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8.24 KB
  • 2021-06-22 发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公因数 北京版 (5)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 课堂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本节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此外,教师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微视频教学,更有效地吸引和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找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它主要是为后面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做准备。 这一内容相对比较抽象,生活中很少直接运用概念,但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较多,所以我利用教材中设计的宣传栏活动,让学生课前尝试设计,在尝试、探究中理解公因数的意义,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因数的概念,初步学会了找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我们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虽然对“贴照片”这一情景比较了解,但是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部分知识建立起直接的联系是难点。学生不明白“贴照片”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教学方法:‎ ‎ (一)教法选择 ‎1、情境引导法:借助教材中出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设计“贴照片”的活动。‎ ‎2、演示法:调动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在展示中师生、生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微视频讲解:插入微视频总结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步骤清晰,通过声音和图像有效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学习。‎ ‎4、讨论法: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照片的边长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学法选择 ‎1、交流探究发 ‎2、猜想验证法 ‎3、自主探究 ‎4、独立思考 ‎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在辩论中把问题情境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2、让学生经历对问题的分析,观察,找规律,讨论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难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与生活的直接联系。‎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一)创设设计照片活动导入:激发探究兴趣,问题引领学生探究。‎ ‎(二)探究交流: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讨论交流:抽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四)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快捷的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五)课堂练习: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是小小设计师:(课前完成)‎ 同学们想把“学雷锋”的照片贴在长20分米,宽12分米的宣传栏里面展示。‎ ‎(1)要求贴大小相同、边长为整分米的正方形照片。‎ ‎(2)照片必须正好贴满宣传栏,不能有空隙和剩余。‎ 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照片?‎ ‎ 12分米 ‎ ‎ ‎ 20分米 二、探究与交流 ‎1、交流作品:说一说,你设计的照片边长是多少分米? ‎ 长方形纸 长20dm、宽12dm 正方形边长 ‎1dm ‎2dm ‎3dm ‎4dm ‎5dm ‎6dm ‎7dm 能否摆满 ‎ √‎ ‎ √‎ ‎ ‎ ‎ √‎ ‎ ‎ ‎ ‎ ‎ ‎ ‎2、解释一下,为什么正好铺满,没有剩余?‎ 预设:12÷1=12 12÷2=6 12÷4=3‎ ‎20÷1=20 20÷2=10 20÷4=5‎ 追问:如果选择边长是5分米的照片、边长是6分米的照片会怎样?用反例认识到 ‎12÷5、20÷6有剩余,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感悟到长和宽都没有剩余的含义。‎ ‎3、思考:“1、2、4,与12和20有怎样的关系”‎ ‎4、说一说: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最大公因数?‎ 抽象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5、找出16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6的因数有:( )‎ ‎ 24的因数有:( )‎ ‎16和24的公因数有:( )‎ ‎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 怎样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呢?‎ ‎6、微视频播放:求16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 三、课堂练习 ‎1.用列举法求6和9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6的因数有 。 ‎ ‎9的因数有 。 ‎ ‎6和9的公因数有 最大公因数是 ‎ 记作:(6,9)=3‎ ‎2、用列举法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6,9 )= ( 10,8)=‎ ‎2)(3,4 )= ( 3,5)=‎ ‎3)(6,3 )= (7,21)=‎ 观察第二组和第三组你有什么发现? ‎ ‎3.说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20 33和11 a和3a 13和7 44和45‎ ‎(4,20)= (33,11)= (a,3a)=a (13,7)= (44,45)=‎ ‎4、解决问题 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多少束?‎ ‎5、‎ 四、课堂总结:说说我们的收获。‎ 板书设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12和20的公因数有:1、2、4、‎ ‎ 12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4‎ ‎ 记作:(12,20)=4‎ ‎ 列举法 ‎ 教学反思 ‎1、借助教材主题图让学生设计:选择用边长几分米的照片能正好贴满长20分米、宽12分米的宣传栏。(设计时要求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剪完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这样安排,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经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便于揭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更能体会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中,我把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各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微视频教学。本节课我通过插入微视频,讲解用列举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步骤清晰,图像和声音突出了每一个环节,吸引、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4、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重点突出了“列举法”这一学习方法。‎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个人展示评价:老师、学生及时评价学生设计的作品,给予鼓励。‎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表扬或提出建议。‎ 评价内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习态度与情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评价原则: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实效性强。‎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创设问题情境。‎ 以往的教学,老师直接讲授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本节课从问题情境入手,让学生设计怎样贴照片。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 ‎2.在动手设计中,体会边长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照片正好贴满,把实际问题与公因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学生独立探索出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师插入微视频进一步讲解,步骤清晰,语言简练,便于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