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1 KB
  • 2021-05-26 发布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第14课阿房宫赋学案粤教版必修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 14 课 阿房宫赋 这是怎样的一座宫殿啊,唐人说了宋人 谈,元人议了明人评。覆压三百余里的气势,没能打破秦王朝大厦将倾的危局;满宫的珍宝 美女,没能满足秦王奢侈荒淫的贪欲。谁能忘记项羽那一把熊熊烈火,烧焦了秦,燃着了汉, 警醒了唐、宋、元的历代君主。听,有人还在低声吟哦:“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 今何处?……” 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备受忧患,他却能从容淡定并自得其乐。 因其卓绝品行,无论是荒凉的黄州还是蛮俗草莽的儋州,都成了中国文化中耳熟能详的字眼 和富有诗意的天堂。他就是苏轼。苏轼不幸,被贬到了赤壁;赤壁有幸,因有了苏轼,那一 缕清风、明月和浩淼江水,传唱了千年。 亲情是润物的细雨,醉人的春风;亲情是厚重的抚摸,深情的凝望;亲情是一缕阳光, 一泓清泉——什么能见证亲情?也许是一句深情的问候,也许是一个深情的眼神。“明文第 一”的归有光先生借一间小屋,见证了家族百年的兴衰史;一篇短文,记载了三代人的梦想。 亲情,使这篇散文不事雕饰却自然动人。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 吾妻。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一曲如泣如诉的《诀别》,感动了多少热血男儿。英雄的背影渐渐远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已渐渐发黄,但先烈们的浩然正气依然充塞于天地之间,激励后人。 一部《庄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是一颗孤 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的月亮的树。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件谜一样的珍宝,它就是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关于这幅绝 世珍品的下落,传说很多,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它被唐太宗李世民带入了墓中。我们在责怪 这位自私皇帝的同时,还能感到一丝欣慰,因为尚有唐朝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等摹写的兰 亭帖流传于世。我们在鉴赏书法美的同时,也不可忘了欣赏其文描写的兰亭胜景,品味作者 在景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缦.回( ) (2)囷.囷焉( ) (3)不霁.何虹( ) (4)妃嫔.( ) (5)媵嫱..( ) (6)摽.掠( ) (7)辘.辘( ) (8)尽态极妍.( ) (9)鼎铛.玉石( ) (10)逦迤..( ) (11)锱.铢( ) (12)架梁之椽.( ) (13)呕.哑( ) (14)横槛.( )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蜀山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覆压..三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川溶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缦立..远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弃掷逦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独夫..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日益骄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通假字及意义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地形 等有关。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称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 (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 (5)可怜..焦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怜悯。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一 六王毕,四海一.: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黄鹤一.去不复返: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3)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晋陶渊明独爱.菊: (4)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5)焉 盘盘焉.,囷囷焉: 且焉.置土石: 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言警句 课内名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 孙。唐文宗太和二年 (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在地方和中央都曾任职。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 世因此称他为“杜樊川”。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在晚唐诗坛独树一 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他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其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诗歌语言清丽而又风味清新,风格激荡雄浑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 二、背景展示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谈到本文的写作缘起时说:“宝 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 16 岁继位,好声色,兴土木,游宴 无度,不理朝政,在位三年便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借此赋表面铺写阿房宫的兴废,实则 用秦骄奢致亡的故事,规劝本朝当政者,以古为鉴,明兴亡大道,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 忧民的情怀。 三、文体知识 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的, 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 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 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方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 向 散 文 化 , 称 为 “ 文 赋 ” 。 杜 牧 的 《 阿 房 宫 赋 》 被 视 为 初 期 文 赋 的 典 范 之 作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是辞赋,以整句(排比句、对偶句)为主,间用散句,长短句穿插其中,这样 既显得有气势,又显得文章错落有致。 B.杜牧根据有关资料再造了“阿房宫”,通篇瑰丽的想象、比喻、夸张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 力,如“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既是比喻,也是夸张。 C.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三字短句,节奏急促,写出了建宫背景及 耗资,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占地面 积及走势。 D.文章前两段以议论为主,后两段以描写为主,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写 法。如第三段对秦始皇奢侈的描写,一连用了六个排比句。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明星荧荧……焚椒兰也”四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是一篇骈体赋,在描写和议论上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特色?本文运 用对比与烘托的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论话题 公元前 212 年,秦始皇下令修建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 座前殿,他死后,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的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 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据说,楚霸王项羽率领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 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对于项羽烧掉阿房宫的做法,有人认为是野蛮的,也有人认为 是大快人心的,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运用示例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大至一个朝代的政权,小至一个政府的官员,与人民群众的 关系是否融洽和谐,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关系到自身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甚至 连帝王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所以他说:“天子者, 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现实的惨痛教训也同样验证了上述道 理。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相继落水没顶的一批批贪官污吏,他们的蜕化 变质和违法犯罪,多半都是从脱离人民开始的,直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遭遇“覆舟”的灭 顶之灾! 二、课外素材 陕西西安拟投资 380 亿元打造“新阿房宫” 被紧急叫停 据报道,陕西西安拟投资 380 亿元打造“新阿房宫”,已被中央紧急叫停。 曾作为陕西省重点招商项目、投资两亿多元的阿房宫景区,在运营 13 年后将面临被拆除 的命运,西安计划用规模更大、耗资更多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取而代之。尽管具体的 数额、投资的方式尚存争议,但与近年来的“古城再造”“老火车站重建”“潘金莲故居” 等一样,劳民伤财,更破坏了历史文化内涵,为干部群众所普遍反感。中央叫停重建阿房宫, 相信这个决定会得到西安人民的支持,也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380 亿,在一个富裕起来的 国家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西安市来说可是个大数目,若胡乱挥霍,这便是最典型的“土 豪”,便是心中没有装载百姓的庸官。 选材感言 “新阿房宫”项目被叫停了,这无疑是件大好事。利用现代工艺和技术复建阿房 宫,无论建得再怎么逼真、再如何精美,也只不过是一个“山寨”版的现代建筑,它与真正 的阿房宫也没什么关系。这一项目被紧急叫停,的确是明智之举。执政者应该引以为戒,要 将人民的钱用好,真正用在百姓身上,也许,这也是中央叫停“新阿房宫”项目的良苦用心。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 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 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 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 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 信”的范围之内。 先读佳作 题乌江亭 ①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 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4) ②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便 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1)“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 是你无畏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 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 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矛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 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 ③然而,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2) ④“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 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 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线,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 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 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3)于是你英雄地起事,英雄 地南征北战,英雄地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 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兮虞兮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 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槃。(5) ⑤当拔山扛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当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地传唱“大风起 兮云飞扬”时,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而死的 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地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6) ⑥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思悟亮点 1.写法灵活 (1)这里作者写法的灵活性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 承接开头,在这里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引出下文对项羽的描写。 (2)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这里作者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便于抒情,拉近 了与项羽的距离。 (3)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 对比论证。用对比的手法,鲜明地亮出了作者对项羽的褒扬和对刘邦的贬斥。 2.语言优美 (4)第①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提示 作者借助色彩对比,给我们营造出一种唯美悲壮的氛围,为全文的写作奠定了感情基 调。 (5)第④段中,这部分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提示 作者运用渲染的手法,用优美畅达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霸王别姬最后的悲歌。 (6)第⑤段的语言效果如何? 提示 流畅简练的语言,寥寥几笔便给我们勾勒出一个顶天立地却又充满悲壮气息的英雄项 羽。显示了作者相当成熟而扎实的语文素养。 答案精析 语言知识积累 一、 (1)màn (2)qūn (3)jì (4)pín (5)yìnɡ qiánɡ (6)piāo (7)lù (8)yán (9)chēnɡ (10)lǐ yǐ (11)zī (12)chuán (13)ōu (14)jiàn 二、 1.(1)山高而秃,指山上树木被砍伐光了 (2)覆盖 (3)水流缓缓的样子 (4)萦绕曲折的样 子 (5)伫立,久立 (6)连绵不断 (7)极其细小。锱、铢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一锱等于六 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8)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指秦始皇 (9)骄奢顽固 2.通“剽”,抢劫、掠夺 3.(1)宫室群参差分布,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2)天气。(3)明亮的星光。(4)金玉 珠宝等物。(5)可惜。 4.(1)动词,统一/数词,表示最小的整数/副词,一旦/副词,全都 (2)动词,让/连词,假 使/名词,使者 (3)动词,喜爱/动词,爱护/动词,吝惜/动词,喜欢 (4)动词,成为/动词, 做,当 (5)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兼语词,于何,在哪里 5.(1)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2)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3)名词用作动词,出现虹 (4)名词 用作动词,一炬,放火;焦土,化为焦土 (5)动词用作名词,指金玉珠宝等物 (6)形容词 用作动词,取尽 (7)意动用法,以……为鉴 (8)名词用作动词,鼎,把宝鼎当作……;玉,把美玉当作……; 金,把金子当作……;珠,把珍珠当作…… 6.(1)判断句,“也”表判断 (2)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判断句,“为” 表判断 (4)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多” (5)宾语前置句,“哀自” (6)被动句, “举”有被攻占之意 7.(1)六国灭亡,天下统一。蜀郡的山林被砍光了,阿房宫出现了。 (2)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怎会有龙飞起?(两层)通道跨越天空,不是雨过初晴怎会有 彩虹出现?高高低低令人迷蒙,分辨不清是西还是东。 整体感知 D [文章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 课堂互动 1.从三个方面:建筑之奇,宫女之众,珍宝之多。 ①对于建筑,文中先展开阿房宫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 歌台、舞殿之奇。 ②对于宫女,先写她们的由来,再用四组排比句写她们梳妆打扮,从而体现她们的美貌,接 着又写她们望幸而不得的凄惨生活,可以说是层层渲染,这正体现了“赋”的特点。 ③对于珍宝,先交代珍宝的由来,它们是六国君王世世代代从他们的百姓那里抢掠而来的, 珠宝倚叠如山,而秦人对它们不珍惜,视若瓦砾。足见秦朝统治者的奢靡远甚于六国。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明星荧荧”是喻体,“开妆镜也”是 本体。以璀璨闪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生动形象。“绿云扰扰,梳晓鬟 也”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渭流涨腻,弃脂水也”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说丢弃 的脂水可以使“渭流涨腻”,可以看出梳洗的宫女之多。“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也运用了 夸张的手法,写焚烧椒兰可以让“烟斜雾横”。 这四个句子字数相等,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让我们感 受到“赋”所体现出的艺术魅力,同时这样的铺排也为后文的议论做了很好的铺垫。 3.从整体结构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 做铺垫的。但是,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 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句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 排的句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 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写得繁缛冗杂,而是恰到好处。 本文并非一味铺叙,而是在铺叙中有对比,有衬托,从而造成强烈的反差,强化了作品的艺 术张力。精美绝伦、气势非凡的宫殿与“楚人一炬”后的“焦土”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宫女的“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与“有不见者,三 十六年”的悲苦命运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以巨大的心灵震撼。一句“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饱含了多么真切地同情和深刻地揭露!对比和烘托这两种手法的有机运用,讽刺了统治者的 骄奢淫逸以及他们必然灭亡的可悲下场,震撼人心,在艺术上达到了既形象生动又深刻的效 果。 问题争鸣 (观点一)项羽的做法的确大快人心。秦朝施行暴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秦朝统治 者的穷奢极欲、横征暴敛早已深恶痛绝,阿房宫正是秦朝统治者残暴统治的产物,项羽将其 一把火焚毁,的确是大快人心之举。 (观点二)项羽的做法非常野蛮。虽然阿房宫是秦朝暴政的体现,但它也是劳动人民血汗的结 晶。将其焚毁,是对人民的又一次犯罪。秦朝虽残暴,建筑却是无罪的,项羽的做法是野蛮 无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