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00 KB
  • 2021-06-21 发布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8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卷 语 文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课标要求的内容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 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 A.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B.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C.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D.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B.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的发展演变。‎ C.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D.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3.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了肯定。‎ B.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C.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小说已经写完了三章。保尔把它寄到敖德萨,给科托夫斯基师的老战友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他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大家都称赞他的小说写得好。但是原稿在寄回来的途中被邮局丢失了。六个月的心血白费了。这对保尔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非常懊悔没有复制一份,而把唯一的一份手稿寄出去了。他把邮件丢失的事告诉了列杰尼奥夫。‎ ‎“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呢?别生气了,现在骂也没用了。重新开始吧。”‎ ‎“哪能不气愤呢,英诺肯季·帕夫洛维奇!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我每天都要紧张地劳动八个小时啊!这帮寄生虫!真该死!”‎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 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来。一个月半之后,第一章又脱稿了。‎ 跟保尔住一套房间的是一家姓阿列克谢耶夫的。他家的大儿子亚历山大有一个十八岁的妹妹,叫加莉亚,已经在工厂的工人学校毕业了。这是个朝气蓬勃的姑娘。保尔让母亲跟她商量,看她是不是愿意帮助他,做他的”秘书“。加莉亚非常高兴地答应了,满脸笑容,热情地走了过来。她听说保尔正在写一部小说,就说:“柯察金同志,我非常愿意帮助您。这跟给我爸爸写枯燥的住宅卫生条例完全不一样。”‎ 从这天起,写作就以加倍的速度向前进行了。一个月的工夫写了那么多,连保尔也感到惊讶。加莉亚深切地同情保尔,积极主动地帮助他工作。她的铅笔在纸上沙沙地响着,遇到特别喜爱的地方,她总要反复念上几遍,并且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所房子里,几乎只有她一个人相信保尔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其余的人都认为保尔是白费劲,只是因为什么也不能干了,又闲不住,才找点事来打发日子。‎ 加莉亚经常来,她的铅笔在纸上沙沙地响,一行一行的字句,在不断地增加,追述着难忘的往事。每当保尔凝神深思,沉浸在回忆中的时候,加莉亚就看到他的睫在颤动,他的眼神随着思路的转换不断地变化,简直令人难以相信他的双目已经失明:你瞧,那对清澈无瑕的瞳孔是多么有生气啊。‎ 忧伤,以及常人的各种热烈或者温柔地普通感情,几乎人人都可以自由抒发,唯独保尔没有这个权利,它们被永不松懈的意志禁锢着。但是工作越接近尾声,这些感情就越经常地冲击他,力图摆脱意志的控制。要是他屈服于这些感情中的任何一种,听任它发作,就会发生悲惨的结局。‎ 最后一章写成了。加莉亚花了几天时间把小说给保尔通读了一遍。‎ 明天就要把书稿寄到列宁格勒,请州委文化宣传部审阅。‎ 如果他们同意这部小说开“出生证”,就会把它送交出版社,那么一来……‎ 想到这里,他的心不安地跳动起来。那么一来……新的生活就要开开始,这是多年紧张而顽强的劳动换来的啊。‎ 书的命运决定着保尔的命运。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他的日子就到头了。如果失败是局部的,通过进一步加工还可以挽救,他一定会发起新的进攻。‎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紧张的等待开始了。保尔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待过来信。‎ 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了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按时间顺序叙述保尔战胜病魔投身写作的动人故事,再现了主人公作为战士的光辉形象。‎ B.小说在描写主人公言行的同时,着意于人物心理活动和外貌的描写,写了保尔复杂而强大的内心世界,写了他的喜怒哀乐,使得人物形象极为丰满。‎ C.加莉亚姑娘是个朝气蓬勃的人,她既是保尔的热心助手,也是难得的能够理解保尔写作意义的人,只有她相信保尔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D. 小说写人手法灵活多样,既从加莉亚的视角描写保尔睫毛的颤动、眼神的变化等细节,又用其他人物的言谈作陪衬,运用环境描写作烘托。‎ ‎5.请简要分析小说在刻画保尔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6分)‎ ‎6.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说说保尔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与搜韵网站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仅两天,网络点击量就达220万次。登录平台,点击诗人名字,即可看见他一生行迹的文字版和路线图,点击路线图中的任一个地点,能看到他在这里的生活轨迹,留下的作品,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之前,文学研究几乎没有利用过大数据,该地图第一次打通了历史的时空隔阂,将唐宋诗人请出了“格子间”。‎ 这并非王兆鹏第一次将大数据和文学连接在一起。上世纪90年代,他就利用大数据给唐诗宋词排名次,结果遭到一片骂声,但王兆鹏却还是选择相信数据,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作品的好坏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该地图还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也发来邮件,希望合作共享数据。‎ ‎(摘编自翁佳妍《用一张地图,将唐宋诗人请出“格子间”》)‎ 材料二:‎ 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数据的大数据时代。数据越多,人们做出的分析就越多;人们分析得越多,制造的烟幕弹也就越多。因此不能单看数据的表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美国交通部关于对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率统计分析为例:‎ 自1987年起,美国交通部就要求航空公司上报每个月的晚点记录。在最近的报告中,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是表现最好的一家,晚点率最低。在竞争对手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形势一片大好。但1991年的夏天,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却宣布破产,这与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有关。‎ 分析人员统计分析时只关注四个对象:客机、到达机场、客机数量和晚点频率。而忽视了天气条件、载客率等,又加之在统计平均数时,对某些指标进行过度加权后,两个公司的平均晚点率就完全走向了反面。‎ ‎(摘编自美国冯启思《对“伪大数据”说不:走出大数据分析与解读的误区》‎ 注 统计学认为,在统计中计算平均数等指标时,为了考虑到每个数量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同可以给予不同的权数,这样的做法就叫加权,即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事实上,没有重点的评价就不算是客观的评价。‎ 材料三:‎ 近日,《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据介绍,《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试点省份包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当前农业数据的共享开放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大量存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认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农业生产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公布: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涉农数据》)‎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1数据支持以下结论:整体上,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正点到达的表现要胜过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B.图2数据支持以下结论:美国西部航空公司在每个机场的正点到达率均低于阿拉斯加航空公司。‎ C.美国西部航空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这与分析人员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有着一定的关系。‎ D.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否则统计结果会有偏差。‎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打造了一张“文化版”中国地图,这是国内文学研究领域首次利用大数据的个案。‎ B.王兆鹏的研究引起了哈佛大学相关项目组的关注,这说明海内外的文学研究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是有一些共识和期待的。‎ C.从《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试点省份分布来看,我国当下利用大数据推进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 D.大数据的使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因此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我们该怎么对待大数据研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C.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D.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11.下列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和《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B.左徒是指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政,发布号令,接待宾客等。‎ C.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 D.《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它们都是从内容角度来划分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为怀王拟定好宪令,上官大夫想要占为己有,屈原坚决不给,所以遭到了上官大夫的离间。‎ B.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 C.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 D.屈原远离污泥浊水,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内心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5分)‎ ‎(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 紫塞①白云断,青春②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③。‎ ‎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青春:此指春天。③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4.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白云”“明月”等意项,渲染了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B. 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芳樽夜”创设了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 C. 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D. 七、八句作者化用了典故,既含蓄委婉,又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15.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开篇 “ , 。”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C.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20. 下面这则文稿是毕节市供电局电网改造通告,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 通 告 冬季来临,为消除部分电网存在的安全隐患,我局将对辖区电网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敝工程将于‎11月12日23时至‎11月13日1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洪山路、洪南路、招商花园以及碧阳国际的正常供电,请做好停电准备。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局客服电话:0857-95598。‎ 对电网改造给贵用户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毕节市供电局 ‎2018年11月5日 ‎(1) 改为: ‎ ‎(2) 改为: ‎ ‎(3) 改为: ‎ ‎(4) 改为: ‎ ‎(5) 改为: ‎ ‎21.香烟盒子上印有“吸烟要害健康”的字样,但仍有许多人在抽烟。近日,毕节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调查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 ‎ ‎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中国梦”成为当代最强音后,梦想就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梦想是对生活的期许,也是对未来的企盼,更是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国家有梦想,民族有梦想,集体有梦想,个人有梦想。而梦想不是空想和幻想,它的实现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过程。‎ 你有梦想吗?对梦想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请以“拥抱梦想”为标题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答案 ‎1.‎ ‎【答案】C ‎【解析】A、B、D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C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 ‎2.‎ ‎【答案】A ‎ ‎【解析】B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 C项,原文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 D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3.‎ ‎【答案】C ‎【解析】C项原文第1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A项是对第2段第1句话的正确改写;B项是对第4、5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D项是对3~5段内容的正确概括。‎ ‎4. ‎ ‎【答案】A ‎【解析】(B项,没有外貌描写。C项,说法绝对,原文是“这所房子里,几乎只有她一个人相信保尔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前文还交代了科托夫斯基师的老战友对保尔作品的看法。D项,“用环境描写做烘托”错误,小说无环境描写。)‎ ‎5.‎ ‎【参考答案】(1)具有高超的写作技能。作品受到战友和出版社好评。(2)意志顽强。疾病和丢失稿件的挫折并不能击倒他。(3)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写作并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6.‎ ‎【参考答案】 ①丢失稿件,懊悔气愤。②速度提高,充满激情。③专心写作,抑制情感。④等待稿讯,痛苦焦虑。⑤获得喜讯,激动欣喜。‎ ‎7. ‎ ‎【答案】 D ‎【解析】“我们不能够在加权后进行平均数的统计”错,原文的意思是不能过度加权。‎ ‎8. ‎ ‎【答案】 B ‎【解析】A项“首次利用”错,上个世纪90年代王兆鹏就用大数据给唐诗宋词排名次。C项“侧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于文无据。D项“利用大数据是行业发展的前提”过于绝对。‎ ‎9. ‎ ‎【参考答案】①依托大数据,对社会各行业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研究,合作共享,争取更大的发展。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大数据隐藏的烟幕弹仔细辨别,不能盲目相信“伪大数据”。‎ ‎10.‎ A【解析】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11.‎ ‎【答案】D ‎【解析】风雅颂是内容,赋比兴是手法。‎ ‎12.‎ ‎【答案】A ‎【解析】原文中“屈平属草稿未定”是指屈原并没有拟定好宪令。‎ ‎13.‎ ‎【参考答案】(1)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为令:起草法令,制定法令;莫:没有;伐:夸耀。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沐:洗头;浴:洗澡;振:抖掉。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2分。)‎ ‎14. ‎ ‎【答案】A ‎【解析】(A项“对仗工整”不对,“凄清氛围”不对。)‎ ‎15.‎ ‎【参考答案】①与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第四句直接写“离忧怅有馀”,五、六句通过渲染离别时凄清寂静的环境来表达离别的悲伤。‎ ‎②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七、八句诗人向友人袒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志向。‎ ‎16.‎ ‎【答案】(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7.‎ ‎【答案】C ‎【解析】 [“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18.‎ ‎【答案】A ‎【解析】(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D。)‎ ‎19.‎ ‎【答案】D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 ‎20. ‎ ‎【答案】(1) “宣布” 改为:“通告” ‎ ‎(2) “敝工程” 改为:“本工程” ‎ ‎(3) “提出” 改为:“垂询” ‎ ‎(4) “贵用户” 改为:“您” ‎ ‎(5) “不安” 改为:“歉意” ‎ ‎21. ‎ ‎【参考答案】吸烟易引发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在得知吸烟的这些危害后,被调查者中有将近六成的人表示不会吸烟,但仍然有超过四成的人表示会吸烟。‎ ‎22.‎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翻译:‎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 人 ‎ 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道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象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 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