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50 KB
  • 2021-06-21 发布

2018-2019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8-2019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C. 商鞅、孟子 D. 韩非子、董仲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法学和儒学的发展。依据所学,孟子强调“仁政”而非专制,且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非汉朝儒生,故可排除ABC项。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君主专制理论代表人物,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加强君主集权,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2.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他特别关心环保议题,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开拍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最后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的主题是环保问题。人类的过度开发而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因此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认为“道”为万物之源,要顺应自然,与题意相符,故A项正确;墨家主张“非攻”、“兼爱”、“尚同”等,与题意不符,排除B;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主要关注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关问题,不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故C错误;法家主张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不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故D错误。‎ ‎3.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这反映出其建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 A. 提高臣民文化素养以稳定社会秩序 B. 用儒家主张取代封建刑罚 C. 提高儒学社会地位以消灭诸子百家 D. 传播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仁”和“礼”都是儒家思想。董仲舒建议设置太学,传授儒家思想,达到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以维护封建秩序,故选D;董仲舒的思想不是提高臣民文化素养以稳定社会秩序,故排除A;诸子百家灭亡是尊儒带来的影响,故C排除;儒家主张取代封建刑罚显然不符合董仲舒思想主张,排除B。‎ ‎4.有学生做课题研究发现:“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出宋代婚聘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理学的影响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科举制度盛行 D.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说明了宋代婚姻看中科举名次和物质财富而轻视家庭背景与门第高低,这是由于科举制度盛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致,当然商品经济的发展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所以B C ‎ D三项是出现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而宋代理学的出现则强调社会等级不可逾越,也关注个人身心修养的提升和个人欲望的摒弃而忽视物质财富的获取,A项与题意相反,故答案选A项。‎ 考点:宋代的社会特征 点评: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解答要注意思路和方法。一般而言,否定式选择题的设问是体现其题型特征的场所,设问中往往会有诸如“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可能发生的”等字样,但也会出现比较隐蔽的设问方式如“违背了上述观点”“不会出现”“不包括”等。解题时一般采用排除法最为快捷有效,当然也可以采用直选法,即根据自己对史实、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和认识,直接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5.下图是据相关史料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 A.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 B. 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 C. 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D.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表,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人数增加。材料看不出明清时期对节妇教育最为重视,排除A;B项材料不能反映,两汉以前儒家思想影响大小与节妇烈女人数多少无关;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到明清时由于受理学的影响日趋僵化保守,在社会生活上的表现是更加注重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C项正确;材料反映理学扼杀人性,此点对中华民族性格非积极塑造,排除D。故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6.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 A. 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信仰得救;致良知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西方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人性,所以是释放人欲,古代中国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是压制人欲,如存天理,灭人欲。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民贵君轻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路德教主张,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思想主张,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主张,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7.“一个人怎样才是义的,那就是惟独因信”。在该思想的影响下,不符合事实的是 A. 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被削弱 B. 德意志出现德文版《圣经》‎ C. 教徒反对事功和繁琐的教仪 D. 西欧的世俗王权逐渐衰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从材料中“义”与“信”的关系来看,材料中体现的精神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思想,选项应该是符合“因信称义”或者宗教改革的选项。在宗教改革冲击下,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被削弱,故A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在宗教改革的冲击下,出现了民族教会,简化了宗教仪式,例如德意志出现德文版《圣经》,故BC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在宗教改革后欧洲的王权逐渐上升,而不是衰落,故D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8.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具有自由的精神,都应该由自己来统治自己,所以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材料中他所强调的是 A. 建立以法治国的法制国家 B. 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 C. 权力之间要相互制约平衡 D. 法律面前应一律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每个人……都应该由自己来统治自己,所以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可见孟德斯鸠认为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故选B;材料强调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没有提到建立以法治国的法制国家,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法律面前应一律人人平等,排除D。‎ ‎9.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社会斗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富有”和“君主”表明其反专制、反极权的政治斗争,故D正确;材料中的“世俗君主”并非真正的专制国王,故B错误;宗教改革前欧洲早已分裂为多个民族国家,故C错误;“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故A错误。‎ ‎10.张世英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康德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权与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康德强调 A. 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B. 人权和神权的斗争永恒存在 C. 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 D. 理性思想高于天赋人权理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使人权……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知,康德强调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故A正确。 “要在人权和神权继续斗争” 不是康德强调的主旨,排除B;早在理性主义思潮出现之前,人性就已经得到解放,排除C;理性主义和天赋人权均是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两者强调的角度不同,排除D。‎ ‎11.学习历史时,看到有这样的一则材料:“这一新发明的起源,就潜藏在三项更古老的发明中:纸张、拓片和雕刻印章。”“这一新发明”指的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电报 D. 互联网 ‎【答案】B ‎【解析】‎ ‎【详解】印刷的材料包括纸张,印刷的字体仿照拓片和雕刻的“反字”,因此,印刷术的发明体现了纸张、拓片和雕刻印章的融合,故排除A,选B;CD 显然无法体现纸张、拓片和雕刻印章的融合,排除。‎ ‎12.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观察图中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汉字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故①③项正确。 ‎ 表音文字是指一个语言在表达其内容时,以语音来表注记录的形式和符号的文字系统,表音文字会与其口语达成一定的吻合。假名、拉丁字母等都属于表音文字,汉字不属于表音文字,故②项错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并非汉字,故④项错误。故选①③组合,排除ABC,选D。‎ ‎13.有不少学者喜欢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其中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宋代时,他们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不能佐证上述观点 A. 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B. 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C. 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D. 《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故A正确,但不符合要求,排除。词的句子长短不一,便于抒发感情,适应了宋代市井生活的需要,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故B正确,但不符合要求,排除。 京剧、昆曲等剧种的流行是在明清时期,故C错误,但符合要求,故选C。 风俗画是宋代画坛的亮点,《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故D正确,但不符合要求,排除。‎ ‎14.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把中医作为国粹的理由是:中医学博大精深,医学理论、施治思想和药物总结十分丰富,其中系统阐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理论和辩证施治原则的医学著作是 A. 《黄帝内经》‎ 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 D. 《本草纲目》‎ ‎【答案】A ‎【解析】‎ ‎【详解】《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其中系统阐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理论和辩证施治原则,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故选A;《神农本草经》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排除B;《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排除C;‎ ‎《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故排除D。‎ ‎15.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 山水画,重视写实 B. 文人画,重视写意 C. 花鸟画,浓墨重彩 D. 人物画,形神俱备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有效信息是“画意不画形”,说明该绘画以写意为主,并配以诗歌来描述画意,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由已学知识可以知道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是写意,它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这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活动,故选B;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是就题材而分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16.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 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 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 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 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曲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可见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故选B;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壮大,排除A;结合所学,元代几乎没有举行科举制,排除C。材料没有突出元曲的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排除D。‎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元曲 ‎17.‎ ‎ 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行事“相反”是指( )‎ A. 抗击英国侵略者 B. 设立译官,翻译西学 C. 虎门销烟 D.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C两项的表述均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可知此应为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时,主动了解外国情况的史实,故本题应选B项;D项的表述与林则徐“地主阶级抵抗派”的阶级属性不符,故排除。‎ ‎18.“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 魏源 B. 王韬 C. 孙中山 D. 胡适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君为主”(即君主专制)与“民为主”(即民主共和)皆不如“君民共治”(即君主立宪)可见此段材料的作者主张君主立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受其阶级局限,他并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A;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从制度角度学习西方,实行君民共主,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故选B。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C。胡适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彻底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并从思想上彻底革新,排除D。‎ ‎19.“(他)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 A. 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B. 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 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 D. 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擅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可以分析出当时中国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而变革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引用古代的改革来进行的,这个符合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和表现,故选C。A是洋务派,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和纲常名教不变,排除;B是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反对和平改良,排除;D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彻底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并从思想上彻底革新,排除。‎ ‎20.“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革命派 C.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D. 马克思主义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故C正确。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没有民众思想解放的主张,故B错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故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2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 曾国藩——陈独秀——孙中山 B. 孙中山——陈独秀——曾国藩 C. 曾国藩——孙中山——陈独秀 D. 陈独秀——孙中山——曾国藩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中日本学者提到的学习欧洲文明的顺序应该是:先变革人心即学习西方思想,再改变政府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达到有形的物质”即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曾国藩属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孙中山属于革命派代表人物,如果按照这个顺序,中国学习西方的事件的排序应该是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和洋务运动。故排除ABC,选D。‎ ‎22.1917年4月,李大钊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中指出,当今不是西洋“动”的文明依靠中国“静”的文明以济穷救弊,而是须要“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这表明李大钊 A. 主张中西文明应相互借鉴 B. 主张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 C. 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 D. 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 ‎【答案】D ‎【解析】‎ ‎“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表明李大钊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要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并非相互借鉴,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排除C。‎ ‎23.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发展资本主义 C. 提倡民主科学 D. 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救亡图存,因此它作为核心动力推动着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故选A。B、D项不符合洋务运动的特点,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均排除。‎ ‎2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 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 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 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 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答案】C ‎【解析】‎ 材料说明欧美国家虽然强大,但是没有注意民生问题,导致民困,为此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故C正确;A中完全学习绝对;B属于民权主义内容;D不符合材料主旨。‎ ‎25. 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A. 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 B. 致力于谋求实现社会公平 C. 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 D.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体现了“民生主义”对社会公平的追求,B符合题意;社会公有制属于社会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排除A;新三民主义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社会主义,排除C;新三民主义对于土地政策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并不是对土地进行革命,排除D。故答案选B。‎ 考点: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26.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入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A. 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B. 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 D. 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被外入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孙中山认为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 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的要求,故A排除。材料也未涉及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故C排除。材料主旨也不在于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故D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民权主义 ‎【名师点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他的民族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所以要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反映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所以要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 ‎27.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下列不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A.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B.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 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D.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学改良刍议》是1917年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是1919年李大钊系统论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见解,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是1924‎ 年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927年时,毛泽东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时间不符,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28.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D. 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就是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故ABC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则是“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符合题意,故选D。‎ ‎29.1992年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一“变化”影响下,中国 A.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真理标准讨论始于1978年,时间不符。故A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1978年,时间不符,故B错误;1992年,受南巡讲话影响,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正确;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不符,故D错误。‎ ‎30.某版主在党建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讨论帖,很多网友进行了跟帖,其中与主题讨论不相符合的内容是 A. 邓小平理论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B. 《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是体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著作 C.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 “社会主义本质”、“一国两制”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要选出错误的选项。由材料“《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可知是毛泽东的重要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而《新民主主义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故B属于毛泽东思想,但符合题意,选B;ACD均符合邓小平理论,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4分,33题13分,共40分。)‎ ‎31.近几年,海口和全国各地一样,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近代以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已逐渐成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人,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没有受到过梁任公他的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一个象法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的启蒙运动,但是已经有了启蒙宣传家,那就是梁启超。‎ ‎——余秋雨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从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和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简要概括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要影响。‎ ‎(2)与梁启超等维新思想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主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 影响:起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作用,促进人民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不同: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政府,废除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影响:领导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孟德斯鸠突破“君权神授”的观点,认为人民应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认为保证法治的手段是“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三者相互制约、权力均衡。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宣扬“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第二小问,由材料“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可见梁启超等维新思想起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作用,促进人民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和平改良,君主立宪制。由材料“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可见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政府,废除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而且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起。‎ ‎32.关于宋代文化的研究,吸引着不少国外的历史学家,因为宋代是个特殊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回忆录》‎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文化“最具魅力”的主要表现。并简要指出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答案】(1)观点:程朱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理由:①科举考试必须以朱熹所著《四书集注》作为答题的依据,束缚中国思想发展;②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伦理和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压抑人性;③理学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2)主要表现:科技: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 文学: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 艺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 思想:出现了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 影响:宋朝的科技成就传到欧洲,推动欧洲由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文明过渡,促进欧洲的近代化。‎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可见程朱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第二小问,由所学,可以从科举制束缚中国思想发展、理学压抑人性和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等方面说明。‎ ‎(2)第一小问,回忆史实可以从科技、文学、艺术和思想等方面说明。第二小问,结合问题可以界定其中对西方国家影响最大的为四大发明的影响,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使得欧洲的骑士阶层没落,指南针迎来了欧洲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简言之,就是欧洲社会性质的变化与发展,故而可以看到欧洲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文明发展及其近代化过程。‎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做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革命历史进程问题的基本内容。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思想核心和奋斗目标是什么?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1)基本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革命进程。‎ 借鉴:注意防止“左”倾错误。‎ ‎(2)思想核心:一切从实际、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奋斗目标: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联系: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革命进程的理论。第二小问,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注意防止“左”倾错误。‎ ‎(2)第一小问,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思想核心是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第二小问,由材料“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南方谈话的内容,可知奋斗目标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小问,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到了理论奠基和经验准备的作用,而邓小平理论则是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简言之,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