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 MB
- 2021-06-24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因为复数===2+i.
故选C.
2. 设,那么等于(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得
,故选A.
3. 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2 B. C. D. 1
【答案】D
【解析】由题得,所以,
所以切线方程为
当x=0时,y=2;当y=0时,x=1.
所以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故选D.
4. 定义的运算分别对应下面图中的(1),(2),(3),(4),则图中(5),(6)对应的运算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通过观察得到A表示:“O”,B表示“△”,C表示“1”,D表示“口”.
所以(5)表示,(6)表示. 故选B.
5. 设在可导,则等于(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得==4,故选A.
6. 已知是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则( )
A. -1 B. 1 C. -3 D. 3
【答案】A
【解析】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虚根成对(互为共轭复数),所以为方程两根, ,选A.
7. 以正弦曲线上一点为切点得切线为直线,则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得,设切线的倾斜角为,则,,故选A.
8. 在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②复数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
③若是纯虚数,则实数;
④若,则.
A. 0 B. 1 C. 2 D. 3
【答案】A
【解析】对于选项①,不能说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如复数3和4就可比较大小,所以该命题是错误的.对于选项②,复数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所以该命题是错误的.对于选项③,若是纯虚数,则=0且≠0,所以x=1,所以该命题是错误的. 对于选项④,若,可以,
所以该命题是错误的. 故选A.
9. 已知函数,则其导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其导函数 为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故排除A,B,
当时,故排除D,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导数的运算法则和函数图象的识别,属于基础题.
10. “一支医疗救援队里的医生和护士,包括我在内,总共是13名.下面讲到的人员情况,无论是否把我计算在内,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在这些医务人员中:①护士不少于医生;②男医生多于女护士;③女护士多于男护士;④至少有一位女医生.”由此推测这位说话人的性别和职务是( )
A. 男护士 B. 女护士 C. 男医生 D. 女医生
【答案】A
【解析】由题设可知:若说话人是女护士,则②的说法不正确,即答案B不真;若说话人是男医生,则③的说法不正确,即答案C 错误;若说话人是女医生,则①的说法不真,据此可推测该说话人应是男护士人,应选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推理与证明中的推理和论证能力的问题。解答时要综合运用好题设中所提供的有关有效信息,逐一作出真假的判定。推理时有时从正面进行推断,有时也从反面进行推证,即推理的方式有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两条途径。
11. 给出定义:设是函数的导函数,是函数的导函数,若方程有实数解,则称点为函数的“拐点”.已知函数的拐点是,则点( )
A. 在直线上 B. 在直线上 C. 在直线上 D. 在直线上
【答案】A
【解析】由题得.
所以,所以拐点在直线上.
故选A.
12. 若自然数使得作竖式加法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为“开心数”.例如:32是“开心数”.因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开心数”,因23+24+25产生进位现象,那么,小于100的“开心数”的个数为( )
A. 9 B. 10 C. 11 D. 12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个位数需要满足要求:
∵n+(n+1)+(n+2)<10,即n<2.3,
∴个位数可取0,1,2三个数,
∵十位数需要满足:3n<10, ∴n<3.3,
∴十位可以取0,1,2,3四个数,故四个数的“开心数”共有3×4=12个.
故选D.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解题策略,本题可以列举,但是比较复杂,所以可以通过分析得到个位数和十位数的特征,从而得到开心数的个数,比较简洁.
第Ⅱ卷(共90分)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 复数(是虚数单位),则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__________象限.
【答案】二
【解析】由题得,所以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故填二.
【答案】
【解析】由题得.
所以,故填.
15. 我们知道,在边长为的正四面体内任一点到其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如图:由棱长为a可以得到BF=a,
BO=AO=a,
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BO2=BE2+OE2,
把数据代入得到OE=a,
∴棱长为a的三棱锥内任一点到各个面的距离之和4×a=a,
故选A.
16. 二维空间中圆的一维测量(周长),二维测量(面积),观察发现;三维空间中球的二维测度(表面积),三维测度(体积),观察发现.已知四维空间中“超球”的三维测度,猜想其四维测度=__________.
【答案】
【解析】二维空间中的圆的一维测度(周长),二维测度(面积),观察发现,三维空间中球的二维测度(表面积),三位测度(体积),观察发现,所以四维空间中“超球”的三维测度,猜想其四维测度,则,故填.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不完全归纳法,涉及观察、归纳、猜想,属于难题.首先要学会观察题目给出的几个数据之间的关系,能够发现其关系就是前面的是后面的导数,只要发现并验证这个关系,就可以用其解决后面提出的问题,从而知.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2); (3).
【答案】(1);(2);(3).
【解析】试题分析:(1)第(1)问,直接利用商的导数的求导法则求解. (2)第(2)问直接利用和的导数求导. (3)直接利用复合函数的导数的求导法则解答.
试题解析:
(1).
(2)因为,
所以.
(3)函数看作和的复合复数,
点睛:求导的关键是首先从总体上把握这个函数的结构,再去求导.如(3),函数就是两个复合函数的差,所以先求两个复合函数的导数,再求它们导数的差.
18. 为何实数时,复数满足下列要求:
(1)是纯虚数;
(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
(3)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直线上.
【答案】(1);(2);(3).
【解析】试题分析:(1)先将复数化为的形式,再根据纯虚数的定义,即可求得实数的值;(2)把复数化为的形式后,再令即可求得实数的取值范围;(3)把复数
化为的形式后,再利用即可求得的值.
试题解析:(1)
,得,即时,是纯虚数.
(2)由,得,
即时,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
(3)由,得,
即时,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直线上.
考点:1、纯虚数;2、复平面.
19. 设函数且.
(1)试用反证法证明:;
(2)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1)首先假设,从而由结合推出矛盾,使问题得证;(2)根据条件判断出,,即可使问题得证.
试题分析:
试题解析:证明:(1)假设,
∵,∴,
将上述不等式相加得,
∵,∴,
这与矛盾,
∴假设不成立,∴.
(2)∵,∴,
∴,∴.
∵,∴.
∵,∴.
考点:1、反证法;2、综合法.
【方法点睛】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第二步: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第三步: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20. 若存在过点的直线与曲线和都相切,求实数的值.
【答案】或.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切线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设直线与已知函数的切点,利用导数得切线斜率,既得切线方程,把点代入切线方程,可得切点坐标,从而得直线方程,又与相切,可得的值.
试题解析:设过的直线与相切于点,所以切线方程为
即,又在切线上,则或,
当时,由与相切可得,
当时,由与相切可得.
考点: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切线方程.
21. 设函数,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1)求的解析式;
(2)证明:曲线上任一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和直线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解析】解:(1)方程7x-4y-12=0可化为y=x-3,
当x=2时,y=.
又f′(x)=a+,
于是,解得
故f(x)=x-.
(2)证明:设P(x0,y0)为曲线上任一点,由f′(x)=1+知,曲线在点P(x0,y0)处的切线方程为y-y0=(1+)·(x-x0),即y-(x0-)=(1+)(x-x0).
令x=0得,y=-,从而得切线与直线x=0,交点坐标为(0,-).
令y=x,得y=x=2x0,从而得切线与直线y=x的交点坐标为(2x0,2x0).
所以点P(x0,y0)处的切线与直线x=0,y=x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2x0|=6.
曲线y=f(x)上任一点处的切线与直线x=0和直线y=x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定值,此定值为6.
视频
22.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正整数).
(1)令,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试比较与的大小,并予以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一般利用进行化简条件,当时,,,又数列是首项和公差均为1的等差数列,于是.(2)由(1)得,是等差乘等比型,所以其和求法为“错位相减法”, 即得.数列中比较大小,一般用作差,即,而比较的大小,有两个思路,一是数学归纳法,二是二项展开式定理.
试题解析:(1)在中,令n=1,可得,即1
当时,, 2
.
又数列是首项和公差均为1的等差数列 4
于是.6
(2)由(1)得,所以
由①-②得
9
2
于是确定的大小关系等价于比较的大小
猜想:当证明如下:
证法1:(1)当n=3时,由猜想显然成立.
(2)假设时猜想成立.即
则时,
所以当时猜想也成立
综合(1)(2)可知 ,对一切的正整数,都有
证法2:当时
综上所述,当 ,当时14
考点:等差数列定义,错位相减法求和,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