,“‘中国天眼’调试工作特是一马平川的”错,调试过程中也将面临大量的挑战,不可能是一马平川的。‎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各则材料的内容,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 颗脉冲星。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中国天眼’的运行情况怎样”“可实现毫米级指向跟踪,确保精确地聚集和监听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蜜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 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 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③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 ‎(选自《晋书·李密传》) ‎ ‎【注】①醮:再婚。②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B.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C.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D.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时间视亲疏而定。本文中“服阕”特指李密为祖母守丧期满除服。‎ B. 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升、降、调三种情况。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如“迁谪”。本文“乃迁汉中太守中的“迁”指升迁。‎ C. 安乐公,三国时的蜀汉汉杯帝刘禅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D. 太子洗马,官名,太子属官,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官居三品,秦汉起始。‎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母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 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 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 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其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 ‎(2)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答案】10. C 11. B 12. D ‎ ‎13. (1)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 ‎ ‎(2)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泰始初”年号,表时间,不要断开;“年高”是“祖母”的谓语,不要点开;“奉养”“应命”均为一个词语,不要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本文“乃迁汉中太守”中的“迁”指的是普通调动,不是升迁。‎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因给其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说法有误。文中是他给别人写信,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不是给下属官吏写信。‎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相与:在一起;碎:琐碎;简雅“简洁高雅:转转回朝廷做官;援:后盾;失分:不如意。‎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并呈上《陈情表》。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氏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 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 ‎ 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死在自己家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4. 下列对本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此诗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抒发了作者登阁时的感概,气度高远,境界宏大。‎ B. 第一句迂回委婉,用质朴凝炼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C. 第三、四句写出滕王阁的寂寞。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D. 第五、六句突出时间的沧桑。水中云影悠悠,风物换季,星座移位,已过多个春秋。‎ E. 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人精神振奋,全诗基调也昂扬向上。‎ ‎15. 试从写景的角度,分析颔联和颈联的写法。‎ ‎【答案】14. BE 15. (1)高低远近结合。“画栋朝飞南浦云”写高处之景,“闲云潭影”写低处之景、近处之景,“珠帘暮卷西山雨”写远处之景。‎ ‎(2)动静结合。“画栋”“珠帘”“西山”“潭影”皆为近景,“朝飞南浦云”“暮卷西山雨”是动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3)情景交融。颔联重在写滕王阁之景,但同时表达了滕王阁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被冷落的寂寞之情,颈联重在表达风物变换星座转移的感慨,但同时也描写了漫长时日里的“闲云潭影”。‎ ‎【解析】‎ ‎14.‎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各选项均考核内容,其中B项,“迂回委婉”改成“开门见山”。E项,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抑郁但不消沉。“昂扬向上”说法不妥。‎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艺术手法的题目,要求分析颔联和颈联写景的手法,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手法的角度分析,从顺序看,高低远近结合:“画栋朝飞南浦云”写高处之景,“闲云潭影”写低处之景、近处之景,“珠帘暮卷西山雨”写远处之景。从艺术手法看,‎ 动静结合:“画栋”“珠帘”“西山”“潭影”皆为近景,“朝飞南浦云”“暮卷西山雨”是动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情景交融:颔联重在写滕王阁之景,但同时表达了滕王阁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被冷落的寂寞之情,颈联重在表达风物变换星座转移的感慨。‎ 点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3)庄子的《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论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 (2)潦水尽而寒潭清 (3). 烟光凝而暮山紫 (4).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5).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潦”“誉”“沮”的写法。‎ ‎17.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纵观落马“老虎”的发迹史,很多人其实早就露出了贪腐苗头,甚至已致民怨沸腾,却仍能安如泰山,甚至扶摇直上,可见我们的人事、监察制度还是存在很大的漏洞。 ‎ ‎②菲律宾亚锦赛和仁川亚运会的失利,使得中国男篮陷人了低谷。这次长沙亚锦赛,男篮的小伙子们可以说是逼上梁山了。最终他们经过奋勇拼搏,拿下了冠军,重登亚洲巅峰。 ‎ ‎③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为铁路运行加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④对于一个锱铢必较的人,你还指望他会做出什么慷慨大方的事来呢? ‎ ‎⑤理解我们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联系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史和90多年党的奋斗史,我们要敬畏和感恩历史,不可数典忘祖。 ‎ ‎⑥能与久违的老友萍水相逢于异乡,确实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A. ③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⑥‎ 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此项正确。逼上梁山:被迫反抗或被迫采取某种行动。此项不符合语境。想入非非:思想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或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用在此处符合语境。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此项正确。“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此项符合题意。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热偶然相遇不能用于老友之间。此项不符合语境。‎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我国成功发射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将显著增加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B. 中央自从下定反腐决心、决定老虎苍蝇一起打后,各级政府官员作风大有改观,但仍有不少贪腐分子不知收敛,依然我行我素。‎ C. 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演讲,提出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开放合作、互信互利的主张,这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D. 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导致我国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大量流失,而匠人身上那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匠人精神”,也渐被世人甚至是工匠遗忘。‎ ‎【答案】C ‎.....................‎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中途易辙造成结构混乱。‎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 新搬来的邻居很是活泼热情,经常会请一些朋友在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B. 十几年前写给旧友的信还压在箱底,可惜当时山水阻隔,无法送达,朋友至今也不能领会我的雅意,令人唏嘘惑叹。‎ C. 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D. 余自河东负箧而来,蒙恩师不弃,忝列门下,亲聆教诲,倏忽二十载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叨扰”是对打扰别人的谦辞,不能说别人。B项,“雅意”是旧时敬辞,用于对方的情意或称对方的意见。C项,“垂念”是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 ‎20.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 ‎①_______________?王先谦《庄子集解》曰:“郭庆藩云:逍遥,依《说文》,当作消摇。又引王瞀夜云:‘消摇者,调畅悦豫之意。’”“逍遥”本义可指“游戏以自乐”,悠游自得的样子,有无所羁绊、无所依傍、无所凭借之意。在庄子《逍遥游》中,“逍遥”指的是无待的自由,即圣人的精神境界。②__________‎ ‎ ,在一定程度上,逍遥就是游,逍遥的本质和意义由“游”来表述,游是逍遥的式样。③_____________ ,也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答案】 (1). ① 什么是“逍遥”? (2). ② 逍遥和游是分不开的 (3). ③“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 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到了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从而引起更加强烈的共鸣。 ‎ ‎①不是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不是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 (2). ③不是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就一定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综合修改类试题,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作答本题,通过理解内容和给出的修改的例句作答本题。‎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新年伊始,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便强势霸屏,刚播出三期,收视率便创近年文化节目新高。在这之前,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和地方台的“汉字风云会”“诗书中华”“见 字如面”“耳畔中国”等一大批传承传统文化的节目竞相亮相。 ‎ 时隔一周,2月25日晚上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给世人带来一场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视听盛宴,尤其是由智能机器人操作的24面冰屏所展示的黑科技让全世界一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端倪。‎ 有人说,文化可以丰盈生命,照亮灵魂;也有人说,科技可以改变生活,提升质量。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2016年的“科技三会”上也提到“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 作为被文化浸染被科技引领的你,对文化和科技孰重孰轻有着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经典咏流传》为何霸屏?‎ 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收获好评无数。节目播出三期,收视率创近年文化节目新高,并在豆瓣收获了9.4的高分。节目中的歌曲不仅刷屏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各个音乐平台也全线霸榜,传统经典在现代旋律的演绎下,焕发活力。‎ 为什么这档节目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首先是经典的魅力。无论是浓缩着大儒一生学识、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大人孩子耳熟能详的《登鹳雀楼》,表现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墨梅》《定风波》,还是随着电视剧热播而传唱甚广的《枉凝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16首诗词无一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虽然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是经典的作品表达的文化情感却是可以穿越时空,引起所有人的共鸣的,比如,《天净沙·秋思》中元代马致远笔下的乡愁,同样也能表现当代人的原乡情愫。《定风波》中笑对人生的态度,《苔》鼓励平凡的人活出自我的价值,《明日歌》让人珍惜时光,这些又何尝不是滋养现代人心灵的一剂良药呢?‎ 其次是契合了大众的文化需求。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见字如面》等综艺类文化节目大热,《如果国宝会说话》《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火爆,还有“故宫跑”等文化现象,其背后隐藏的正是公众井喷的文化需求。《经典咏流传》能成为霸屏节目,也正是文化热的体现。‎ 第三是时尚的表达形式。文化不是古董,只有结合时代性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流行音乐的结合,让经典诗词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经典咏流传》给古典诗词穿上了时尚的外衣,赋予它们新时代的内涵,让它们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与活力。偶像作为经典传承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传播节目内容,王力宏、孙杨、谭维维、王俊凯等明星,都自带粉丝流量。国际化的音乐表达,比如《登鹳雀楼》找来了国际化的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让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具有了穿越古今、跨越国界的力量。而《明日歌》中的机器人伴舞,科技范儿十足,正是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的缩影。‎ 第四则是传播方式的魔力。据节目出品方介绍,除了电视大屏幕上的节目呈现之外,每首歌曲都量身定制了H5、微信文章、短视频和音频四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大大增强了节目互动性,节目播出时通过手机摇一摇,就可以从电视大屏抵达手机小屏,使得内容能够通过分享传播更广,引爆网络话题。‎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作品,通过各种方式,让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和传承下去,让更多人能够为中华文化之美而感动,让传统文化经典能够滋养更多人的心灵,带给我们更多的文化自信,这样的节目不妨更多些。‎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材料的重点是谈及“文化”和“科技”的关系,材料以风靡神州的电视节目为代表的文化正通过不同载体走入千家万户,滋养着国人的精神,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正推动着国家向强国发展,并改变着国人的生活,因此两者各有其作用。落脚点在第三段的并列关系上。由此可以立意为:文化(比科技)重要、科技(比文化)重要、文化科技都重要。行文时注意观点明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最为关键,要用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记叙文通过叙述、抒情表明观点,议论文通过论证过程表明观点。切忌罗列材料,泛泛而谈。‎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抓住“科技”和“文化”这两个关键词,表明自己的观点,阐明理由即可。‎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