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46 KB
  • 2021-02-26 发布

家风家训征文范文6篇与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有感会5篇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家风家训征文范文6篇与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有感会5篇 家风家训征文范文6篇 ‎【篇一】‎ 父亲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父亲给我们定的家规是:勤劳善良、勤俭节约、和睦邻里、孝顺长辈、乐观常笑……父亲说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吃苦,必须劳其体肤,才能知道生活的艰辛,珍惜一丝一缕。又说远亲不如近邻,一定要和睦邻里。还说孝顺的人命运不会差,爱笑的人命运也不会差。‎ 从小,父母就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我们。我们家有一棵很大的枣树,每到枣子成熟的时候,母亲将枣子分出许多等分,分别用小袋装好,让我和弟弟抬着,从村头送到村尾。我们家的水井是在田边挖出来的,每到腊月,父亲会清理一次井,将井内的水用木桶舀干。井底有许多泥鳅,那时我们难得吃一次荤,看到半桶泥鳅高兴得不得了。可是,父亲只给我们留了一小盆,其余的全部提到了奶奶家。‎ 母亲心灵手巧,不仅会织毛衣,还会织裤,裙和帽子。村里的姑娘媳妇都喜欢母亲编织的花样,经常来向母亲请教,母亲很耐心地教她们。每次她们来了,母亲都会寻出些零食给她们吃,有时是屋前屋后结的时令水果,有时是浸在坛中的泡菜。母亲做的泡菜非常好吃,姑娘媳妇特别喜欢,吃了还要带一份回家。从我记事起,家中总是很热闹。母亲和善待大家,大家也时常帮着母亲照顾我和弟弟妹妹。‎ 父亲喜欢看书,家中有一个大木箱子,里面有许多书,除了四大名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三字经》,《增广贤文》,还有《封神演义》,《薛刚反唐》等。每到下雪的时候,父亲都会吟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以至到了现在,只要一下雪,我就会想起这两句诗,想起诗意中的情景,从而爱上了雪。对于我和弟弟妹妹喜欢看书,父亲是欢喜的。每每围炉而坐,父亲都会鼓励我们讲故事,只要将书中的故事讲完整了,父亲都会给奖励。每年的压岁钱,也是按故事的精彩和作文的质量给多给少。‎ 八十年代初,父亲出门经商,家中条件好起来,可是,父母亲还是非常节俭。吃饭的时候,不许我们多盛,吃多少盛多少,不许浪费。衣服也只换季节和过年的时候才添。我穿了的衣服妹妹又接着穿。旧毛衣拆下来,洗一下,晒干,重新又织一件。母亲善良,每年冬天都会买些毛线,编织几顶毛线帽子,送给村里的老人。‎ 父母亲一辈子乐呵呵,笑口常开。从小到大,别说打骂,连重话都没有说过我们姊妹三个。我们家总是笑声不断。这直接影响到我们姊妹三个的择偶标准。我们找的对象脾气好,修养好。建立小家庭后,我们小家庭中也是笑声不断。我们的孩子乖巧懂事,非常孝顺。‎ 良好的家风能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姊妹三个受益匪浅。现在,我们也以身作则,将家风潜移默化,传承给我们的孩子。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更加温馨美好,让我们身边的人与我们相处如沐春风。‎ 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家风。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好的家风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一笔财富。‎ ‎【篇二】‎ 想起父亲,我的眼泪就会不听话地流下来。泪眼朦胧中,又会想起父亲那黑瘦的面孔,想起小时候自己睡觉不老实掉在地上,摔疼想哭时,那个迅速把我抱在怀里的宽大的胸膛;想起每个下雨天骑自行车上学前,父亲那“小心点,路滑,遇到有车时就躲一躲,别把衣服溅上水”的亲切叮咛;想起开始上班,自己什么也不会被领导批评、同事嘲笑时,是父亲在家里一次次地让我练课,还有“没事的,我丫头一定行”的温情鼓励;想起要结婚时,自己心里忐忑,爸爸拍着我肩膀说:“姑娘你年纪小,去了人家,一定好好过,遇事多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要孝顺,要善良。不过也别受气,不行就回来,这是你永远的家……”‎ 幼小的年纪,我亲眼见到父亲和母亲是怎样尽心奉养长辈,怎样精心伺候瘫痪三年的奶奶:那时家里不富裕,大米白面少,所以每顿饭都是给爷爷奶奶吃细粮。爷爷生活舒心,活到80岁安然逝去,父亲仍觉悲伤难抑,守灵痛哭。几年后奶奶瘫痪,都是父母住在奶奶屋里,贴身照顾,不分黑夜白天,我知道那几年父母没睡过一个整宿觉,可父亲始终对奶奶和颜悦色,从没有过一点埋怨,一点也不耐烦。天气好就抱奶奶到外面晒太阳、陪伴说话。每天都要给奶奶做她爱吃的饭菜。衣服被褥都是两三天一换洗,大小便都是抱到父亲特制的“马桶”上,不让沾到身上。所以,奶奶瘫痪几年,即使是冬天屋子里空气不流通,也闻不到一点异味,夏天,奶奶身上也不会有一点痱子和褥疮。‎ 父亲年轻时也做过教师,他总说:“教学是最幸福也最认真,一点都马虎不得的事。就和种庄稼是一样的,种庄稼需要精心伺弄,播种、施肥、浇水,一样少不得,偷了懒的庄稼人,种出来的苗看着和别人的苗一样,最后收的粮食可不一样多。教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精心教育,抓住一点一滴的教育时机。要知道,你班里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啊。所以,你对工作必须全心全意,对学生必须尽心尽力。”‎ 父亲患肝癌晚期的那段日子,正好有教学能手比赛,当时自己哪有什么心情去参赛。父亲知道了,无论如何也要让我去参赛,还说:“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你不能因为这个影响了工作。以后,也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得清清楚楚,不要把工作的情绪带到家里,更不要让生活的情绪影响工作。你的工作和别人不一样,教育孩子像伺候庄稼,一天糊弄不得,每一天,每一件小事,那都是关系孩子一生的大事。你要是能评上教学能手,才说明你能在教育行业立住足,以后也不会误人子弟,我也就放心了。”‎ 我知道,父亲对我的工作一直放心不下,因为我参加工作时年龄小,学历低,这几年来一直不是很顺利。为了父亲,我决定参加教学能手比赛。白天工作,早晚回家照顾父亲,剩下的时间就只有等孩子睡着的午夜复习备赛。可那段日子却是我最努力、最认真的日子,为了让父亲放心。我练习把小学语文所有的课文一课课地进行设计,试讲,反思,再设计。在父亲去世那天,我终于在中心校连续三次的评比中脱颖而出,那天晚上,父亲等我到八九点钟,才得知消息,笑着闭上了眼睛。等到正式参加旗级教学比赛,抽到讲课那天,正是父亲烧五七,丈夫说:“不用回来,有我呢!你把教学能手给爸爸拿回来就行!”我只说了声好,挂了电话,却走到厕所里,忍不住大声哭出来,哭完后,擦干眼泪,去赛课。我知道,这是父亲希望的,我知道,拿到这教学能手的称号,最能让父亲放心也是给父亲最好的祭奠。‎ 后来,我向父亲希望的那样,无论什么时候,都全心全意对待工作,尽心尽力的教育每一个学生,从不敢有一点马虎。渐渐地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们的肯定和家长们的认可,看到孩子们成人成才,我真的感受到了做教师的幸福。我像父亲一样,努力地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爱家人,敬长辈。后来的后来,儿子渐渐长大,每次吃好吃的总要让他的奶奶先吃,做什么决定事先总和我们商量,遇到任何事总爱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他开朗阳光,热情地对待身边人,大大咧咧,没和朋友计较过得失,他开开心地长大了。‎ 父亲辛劳奔波一生,家中没有存款,没有贵重物品,但他留给我们孝顺和尽职尽责的家风,却是我们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篇三】‎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冲破云层,透过窗子,照到床的一角时,昨夜读书到很晚的田倚桐强迫自己坐了起来。爷爷、父母工作很累,尚在熟睡之中,可不能惊扰他们!‎ 按着假期计划,她今天得去书城读书。洗漱完毕,把拖鞋整齐地摆到鞋架底层,将一张字条压在客厅的茶几上,然后轻轻带上门,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 时间还早,她决定先去吃一点早餐。来到以往常去的一家餐厅,点了一碗粥,一块面点,一碟小菜。当饭菜上桌的时候,她轻轻点头向服务员阿姨致谢,而后便安静地用起餐来。吃罢早餐,田倚桐又细心地将碗碟摞在一处,把用过的餐巾扔进垃圾桶内。‎ 黄色的安全线外,田倚桐静静地排队候车。上车后看到乘客很多,她就自觉地站在一个靠后的位置,不挡住准备下车的人通行。‎ 到了书城,她轻轻走进门去,把一本上次没看完的书从书架上轻轻捧下来,躲到一个偏僻的角落,静静地阅读――这样一个读着书的女孩是多么美丽啊!‎ 爸爸喜欢读书,妈妈也喜欢读书。其实,这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阅读了——是妈妈的读书声一直伴着她。成长中,田倚桐的记忆逐渐清晰,而清晰的记忆里,似乎只有书和爸爸妈妈的读书声,进而是自己的读书声。书和读书的声音包围着她,浸泡着她。《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史记》、《红楼梦》、《红与黑》,还有朱自清的、沈从文的、鲁迅的……十多岁的孩子,读得书太多了,多少成人都会汗颜!她刚刚上幼儿园的弟弟也能背下300多首诗呢。‎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读书不多的爷爷把家里的两个酒柜改造变成了书柜。爸爸、妈妈外出归来,带给自己更多的,不是玩具,也不是食品,而是各类书籍。她的家里,到处都是书,一向爱整洁的妈妈,看着屋子里东一本西一本的书,看着专心致志读书的一双儿女,无奈而欣慰地笑着。‎ 一本摊开的笔记本的扉页上,工整地书写着妈妈对田倚桐说过的一番话:“我们是中国人,汉字是一种很美的文字。咬字归音、气息连贯的发声方式又使它成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读出来,读好它,本身就是一种教养。”‎ 书读得久了,就渐渐地走进了生命。读书使田倚桐温文尔雅,才情盈溢。缕缕书香的浸染中,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田倚桐始终是驰誉校园内外的主持人、演讲高手和备受师生喜爱的小明星、公众人物。家里节日聚会,少不了要让田倚桐背上一段书给大家听。‎ 田倚桐的作文这样写:一个人行走着,会留下一串气味,香香的气味,你可知道,这气味是她们身上特有的味道,这种味道的名字叫做教养。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这种教养便会成为一个人最好的名字。那么,读书吧!‎ 在田倚桐的家里,这样的画面美得让人心醉——爸爸妈妈的目光里,文静的田倚桐专心地读书,她的后面,年仅4岁的弟弟,也学着姐姐的样子,小手捧着一本大大的书,温暖的灯光……‎ 替天下儿女尽孝,为社会家庭解忧。‎ 下岗失业的磨折,千寻百觅的探索。倾尽家财后,赤峰市第一家个人出资创办的养老机构应运而生。‎ ‎16年中,上千位老人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深深感受到一位平凡女性的大爱真情——‎ ‎【篇四】‎ 姥姥爱笑,她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笑着,她更面对生活的苦、生活的难微笑着,纵使生活无比艰辛,姥姥的笑容——依旧……‎ 姥姥有一张古铜色的脸,脸上的皱纹就像池塘里徘徊的水波,而那击起水波的一块块巨石,便是岁月!姥姥、姥爷是地方农民,种植大棚,常年在塑料布钢筋的包裹下,与瓜果虫打交道。‎ 姥姥播种时,长长的几条棚,需要一寸一寸地松土,侍弄起来特慢,特艰难,往往马不停蹄地挖了一天,也只松好了一两个棚子的土,松完土后要播种、铺地膜等,上上下下的一年过去了四分之一,我问正在起棚帘的姥姥累不累,她就又笑起来,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也复苏了春意,高兴道:“不累!看着种子播下去,我就放心啦。”等到半夜她的腰却是疼得无法入睡,只能服用止痛药来止疼。‎ 过了浸满汗水的夏季,山上的玉米成熟了,姥姥只好暂时放下大棚的活计,上山收棒子了。瑟瑟的秋风,拍打在姥姥更加苍老的面颊上,姥姥又笑了起来,笑那饱满的玉米,笑那几十亩丰收的玉米田。崎岖的山地上,比姥姥还高大的玉米杆却故意与姥姥作对似的,根扎得那么牢固,不用出全身力气休想割断,那时已五十多岁的姥姥力气已大不如前,精力也无年轻时旺盛了。割了半亩地就已把衣服湿了个透,但她还是笑着,说:“咱家棒子长得真好,秧子真壮!”那张比同龄人老很多的面颊笑起来是那么可爱,那么慈祥,深深地皱纹也笑了起来,笑了起来……‎ 而这灿烂的笑容,却也无法拒绝命运的折磨与考验。‎ 一天,姥姥正在大棚拔草,却突然晕倒了过去。我们下午五点从锦山出发,急促赶去。结果是脑出血,原因有两点——一是常年接触农药化学物质,二是血压过高过度劳累。而在元宝山医院无法医治,舅舅和妈妈不惜花出全部积蓄,为姥姥治病。而在姥姥晕迷的两天两夜,我和妈妈都成了泪人,而姥姥那灰白的、皱皱巴巴的脸上,却还挂着浅浅的微笑。手术需要从腿动脉血管导入金属丝堵住脑动脉出血处,风险是极大的,而为了保命,只好与死神赌一把了。‎ 从手术室出来,姥姥的手术成功了,所有家属无一不落泪,姥姥醒后看到我们又笑了,吃着我喂给她的小米粥,说道:“我这算是在鬼门关走了一趟,也见了一回阎王了。”那笑容依旧慈祥,却充满了坚强,变得深邃。姥姥的话让一病房的人破涕为笑,她却微笑着凝视着窗外的天空,眺望生命的光明。‎ 是啊,姥姥爱笑,她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微笑,她也对着那艰难的生活、多舛的命运微笑着。‎ 纵使生活无比艰辛,姥姥的笑容,依旧依旧……‎ ‎【篇五】‎ 良好的家风就是一本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 在我的家庭中,外公既是家风的传递和创新者,更是我的崇拜者。他不苟言笑,却爱书如命,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有很多书籍,随处可见,且摆放有序。随意拿起一本,都会看到外公圈圈点点做的标注,一些生僻字还工工整整地做了注音和注释,让我这个学生看了自叹不如。‎ 外公常常教导我说:“人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从小到大,他总是身体力行影响着我、感染着我、鼓舞着我。他要求我多读书,读好书,教我怎样读书,怎样制订阅读计划,怎样做读书笔记,还教我如何写格律诗词。渐渐地,我也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学习之余,还开始创作属于我的原创小说和诗歌。‎ 阅读是我最大的爱好,也是我最大的乐趣。一天不读书丢了魂似的,心里空荡荡。每次去外公家里,一进门我就会直接扎进外公的书房,开始一本一本地阅读。先是读外公写的书,从2010年的《润雨春歌》,到2013年的《润雨春歌(续)》,再到2017年的《霖声》等诗集。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外公对党的初心,对祖国壮丽山河、家乡故土、田园生活的热爱。临走时还不忘蹭上几本外公精挑细选的书,为我的书架增添几分荣光。‎ 外公的勤奋更是让我倍受感动。他利用工作之余,不忘学习、探讨格律诗词创作。短短几年,部分诗词作品先后在《赤峰诗词》、《红山诗词》、《松山诗词》、《长白山诗词》、《紫塞吟坛》、《嵩山诗苑》、《太白楼诗词》、《诗词月刊》、中华诗词文库《内蒙古诗词卷》等20余家诗刊上发表(收录)。有4首诗词作品选入《2010年中华民间文化记忆作品选集》并荣获金奖。看着那堆积如山的诗稿,我开始怀疑外公就是传说中那个地地道道的“老才主”。‎ 在外公影响下,我每天坚持晨起读书,不仅学会了自学自律,更懂得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井然有序,学习才有成就。翻阅着从一年级到现在所获得的200多张大大小小的奖状,再看看连续两届荣获的“书香家庭”牌匾,我有说不出的幸福感。因为读书如春雨般滋养着我,让我更加自信、更加聪明、更加睿智;因为自律,让我更加懂得学习在生命中的意义!‎ 家风如霖,恩泽后辈,我要把这春夜喜雨般的家风传承下去!‎ ‎【篇六】‎ 住在玉龙街道成龙家园的李莲花老人,育有四女两男,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可谓是步履维艰。李莲花老人一人承担起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务,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凡是能用得上的东西都让它各尽所能、物有所值。就连装米装面的布袋子,也都把它洗净晾干,拿来做孩子们棉衣棉裤的内里儿。一件衣服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穿……就是这样,她的六个子女总能有衣穿。家里十几口人,也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李莲花老人总是能想办法解决。节俭,责任,担当,奉献,是李莲花老人在艰苦岁月里养成的品质,在这个家庭里流传至今。‎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她情绪高昂地加入到为人民志愿军做鞋、做鞋垫的队伍中,把家里不多的布料、鞋料都用来支援前线。李莲花告诉孩子们:“支援前线光荣,宁可咱们打赤脚,也不能让战士没鞋穿。你们就穿大姐大哥穿剩的吧。”‎ 后来,李莲花成了所在街道的妇联主任。不怎么识字的她,全凭眼看脑记,天天东家跑西家转,每家的大事小情她都记挂于心,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很快就成为居民称赞的“活档案”。李莲花在工作期间曾协助公安部门破获过发生在辖区的刑事案件,受到过表奖。‎ 在89岁的老党员李莲花的日程里,有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那就是每月向党组织按时缴纳党费。因为年事渐高、行走不便,每逢此时,她就提早指定自己的某一位儿孙为自己代缴。久而久之,为老人代缴党费就成为全家人比娶亲嫁女都重要的头等大事,也是全家人每月必修的党课。‎ 怀感恩之心,倡报效之行,身教胜于言教。1953年入党的李莲花始终对党、对国家怀有深厚的感情。虽然没念过多少书,在如何报效国家、怎样奉献社会上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却以无声无息、盈溢真情的行动,影响教育了孩子们几十年。‎ 每逢年节,远道的小字辈们会陆陆续续回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边,李莲花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总会挂满幸福的笑容。她最爱听的就是谁工作上有长进受表扬了,谁的孩子成绩好考满分了。一旦听到谁在工作上没长进、不争气,孩子学习不上进,她就会撂下脸来,急得不行,那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足以令后辈儿孙望而生畏。由此,诸多后辈知道了回报、孝敬老人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懈努力、做好自己。‎ 现在,李莲花的六个子女早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其中有从政的、有经商的、有企业工人、有人民教师。而孙辈们,更是出息的不得了,有当飞行员的、有从事金融的、有搞工程的,还有留学回国后从事技术研发的,个个知好歹,懂感恩,勤奋上进,精气神十足。‎ 李莲花老人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人们,优良的家风一旦形成,就会让子孙后辈受益无穷。‎ 家风似玉,连城之璧;家风若字,翰墨留香。‎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有感会5篇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有感会5篇 ‎【篇一】‎ 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概括了党和国家13个方面制度的显著优势。向新时代跨步,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全体党员干部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共同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进。‎ 展望未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建立服务型政府,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迈入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坚持做好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惠及14亿人民的社会主义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 ‎2020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表明,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共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实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学习两会精神,要实事求是,不忘初心。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才能践行使命。作为基层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篇二】‎ 正所谓“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必须通过制度优化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近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无疑是在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关键一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更加自信、更加坚定,相信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通过“中国之制”点亮“中国之治”!‎ ‎“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在中华大地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震古烁今的成就。制度体系建设具有稳定性、全局性和长远性,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唯有不断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形成合力,体现出我国制度优势。‎ ‎“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保障。“善制”并不等同于“善治”,必须确保各方面制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强大保障,进而不断开创“中国之治”的新境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必须“依制而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设计得再完善,规划得再先进,思虑得再周全,若将制度束之高阁不加以落实,终究无法发挥先进制度的优越性,更无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发展现有制度体系。必须让制度得以落实,在实践中完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丰富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落实,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实效。‎ ‎“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优势。“中国之治”的独有魅力在于我国制度体系的强大优势。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要把握好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要素,协调好各方的领导作用,不断提升现有制度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与适用性,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二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我国制度体系建设深深根植与人民,热爱人民、尊崇人民、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人民观”。精准扶贫、税收改革、生态建设、医疗保障……各个政策和制度的落地体现着现有制度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用“中国之制”点亮“中国之治”的绚丽光彩。‎ ‎【篇三】‎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势在必行。把“中国之制”多方位、全方面的显著优势转化运用到新时代“中国之治”中去,修“敢斗争”之气、修“能斗争”之筋、修“会斗争”之膜,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修“敢斗争”之气,在思想上合心。制度创新激活改革内生动力,制度意识旗帜鲜明指导国家治理之路永不封闭、僵化。筑牢“敢斗争”思想制高点,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是锻造“烈火真金”的驱动力和向心力。要“居危”斗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去破难题、通阻滞,走深踩实、迎难而上,力求改变现状、引领时代。要“居安”斗争,增强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能力,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和忧患意识去实践“日三省”的惕厉之心,防范风险、永葆本色,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修“能斗争”之筋,在行动上合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检验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担当有为的有力佐证。要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踩上点、把准脉,用实绩发展给制度良好支撑。要深入基层、一线中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本领、学用相长,转化为积极投身于各项重大斗争中的实践锻炼。我们党始终秉持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以更改更强能力去适应应对风险挑战。要常打“预防针”,统一现实任务和未来方向,切莫唱高调、喊口号,自加压力、转变作风,对照目标、逐条落实。‎ 修“会斗争”之膜,在落实上合力。治理能力的不断增强是始终秉持“党指哪打哪”的初心使命所在,彰显斗争艺术的标尺化、科学化、智慧化。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人民”评判上,实事求是、知行合一,让制度意识高位引领“一盘棋”,切实解决所忧所急。要有“解剖麻雀”的全局观和“釜底抽薪”的执行力,观全貌、知根底,在改革中把握“时度效”,科学预判风险和结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谋求合作、力求共赢。要“开门”治理,为解决难题“扩路子”,为现有状态“保位置”,精准落实、争先创优,出实效、有突破。‎ ‎【篇四】‎ 近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新时期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连日来,全国各地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反响热烈。但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还有少数基层党员干部认为“中国之治”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离自己很遥远,是上级领导干部研究的事,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所以存在这种消极落后的思想,归根到底就是对“中国之治”认识不到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缺乏自信。‎ ‎“中国之治”充分诠释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理念,对党员干部而言,“中国之治”就如同是一幅新画卷,需要我们共同拿起画笔去勾勒描绘,去开辟新境界;更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忠诚干净担当”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求真务实让人民更加满意,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凸显优越性。因此,描绘“中国之治”新画卷,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每位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懂弄通做实,立足本职从我做起,全力奔跑从现在做起,念好“情勤清”“三字经”,描绘“中国之治”新画卷。‎ ‎“情到深处自然浓”,用“情”让人民满意,为描绘“中国之治”新画卷奠好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我们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更谈不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今,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但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回想我们党一路走来,其间没有哪一项成就不是依靠人民群众去获取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和作风,也是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重要基础力量。古诗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反映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内涵,又体现了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情厚意。因此,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须用心付出,用情投入,虚心拜人民为师,让人民群众的一举一动都融入到自己的感情之中。长此以往,“情到深处自然浓”,便能用“情”让人民满意,为描绘“中国之治”新画卷奠好基。‎ ‎“业精于勤荒于嬉”,用“勤”让人民满意,为描绘“中国之治”新画卷铺好路。“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和“嬉”是条件,“精”和“荒”是结果。人只要勤奋就会成功,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岗位,都要始终如一当好人民的勤务员。要知道,让人民满意没有捷径,唯有以“勤”为径,以“苦”作舟,方能为人民满意铺好路,描绘“中国之治”新画卷同样如此。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不用“勤”至深。“勤”就像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可以促进学业的发展,可以促使美好愿望得以实现。反之,“嬉”就像一种腐蚀剂,它使有志者变得消沉,使聪明者变得愚蠢,使大有希望者变得无所作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因此,广大党员干部描绘“中国之治”新画卷须“勤”字当头,勤政务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正情系人民、心系人民,从思想上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行动上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急民众之所急、忧民众之有忧、解民众之所惑、帮民众之所难,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 ‎“但得官清吏不横”,用“清”不负人民的期盼,让“中国之治”新画卷焕然一新。古人云:“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意指只要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就可以让人民满意,得到人民拥护。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理当依法履行公职,而廉洁是做人的底线,清正是立身之根本。同时,廉洁自律也是人民群众评价党员干部是否满意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新时期,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发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号召下,各级党员干部更要强化“心中有戒”,深刻明白该做的事,虽小也要一丝不苟地做好,不该做的事,虽小也坚决不能有所涉足,真正做到有权不任性,小事不小看。试想,党员干部若自身不“干净”,如何去描绘“中国之治”新画卷?一个廉洁底线都守不住的党员干部,又如何能让“中国之治”新画卷焕然一新呢?“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要想在“民意闲谈中”留下清气满乾坤,廉洁是基石;要想永葆“中国之治”新画卷的先进性与纯洁性,须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要为“中国之治”添砖加瓦,须严以律己,廉洁务实,用“清”不负党和人民的期盼。‎ ‎“中国之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中国之治”需要“中国之智”,更需要每位党员干部念好“情勤清”“三字经”。只要我们把“中国之治”当作是一种理想孜孜以求,当作是一种使命砥砺前行,坚持用“情”为“中国之治”奠好基,用“勤”为“中国之治”铺好路,用“清”不负人民的期盼,就能描绘出“中国之治”新画卷,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迈向民族复兴的未来!‎ ‎【篇五】‎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思想指引、理论指导、制度保障。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万众瞩目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成功开辟了“中国之治”新境界。下面,笔者将从三个维度来阐释“中国之治”的内涵。‎ 历史的维度——党和人民群众在斗争实践中检验得来的“人间正道”‎ ‎70年筚路蓝缕,70年正道沧桑。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如今的举世瞩目、繁荣昌盛、走向复兴,我们党扛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开拓前行,走出了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之治”既不是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衍生品”,也不是外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舶来品”,更不是西方现代治理模式的“复制品”,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当前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毫不动摇地坚守这条“人间正道”。‎ 制度的维度——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密码图谱”‎ 制度是建党之基、立国之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国家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伟大成就。而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重大政治问题,第一次凝练概括了以党的领导制度为统领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制度图谱,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证。‎ 世界的维度——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经过70年的发展尤其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的治理。一个个重大举措,一项项重大活动,一个个扎实成绩,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增长引擎,让全世界赞美“中国奇迹”、钦佩“中国力量”、倾听“中国声音”、惊叹“中国速度”。从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到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作为国际形势的稳定之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提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治国理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登高又望远,行进在“中国之治”的新征程上,唯有时刻铭记、始终坚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不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复兴号”巨轮才能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