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2 KB
  • 2022-09-08 发布

抗震通用规范学习札记(八)— 抗震地段

  抗震通用规范学习札记(八)— 抗震地段

  GB55002-2021之“3.1场地抗震勘察”之首条首款规定,“根据工程场址所处地段的地质环境等情况,应对地段抗震性能作出有利、一般、不利或危险的评价。”接下来的第3、4、5款从不同角度将“地段”一一展开阐述,可见“地段”在抗震通规中地位之重。

  GB50011-2010(2016年版)表4.1.1给出了划分依据,曰“地质、地形,地貌”。

表4.1.1
 

地段类别 地质、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一般地段 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的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
危险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场地类别”是可以量化的,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双参数为控制标准。  “场地”是广义的,指工程群体所在地,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的平面面积,其核心是“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

  “抗震地段”?介于广义与狭义、定性与定量之间,通俗点说“模糊”、学术点说是“概念”。历次抗震规范修编对地段划分的原则未变,采用的是列举法与排除法,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危险地段属于列举,此外皆入“一般”。

  【有利地段】指的是地震时地面无残余变形的坚硬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范围或地区,这,相对容易理解。

  【不利地段】指可能产生明显变形或地基失效的某一范围或地区。不利因素分为不利地形和不利地基两类,前者如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其影响是因为存在“鞭鞘效应”;后者考虑的液化、震陷、差异沉降。不同因素对抗震的影响不同,相应的处理方式有别。

  实践中如何把握尺度?

  “软弱土”是指场地内含有软弱土?还是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属于软弱土范围?只要多留意勘察报告,可谓五彩纷呈。《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附录A.0.1明确“场地大面积均匀分布软弱土:当场地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内土层剪切波速≦150m/s的土层厚度>15m,划分为对抗震不利地段。”一解省内勘察者编写报告之困,也给审图者提供了依据。但,合适与否,仁智互见。

  有人以GB500011-2010(2016年版)第4.1.8条及其条文说明提问:“对于不利地形的影响,陡坡、陡坎为多高?河岸、边坡边缘应为多远?…….”。对照通用规范GB55002-2021对4.1.1条的解释,答案了然:增大系数与不利地段并不简单对等。

  那么,“检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复核建筑场地高度、坡降角度和至台地边缘的距离,确定增大系数的合适取值”是谁的事?勘察?设计?审图专家估计也会各自考量。

  【危险地段】指可能产生严重的地面残余变形的某一范围或地区,从规范列举的情况看,均系不良地质作用范畴。

  以发震断裂为例,专家们考虑的发生断裂地震时与地下断裂直接相关的地表地裂位错带。而有关研究表明,当M=6.5级时有95%的断裂不会产生地表断裂断错形变,即当地震烈度仅在8度或8度以上才考虑地表位错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这些已远超出勘察的范围,勘察单位确定何其难哉。

  “地段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抗震概念设计要求——选择有利、避开不利、 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类建筑。姑且不论规范的列举法是简单列举还是完全列举,仅看颇具文学词令特色的那些修饰词,对勘察者而言确实云遮雾罩,难怪有人说,场地和地段,是场地抗震勘察之痛。

  • 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抗震通用规范学习札记(八)— 抗震地段

  GB55002-2021之“3.1场地抗震勘察”之首条首款规定,“根据工程场址所处地段的地质环境等情况,应对地段抗震性能作出有利、一般、不利或危险的评价。”接下来的第3、4、5款从不同角度将“地段”一一展开阐述,可见“地段”在抗震通规中地位之重。

  GB50011-2010(2016年版)表4.1.1给出了划分依据,曰“地质、地形,地貌”。

表4.1.1
 

地段类别 地质、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一般地段 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的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
危险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场地类别”是可以量化的,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双参数为控制标准。  “场地”是广义的,指工程群体所在地,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的平面面积,其核心是“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

  “抗震地段”?介于广义与狭义、定性与定量之间,通俗点说“模糊”、学术点说是“概念”。历次抗震规范修编对地段划分的原则未变,采用的是列举法与排除法,有利地段、不利地段、危险地段属于列举,此外皆入“一般”。

  【有利地段】指的是地震时地面无残余变形的坚硬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范围或地区,这,相对容易理解。

  【不利地段】指可能产生明显变形或地基失效的某一范围或地区。不利因素分为不利地形和不利地基两类,前者如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其影响是因为存在“鞭鞘效应”;后者考虑的液化、震陷、差异沉降。不同因素对抗震的影响不同,相应的处理方式有别。

  实践中如何把握尺度?

  “软弱土”是指场地内含有软弱土?还是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属于软弱土范围?只要多留意勘察报告,可谓五彩纷呈。《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附录A.0.1明确“场地大面积均匀分布软弱土:当场地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内土层剪切波速≦150m/s的土层厚度>15m,划分为对抗震不利地段。”一解省内勘察者编写报告之困,也给审图者提供了依据。但,合适与否,仁智互见。

  有人以GB500011-2010(2016年版)第4.1.8条及其条文说明提问:“对于不利地形的影响,陡坡、陡坎为多高?河岸、边坡边缘应为多远?…….”。对照通用规范GB55002-2021对4.1.1条的解释,答案了然:增大系数与不利地段并不简单对等。

  那么,“检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复核建筑场地高度、坡降角度和至台地边缘的距离,确定增大系数的合适取值”是谁的事?勘察?设计?审图专家估计也会各自考量。

  【危险地段】指可能产生严重的地面残余变形的某一范围或地区,从规范列举的情况看,均系不良地质作用范畴。

  以发震断裂为例,专家们考虑的发生断裂地震时与地下断裂直接相关的地表地裂位错带。而有关研究表明,当M=6.5级时有95%的断裂不会产生地表断裂断错形变,即当地震烈度仅在8度或8度以上才考虑地表位错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这些已远超出勘察的范围,勘察单位确定何其难哉。

  “地段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抗震概念设计要求——选择有利、避开不利、 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类建筑。姑且不论规范的列举法是简单列举还是完全列举,仅看颇具文学词令特色的那些修饰词,对勘察者而言确实云遮雾罩,难怪有人说,场地和地段,是场地抗震勘察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