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00 KB
  • 2021-06-21 发布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选考模块 环境保护跟踪检测 鲁教版选修6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环境保护 ‎1.在我国,依托煤炭兴起的华北某沿海城市,近十年来,在向沿海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地下水与地下热能开采点(下图所示)。读图,回答问题。‎ 结合提供的信息分析,若该城市过量开采上述地下资源,将会导致的环境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从图中的“断裂、海”可推出过度开采导致地面破坏、影响地质结构、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 答案:该城市地处沿海,地下有断裂构造;过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及海水倒灌(水质及地下地质结构发生改变等);地表道路、建筑开裂等。‎ ‎2.(2015·高考全国卷Ⅱ)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在山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砍伐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恢复植被、加强立法和宣传、经济补贴等。‎ 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到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4‎ ‎3.(2015·高考江苏卷)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是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________。‎ ‎(2)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 ‎________。‎ ‎(3)“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时期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有________,针对我国国情,保护和合 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可以采取________等措施。‎ 解析:第(1)题,读图不难看出,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第(2)题,美国中西部广泛分布黑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天气干燥,多大风,加之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大风扬起黑土形成“黑风暴”。第(3)题,美国通过颁布实施“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可以限制土地过度开垦,有利于缓解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从而有效保护草地等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4)题,借鉴美国通过颁布实施“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也应该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并严格执行,另外,针对我国人口多,环保意识不强的国情,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应加强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执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参与保护环境。‎ 答案:(1)总体呈下降趋势(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 ‎(2)春季多大风 天气干燥 生态环境脆弱(任答两点)‎ ‎(3)限制土地过度开垦 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有效保护草地资源 ‎(4)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任答1点)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技术手段 宣传教育(任答两点)‎ 4‎ ‎4.(2015·高考海南卷)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滩;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下面左图示意某区域植物分布,右图为灌丛沙堆景观。‎ 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早期灌丛沙堆的主要作用是固沙,在一定程度上对绿洲具有保护作用;但如果灌丛死亡,则造成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针对上述现象,可从保护山地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等方面说明保护措施。‎ 答案:影响:灌丛沙堆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 措施:保护山地植被,增强水分供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答出其中2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5.(2018·福建质检)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氮氢化合物等被雨雪溶解或冲刷降至地面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某市氮湿沉降量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市氮湿沉降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说出该市控制氮湿沉降量超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有市区和郊区差异,还有月份分布差异;注意理解氮湿沉降的含义,必须要有降水作为条件,结合气候、城市热岛(湿岛)效应等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措施可从减少排放、加强管理等方面回答。‎ 答案:(1)氮湿沉降量夏秋多、冬春少;市区多,郊区少。原因:夏秋降水量大于冬春;与郊区相比,市区车流量较大,热岛效应显著,降水较多。‎ ‎(2)加强大气监测(或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质量标准等);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减少高耗能产业比重(或改善能源结构、植树种草等)。‎ 4‎ ‎6.(2017·济宁模拟)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读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表,回答下列问题。‎ 土地利用类型 林地 草地 耕地 裸地 城镇 水域 面积比例/%‎ ‎79.35‎ ‎2.52‎ ‎13.55‎ ‎3.14‎ ‎0.44‎ ‎1.00‎ ‎(1)富营养化是丹江口水库水质的主要威胁。据表指出可能对丹江口水源区水质产生负面影响的土地利用类型,并说明其污染物来源。‎ ‎(2)分析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可能对下游的汉江河段水质带来的负面影响。‎ 解析:第(1)题,水体富营养化是工农业生产、生活、水产养殖过程中向水体中排放的营养物质过剩所造成的。第(2)题,水体具有自净能力,水量越多,自净能力越强。而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将导致其下游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降低。‎ 答案:(1)耕地: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引起的农业污染。城镇:工业生产废水、居民生活污水。水域: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 ‎(2)流量减少(水位下降);水体自净能力(稀释污染物能力)降低;水质可能变差。‎ ‎7.(2015·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解析:石粉本身属于废弃物,因此用其生产加气砖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材料中提到“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大风时漫天飞扬,雨天则流入河流”,因此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可以减少占用土地,减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因此可以节省能源。‎ 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