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4-22 发布

数学(心得)之创设课堂情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数学论文之创设课堂情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 ‎ ‎ ‎  【摘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要构建优质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情境,如巧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题多变情境等,探讨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基础上,如何让学生的学业更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使得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得到体现。‎ ‎  【关键词】 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认知主体;主动探究;合作意识 ‎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反过来,有效课堂教学未必是高效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高效课堂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做到将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转向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数学知识的生成、迁移和拓展的过程,真正使学生有思维参与、课堂活动、获取知识的体验过程。认知规律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研究。只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下面从课堂教学的各种授课情境,阐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  1  巧设生活情境,发挥学生认知主体作用 ‎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欢乐与生机”.因此,数学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性,因为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指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他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成为课堂的主人。而 “人的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所以,为了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看起来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这个“加工厂”后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神奇力量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展现问题的情境,特别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性。‎ ‎  例如,在《几何概型》的新课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两个问题:‎ ‎ ‎ 创设课堂情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doc ‎ ‎ ‎ ‎ ‎ ‎ ‎ 2b48fd93199131cc620982db1061ad5e.doc (205.00 KB)‎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