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6.04 KB
- 2021-06-23 发布
2019学年度德才高中高二年级下学期
期中考试生物科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 I 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B. 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AB段
C. 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 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2.某植物正常传粉形成幼果后,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 )
A. 种子明显增多 B. 形成无子果实
C. 部分果实脱落 D. 果实较大
3.下列现象或事例对应激素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顶端优势——生长素
B. 果实成熟——乙烯
C. 早春低温时清水浸泡的种子早发育——脱落酸
D. 无籽西瓜的培育——生长素
4. 将植物横放,测量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的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 )
- 15 -
A. a B. b C. c D. d
5.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
A. m<X<n B. X=i C. n<X<i D. X>i
6.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注射某种药物前后小鼠症状作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7.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 效应器是指肌肉或腺体
D. 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8.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a、c两点,且ab=bc,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列各图是刺激前后电流计的偏转状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息时c处膜外的电位为正电位 B. 兴奋传到b点时电流计会向右偏转
C. 图丙a处的膜外钾离子浓度比膜内低 D. 若改为刺激b点,电流计不会偏转
9.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 15 -
B. 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 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0.TORC2蛋白与血糖的调节有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血糖的调节是通过调节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B. TORC2蛋白的开关功能体现了血糖的反馈调节机制
C. 血糖浓度偏低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
D. 胰高血糖素是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
11.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三组实验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4d后,向①组狗体内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向②组狗体内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③组狗体内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 )
A. ②③①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12.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B. 图中①②表示促进作用,④⑤表示反馈调节
C. 如果饮食中碘含量不足,TRH、TSH分泌将增加
D. 当体内产生TSH受体的抗体时,将引起甲状腺功能亢奋
13.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
① 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
③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④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 15 -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⑤④ C. ①③⑤④ D. ①③④⑤
14.如图表示病毒HIV造成艾滋病的病程,显示人体内产生免疫力与HIV出现的情况。此外在临床上,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试问在潜伏期时要如何采样与检测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
A. 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B. 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抗体的存在
C. 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
D. 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抗体的存在
15.下列过程中,不存在激素调节的是( )
A. 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 在体温调节中,气温降低会促进肝脏等器官产热增加
C. 在水盐调节中,饮水不足、失水过多会导致尿量降低
D. 在呼吸调节中,CO2会刺激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
16.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 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 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 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17.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 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 15 -
D. 效应T细胞的作用
18.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Ⅰ、Ⅱ均能识别抗原
B. 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 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 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9.下图表示人体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蛇毒的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2、3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B. 细胞1、4、5都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C. 细胞2、4的高尔基体特别发达
D. 物质a有特异性,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0.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 乙液中可以存在乙酰胆碱,甲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液和丙液中
D. 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21.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 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 15 -
C. 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
D. 泪液、肠液、尿液等属于细胞外液
2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O2、CO2、血红蛋白、H+、Na+
B. 载体蛋白、酶、抗体、激素、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尿素
D. K+、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2O
23.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下面有关阴湿山洼草丛及其生物等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① 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
② 阴湿山洼草丛中的蚂蚁是一个种群
③ 阴湿山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营养方式为异养型
④ 苔藓是自养生物,能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A. ① 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4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虎鲸和豹海豹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
物网影响最大
25.某草原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如下表(单位:百万千焦)。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 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 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计算不正确的是( )
- 15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百万千焦 B. 甲净生产量为59.5百万千焦
C. 乙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9百万千焦 D. 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为14.3%
2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包含3条食物链
B. 从能量关系看,③最多占到①的0.04,因为①②中能量均不能全部被下一营养级利
用
C. 该生态系统共有五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均可有多种生物
D.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利用,使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
27.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为
2.5×103kJ/m2·y
- 15 -
B.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C. 如果要增加该生态系统中顶位肉食动物的输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有机物的输
入
D. 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8%
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 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2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a、b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
A. a、b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B. M时b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 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30.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种群数量为K/2值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B.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 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D. 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1.生态系统越复杂,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
A.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 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最高营养级
C. 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其他营养级生物代替
D. 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32.至2007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人工圈养能为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 15 -
B. 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
C. 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 对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3.下列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 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 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 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
3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调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高于它的间接使用价值
D. 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3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
B. 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C. 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 在显微镜下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视野不能太亮
36.下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其死亡率。则( )
A. 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型曲线增长
B. 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
C. 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
D. 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37.下列关于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
- 15 -
B. 在一定时间,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种群形成群落
C. 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
D.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主要研究丰富度、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问
题
38.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 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 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 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39.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 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C. 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 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40. 如图所示为有关腺体和激素对蛙发育过程的影响。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激素。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20天蝌蚪的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尚未成熟,后20天逐渐成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15 -
A. 前20天中①②③的含量都比较低,并在此期间都逐渐增加
B. 用含碘丰富的饲料持续喂养蝌蚪,可使蝌蚪早于38天发育成小型成蛙
C. 若蝌蚪切除了垂体后不能发育成蛙,说明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发育
D. 切除成蛙的垂体,甲状腺可能出现萎缩,①②③的含量都会减少
第 II 卷
二、非选择题(共4大道题,共40分)
41.(每空2分,共10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一,用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如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
(2)图二表示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关系,曲线上C点表示________,曲线上H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一装置①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
42.(每空1分,共9分)如图甲为神经调节的局部示意图,当刺激图甲中的伸肌时,会在a处记录到电位变化,变化过程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包括____________个神经细胞的胞体,伸肌在反射弧的结构中,相当于____________,a处的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在正常体内,兴奋在a点的传导是___________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b神经元是否受大脑皮层的控制?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2)图乙中A处所示为神经纤维的__________电位,B处所示膜电位为0,此时膜上____________离子通道是打开的,该离子内流是否消耗能量?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如果适当降低a处膜外该离子的浓度,则C处的电位将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3. (每空2分,共14分)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
(1)图中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________型曲线,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
- 15 -
(3)影响该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第________年后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________。
(5)你认为种群增长速率在一段时间之后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6)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
44.(每空1分,共7分)请回答下列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如图为某科研小组探究饮水量对人体尿量生成速率的影响,获取相关数据后所描绘的曲线。据曲线分析:某健康成年人一次性口服1升清水后,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变化,请根据图中所给的相关信息,在上图中画出抗利尿激素相对量随时间(0.5 h~3.5 h之间)变化趋势的曲线。
(2)产生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______,抗利尿激素作用于_______,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
(3)在尿排出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当尿量增加时,刺激位于膀胱的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到位于____________的排尿低级中枢,最终到达效应器,形成排尿反射,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健康成年人的排尿反射还受大脑皮层控制,这说明人体的神经调节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调节的特点。
- 15 -
2017-2018学年度德才高中高二年级下学期
期中考试生物科试卷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D
A
A
A
C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D
D
B
D
A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C
C
B
D
D
D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D
C
B
C
C
A
C
A
二、 非选择题(4大道题,共40分)
- 15 -
41、(每空2分,共10分)
(1) ③④ 向窗口弯曲生长 (2)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最适生长素浓度促进作用最强
(3) 大于m小于2m
42 、(每空1分,共9分)
(1) 4 感受器和效应器 树突 单向的 是
(2) 静息 钠 否 变小
43、(每空2分,共14分)
(1) “S” d (2) b (3) 6 (4) b (5) 食物充足,缺少天敌
(6) 食物减少,天敌增加,种内斗争等
44、(每空1分,共7分)
(1) 细胞外液渗透压 如图:(画对趋势可给分)
(2) 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3) 脊髓 反射弧 分级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