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00 KB
  • 2021-06-25 发布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淄博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 语文试题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  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由于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因此,古村古镇的保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古村古镇的保护可以根据具体规模的大小和相关政策的要求,选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重点文物建筑和设施保护等;也可以根据呈现的环境,选择活态博物馆保护、静态博物馆保护、虚拟博物馆保护;也可以根据呈现的方式,选择实体环境保护、文字记录保护、数字化保护、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等。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 ‎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所有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必须高度认识古村古镇保护的重要价值,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有效的协同保护就不可能有古村古镇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而是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的目的。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是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 ‎  古村古镇协同保护的核心是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就是要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聚落的整体格局、街巷风貌、民居风格、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保护古村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就是要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就是为了确保其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 ‎  从长远来看,保护古村古镇必须依靠立法,我国目前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但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要加强对有利于古村古镇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保护的力度。 ‎ ‎  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思想,这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思想,不仅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国未来充满人性关怀与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应该坚信,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的理念与行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期待和欢迎,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记得住乡愁”的具体行动,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选自2015年11月0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包含传统的居住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多维空间,是一个文化载 体,也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 ‎ B.‎ ‎ 因为古村古镇存在地域分布的差异,所以它们的文化内涵、传承价值不一,这决定了古村古镇在保护的形式和途径上要多样化。  ‎ C. 古村古镇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需要所有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高度认 识其价值并进行协同保护。 ‎ D.在如何选择古村古镇的保护模式的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选择的依据可以是古村古镇具体规 模的大小,也可以是其呈现的环境或方式。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保护与发展古村古镇之间存在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实际问题,而所谓“保 护”并不是指对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 ‎ ‎  B.不应将发展旅游业和商业作为活化古村古镇的唯一目的,而应多方位永续利用古村古镇的文化 资源,以保障古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 ‎  C.协同保护古村古镇主要是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保护和挖掘 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 ‎ ‎  D.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要特别注意保护聚落的整体格局、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其目的是确 保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保护与发展古村古镇,要致力于打造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思想 的人居环境。 ‎ B.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  ‎ C.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中蕴含的思想为中国未来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 明了方向。‎ ‎  D. 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们保护古村 古镇的长远之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开门的是个男青年。‎ 少平一惊:这张脸太像晓霞了!‎ 不过,他很快明白,这是晓霞她哥田晓晨。‎ ‎“你是少平吧?”晓晨在客厅里问他。‎ 他,点了点头。‎ ‎“我父亲在里边等你。”晓晨指了指敞着门的卧室,便垂头不再言语了。‎ 孙少平通过客厅,向里间那个门走去。‎ 他在门口立住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桌上那个带黑边的相框。晓霞头稍稍歪着,烂漫的笑容像春天的鲜花和夏日里明媚的太阳。那双美丽的眼睛欣喜地直望着他,似乎说:亲爱的人!你终于来了……‎ 相框上挽结着一绺黑纱。旁边的玻璃瓶内插几朵白色的玫瑰。一位老人罗着腰坐在沙发上,似乎像失去知觉一般没有任何反应。这是晓霞的父亲。‎ 孙少平无声地走到小桌前,双膝跪在地板上。他望着那张亲爱的笑脸,泪水汹涌地冲出了眼眶。‎ 他扑倒在地板上,抱住桌腿,失声地痛哭起来。过去,现在,未来,生命中的全部痛苦都凝聚在了这一瞬间。人生最宝贵的一切就这样早早地结束了吗?‎ 只有不尽的泪水祭奠那永不再复归的青春之恋……当孙少平的哭声变为呜咽时,田福军从沙发上站起来,静静地立了一会儿,说:“我从晓霞的日记中知道了你,因此给你发了那封电报……”‎ 他走过来,在他头发上抚摸了一下,然后搂着他的肩头,引他到旁边的沙发里坐下。他自己则走过去立在窗户前,背着他,望着窗外飘落的濛濛细雨,声音哽咽地说:“她是个好孩子……我们都无法相信,她那样充满活力的生命却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她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另一个更年幼的生命。我们都应该为她骄傲,也应该感到欣慰……”他说着,猛然转过身来,两眼含满泪水,“不过,孩子,我自己更为欣慰的是,在她活着的时候,你曾给过她爱情的满足。我从她的日记里知道了这一点。是的,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安慰我的痛苦了。孩子,我深深地感激你!”‎ 孙少平站起来,肃立在田福军面前。田福军用手帕抹去脸上的泪水,然后从桌子抽斗里拿出三个笔记本,交到少平手里,说:“她留给我们的主要纪念就是十几本日记。这三本是记述你们之间感情的,就由你去保存。读她的日记,会感到她还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孙少平接过这三本彩色塑料皮日记本,随手打开了一本,那熟悉的、像男孩子一样刚健的字便跳入了眼帘——‎ ‎……酷暑已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孙少平的视线被泪水模糊了。他合住日记本,似乎那些话不是他看见的,而是她俯在他耳边亲口说给他听的……‎ 他们要带他去吃饭。但少平谢绝了。他说他已经吃过饭,现在就回他住宿的地方去。田福军让晓晨到值班室叫了一辆小车,把他送到了火车站附近的那个旅馆。回到旅馆后,少平立刻又决定当晚搬到黄原办事处住。他明天要赶回黄原。‎ 他明天一定要赶回黄原!因为后天,就是晓霞和他约定在古塔山后面相会的日子。她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还要和她如期地在那地方相会!‎ 中午十二点刚过,他就走出旅社,从东关大桥拐到小南河那里,开始向古塔山走去——走向那个神圣的地方。‎ 对孙少平采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 他沿着弯曲的山路向上攀登。从山下到山上的这段路并不长。过去,他和晓霞常常用不了半个钟头,就立在古塔下面肩并肩眺望脚下的黄原城了。但现在这条路却是如此漫长,似乎那个目的地一直深埋在白云深处而不可企及。‎ 他看了看手表,离一点四十五分还有一个小时;而他知道,再用不了二十分钟,就能走到那棵伤心树下。他要按她说的,准时走到那地方。是的,准时。他于是在亭子间的一块圆石上坐下来。‎ 心脏开始狂跳起来——上了那个小土梁,就能看见那个小山湾了!‎ 在这一瞬间,他甚至忘记了痛苦,无比的激动使他浑身颤栗不已。他似乎觉得,亲爱的晓霞正在那地方等着他。他满头大汗,浑身大汗,眼里噙着泪水,手里举着一束野花,心衰力竭地爬上了那个小土梁。‎ 他在小土梁上呆住了。泪水静静地从脸颊上滑落下来。‎ 他来到杜梨树下,把那束野花放在他们当年坐过的地方,此刻,表上的指针正指向两年前的那个时刻:一点四十五分。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33章。田晓霞,省报记者,是省委副书记田福军之女,与矿工孙少平相爱。两人两年前曾约定在黄原城古塔山的杜梨树下再相会,但在约定日期的前几天,她主动前往报道洪灾情况,帮助疏散群众,奋勇救了一个小女孩,自己却被汹涌的洪水卷走,英勇牺牲。田福军得知女儿深爱着孙少平后,给孙发电报,让他来跟田晓霞做最后的告别。‎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到田福军家中,看到田晓霞的遗像,孙少平泪水涌流,失声痛哭。照片上晓霞越显得青春美丽,纯真烂漫,就越凸显出少平内心的巨大痛苦。‎ B.田福军并没有因为与女儿相爱的孙少平是个矿工而轻视他,相反,他为少平给了女儿爱情的满足而感到欣慰和感激,可见田福军的开明与慈爱。‎ C.在少平心中,黄原城古塔山的杜梨树下是个神圣的地方,一点四十五分是个神圣的时刻,斯人已逝,赴约准时,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十分鲜明。[]‎ D.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而热烈的情感,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描摹人的言行神貌,均笔下含情,真切深挚,令人动容感怀。‎ ‎5.为什么“对孙少平来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请结合文本理解。(5分)‎ ‎6.田晓霞有怎样的思想性格?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在民众中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规约、习俗、精神,其特点是活态的传承与流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地域格局看,多分布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盛行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各个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如下图:‎ ‎(摘编自程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二 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下产生的,如果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遭到破坏,这种文化遗产就会渐渐沉寂下去,甚至走向灭绝。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近二三十年来,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迅疾改变,影视的普及与流行艺术的影响,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文化生态的变化,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危机。一些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破坏,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非遗保护命题,本质上是文化传承如何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 ‎(摘编自黄永林《“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材料三 源自于日常生活事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因此,非遗本体事象的环境生态化非常关键。以淮河流域的“柳编”为例,在过去,淮河流城生态自然化呈现,淮河两岸滩涂之野遍布柳树、荆条、芦苇,淮河上的渔民与两岸乡民自然而然地就地取材,生活用具自然而然地用上了柳编,如席子、馍篓、鱼篓、菜筐、藤椅等等。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淮河两岸逐渐被白色垃圾、水泥工程等侵占,既有的柳编生态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再加上现代文明也一度视柳编生活用品为落后苦难生活的象征,柳编也自然而然地被人们弃用。‎ 不仅如此,非遗的生态化传承,还需要考量传统遗产如何走入现代生活并融入到时代群体的血脉里。我们保护和传承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事象,不是停留在保留某种样态上,而是推动其走入到一个动态的发展轨道上去。博物馆式的原样态陈列与展演固然有其历史标本的重要性,但我们的目的是让其生活化和应用化,从而激活其生命,助推其历史重构及时绽放出时代的风采。例如,中国各地的皮影戏,在过去就是早期的动画片,曾对青少年的情商与智商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世代相传的非物化形态的动态保护,不是机械地、被动地封存式保护,而是活态传承。要在保护好原生态文化生长“原生土壤”的基础上,引导好原生态文化的良性变迁。 (摘编自戎龚停《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生态考量》)‎ ‎7.下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以活态为传承形式的技艺、经验、规约、习俗、‎ 精神的文化积淀。‎ B.相比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数,第一批和第二批中省份间的非遗项目数的差距大,其中三批项 目数最多的都是浙江省。‎ C.国家级非遗项目数从地域分布来看,不仅南方和北方极不均衡,而且南方的非遗项目数均高于 北方的非遗项目数。‎ D.从地域格局来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程度,与其所属区域的悠久历史、文化盛行以及 少数民族的聚居有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B.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二三十年的沉寂和灭绝,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破 坏了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C.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危机,是由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迅疾改变,影视的普及与流行艺 术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引起的。‎ D.淮河流域“柳编”被弃用,一方面是因淮河两岸生态环境受损造成原材料的短缺,一方面是因现代人曾认为它象征落后苦难的生活而不为。‎ E.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既可以继承其外显的样态,也可以发展其内隐的文化,因此要用封 存式保护与动态传承相结合的文化保护方式。‎ ‎9.怎样才能促进非遗的生态化传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雪夜造访,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遗之。弱冠举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高祖入石头城,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距义师,乃使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高祖深赏叹之,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出为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以清严为百城所惮。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俄迁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弹奏豪权,一无所避。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①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每至侍宴,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射徐勉曰:“江革果能称职。”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②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注】①臧盾:人名。②仗身: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 ‎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B.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C.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D.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阕”是终了的意思。母亲去世后,江革服丧完毕,与弟弟江观一同去太学读书。 B.“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与现在的大学相比,虽然形式上有许多不同,其实质和培养目标是一样的。 C.我国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常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D.“除”的本义是台阶,通过台阶能够步步登高,古代也用“除”来表示任命官职,如除拜、除授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革幼年就很聪敏,很早就有才能和情思,受到父亲的赏识,并且勤勉好学,王融、谢朓对他非常敬重。 B.江革才思敏捷,文采出众,深受梁高祖萧衍的赏识和器重,被梁高祖安排与徐勉“同掌书记”,共同处理公务。 C.江革为官清严,众多官员对他颇为忌惮,他担任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时,秉公执法,弹劾豪门权贵,毫不避讳。 D.江革性格刚直,朝宴时常有批评的话,因而被权贵憎恨,加以诬陷,他只好称病返乡。他因为官清廉受到世人敬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4分)‎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分)‎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   普明寺见梅 杨万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城中”在古代诗人笔下多含“憎厌”之意,用来指争名夺利、红尘喧嚣之地,本诗中同样含有贬抑之意。‎ B.“僧窗”二字,照应诗题中的“普明寺”,在空间位置上又与“城中”相对,说明这是世外 一角、幽静所在。‎ C.颈联是说今冬没有下雪又有什么关系,仅仅是让梅花缺少“雪”这一同伴,诗人以梅衬雪。‎ D. “月落山空”时梅花孤独寂寞,诗人用“新诗”表示慰问,不仅流露出关切之情,更有一种知己之感。‎ E.诗人从寻梅、赏梅、怜梅写到慰梅,全诗的重点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诗人独特的感受只一笔带过。‎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书愤》中 “ , ”一联,抒发了作者感叹岁月蹉跎、壮志难酬。‎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他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 ‎,还可以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从内涵段子永久关停,到快手抖音持续整顿,网络空间正在掀起一场雷霆万钧的监管风暴。‎ ‎③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合格党员共同来完成,对八千多万党员的教育更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④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贷款消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寅吃卯粮也成为一种时尚。‎ ‎⑤本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美芹之献。‎ ‎⑥现代社会各种诱惑使我们目迷五色难以静心,这时,更需要提升文化素养、审美品味,让心灵和生活都更加丰盈,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所需呢?‎ A. 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 B.即便“苔花”使劲绽放,为百花园的华彩贡献着自己的微小光芒,也难以收获哪怕一缕关注的目光。‎ C.综艺节目应当担负起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一味地追求点击,并不能让网络综艺枝繁叶茂,反而会愈发外强中干。‎ D.网络安全防线不是割裂的而是整体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这篇文章虽然是林教授的急就章,但从结构、情感方面看不失为上乘之作。‎ B.在亲密的朋友之间,即使对方言语有逆耳之处,我们也都会海涵的。‎ C.面试通过了,她给主考官发了一条短信:“您的垂青,是我人生的阶梯。”‎ D.面对皇马,就连对手巴塞尔也送上了过奖之词,认为这支球队具备创造时代的潜质。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作为一个作家,提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毕飞宇说,作家的写作不是盲目的,写作一定有它的指向,这个指向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理性诉求,第二个就是① 。所谓写作,就是向自己心中的那个美学标准靠近的一个过程。没有一个母亲能把自己有关小说的美学标准生给自己的子女,② 。美学标准怎么建立?写是建立不了的,只能是通过读,从五六岁读《唐诗》开始,到中学、到大学,通过无穷多的作家作品,③ 。毕飞宇生动举例说,比如一个人如果脑子里面有一百部长篇小说,他一定会建立起一个经典小说的标准。‎ ‎① 。‎ ‎② 。‎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面对高考,很多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不禁发出“高考已经是智力巅峰”“以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现在就是文盲”等感慨,从这些强烈的共鸣来看,这些高考的“过来人”应试能力都不如高三,但这不等于说大学无用,毕竟大学不是知识的集训,而是方法的养成,掌握方法,眼界就会开阔,人生才会顺风顺水。‎ ‎①高考的“过来人”应试能力不一定都不如高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答案(2018 05)‎ 一、(一)1.B 从原文“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可以看出,古村古镇“地域分布的差异”与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传承价值”不一之间属于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2.A “所谓‘保护’并不是指对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曲解文意,从原文“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而是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中可以看出,古村古镇的保护并没有否定“对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 ‎ ‎3.D 从原文来看,这两部法律只是“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并且“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因而不能说实施这两部法律是“长远之计”。‎ ‎(二)(14分)‎ ‎4.C(文本此处的情节具有一定的浪漫性,但作品的风格是现实主义的)(3分)‎ ‎5.因为对孙少平来说,此行是完成自己与田晓霞的约定,更是对二人刻骨铭心的爱情的纪念,还是对田晓霞的祭奠与怀念。(写出1点得1分,写出2点得3分,写出3点得5分)‎ ‎6.①热爱生活,充满活力。她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笑容灿烂,眼神欣喜。‎ ‎②舍己为人,品格高尚。她主动奔赴抗洪前线,帮助疏散群众,并为救小女孩献出生命。‎ ‎③纯真热情,大胆追求爱情。身为省委副书记的女儿,她没有门第观念,大胆爱上了矿工孙少平。(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 ‎7.(3分)C ‎ ‎8.(5分)B E 答E给3分,答B给2分。‎ ‎9.(4分)①重视非遗本体事象的基础环境生态化,提供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②通过非遗本体事象的生活化和应用化,促进其动态的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10.A (在对该句进行断句时,应注意“召” 的主语应为“上”;“年少”的主语是“武陵王”;“性弱”和“不能匡正”的主语是“臧盾”;“非”与“不”呼应,构成固定短语,表示强调之意。) 11.B(中国古代的太学与现在的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前者主要培养国家官员,后者则是未来职业人员的学习场所。两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差异颇大。所以,“其实质和培养目标是一样的”的说法是错误的。) 12.D“加以诬陷”属无中生有,原文中只说“为权势所疾”,并无诬陷的说法。 13.①会稽郡殷实富裕,地广人众,诉讼案件每天多达数百起,江革分类判案,从无疑案积压。(4分关键词殷、辨析、曾、疑、滞)‎ ‎②砍断树枝作为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回应他,许多人背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4分)‎ ‎③忧虑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2分)‎ ‎14.C(3分) E(2分)(C“以梅衬雪”错误,应是“以雪衬梅”。E项,诗中只有“孤芳”“幽独”等极少数词是描写梅花形神的,全诗重点抒写的是诗人赏梅时的独特感受,而不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 ‎15.(1)懊悔、叹惋之情。诗中“忙失”二字,流露出诗人错过探梅佳期的懊悔感伤情绪,“却欠伊”三字,是为梅花缺少同伴而发出轻轻的惋惜喟叹。‎ ‎(2)庆幸、欣喜之情。诗人将 “半开时”的情状与“那恨晚”的心绪相对应,略感庆幸;“犹喜”二字,直抒胸臆,凸显欣喜。‎ ‎(3)欣赏、赞美之情。诗人目睹仅有“一两枝”的山寺梅花“半开”,却认为“应更好”,又言“今冬不雪何关事”,其对腊梅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4)豁达、释然之情。诗人觉得梅花“半开时”来观赏反而更好,哪里是什么失期呢?表现出豁达乐观、超脱淡泊的情怀。‎ ‎16.(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三、17.C ‎ 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口号)‎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 毕其功于一役:将本应分期分批做完的事情在一次行动中完成,也用来形容急于求成。‎ 寅吃卯粮:寅年就吃了卯年的粮食,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支用未来的收入。‎ 美芹之献: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这里形容“许多有识之士提出的有关冬奥会的建议”,不合语境。‎ 目迷五色:颜色又多又杂,使人眼花。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令人分辨不清。‎ ‎18.D (A项 结构混乱,去掉“使得”,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即便”放在“苔花”之后,C项搭配不当,改为“追求点击率”)‎ ‎19.C 垂青,表示重视。‎ A项,急就章,谦辞,为了应付需要,匆忙完成的作品或事情 B项,“海涵”,敬辞,大度包容(用于请人原谅时)‎ D项,过奖,谦词,过分的表扬或夸奖(用于对方赞扬自己时)‎ ‎20.答案:①美学标准 ②必须是这人自己去建立 ③心中逐步建立起个人美学标准 第一处,根据后文的中心内容,可知这里填“美学标准”;‎ 第二处,根据“没有一个母亲能把自己的美学标准生给自己的子女”语意,可知美学标准是靠自己建立的,所以填“必须是这人自己去建立”;‎ 第三处,根据“从五六岁读《唐诗》开始,到中学、到大学,通过无穷多的作家作品”语意,可知建立美学标准是逐步的过程,所以填“心中逐步建立起个人美学标准”;‎ ‎21.②掌握了方法眼界不一定就会开阔。 ③眼界开阔了人生不一定就会顺风顺水。‎ ‎【附参考译文】 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他的父亲江柔之,是齐朝的尚书仓部郎。江革幼年就很聪慧敏捷,早年就有才能和情思,六岁就懂得写文章。父亲江柔之对他非常赏识器重,说:“这个孩子必能兴旺我们的家族。”(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弟江观是同父所生,(他们)年少孤苦贫穷,身旁虽无老师朋友指点,但兄弟互相训教勉励,读书学习毫不倦怠。(江革)十六岁时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而闻名。服丧完毕,江革与弟弟江观一同去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试中名列前茅。齐朝的中书郎王融、尚书吏部郎谢朓一向都很敬重江革。谢朓曾经雪夜到 江革家中拜访,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却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谢朓叹息了很长时间,于是脱下自己穿的棉衣赠送给他。江革二十岁时就被推荐为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梁高祖萧衍入主石头城。当时吴兴太守袁昂占据着州郡抵抗梁军,梁高祖就让江革给袁昂写劝降书,江革在座位上当即写成,言辞文义典雅,梁高祖非常赞赏他,于是命令江革与徐勉共同掌管公文书记工作。后来江革出京做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因为清正严明被各地的地方官忌惮。当时少王做事大多迎合于签帅,江革凭借正直自处,不同签帅等人同席而坐。江革不久被提升为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他弹劾参奏豪门权贵,一个都不回避。 当时武陵王在东洲,非常骄傲放纵,皇上召见江革当面命令说:“武陵王还年轻,臧盾性情软弱,不能纠正他,想让你代替他来做这件事。这件事情非你不可,请不要推辞。”‎ 于是皇上任命江革为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到了东洲,江革只靠官俸过日子,吃得也很简单。会稽郡面积大、人口多,诉讼案件每天几百件,江革一一判断辨析,从不留下疑案悬案。(他)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使人民安定,官吏敬畏,(他管理下的)很多城市(的人)震惊。琅邪人王骞做山阴令,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货很多,远远望见江革的气势就自请解职。武陵王惧怕江革,于是对他非常敬重。江革每到侍宴时,与武陵王言谈一定要引用《诗》、《书》的句子,武陵王因此爱好学习喜欢写文章。典签沈炽文把武陵王写的诗呈给梁高祖,梁高祖对仆射徐勉说:“江革果然能够胜任担任的职务.”不久江革又监管吴郡。当时吴郡境内荒年歉收,盗贼公然行动。江革到了吴郡,只有公派侍卫二十人,百姓 都怕他不能清除盗寇。江革于是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盗贼最终被平息,百姓、官吏这才安心了。 江革性格刚强正直,每次到朝宴的时候,总有褒贬之言,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是江革称病返回家乡。大同元年(江革)去世。江革历任八府长史,四王行事,身旁却没有侍妾,家徒四壁,世人因此敬重他。‎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