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00 KB
  • 2021-06-21 发布

江苏省常州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 三 年级 语文 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 ‎ ‎(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200分(文科) 150分钟,总分:160分(理科) ‎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时尚圈总是那么    ,又处处充满惊喜。有人穿得光鲜靓丽,颠倒季节甚至混淆性别;有人穿得动感前卫,想法怪异,总要变着法子搞些新花样——总之让人    。当现实版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频频出现在大街小巷,曾经饱受争议的T台夸张设计也就渐渐 ‎     了。 ‎ A.五光十色 注目 不足为训 B.光怪陆离 侧目 不足为奇 C.五光十色 侧目 不足为训 D.光怪陆离 注目 不足为奇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  。   。   。   。   。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⑥③②④⑤‎ C.⑤①⑥③②④ D.⑤③②④①⑥‎ ‎3.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传统文化精品,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②翻转折叠演万象,撕烫剪刻话春秋 ‎③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 ④投入红炉身软化,选成碧玉质坚凝 A.①书画 ②陶瓷 ③皮影 ④剪纸 B.①皮影 ②陶瓷 ③书画 ④剪纸 C.①书画 ②剪纸 ③皮影 ④陶瓷 D.①皮影 ②剪纸 ③书画 ④陶瓷 ‎4.礼嘉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A. 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 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C. 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 D. 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 二、文言文阅读(2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纪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捍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5.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有折逆旅匕箸者 逆:背叛 B.即斩以徇 徇:示众 C.会雨不克攻 克:能够 D.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 以:率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鹿头山。‎ B.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逆旅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片示众。‎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韦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D.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尽享蜀地国库且拥兵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5分)‎ 译文:‎ ‎(2)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5分)‎ 译文 ‎9.结合文意,概括高崇文的形象特点。(4分)‎ 答:‎ 三、古诗词鉴赏(8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1.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5分)‎ 四、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 ‎(3) 皇览揆余初度兮,          。 (屈原《离骚》) ‎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 ‎(5)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 ‎(6)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 ‎(8)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 五、现代文阅读(一)(18分)‎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敲铜锣的孩子 袁省梅 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 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宽大的棉袄随着胳膊的摆动,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他看上去也不冷,额头冒着汗,把一面铜锣敲得嘹亮。戏台子下蹲的、站的来了好多人。冬闲,人们都出来看个热闹。‎ 开始演出了。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已经脱了棉袄棉裤,光着脊背,只穿条灰白的单裤子,在一个黑脸大汉的指挥下,钻火圈、骑单车、抛大缸……‎ 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一把亮闪闪的尖刀,一头顶在那孩子的脖子上,另一头顶在黑脸大汉的脖子上。一旁的铜锣皮鼓噼里啪嚓,敲打得紧紧慢慢。看热闹的人心也跟着紧紧慢慢地乱扑腾,就见那黑脸大汉和那孩子顶着尖刀,伸开着两臂,一步一步转着圈走得缓慢、沉重。只见那孩子的脸涨得紫红黑亮,眼睛瞪得溜圆,眼珠子快要蹦出来般,凸出了眼眶,亮的尖刀已经深深戳进了他的喉里。细的棍子一点点弯曲,弯曲……终于,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在人们的唏嘘中,棍子咔嚓折断。那孩子和黑脸大汉慢慢收了气息,微微笑着向一周的人鞠躬致意。‎ 人们看着那孩子,顺出一口气,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来。人们是没想到这小小的孩子,黑黑瘦瘦的,还有这般好的气功。有胆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想摸那孩子的肚子。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娃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一旁的人都嘿嘿笑。‎ 锣声又响在羊凹岭的巷子时,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 那孩子见了门,不进去,站在门口把铜锣敲得响亮。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出了门,他把铜锣里的粮食装到一只灰的布袋子里。‎ 走到二豁子家门口时,巷里闲坐的人使着眼色不让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门口敲铜锣。二豁子没有男人,一个寡妇扯着七个淌鼻涕的娃娃,日子过得烂抹布样皱巴。况且,凭着二豁子的性格,她除了能给你一口唾沫一顿斥骂,还能有什么?‎ 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 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地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家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的二豁子看见那孩子手上捧着锣,站在当门口,脸上就黑下一层,撅着嘴,不耐烦地摆着手,走走走。‎ 那孩子却不走。‎ 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着她,短的头发硬撅撅地直愣愣,就有点可笑。‎ 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那孩子不说话,也不走。‎ 门口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都说留下吧,给二豁子当儿子吧。‎ 捧铜锣的孩子还是不说话,笑笑,把铜锣往二豁子脸前凑。二豁子看见铜锣暗哑的光映出那孩子一张谦卑的倦容,抬眼就看见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也倔强,好像是,还有点忧郁。‎ 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 这娃。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 有人说,做她娃多好,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 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的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上,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 那孩子走了好一会儿了,木槌撞在铜锣上的声音,当当当,还清凉凉地响在二豁子的耳边,细碎,纷乱。‎ 这娃,脾气还挺大。‎ 嗤,再大也是个耍把戏讨饭的。‎ 别说了。二豁子突然大吼一声,白白黑黑的碎语刀切般没了,人们瞪着二豁子,不明白她好好的,咋就生气了。‎ 二豁子从裤腰里摸出一个黑灰的手绢,抽出五角钱,把手绢包好,又塞到腰里,一手抓了三四个玉米棒子,踏踏地跑了出去。人们面面相觑,抬头看天,讪讪地,天要变了,好像是。‎ 人们撵着二豁子时,她已经往回走了。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人们看见那孩子的手上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过了一会儿,那孩子提着铜锣还在那儿站着。‎ 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 (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敲铜锣的孩子表演顶尖刀时极其紧张,演完后则微笑地向人们鞠躬致意,幽默地逗弄着娃娃们,前后对比鲜明,一位在艰难生活中乐观抗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作者注重对出场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敲铜锣孩子“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二豁子“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等描写,用笔精省,却凸现人物的生活状态。‎ C.周围看热闹的人们听见锣声就拿出家中粮食给敲铜锣的孩子,并且劝孩子不要在二豁子门口敲锣,以免自讨没趣等情节,说明羊凹岭地区乡风淳朴,人们与人为善。‎ D.“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这一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二豁子的心理活动:她非常同情、喜欢敲铜锣的孩子,但是否收养这个孩子,她内心还是犹豫。‎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第一段“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对于耍把戏的欢迎说明羊凹岭精神生活的贫乏。‎ B、演出结束后,敲铜锣的孩子挨家挨户收粮食时,“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这说明羊凹岭人们的慷慨。‎ C、文中“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这是二豁子故意为难孩子,想让孩子知难而退,不问自己要粮食。‎ D、文章最后第二节,“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敲铜锣的孩子对二豁子的反转行为有点懵,下意识地用敲锣表示感谢。‎ ‎15.小说中敲铜锣的孩子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答:‎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7.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 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舞台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 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 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1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 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1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 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20.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 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2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 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 为了维护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 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22. 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6分)‎ 八、作文(70分)‎ ‎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冯骥才)‎ 要求:(1)阅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 (2)角度自选; (3)立意自定; (4)题目自拟; ‎ 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 三 年级 语文 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附 加 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4——26题。(10分)‎ 文 章 与 政 通 而 风 俗 以 文 移 在 三 代 之 道 以 文 与 忠 敬 随 之 是 为 理 具 与 运 高 下。探采古作者之论,以屈原、宋玉、贾谊、司马迁、刘向、班固为世魁杰。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沾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贾、马、刘、班,乘时君之善否,直豁己臆,奋然以拯世扶物为任,纂绪造端,必不空言。言之所及,则君臣礼乐,教化赏罚,无不包焉。  ‎ ‎(节选自裴廷翰《<樊川文集>序》)‎ ‎24.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5.材料中的“子云”指的是    (人名),《樊川文集》的作者是    。(2分) ‎ ‎26.根据材料,概括“贾、马、刘、班”文章的特点。(3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7.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选择两项且全答对得5分,选择两项只考对一项得2分,其余情况得0分) (   )‎ A.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本打算放下那些新鲜农产品就走,没想到投了凤姐和贾母的缘,被热情挽留并参加大观园盛会,她搜寻些话儿说,胡诌的故事竟引得宝玉信以为真。‎ B.《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主义赞歌,受崇拜的棒球好手狄马吉奥体格完美,打起球来生龙活虎,和老人形成映衬。而老人对与黑人比赛扳手的追忆,也给自己增强了信心。‎ C.《茶馆》这部话剧,作者没有过于追究那些社会渣滓个人品质的某种邪恶之处,他把矛盾焦点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D.《三国演义》中刘备不愿暂弃百姓先行,导致行军缓慢,被曹军追上。乱军中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成功突围救回阿斗,刘备赞谓“子龙一身都是胆”,并掷阿斗于地。‎ E.阿Q虽是极卑微的人物,但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Q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加之进了几回城便更觉自负。‎ ‎28.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后的一次家宴,贾母带着大家制灯谜,贾政从各人的灯谜中看出一些不祥之兆,心内沉思道:“‎ 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贾政所提到的四人的命运都应验了灯谜中的内容,试就元春、迎春、惜春三人命运作简要说明。(6分)‎ 答:‎ ‎ ‎ ‎(2)《哈姆莱特》中,先父的亡灵先后两次出现在哈姆莱特面前,其用意分别是什么?(4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  阅读材料,完成29~31题。‎ 中国人蜂子孵蛆的心理太重,只管煽动人“类我类我”!比方我欢喜谈国事,就藐视你读书;你欢喜读书,就藐视我谈国事。其实单面锣鼓打不成闹台戏。要撑起中国场面,也要生旦净丑角俱全。我们对于鼓吹青年都抛开书本去谈革命的人,固不敢赞同,而对于悬参与爱国运动为厉禁的学校也觉得未免矫枉过正。学校与社会绝缘,教育与生活绝缘,在学理上就说不通。若谈事实,则这一代的青年,这一代的领袖,此时如果毫无准备,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会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也是痴人妄想。固然,在秩序安宁的国家里,所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用不着学生去干预政治。可是在目前中国,又另有说法。民众未觉醒,舆论未成立,教育界中人本良心主张去监督政府,也并不算越职。‎ 所谓救国,并非空口谈革命所可了事。我们跟着社会运动家喊“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力已竭,声已嘶了。而军阀淫威既未稍减,帝国主义的势力也还在扩张。朋友,空口呐喊大概有些靠不住罢?北方人奚落南方人,往往说南方人打架,双方都站在自家门里摩拳擦掌对骂,你说:“你来,我要打杀你这个杂种!”我说:“我要送你这条狗命见阎王。”结果半拳不挥,一哄而散。住在租界谈革命的人不也是这样空摆威风吗?‎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有删改)‎ ‎【注】1929年元旦夏丏尊曾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序。‎ ‎29.根据材料,试理解“蜂子孵蛆”的含义。(5分)‎ 答:‎ ‎30.试分析当时背景下,怎样才能使学生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4分)‎ 答:‎ ‎31.第二段举北方人奚落南方人打架的事例,有何作用?(6分)‎ 答:‎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 三 年级 语文 阶段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参考答案 1. D(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形容“现象”,应用“光怪陆离”。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根据语境,应用“注目”。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根据语境,应用“不足为奇”)‎ ‎2.C(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要瞻前顾后。所给语段话题是“冷”,横线前后语句都提到了“冷”。分析所给六个句子,⑤具体解释鲁迅的“冷”是什么样的冷,和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紧密。①中“但”是对⑤的转折,⑥中的“这”是指“冷”“热”的矛盾,③是剖析矛盾的原因,②中的“克制”紧承③中的“克制”,④是举例具体说明鲁迅作品中的“冷”,和横线后的语句联系紧密)‎ ‎3.D(对联①,根据“一口叙述”“双手对舞”可知,对应的是皮影。对联②,由“翻转折叠”“撕烫剪刻”等可知,对应的是剪纸。对联③,根据“泼墨”等内容可知,对应的是书画。对联④,由“投入红炉”“质坚凝”可知,对应的是陶瓷)‎ ‎4.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徽标图画的分析把握以及征集语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考生要紧抓题干要点,全面把握徽标和征集语内容。根据题目,活动以“全校师生读书月”为主题,所以徽标和征集语中应以“师生” 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要活动。不能只强调一方,因此排除A和B选项,“地球与行万里路”与主题无关,因此排除D选项。故选C。‎ ‎5.C(原文标点: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6.A(逆:迎)‎ ‎7.D(高崇文厌烦处理公事文书,请求保卫边塞,没有拥兵自重)‎ ‎8.(1)(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山西边,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得分点:“后”“罪”“请深入”“军”各1分,句意1分)‎ ‎(2)受胁迫而叛乱的士大夫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得分点:“衣冠胁污者”的被动句式、定后句式、“诣”“活”各1分,句意1分)‎ ‎9.①治军严谨。②心怀仁义。③尚武忠义。④恃功而奢。‎ ‎  参考译文:‎ 高崇文,字崇文,他的祖先从渤海迁到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开元年间,皇帝两次下令表彰他们一家。高崇文性情朴实庄重寡言,年轻时被召入平卢军。贞元年间,随从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理军队有名声。屡经升迁任金吾将军。吐蕃发动三万人马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士卒前往救援,双方在佛堂原交战,‎ 吐蕃大败,朝廷封他为渤海郡王。刘辟反叛,宰相杜黄裳推荐说高崇文有才能。当时有显著战功的老将,人人自以为能当选,等到任命的诏书发下来,都大吃一惊。当初,高崇文选了五千精兵,平常总像敌军来犯似的进行训练,到这时候,卯时接受命令,辰时部队已经出发了,武器装备精良完好,没有不齐全的。军队经过兴元,士卒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高崇文率军从西面的阆中出发,打退剑门的守兵,解了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皇帝下诏拜授他为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在成都北一百五十里处,是扼制二川的要冲,刘辟在这里筑城,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寨,用来抵抗东边来的官军。高崇文开始在城下打败了两万贼军,但因碰上下雨天而城池未能攻克。第二天,双方在万胜堆交战,官军前后八战八捷,贼军军心开始动摇。大将阿跌光颜与高崇文约定了出动日期,(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山西边,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贼军非常震惊,其将李文悦率三千士卒归顺,仇良辅带领鹿头城两万人马投降。官军随后直趋成都,其余贼军都反绑着手归顺。刘辟逃跑,被官军追上并活捉,拘押在囚车上送往京城。‎ 高崇文进入成都,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不惊扰百姓,珍宝财物如山一样堆积,但士卒秋毫无犯。邢泚投降后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朝廷下令在鹿头山上刻石记载他的功绩。‎ 高崇文不通文字,认为官署中的案牍公文繁多可厌,况且蜀地优越富饶无所事事,请求保卫边塞来效力,于是皇帝下诏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兼任京西诸军都统。高崇文仗着有功肆意奢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害怕入朝拜见,皇帝下诏说听凭他走便道前往屯戍之地。高崇文在邠三年,武器装备整齐完好。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徒,谥号威武。‎ ‎10.B 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防止因声音而发生泄密事件,所以在这里是指环境的庄严肃静。‎ ‎11①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2分);②动中见静(以动衬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1分)。‎ ‎【解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12、默写(8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3)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6)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8)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 ‎13.D【解析】“但是否收养这个孩子,她内心还是犹豫”概括不准确,结合上下文分析,敲铜锣的孩子并未承诺做她家孩子,二豁子让敲铜锣的孩子当他儿子也只是句玩笑话,所以这样的心理描写不合理。‎ ‎14、B 根据上下语境,表现羊凹岭物质生活的艰苦。‎ ‎15.①老成和有担当。敲锣召集观众的是他,表演最惊险节目的是他,挨家挨户收取粮食的也是他。②活泼顽皮,不失稚气天性。表演结束后和村子里的娃娃开玩笑,误会村人的意思朝他们挤眼扯嘴逗闹。③不卑不亢。挨家收粮食时不进门,接粮食前鞠躬。④自尊和倔强。村人轻慢他跟讨饭的一样,他以锣声表达抗议并转身离开。⑤出身卑微。‎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6.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②通过环境描写,赞美艰难困苦中绽放的人性美的光辉,升华了主题。③语言含蓄,蕴含丰富而强烈的情感。(每点2分)‎ ‎17. C项“以防失去原有风格”分析错误,对传统艺术进行西式改编,将会失去的是“本真的艺术特性”。故选C。‎ ‎18. C项,文章没有对“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作比较,因为二者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都不是保护。故选C。 ‎ ‎19. D   A项,“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使其‘雅化’)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对能否获得成功,并未有明确的说明。B项,“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说法缺少根据,文章中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 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并非所有的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C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说法错误,原文说这样“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故选D。‎ ‎20. A A项,“最终成就自己”无中生有。原文说“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但没有说最终成就自己;再根据材料二“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等内容可知,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本质上是奉献的,强调社会意义。故选A。‎ ‎21. C C项,“为了维护共享秩序的建立”错误。原文表述为“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行为客观上维护了共享秩序的建立,这是结果,而不是他们的目的。文中也说“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出现。故选C。‎ ‎22. 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 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 ‎“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23、作文审题略 ‎ 附加题答案 ‎24.文章与政通/而风俗以文移/在三代之道/以文与忠敬随之/是为理具/与运高下(每处1分)‎ ‎25.扬雄 杜牧 ‎26.①遵循三代之道。②表达直接。③内容充实而丰富。‎ 参考译文:文章与政治相通,而风俗因为文章而改变。在三代时的为文之道,是把文章和忠、敬相连的,这是理论的准备,随气数运道而变化。探求采集古代作者的论述,把屈原、宋玉、贾谊、司马迁、刘向、班固作为人世的魁杰。不过骚人的辞,怨言、指摘、愤恨、怨恨,虽然有君臣的教化,而不能恰当地提出主张。司马相如、扬子云,文风瑰丽多变,讽喻之言多,切要之言少,散漫没有边际,看不见治乱的言论。贾谊、司马迁、刘向、班固,乘当时君王的得失,直接抒发自己的胸臆,奋发把拯救时世扶助万物作为自己的责任,揭示借鉴历史针砭时弊的创作旨趣,没有空言。言论所到,就是君臣礼乐,教化赏罚,无不包含。‎ ‎27.B、D(B狄马吉奥“体格完美”不准确,他的身体有缺陷。‎ D刘备谓“子龙一身都是胆”的赞誉是在汉中之战的时候)‎ ‎28.(1)①元春当了贵妃,但“荣华”短暂,暴病而亡。②迎春出嫁后一年就被“中山狼”孙绍祖虐待而死。③探春由父亲贾政做主远嫁海南镇总制周家。(不作考查)④惜春在贾府败落后,在栊翠庵出家,终其余生。 (每点2分)‎ ‎(2)第一次出现,为的是让哈姆莱特了解自己被害的真相,让哈姆莱特为其复仇,但不可为难母后;第二次出现,为的是坚定哈姆莱特复仇的决心,并让他安慰惊慌失措的母后。(每点2分) ‎ ‎29.想用蜂卵孵出蛆,(1分)这里指不管中国的实际情况,(1分)只按自己的想法愿望胡乱去指导别人,(2分)是不可行的。(1分)‎ ‎30.救国读书都不可偏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2分)学校不能与社会绝缘,教育不能与生活绝缘。(2分)‎ ‎31.①类比说明“所谓救国,并非空口谈革命所可了事”的观点。(2分)②批评社会运动家光说不做,讽刺住在租界谈革命的人空摆威风。(2分)③事例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