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0 KB
  • 2021-06-04 发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等量代换|北京版 (1)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 ‎ 教材分析:“等量代换” 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例题安排了“西瓜换苹果的情境”,呈现了“1个西瓜重4千克,4个苹果重1千克,”让学生明白“1个西瓜”和“4千克”是等量的,“1千克”和“4个苹果”是等量的。通过例题让学生明白“等量”才是“代换”的前提,“将谁替换成谁?怎样来替换”是等量代换的核心,向学生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学情分析:等量代换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学生对于这一内容的相关经验较少,因此,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它是一个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部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不清楚 “等量的传递性”;“转化”的意识较薄弱;无法用语言或文字正确表达“等量代换”的过程;无法脱离实物或直观图解决问题;对于不是整倍关系的量,很难找出转化的对象,不能很好的意识到需要同时对两个对象进行转化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计算、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和方法,能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体验合作交流、动脑思考的快乐。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的原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换硬币游戏,讲故事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身上有带钱吗?(学生会出示一些硬币或零钱)创设和学生交换的场景。一元换2个5角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思想)‎ 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等量的2个物体才能进行交换,在数学上,我们叫它等量代换。‎ 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有个小朋友很聪明,他就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了当时连大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居然把一头大象的体重称出来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听说过这个故事吗?让我们看大屏幕,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个有趣的故事。‎ ‎ (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等量代换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     预设:人民币的互换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能较容易的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清价值相等才能互换。【设计意图:创设现实情境,调动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模糊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建构概念 ‎(出示天平图)同学们认识它吗?能简单介绍下天平的特点吗?(不平衡到平衡)‎ ‎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逛一逛水果超市。‎ 课件分步骤演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看知道 1个菠萝质量重3千克?(天平平衡)天平平衡也就是说1个菠萝的质量等于3千克,他们的关系就是等量关系。继续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等量关系?‎ 预设: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天平不平衡,天平平衡说明1个菠萝的重量是3千克,5个橙的重量是1千克,教师适时小结,使学生明确:天平平衡说明重量相等,即为等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的过程初步感知何为“等量”。】‎ ‎2.操作思考 根据上面2个等量关系,我们来看第三幅图,老师现在要把菠萝换成橙,到底一个菠萝能换几个橙呢?(全班同学摆学具,感受等量代换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预设:学生对于理解等量代换这一内容的差异会较大,一小部分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能通过直观图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而一部分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比较茫然,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提供必要的学具(菠萝、天平、砝码、橙。),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换一换,想一想,教师巡视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学生展示成果。‎ ‎ 请学生上台摆一摆,换一换,重点让他们说清楚怎么换的?‎ 教师课件演示强化1个1千克砝码可以换成5个橙,一个菠萝可以换3个5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说清楚把谁和谁进行交换)‎ 老师现在抱来一个大西瓜,你们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让他们互相说,然后让学生上台摆。‎ 预设: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能找出西瓜、苹果之间的中间量——砝码,可能出现不同的代换方法:a、1千克砝码换五个橙,3千克砝码换15个橙,所以1个菠萝换15个橙;b、1个菠萝换3千克砝码,3千克砝码换15个橙,所以1个菠萝换15个橙。但是部分学生会出现思路不清,无法用语言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等障碍,教师在此环节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正确表述自己的想法:a.把谁和谁换进行交换?怎么换的?b.菠萝和橙能直接交换吗?需要通过谁来进行交换 预设: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互动、全班交流等环节,已经初步理解了等量代换的方法,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此时教师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代换的过程,一方面顺应了学生展现的个性的需要,另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等量代换思想的认识,实现对新知的自主构建。‎ ‎(3)小结:两个量相等才可以交换,这也就是说“等量”才能“代换”。(课件出示:“等量”才能“代换”。) 这里西瓜和苹果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都和1千克砝码有联系,砝码在这里就好像一座桥,把没有关联的2个量联系在了一起。‎ ‎【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明晰等量才能代换,代换的关键是弄清“将谁替换成谁?怎样来替换”。】       逛完了水果店,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逛一逛动物乐园。 你发现了什么等量关系。  你能提什么问题?‎ ‎   ‎ ‎ 出示学习材料一,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可以画图,写自己的想法,列式等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 ‎ 刚才我们学会了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其实在很早很早以前,那时候没有商店,没有货币,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需要进行交换,那时候不叫等量代换,他们叫以物换物。(出示课件)‎ ‎(让学生明白代换也可以2个2个的换)‎ 三、思维提高。‎ 同学们,接下来的题目具有一定难度,你们有信心挑战吗?(出示课件)让学生的思维从直观转化到抽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量代换,希望通过学习,同学们都能比小曹冲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