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4-14 发布

数学(心得)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数学论文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  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很吃力,跟不上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较差。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关心和困惑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研究。然而,许多教师和学校领导只是简单的认为,优秀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好,是因为他们聪明好学;而难教学生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没有刻苦学习。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帮助差生提高学习成绩,就要督促和强迫他们反复阅读教科书和做大量的练习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正是这样的错误做法使学生觉得这是在惩罚他们,导致了成绩和智力发展的恶性循环。‎ ‎  笔者认为,转化差生,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才能真正有效。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观察力愈细致,反映也愈清晰,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就最有成效,本文就数学学习中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谈一些看法。‎ ‎  一、因材施教,让学困生课堂“有事做”,不要 “无事做”‎ ‎  所谓“无事做”‎ ‎,是指困难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把精力用于学习的一种状态,影响学习效率,其原因是某些学生必备的数学基础未打好,在课堂上没有或很少有适合自己的内容,还有部分学生想学习,但遇到困难后无法克服而畏惧不前,当然不排除某些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不当,造成部分学生“无事做”,不听讲,不思考,怕作业,为应付教师的检查而抄袭作业,学无所得,逐渐无兴趣,日长地久下去,成绩就愈来愈差,这部分学生就“无事做”,因而学习无兴趣可言。‎ ‎  因此,课堂教学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减轻学困生学的负担,变“无事做”为“有事做”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原有的基础有极大的依赖性,学生学不好前面的知识是不可能学好后面的知识的,如果对学生教以同一内容,讲同一例题布置同样的作业,就有部分学生听不懂而“吃不了”,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者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配备相应的课堂训练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实质性的东西,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应该针对学困生的特点,以个别对待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总是在讲,抽出时间特别关照学困生,要为他们提供独立领会教材和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做一些专为他们挑选的练习题,从而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培养学习的兴趣。‎ ‎  二、要让困难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发现真理,变“厌学”为“乐学”‎ ‎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持久,这里牵涉到学生学习数学,自我需求观念的形成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帮助困难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外力强迫下的“刻苦”,为依靠内在的学习动机,自觉的“刻苦”,从而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来发现真理,完成作业,获得乐趣。‎ ‎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一定要让他坚持达到提出的目标,独立地解答习题,教师要细心地指引他的思路,而习题被他解答出来的幸福时刻终于到来,这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和自信;应当引导理解力差和思维不敏捷的学生独立地去发现真理,发现带来的喜悦,在经过自己努力而发现的真理面前的惊异感,是智力发展的动力,是走向自我确立的一个阶梯:学生体验到了自豪感,体验到了自己对自己的尊重。‎ ‎  三、给学困生选题要”有的放矢“,不要搞”题海战术“‎ ‎  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形成能力,编拟习题的原则是符合课标的要求,使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大多能做正确为宜,可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习题,力求概念习题化,体现一定的知识点和能力上的要求,采用题组的形式让困难学生来练习,充分注意题组的梯度,控制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在习题的形式上,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练习,培养能力的练习,暴露问题的练习,可以根据需要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通过练习,使每一个困难学生都能动手动脑,获得初步的成功,进而在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知识的练习,在轻松的练习中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困难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有的会因此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讲评。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订正,然后教师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再练习,从而使学生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取得一点进步,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看到自身的价值,通过这种练习使困难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  四、要让学困生在能显示自己才能的领域内取得成功,变”课堂不学“为”积极参与“‎ ‎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表扬“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困难学生由于受到我的批评,产生了逆反心理,为了表示抗议,竟然不做我布置在黑板上的练习题,我见了心里很着急,但一时又想不出让她做练习题的法子,这时恰好她的同桌说:”你怎么不做黑板上的作业?“我急中生智地抓住这个好时机,说:”怎么不做呢?她是在思考,如果不经过思考,怎么能做正确呢?“这个学生听了我说的话后,立即就取出了练习本解题了,这样把消极对抗转化为积极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气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变”表扬少、批评多“为”多表扬、少批评“,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得到满足。‎ ‎  在课堂提问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困难学生也有答对机会,学生每答对一次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法对待学生,使困难学生有收获,能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正如心理学家盖滋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 ‎  五、转化学困生,要有耐心和信心 ‎  耐心在转化困难生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学困生往往自我教育能力较差,并不是教师一时一刻的指导就能使他们赶上来的,特别是良好学习习惯尚未形成以前,还会出现忽冷忽热的反复现象。因此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恒心,耐心开导,诲人不倦。‎ ‎  苏霍姆林斯基在对转差工作中的”耐心“是非常重视的,他指出:当学习困难生与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一起上课学习时,教师要对学困生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学生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在每一节课上,教师都应该是学困生在认知的道路上迈出哪怕是最不显著的一步,取得一点点的成绩。教师不要害怕在几个星期里,也许在几个月里,让学困生去完成跟班上大多数学生所做的难度不同的作业,就让他们去完成专门为他挑选的作业吧,并且评价他的成果。但愿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能够忍受学困生那种迟迟不能开窍的局面,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会到来。‎ ‎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牢记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既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保证学生能学好数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