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00 KB
- 2021-05-28 发布
1.右图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的
模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于( )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第二、三个五年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解析:B。1953 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建立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工业企业。
2.曾在四川出现的一首歌谣唱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
这首歌谣应该出现在(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首歌谣是不切实际的夸大,浮夸
风盛行,这正是“大跃进”时期的一种表现。
3.阅读下列《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C。本题考查对图表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图表可知:农业出现负增长,而重工业增
长率达到 223%,说明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故选 C 项。A、B、D 三项与材料
无关,排除。
4.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③“文革”时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解析:D。本题考查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后,严重破坏
了经济,②③未能正确说明经济回升的原因,①④符合史实,故选 D 项。
5.(2018·湖南长沙月考)1953 年河北省大名县将原有 180 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 82 个,又
新建 345 个社,在发展社员时,有的村干部向群众说:“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看你走
哪一条,要走社会主义的桌上签名入社。”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A.20 世纪 50 年代农村开始探索农业合作化道路
B.1953 年“一五”计划正式确定并实施
C.“三大改造”过程中已出现了错误倾向
D.对农业的改造遵循了自愿互利的原则
解析:C。 由材料可知 1953 年河北省大名县将原有的初级社合并为高级社,因而不属于农业
合作化运动的探索,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河北省大名县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问题,与
“一五”计划无直接联系,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在农业生产合作化过程中,有村干部以不加
入生产合作社即是资本主义来强制要求农民加入,这说明“三大改造”过程中已出现了“左”
倾错误,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
6.(2018·江苏淮安期中)1958 年下半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企业职工人数从上年度的
3 100 万剧增至 5 194 万,在这新增加的 2 000 多万名职工中,来自农村的有 1 104 万人,占新
增加职工总数的半数以上。出现上述城乡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中共八大路线政策的鼓舞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推进
解析:C。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 年完成,与材料中“1958 年下半年”不符,故 A 项错误;中共
八大要求经济建设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与材料中“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不符,故 B
项错误;1958 年“大跃进”运动兴起,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城市需要大批工人,推动农村人口大
量迁往城市,与材料中“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相符,故 C 项正确;国民经济的调整从 1960
年开始,故 D 项错误。
7. 观察如图,同学们在运用该图时,最有可能是想以此佐证( )
A.小农户经营方式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C。小农户经营方式是自主经营,自给自足消费,与图片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实行按劳分配,与图片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人民
公社化运动是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与图片信息相符,故 C 项正确;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平
均分配,与图片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
8.1975 年 7 月 17 日,党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3 个
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 15% ,全国农业总产
值比 1974 年增长 4.6%。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粉碎了林彪集团 B.国家工业政策的推动
C.邓小平大力整顿 D.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
解析:C。1975 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
升状态。
9.(2017·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56 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
开。大会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A.把我国尽快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B.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解析:B。1956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立了当前
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
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故答案为 B 项。
10.(2017·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58 年 8 月前后新华社先后报道湖北长风农业社早
稻亩产 15 361 斤;安徽高丰农业社试验田早稻亩产 16 260 斤;湖北麻城建国第一农业社出
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 36 956 斤。上述报道反映的现象是( )
A.公私合营 B.城市化建设
C.“大跃进” D.发展乡镇企业
解析:C。题干主要反映了 1958 年 8 月前后水稻产量方面的“浮夸风”倾向,故答案为 C 项。
11.(2016·北京学业水平)如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
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解析:D。材料中“亩产万斤粮”是“大跃进”时期的特征,是浮夸风的表现,故选 D 项。
12.(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属于成功的探索有
( )
A.大炼钢铁,以钢为纲
B.建立一大二公的公社
C.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D.提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解析:C。1961 年中央政府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意在纠正 1958 年大跃进、人民公
社化运动的错误,故 C 项正确。
13.(2017·山西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
“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
照片及作者的回忆表明( )
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
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盛行的事实
D.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
解析:C。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A 项错误;照片虽然涉嫌造假,
但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真实反映,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欢跃在早稻‘卫星’上》”,反映
了当时“左”倾错误严重,浮夸风盛行,故 C 项正确;照片的内容并非反映当时真实农业发
展水平,故 D 项错误。
14.(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从 1961 年 1 月到 1963 年 6 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
国共有 2 600 多万城镇人口被搞精简回乡或下乡,其中包括近 2 000 万职工。其直接因素是
(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结果
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C.“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
D.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果
解析:B。1961 年中共中央出台国民经济调整政策,调整农轻重比重,使大量城镇人口返回农
村推动农业发展,故 B 项正确。
14.(2018·江苏徐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 1953 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
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
快建设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1952、1957 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 年 1957 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 600 13 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 092 19 505 21
材料三 在这岁月更新的时候,回顾过去一年的巨大成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
了。……我们的事业永远是前进的。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会遇到某些曲折,这也是很自
然的。因为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伟大的艰巨的新事业。
——人民日报社论(1957 年元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采
取的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
因。
(3)据材料三,指出人民日报社论体现出的心态。结合 1956 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简析其
形成的主要因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从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的
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角度概
括。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1952、1957 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通过数据的纵横比
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特点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
从苏联模式的影响、建设经验的欠缺等方面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我们建设社
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乐观自信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 1956 年
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共八大等方面简析。
答案:(1)前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作用:“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状况: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
原因:受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欠缺。
(3)心态:乐观自信。
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中共八大的召开。
相关文档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2021-05-28 01:23:3912页
- 浙江省衢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2021-05-28 01:21:3511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2021-05-28 01:18:486页
-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2021-05-28 01:17:447页
- 【语文】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2021-05-28 01:16:5521页
- 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2021-05-28 01:12:416页
- 2020春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检2021-05-28 01:11:587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必修3 第三2021-05-28 01:11:3511页
-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2021-05-28 01:08:3641页
-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021-05-28 01:05:23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