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1-06-21 发布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2018-02)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文 命题人:张静 张书益 樊华 汪越华 谢晶晶 李黎 吴春晓 杨仕云 审题人:昆一中高三年级语文命题组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财富、资源、建筑、服务、信息等人类文明要素的载体,是人类社会与特定地理环境紧密结合的一种实体。研究城市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有现实意义的。马克思说,城市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这是对城市功能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进行城市研究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城市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前沿,主要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嬗变、互动以及这一进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大规模的城市化,到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中国总人口的60%,城市化是大势所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同时也导致城市问题丛生。城市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如何借鉴域外经验看待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问题,另一方面如何保护我国传统城市的历史文脉,都需要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城市史是城市砑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尤其是对西方城市史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国的城市发展,同时也将为我国学术界形成本土的城市史研究体系打下基础。 ‎ 城市史是自城市这一聚居形态诞生以来的历史,它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广泛的社会历史进程,也是系统和络的复杂过程。城市史研究须遵循“一线多元”的框架:“一线”即以城市发展模式为主线,通过纵向的时间顺序,探讨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多元”即不同时期城市社会结构的复杂面,如权力关系、生产模式、文化形态、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等。 ‎ 城市史研究需要将宏观与微观结合。宏观层面的城市史研究迫切需要研究视角的转换和理论体系的创新。我们所熟悉的城市史在时间上多集中于工业革命后,是以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为主线的城市化历史进程。但城市化之前的城市发展同样值得关注,而且上述理论体系只适用于解读工业时代的城市史。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推动城市化进入新阶段,第三世界的去殖民化和工业化催生了城市化的新模式……这一切都使得传统市史理论体系亟待修正。囚此,构建城审史的新体系正是当下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目标。 ‎ 微观层面的城市史研究关注的是城市布局、城市空间、城市外貌与居民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聚之地,历史上集聚的形式、内容与动力影响着城市的外在空间形态和内在社会结构。比如,西方城市从古典时代的城邦开始,经历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城市萧条和11世纪后的城市复兴,再到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从单一中心到多中心、城乡统筹等。在上述历史性变迁中,城市的功能、结构、形态与地位随之改变。‎ 城市史研究将宏观与微观恰当结合,既有整体性的城市进程,又有个案研究;既有本土研究,又有国际视野,引入跨国史视角;既重视区域间的共共性,又梳理区域间的差异。只有这样,城市史研究的现实意义才会更加凸显。 ‎ ‎(摘编自陈恒《城市史:一门学理与现实兼具的》)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产者因为城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身,从而创造出许多新的文明。 ‎ B.城市研究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嬗变、互动等,因而是一门前沿。 ‎ C.城市史研究的是从城市化以来,以城市为中心广泛的社会历史进程。 ‎ D.城市的功能、结构等的改变,会对城市的外在空间和内在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话作道理论据,以此阐明城市的功能和城市研究的重要性、基本原则。 ‎ B.文章诠释城市和城市史的内涵,论述了城市史研究应有的的框架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 ‎ C.文章针对我国城市化水平引发诸多问题的现实和城市史研究的现状,提出研究目标和做法。 ‎ D.文章列举了发达国家城市在历史进程中的变化,论述了转换研究视角和创新理论体系的必要性。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规模的城市化后,借鉴前人的城市研究经验来保护传统城市的历史文脉将会是我国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 B.工业时代的城市史对于今天的城市史研究已不具备参考价值,当下中国学术界更应该关注城市化之前的城市史。 ‎ C.只有转换研究视角、创新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时代的变迁对城市所带来 的各种影响。 ‎ D.不同国家城市发展的进程和形态都不同,所以城市史研究要注重共性和差异、整体和个案、本国和他国的结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 梁衡 人类是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的家。遗憾的是, 正如社会上有对老人的虐待,也有对老树、古树的遗弃。在我对古树的探访中,竟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古树养老院。园子的主人叫王相泽。他生在农村,小时家有大树,粗如圆桌,绿阴满院。那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也种下了永远的爱树情结。他大慈大悲,爱吾老以及树之老,企业稍有余钱便开始收养古树。‎ 那天在园子里,我边走边听他讲救死扶伤收养古树的故事。十八年前的一天,他到外地出差,车子在公路上走,远处正在开山取石,山上隐隐有树。他就绕路来到山下,一棵从未见过的大树有合抱之粗,满树白花,灿若霜雪,屹立于石崖之畔。那粗壮的老根如老人青筋暴突的手指,正顽强地插入石缝,抓住每一处可借力存身的石块。但是脚下炮声隆隆,烟尘已经淹上树身,窒息着它的绿叶白花。眼看就要地动山摇,扑身倒地。此地名黄巢关,据传当年黄巢起义曾驻兵于此,还在树上拴过马。王相泽上去说:“反正你们要开山,这棵树也存不住了,不如卖给我。”结果他花了6000 元把树带回了家。后来一查,是棵毛梾树,山茱萸科,果可榨油,木质极硬,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就用这树做车梁,所以又名车梁木。现在这棵老树就舒舒服服地挺立在园中的一个小坡上,正时交6 月,序属初夏,满树白花笑得十分灿烂。老王收树有几条规矩。一不收山上野生的大树,二不收正常生长的树,三不收小树。反正一个原则:不干预树的正常生活。他只扶孤助老,做绿色慈善。‎ 人总是看重现实的物质利益,而树却不同,它除了供人物质享受外还帮人记录历史、寄托精神。可惜我们目光太浅,只讲实用,对树用则植,不用则弃。园中有一棵柿子树十分惹眼,浑身堆满大大小小的疙瘩,像一个长满老年斑的老人。它来自陕西,树上的瘤体是一种病,主人早已将它遗弃。老王收来后仔细调理,现在树头已发出五尺长的新枝,去年又重新结果,挂满了一树的红灯笼。疙瘩树身倒显得更加古拙可爱。一次某司机告他某村有遗弃之树,他急去察访。只见一处院内有两棵三百年的老紫薇,墙颓草长,满目荒凉。一棵已经枯死,还有的一棵也被垃圾埋到半腰,奄奄一息。经辨认树下废弃的井台和井石上的刻字,知道这是一处高家的旧祠堂。他找到村委会,谈好价格。人和树还未离村,就听见村主任在大喇叭上喊话:“各家派人到村委会来领钱,每户10 元。”这真是物有其值,所见不同。紫薇,又名百日红。杆粉白,叶翠绿,花朵繁密,娇红明艳,百日不谢,向为名花奇树。现在这棵紫薇成了老王的镇园之宝。每有客来必领至树下,奇树共欣赏,花好相与析。‎ 在园中看树是一道风景,听老王讲育树经更是一种享受。他说移树最怕露根透气,所以每移之时必先将树根蘸满泥沙各半的糊浆,再小心培土。对有的树则要在外围斩根一次,如是三年,为的是刺激新根的生长。别人移大树要剃树冠,他却尽量不剃,免伤元气。他指给我看两行对比的樱花树,那剃过头的竟十年不长,愈来愈瘦。但柳树移栽时则必须剃头。那年他从福建樟州买得两棵大榕树,时已入冬,车进山东界已飘起小雪。到家后他急挖一暖窖暂埋,唯留少许枝叶透气,又放进一个电热器加热。一过年就为它建了个20 米高的保温大棚。现在这榕树气根如林,枝繁叶茂,一派南国风光。‎ 我一生不知看过多少天然林、人工林、植物园,但还从未见过这样一座古树养老院。园内约有500 多棵古树,有来自河南的乌桕、安徽的黄连、山西的皂角、陕西的苦楝、山东的木瓜……每棵树都是一本大书,各有各的故事,而且它们来时都不忘随身带了自己的身份证——年轮,这是数百年来的活记录啊,是一部中国生态史、文化史。老王爱树,但并不小气。区里要建一座三千亩的大植物园,老王说,没有古树算什么植物园,顶多是个大苗圃。他张口就捐出了108棵古树。他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要让树文化普及,让更多的人爱树。‎ 我想如果黄巢地下有知,那迁居远走的高家有知,那些分家卖树的弟兄有悟,那些扩城砍树的主政者们醒来,都能到这个园子里来走一走,他们一定会感恩老王在遥远的地方为他们本乡本族存了绵绵一脉。我能体会到老王的爱树之心。‎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古树养老院的主人做收养古树的慈善,源于他的生活经历及由此而来的爱树情结。古树之“古”,自有其价值,它与生态相关,与文化相关。 ‎ B.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看重现实的物质利益,收买移栽古树,有利则行,无利则弃,只讲实用,目光短浅,与古树养老院主人的情怀形成对比。 ‎ C.园中的毛梾古树,据传周游的孔子用它做过车梁,起兵的黄巢用它拴过马,这表明古树是历史的活记录,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色彩,增强了可读性。 ‎ D.文末委婉传达出这样的期盼---这座古树养老院,会给寻常百姓以警醒,也会给主政者们以警示;同时还传达出了对园子主人的赞美之情。 ‎ ‎5.请赏析文中划线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5分) ‎ 现在这棵老树就舒舒服服地挺立在因中的一个小坡上,正时交6月,序属初夏,满树白花笑得十分灿烂。 ‎ ‎6.文中强调“心有敬畏,方能行事”,这种敬畏之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他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也是耿直敢言的环保斗士。秉持着“饮冰室主人”‎ 梁启超那份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他率先以公民的名义为环境发声,为“无告的自然”请命。有人评价,很大程度上,梁从诚是利用他的家族名望促进了“自然之友”的发展、壮大。然而,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知道,其实,梁从诚十分抗拒贴上“名门之后”的标签。每有学校请他演讲,打出“梁启超之孙,梁思成、林微因之子”的横幅,都会被他拿下。他跟人解释:“我都70多岁了,每次一介绍,我还是别人的儿子,甚至孙子,我不喜欢。” ‎ 在梁从诫家中的墙上,有一张他很喜欢的照片,那是一扇微微开启透进亮光的门。梁从诚曾把这张照片用在他担任主编的《知识分子》杂志的封面上。梁从诚对自己的学生说,可惜杂志只出了两期。他和他的父辈们,一直在努力开启着这扇门,让更多的亮光透进房屋。‎ 梁从诚去世后,1000多人自发前来陪伴这位从60岁开始重新行走的启蒙者,他离开了,与他挚爱的山水融合在一起,有人为他写了一副挽联:‎ 三代精英,一身正气,自然之友,公益楷模 两袖清风,八方奔走,精神领袖,社会乐活 ‎(摘编自:《梁从诫慢走,慢慢走》,有删改) ‎ 材料二: ‎ ‎1994年,62岁的梁从誡创建“自然之友”,这是中国最早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注册的300元钱是梁从诫向亲戚借的,而“自然之友”的第一个志愿者,是梁从诚的夫人方晶,梁家成了“自然之友”的办公室。梁从诚在“自然之友”的很长时间,没有任何报酬,最初的几年,都是靠老伴一人的還休金维持生活。 ‎ ‎“自然之友”以环境教育为重心,希望用潜移默化的力量教育公众。梁从诚也曾提起很多让人气馁的事——往往是呼吁再呼吁,林子还是被一片片砍拌。但“讲了白讲,白讲也要讲”。1994年以来,“自然之友”陆续开展过羚羊车、野马车、美境行动、绿色希望行动、绿地图、自然体验营等公众教育活动,同时,它就如一只母鸡一样,孵化出了无数民间环保小鸡。 ‎ 某地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决定砍伐100平方公里的森林,这片森林里有200只国家保护动物金丝猴。“自然之友”给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写信,很快,宋健等做了批示,这片森林得以留存。美国《断闻周刊》将此事视为中国环保运动由官方向民间转移的分水岭。此后,为了保护藏羚羊,“自然之友”为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筹款40万元,以维持其运转的花销。‎ 在中国急速发展的现代化大潮中,梁从诚似乎是过时的旧人,衣服旧,骑自行车,用手帕,自己带筷子,不看电视……但在另一方面,他和祖父、父亲一样,有着远远超乎现实的敏感意识,如他始终认为人口问题是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 ‎ ‎(摘编自《“失败英雄”梁从诫》,有删改)‎ 材料三: ‎ 杨澜:虽然个人在一个大的时代旋涡中所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但是每一个人都仍然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做,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是什么样的性格又决定你们祖孙三代的命运呢? ‎ 梁从诫:我曾经说我们家三代都是失败者,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我的祖父,如果说他的主要事业是变法维新的话,那他是失败的,而如果说他的事业是向中国的知识分子介绍西方的现代思想,那么他是成功的;我的父亲,如果说他的主要事业是为了保护中国的文物,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失败的,但是我父亲做了这么多年的中国古建筑研究,他让西方世界知道我们中国有非常辉煌的建筑历史,这点是成功的。 ‎ 杨澜:看您家的三代人,应该说都有这种所谓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的一个情结,您觉得你们祖孙三代是一脉相承的吗? ‎ 梁从诫:我觉得我的祖父也好,我父亲也好,一直到我,都觉得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不尽我们的力量,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回报。 ‎ ‎(摘编自《梁从诫访谈录》,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梁从诫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即使环保工作困难重重,但他仍不放弃。 ‎ B.有人认为”自然之友”的发展离不开梁从诫家族名望的支持,但梁从诫并不喜欢“名门之后”这个称谓。 ‎ C.现实生活中,梁从诫似乎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但是他对很多现实问题却异常敏感。 ‎ D.梁从诫一生为民间环保事业奔走,在保护环境上做出了很大贡献,赢得了大家高度的评价。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梁从诫创办的“自然之友”是民间环保组织,工作条件极为艰苦,甚至要靠梁从诫夫人的退休金维持运转,梁从诫很长时间都未有过报酬。 ‎ B.“自然之友”坚持环境教育为工作重心,在教育大众的过程中屡常遭遇挫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 C.自然保护和经济利益常常是矛盾的,为了自然保护,梁从诫只得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求助,此举被誉为中国环保运动由官方向民间转移的分水岭。 ‎ D.梁从诫热心于救国救民,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启迪更多的人,所以在自己主编的杂志封面用了一张微透亮光的门的照片。 ‎ E.“成”和“败”是相对的,梁从诫的先辈们从事的事业均遭遇失败,可是他们在介绍西方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上成功的。 ‎ ‎9.作为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梁从诫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僧虔,金紫光禄大夫僧绰弟也。僧虔少时,群从并会,客有相之云:“僧虔仕当至公,余人莫及。”及僧虔弱冠,雅善隶书,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为太子舍人,退默少交接。吴郡顾宝先卓越多奇,自以伎能,僧虔乃作飞白以示之。宝先曰:“下官今为飞白屈矣。”孝武初,出为武陵太守,携诸子侄。时兄僧绰为人所害,兄子俭中涂得病,僧虔为废寝食,同行客慰喻之。僧虔曰:“亡兄之胤,不宜忽诸,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宜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拙笔书,以此见容。转会稽太守。中书舍人阮佃夫家在东,请假归,客劝僧虔以佃夫要幸,宜加礼接。僧虔曰:“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若见恶,当拂衣去耳。”佃夫使御史中丞孙复奏僧虔,坐免官。寻以白衣领侍中。元徽中,为吏部尚书,寻加散骑常侍,转右仆射。升明二年,为尚书令。时齐高帝辅政,朝廷礼乐多违正典,僧虔上表请正声乐,高帝乃使侍中萧惠基调正清商音律。齐受命,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古冢者,云是楚王冢,大获宝物,有得十余简以示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武帝即位,以风疾欲陈解,迁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及此授,僧虔谓兄子俭曰:“汝任重于朝,我若复此授,一门有二台司,危矣。”乃固辞,上优而许之。客问其故,僧虔曰:“吾荣位已过,无以报国,岂容更受高爵,贻官谤邪?”俭既为朝宰,起长梁斋,制度小过,僧虔视之不悦,竟不入户。俭即日毁之。俭每觐见,辄勖以前言往行、忠贞止足之道。永明三年薨,时年六十。追赠司空,侍中如故。谥简穆。 ‎ ‎(《南史·王僧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 ‎ B.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 ‎ C.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 ‎ D.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冠礼在宗庙里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 B.飞白,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它的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也叫飞白书。 ‎ C.中书舍人,古代官职名。舍人起初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南朝时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参预机密,权势日重,甚至专断朝政。 ‎ D.白衣,是古代平民服,因此白衣多指平民。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和足下等。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僧虔长于书法,广受称赞。宋文帝赞扬王僧虔题在扇子上的字写得比王子敬好,王僧虔所做的飞白也使吴郡狂人顾宝先折服。 ‎ B.王僧虔兄长去世,代育其孤。他不仅在王俭生病时尽心尽力照顾他,而且经常用前人的优秀言行、忠贞知足的道理勉励他。 ‎ C.王僧虔博览文史,重视礼乐。他能辨识出古墓中出土的竹简是《周官》缺少的部分,还建议朝廷礼乐采用符合正典的音乐。 ‎ D.王僧虔行事低调,屈己自容。他和王俭身居高位,王僧虔辞官以回避皇帝的猜忌。王俭为他所修的房子规格稍过,他竟然不愿进门。 ‎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孝武帝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拙笔书,以此见容。 ‎ ‎(2)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若见恶,当拂衣去耳。 ‎ ‎(二)古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 渡黄河 南朝 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注:公元398-493年,北魏定都平城,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占领整个黄河流域。此诗作于公元492年,诗人以南朝使者的身份出使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须渡河北上。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汤汤”意为水势浩大,“不可陵”意为不可渡过,本诗起笔状写黄河气势以及水流特征,暗示渡河之难。 ‎ B.桧和松都是坚硬的木材,以桧为楫无法渡河,以松为舟才能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 ‎ C.“空庭”以下四句是诗人岸畔所见,庭户空空,旧木横躺,田园荒芜,不睹人迹,极写村庄的破败荒凉却不失静谧安适。 ‎ D.诗人最后以问句抒发情感,由于有了前面渡河和社会凋残的描写,这两句不仅不显生硬而且 具感情力量。 ‎ E.此诗写诗人北渡滔滔黄河、身临其境,写出了旅途的感慨,流露出廓清宇内、收复失地以及救黎民于水火之志。 ‎ ‎15.本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 ‎(1)《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 , ”三句表现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 ‎(2)《己亥杂诗》中龚自珍用“ , ”两句表达他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昨日,中国小将石宇奇在世界羽毛球超级系列赛总决赛男子小组赛中战胜现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丹麦选手安赛龙,无独有偶,小将陈雨菲也于当天战胜泰国名将因达农。 ‎ ‎②“青山绿水”农家乐被群山环抱,一条小溪从中间穿过,老张陶醉于美丽的环境之中,更感叹于店老板的待客之道,他说:“贵店山好水好风气好,对待客人相敬如宾啊!” ‎ ‎③1936年12月12日,为迫使蒋介石改变对日政策,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将蒋介石扣押在官邸,宋子文曾冒死前往西安看望身陷囹圄的蒋介石,令蒋十分感动。 ‎ ‎④记叙文的写作同样讲求结构安排,比如有的人特别注重首尾呼应,也就是前面写什么,结尾再升华一下,这种草蛇灰线的写法能使行文前后贯通,成为一个整体。 ‎ ‎⑤按理说,人大代表应该爱惜羽毛,修身正己,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应该为人楷模,才能让选民放心,并因此得到社会的尊重,可是他的表现却恰恰相反。 ‎ ‎⑥在今天的班会上,刘峰同学讲述了自己在运动会期间的种种表现,承认了自己“集体观念淡薄”等思想问题,这种引火烧身的做法反倒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A.①②③ 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 ‎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虽然班主任在开班会时再三要求同学们爱护教室环境,但是随手乱扔垃圾、人走关灯、在课桌上任意刻画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 B.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对某些大公司售后服务的“双重”标准提出质疑,这让那些公司陷入了巨大的舆论危机。 ‎ C.中华民族是最爱惜生命的民族,无论是先哲的“未知生焉知死”还是老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着”都体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 ‎ D.“阳光体育工作”自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类学校纷纷行动起来,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开展 形式的体育活动。 ‎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我决定将本人已经见报和尚未发表之文稿共125篇汇编付梓,以飨读者。 ‎ B.今日翻阅《读书》杂志,读到钱理群先生一小文《想起朱光潜先生》,心情大快。 ‎ C.本公司虚左以待,若您答应屈就,我们深感荣幸并充满期待。 ‎ D.爷爷,初次见面,这是我送您的见面礼,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 不超过18个字。(6分) ‎ 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称“冬节”,时间一般都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每年时间不定。 ① ,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冬至过后,太阳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丰球的白昼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正因为如此,冬至便成为历法上重要的节气之一。所以古人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 ② 。冬至吃美食是人们过节的传统习惯, ③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很盛行;在北方,人们则是吃饺子。 ‎ ‎21.阅读下面的文字,筛选整合信息,给“公共图书馆”下定义,要求不超过45个字。(5分) ‎ 公共因书馆是免费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大多是综合性的,读者成份也是多样的。它的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即所有的普通居民。它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这类图书馆也会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阿姨/大爷,真抱歉有了玻璃渣,您收拾的时候小心点。天凉了,您注意保暖……”日前,微博上一张特殊的纸条,引来不少友的点赞。原来,有同学不小心打碎热水瓶,怕保洁人员清洁时割破手,于是特意在装垃圾的塑料袋上贴了纸条。有友留言,有时候一张小小的纸条,足以驱散冬日的寒冷。记者辗转找到这位暖暖的纸条妹子,她姓刘,是沈阳工业大学广告专业的大一学生。小刘说:“想法其实很简单,热水瓶碎了,如果将玻璃渣乱倒,肯定会扎到别人,因此,不能因为热水瓶碎了,就把它随手一扔,人要对自己的东西负责。”‎ 小刘表示,之前她在上看到不少保洁阿姨、大爷清理垃圾时被玻璃渣扎伤的新闻,当时就觉得挺心疼的。小刘告诉记者,结尾的暖心话完全是有感而发,这两天沈阳的气温挺低,她不止一次看到,大清早,保洁阿姨拿着湿抹布擦楼梯,也多次在棧下的垃圾桶旁看到,天黑时保洁大爷还站在那里弯腰收拾垃圾。尽管小小的提醒可能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她想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辛苦,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天冷了,学生们也关心他们冷不冷”。 ‎ ‎(摘自2017-11-06《沈阳晚报》)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昆明一中2018届高三第五次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A(B.强加因果;C.“从城市化以来”错误,原文“而是自城市这一聚居形态诞生以来的历史”;D.“城市的功能、结构、形态与地位”,即“城市的外在空间和内在社会结构”。) ‎ ‎2.B(B.“具体的研究方法”错误,原文没有论述具体的研究方法。)‎ ‎3.B(B.“不具备参考价值”错误;“更应该关注城市化之前的城市史”错误,原文为“同样值得关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14分)‎ ‎4.C(“用这种树做车梁”,表明做过车梁的是毛梾这种树而非园中的这棵毛梾古树。)‎ ‎5.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描绘出古树养老院中古树健康茁壮的生命状态,(2‎ 分)也从侧面表现了对古树养老院及园子主人的赞美之情。(2分)‎ ‎(要点:指出手法,分析内容,品味情感等)‎ ‎6.①敬畏自然。收养古树,做绿色慈善;收树有撒“三不规矩”。 ②敬畏规律。讲求科学的育树经,以了解树的习性和掌握移树的常识为前提,小心培土,悉心照料,敬畏规律,遵循规律。③敬畏历史与文化。每棵古树都是一本大书,是历史与文化的活记录,收养古树及普及树文化,是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敬畏。‎ ‎(每点2分,其他理解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7.D(“一生”错误,文中说他“62岁创建自然之友”,是“从60岁开始重新行走的启蒙者”)‎ ‎8.BD。选B给2分,选D给3分。(A原文说“靠老伴一人的退休金维持生活”,而不是维持“自然之友”的运转;C成为“分水岭”的是留存森林,保护滇金丝猴这件事;E原文说,“事业均遭遇失败”错误。)‎ ‎9.答案要点:①面对国家,他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懂得回报和感恩。 ②面对事业,他有悲壮的执著,有远见。③面对自己,他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答出一点给1分,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A ‎11.D(“足下”不是对百姓的称呼)‎ ‎12.D(“回避皇帝的猜忌”于文无据,王僧虔辞官是怕别人说闲话)‎ ‎13.(1)孝武帝想独自拥有好书法的名声,王僧虔不敢显露痕迹,常常使用拙劣笔迹书写,因此被孝武帝接纳。(“擅”“显迹”被动句各1分,大意对2分)‎ ‎(2)我立身一向有自己的原则,哪能委屈心意奉迎这些人?他如果看我不顺眼,我便拂衣而去。(“素”“曲意”“见”各1分,大意对2分)‎ 参考译文:‎ 王僧虔,金紫光禄大夫王僧绰的弟弟。王僧虔年少时,许多人一同聚会,宾客中有人给他相面说:“王僧虔做官要做到公,其余的人赶不上。”等到王僧虔二十岁时,很擅长隶书,宋文帝见到了他书写的素扇赞叹说:“不仅仅是笔迹超过王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而且典雅的风度也在他之上。”他当了太子舍人,退避沉默,很少交际。吴郡的顾宝先卓越多奇才,自以为技能高妙,王僧虔便书写了飞白拿给他看。顾宝先说:“下官现在被飞白折服了。”孝武帝初年出京为武陵太守,带子侄们同行,当时他的哥哥王僧绰被人杀害,哥哥的儿子王俭中途得病,王僧虔废寝忘食照顾他,同行的宾客对他进行慰问开导。王僧虔说:“亡兄的后代,不能疏忽,如果这个孩子不能救治,就应当调转船头辞职。”‎ 还朝后担任中书郎,又调任太子中庶子。世家大族向来大多不做御史,住在乌衣巷的王氏分枝,官位稍低。王僧虔做了这个官,便说:“这里是乌衣诸郎的住处,我也试着在此居住。”孝武帝想独自拥有好书法的名声,王僧虔不敢显露痕迹,常常使用拙劣笔迹书写,因此被孝武帝接纳。调任会稽太守。中书舍人阮佃夫家在东部,请假回家,宾客因为阮佃夫官居要位,受到宠幸,劝王僧虔应该好好以礼接待。王僧虔说:“我立身一向有自己的原则,哪能委屈心意奉迎这些人?他如果看我不顺眼,我便拂衣而去。”阮佃夫说给宋明帝,便让御史中丞孙敻上表弹劾王僧虔,因而免官。不久以平民担任侍中。元徽时期,任吏部尚书,不久做了散骑常侍,调转为右仆射。升明二年,做尚书令。当时齐高帝辅政,朝廷礼乐大多不合正典,王僧虔上表请求校正声乐,高帝就让侍中萧惠基调正清商音律。齐朝接受天命建立,文惠太子镇守雍州,有个盗贼掘开了一座相传是楚王古墓的陵墓,大获宝物,有人得到了十几片竹简拿给王僧虔看,王僧虔说这是蝌蚪文的《考工记》,是《周官》所缺失的部分。武帝即位,他因为得了风疾,打算请求解职,结果调任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到这次授官,王僧虔对哥哥的儿子王俭说:“你在朝中担当重要职务,我如果又被授给这样的职务,一门当中有两个台官,实在危险。”于是坚持推辞,皇上宽容地答应了。宾客询问其中的原因,王僧虔说:“我的荣誉和地位已经过分,却无以报答国家,哪能容许再接受更高的爵位,让别人去说闲话呢?”王俭当了宰相以后,建起了一座长梁斋,规格稍微有些超过,王僧虔看了很不高兴,竟不肯进入斋门。王俭当天就把它拆毁了。王俭每次见他,他就用前人的优秀言行、忠贞知足的道理勉励他。永明三年王僧虔去世,当时年龄六十岁。被追赠为司空,侍中职务依旧。谥号为简穆。‎ ‎14.C2分E3分 (C 项“不失静谧安适”理解有误。E 项“廓清宇内、收复失地以及救黎民于水火”理解有误。)‎ ‎15.诗歌刻画了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诗人以渡河之危险与艰难喻国家之危局与世事的艰难,描绘了环境的荒凉萧条喻国家民族的衰落,以一句询问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忧虑。(概括形象给3分,分析给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选A。(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身陷囹圄:被关在监狱里,失去自由。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循的线索和迹象。爱惜羽毛:指珍重爱惜自己的声誉。引火烧身: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毁灭。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帮助。)‎ ‎18.C (A.不合逻辑,“人走关灯”不令人担忧,B成分赘余,“提出质疑”重复,D因中途易辙而结构混乱, 把“自”提到句首)‎ ‎19.选C(A项,飨:用酒食款待人,泛指请人享受。“飨读者”是给读者提供优秀作品的意思。B项,“小文”是谦辞,指自己的作品。D项,“见面礼”多指年长对年幼的。)‎ ‎20.答案示例:①因为它的日子并不固定②从冬至开始,阳气就要回升了 ③中国大地冬至的食俗南北不同(共6分,每句2分,意思对语句连贯通顺即可。)‎ ‎21.答案示例:公共图书馆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所有普通居民提供书籍并为社区活动提供活动场所的图书馆。‎ ‎(句式符合 “下定义”要求,2分,3个特点每点1分,共5分)‎ 四、写作(60分)‎ 立意角度参考:‎ 要对自己的错误、过失负责。(切忌扩大“责任”的范围,比如写“对国家、家庭、集体负责”等。)‎ 要有感恩之心,尤其是对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 要有恻隐之心、关爱之心,尤其是对于那些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