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4-04-10 发布

其他(心得)之积极情感—德育教育的命脉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其他论文之积极情感—德育教育的命脉 ‎ ‎  宝鸡市渭滨区相家庄中学   张洋 ‎  [摘要]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道德惟有落实在人心,才能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实践。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只有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获得真正的认知,并把自己的认识充分运用到自我实践中去,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德育教育的春风才能吹进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呢?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做了阐述。‎ ‎  [关键词]  情感;情感教育;积极情感教育; 教师 ‎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内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冷苦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道德惟有落实在人心,才能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实践。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情感如春风化雨,有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里去,体会学生的真切感受,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踏准学生生命的节拍,真正视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  心理学中讲到: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它与学习的动机、认知的兴趣、意志品质以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思维、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通过讲授专业、高深的心理知识、道德意识使学生获得认识,而只能采用“寓教于教”的方法,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获得真正的认知,并能把自己的认识充分运用到自我实践中去,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可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显的尤为重要。‎ ‎  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传道、授业、解惑”‎ 的角色,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关系。因此,学生就很少学会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获得知识,教师在掌握知识、教授技能、传播道德等方面占主导地位。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等各种先进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学生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渠道逐渐增多,但教师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的职能状况并未改变。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技能的教授者、道德的传播者,他同时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同伴、教学活动的中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各种方式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积极地求索。‎ ‎  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  一、“尊重和爱”--积极情感教育的源动力 ‎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教育者尊重和爱每一个学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激发学生情感积极性的源动力。‎ ‎  1、尊重学生,不但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理解和尊重他们正当的愿望和合理的要求,对学生的弱点和错误言行,不要训斥,更不要讽刺、挖苦,应以平等、友善的态度进行引导、启发、纠正。更重要的是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和独特价值。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惩罚他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 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毋庸置疑,尊重学生往往是一种教育的力量,会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长期以来,我们可能习惯给一些有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了一些“坏”帽子:“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等,随意贴上“坏学生”的标志,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应当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和证明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和独特的价值。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孩子们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量可能的尊重每个人。”让我们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  2、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写到:“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敢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 读到这儿我不禁感慨: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不是理解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的深深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爱是一种信号,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真诚地关心和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爱的人际关系和气氛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成长与陶冶,才会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潜能;才会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用爱去教会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爱,学会付出爱,用爱创造爱,用爱去“铸人铸魂”,把爱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幸福的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之中!‎ ‎  二、“示范与引导”--积极情感教育的推动力 ‎  示范与引导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以自身的积极情感素养、态度和教育行为给学生的情感发展以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众所周知,教师自己的情感和教育行为方式是影响学生情感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应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语言影响、引导学生的情感积极健康地发展。‎ ‎  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情绪。不良情绪人皆有之,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是影响学生和自己心理健康,影响教育过程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努力自觉地做到不把任何不健康的情绪带进教室。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监控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能经常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教育学生。例如:你若微笑面对学生,则教学过程会更顺利,效果也会更明显。‎ ‎  2、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积极情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和生活中养成的情感品质和情感的发展表达及处理方式。教师的情感素养,通过平时与学生的接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发展,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情感榜样。因此,教师应努力培养良好的情感素养,特别是要养成自己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富有进取和创新精神,尊重科学和真理,热爱祖国和人民,富有责任感,具有开朗的性格和较高的审美情操等,并具有善于表达情感感染学生的能力,是自己成为学生精神上的榜样。‎ ‎  3、教师要善于在教育过程中运用自己积极情感态度和引导学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教育内容、要求和情境恰当地运用自己的积极情感,优化整合教育过程中多种情感教育因素的影响,是教育过程更具有情感感染力。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的语言、行为中发现学生的不良情感产生的原因,及时对学生的不良情感进行引导,而不能用消极的情感态度和教育方法去压抑、扭曲学生的情感。‎ ‎  三、“情境中体验”--积极情感教育的影响力 ‎  体验指教师创设情境,但必须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为中介,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发展自己的情感,未成年孩子心理与成人不同,情感的发展和培养较认知过程更为复杂。因为它不可能由外部的直接灌输而获得,必须通过自己参与实践活动来内心体验。因此,积极情感教育关键是通过组织参与实践活动设置激发学生体验的教育情境。让他们接受新事物时,要注意情境的创设,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概念性的讲述与具体的范例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并能转化为自己本身的东西。‎ ‎  1、情感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并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在对已有情感再体验中得到升华。例如:在班集体中,教师可以用集体的荣誉感,来创设积极向上的良好情境。一个良好的集体,会凝聚着一种活泼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力量。教师就可以利用这良好的力量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的教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举行形式多样的班会、少先队中队会活动以及一些兴趣活动等等,让学生切实感到在班集体中有着积极奋进的力量。‎ ‎  2、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创造让学生交流自己情感体验的机会。通过相互交流和引导,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积极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引导和发展。例如: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身边人和事,及时进行积极情感的激发。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劳动》课以及《心理导向》课中,讲述了不少用有关道德、品德方面的内容和道理,学生们普遍认为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而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教师就要联系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互相交流情感体验,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还可利用优秀的影视节目片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影视节目最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接受,观看有益身心的影视节目,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  3、指导学生丰富和创造自己的情感生活。要让学生意识到情感的发展和培养必须通过自己参与的活动自我体验,从而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和创造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的习惯。通过参与各种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主动发展自己的情感。学习实践是学生积极情感的源泉,也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最终目的地。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让他们从自身树立起是非观,培养辨别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和情感,规范自身的言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实践中,通过勤奋的努力、克服困难,能够培养其乐观精神,从而逐步感受到“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在劳动实践中,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从而可以让其切身感到--“劳动最光荣”的意义;在班集体的活动实践中,能够让学生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逐步形成--“我是集体的一员”,“我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奉献精神。‎ ‎  其实,平时我们常说的“知、情、意、行”,重点在于“行”‎ ‎,而“行”又必然要有“情”作为保证。由此看来,积极情感与教学实际和学习实践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成就的大小与情感因素所起的作用要比智商对此所起的作用要大的多。情感可以鼓励思维,使思维能力获得超常发挥。积极的情感是德育工作的命脉, 教师只有认真把握积极情感教育的尺度,才能使学生的情感素质得到发展,使德育的春风吹进每个成长中的孩子的内心深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