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50 KB
  • 2021-06-21 发布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生物与环境第13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作业解析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13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一、选择题 ‎1.(2019·辽宁一模)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成分 B.蓝藻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改变了原始地球上的气体组成 C.植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原始蕨类是最早的登陆生物 D.动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 细菌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A项错误;蓝藻能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O2,因此蓝藻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改变了原始地球上的气体组成,B项正确;植物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C项错误;动物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9·南平一模)某稻田中,水稻→白背飞虱→拟水狼蛛构成其中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该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拟水狼蛛至少能获得白背飞虱同化量的10%‎ B.用农药杀灭白背飞虱,有利于提高该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 C.白背飞虱和拟水狼蛛粪便中的能量均被分解者和水稻利用 D.白背飞虱的同化量等于自身的呼吸消耗量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解析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稻田中一个营养级中往往不止一种生物,因此拟水狼蛛和白背飞虱不能代表两个营养级,A项错误;用农药杀灭白背飞虱,会导致环境污染,且使食物链受到影响,不利于提高该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B项错误;白背飞虱和拟水狼蛛粪便中的能量均被分解者利用,水稻不能利用粪便中的能量,C项错误;白背飞虱的同化量等于自身的呼吸消耗量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项正确。‎ 答案 D ‎3.(2019·乌鲁木齐一模)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B.雄鸟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有利于繁殖,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C.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森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恶劣,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A项正确;雄鸟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有利于繁殖,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B项错误;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可增大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项正确;森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项正确。‎ 10‎ 答案 B ‎4.(2019·南充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正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一定量的物质和能量输入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解析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A项错误;由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较沙漠生态系统好,因此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B项错误;引进外来物种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生物入侵,反而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不能自给自足,一定量的物质和能量输入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D项正确。‎ 答案 D ‎5.(2019·榆林模拟)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 解析 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由于农田的存在,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即形成了地理隔离,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项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其种群密度还与天敌的数量等有关,B项错误;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项错误;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D项正确。‎ 答案 D ‎6.(2019·临沂一模)稻田里,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 A.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B.使组成物质的元素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C.保持生物群落的物种单一性 D.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 解析 清除田间稗草的目的是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清除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的目的是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答案 D 10‎ ‎7.(2019·聊城一模)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B.“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在鱼群数量接近K值时开始捕捞,最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D.对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既需要增加物质投入,也需增加能量投入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仅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项错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项错误;在鱼群数量超过时开始捕捞,且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最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C项错误;对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D项正确。‎ 答案 D ‎8.(2019·唐山一模)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增重的有机物中 B.能量传递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中 D.如果停止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会立即消亡 解析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包括储存于其体内增重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和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A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在各营养级之间都是10%~20%,不会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B项错误;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才能输入生态系统中,C项正确;如果停止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不能长期维持,最终会崩溃而消亡,D项错误。‎ 答案 C ‎9.(2019·岳阳一模)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下列正确的是(  )‎ A.图中b=h+c+d+e+f B.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 10‎ 解析 由图可知,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粪便量h+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A项错误;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它的上一个营养级兔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属于d,C项正确;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00%,而图中b表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c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a表示生产者的同化量,所以能量传递效率为×100%,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9·株洲一模)研究者以北美东部25个不同大小的湖泊为调查对象,统计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食物中食物链长度的平均值)及生态系统单位体积的生产力(同化有机物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大型湖泊的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高 B.食物链的长短与生态系统的大小无关 C.最大营养级位置主要取决于湖泊体积 D.较高单位体积生产力支持更多营养级 解析 湖泊体积越大,该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越大(食物中食物链长度的平均值),说明食物链越长,营养结构越复杂,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A项错误;湖泊体积越大,该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越大,即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越大,食物链越长,B项错误;湖泊体积越大,该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越大,即最大营养级位置主要取决于湖泊体积,C项正确;小型湖泊、中型湖泊具有较高单位体积生产力,但是小型湖泊、中型湖泊食物链较短,营养级别较少,D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 10‎ ‎(2018·湖北七市联考)Ⅰ.某高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选取了该湖泊中A~E等5种不同的生物,先对其中4种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分析,再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汞和某种杀虫剂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体重污染物 含量/mg 汞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15‎ ‎(1)表中5种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是____________(用上表中的字母表示)。作出该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生物C中的能量保持不变,将动物B的食物比例由生物C∶生物E=1∶1调整为3∶1,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该生态系统中,由生物C传递给动物B的能量将是原来的________倍。‎ Ⅱ.若如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甲~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⑦代表过程或生理过程。则图中碳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流动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 ‎(2)能进行生理过程①的生态系统成分,其代谢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分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Ⅰ.(1)从表中的统计可看出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且营养级越高,汞和杀虫剂含量越高,‎ 10‎ 由此形成的食物链(网)是:。(2)从B出发,当食物比例为C∶E=1∶1时,设B的能量为x,需要消耗的C为1/2x÷20%+1/2x÷20%÷20%=15x;当食物比例调整为C∶E=3∶1时,设B的能量为y,需要消耗的C为3/4y÷20%+1/4y÷20%÷20%=1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15x=10y,则y=1.5x,即调整后传递给动物B的能量将是原来的1.5倍。Ⅱ.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大气中的CO2。(1)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对应图中的③④⑦过程。(2)进行①过程的是生产者,其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3)图中乙是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助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参与生态系统的信息交流。‎ 答案 Ⅰ.(1) 4种动物消化道中的食物种类以及5种生物体内汞和杀虫剂的含量 ‎(2)1.5‎ Ⅱ.(1)③④⑦ (2)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3)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助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参与生态系统的信息交流 ‎12.(2019·龙岩模拟)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七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生态条件。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近年来湿地及湿地周边的植被破坏较严重,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保护湿地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________。‎ ‎(2)对于河流、湖泊等湿地保护,可在这些湿地周边开展植树造林,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某人工鱼塘中几种生物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同化能量。‎ ‎①由图可知,鱼种甲与鱼种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 ‎②保护鱼塘生态系统,可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______________。‎ ‎③经调查发现,环境条件不利时,该鱼塘中黑斑蛙的雌雄比会下降,使黑斑蛙的________下降,从而导致____________。‎ 10‎ 解析 (1)保护湿地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就地保护。(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3)①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的比值,由图可知,鱼种甲与鱼种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100%。②保护鱼塘生态系统,可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而且使鱼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较高水平,有利于鱼种群的可持续发展。③经调查发现,环境条件不利时,该鱼塘中黑斑蛙的雌雄比会下降,使黑斑蛙的出生率下降,从而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答案 (1)就地保护 ‎(2)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3)①×100% ②幼鱼的生长发育(或鱼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③出生率 种群密度下降 ‎13.(2019·潮州二模)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表示连通鱼塘与稻田,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营养。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少于A外,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稻属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稻田生态系统中害虫同化的能量远远少于水稻固定的太阳能,这是因为水稻同化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个)等去向。‎ ‎(3)大量的鱼塘、稻田开发,使该地原有植物种群不断缩小甚至消失,从而威胁到该区域中原有的部分珍贵鸟类,请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鸟类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富营养化是水体中N、P含量过高造成的。故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营养。导致图中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N、P等无机盐。(2)水稻属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一营养级。稻田生态系统中害虫同化的能量远远少于水稻固定的太阳能,这是因为水稻同化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外,‎ 10‎ 还有被分解者利用,被其他初级消费者利用,(输出到农田系统外)被人类利用等去向。(3)大量的鱼塘、稻田开发,使该地原有植物种群不断缩小甚至消失,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减少使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最终影响到鸟类。‎ 答案 (1)N、P 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营养 ‎(2)第一营养级 被分解者利用,被其他初级消费者利用,(输出到农田系统外)被人类利用 ‎(3)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减少使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最终影响到鸟类 ‎14.(2018·课标全国Ⅱ)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2)根据题干信息“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又知这一种间关系是建立在“威慑”和“恐惧”基础上的,且题干指出导致植食性动物甲在数量上的优势地位丧失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因此,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产生的“威慑”比乙高,甲因“恐惧”而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根据题中“恐惧生态学”的观点可知,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有捕食和驱赶的作用,故某大型肉食性动物的重新出现可能会使野猪的被捕食量增加,同时野猪也会因“恐惧”而减少采食,从而降低其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 10‎ 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 ‎(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15.(2019·河北模拟)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其中的部分生物构成了食物链:草→兔→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兔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种群,储存在草体内的能量去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选择有利于兔种群中警觉性高、肌肉发达的个体,同样也有利于鹰种群中视觉好、动作敏捷的个体,两种生物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________。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和鹰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维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这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指的是处在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而兔仅是第二营养级所有生物中的一种,因此不能说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兔。(2)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草有多种,而种群指的是一种生物,因此草不能构成一个种群。储存在草体内的能量指的是草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的能量。(3)兔和鹰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共同进化,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和鹰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维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这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答案 (1)不能 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指处在第二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而兔仅是其中一种生物 ‎(2)不能 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 ‎(3)共同进化 负反馈调节 ‎16.(2019·广西二模)“莲藕生态养鱼”是种养复合生态型的农业新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荷花的花色有粉色和白色,体现了________多样性;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 ‎(2)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降低”),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清除池塘中各种野生植物,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则该池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10‎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发现,在建设种养复合生态型新模式前,莲藕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和60%,现该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和70%,该莲藕种群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荷花的花色有粉色和白色,体现了基因(遗传)多样性;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是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2)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因此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降低。(3)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清除池塘中各种野生植物,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使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则该池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减弱。(4)调查发现,在建设种养复合生态型新模式前,莲藕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和60%,则Dd基因型频率为35%,D的基因频率为5%+×35%=22.5%;现该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和70%,则Dd基因型频率为15%,D的基因频率为15%+×15%=22.5%。由此可见,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莲藕种群未发生进化。‎ 答案 (1)基因(或遗传) 不属于 ‎(2)降低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 ‎(3)减弱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4)未发生 该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