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0 KB
  • 2024-03-30 发布

2020关于档案方面的论文六篇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20关于档案方面的论文六篇 ‎【篇一】‎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曾强调“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一些人却少了些对历史的敬畏,多了份对历史的揶揄,把历史当作“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或是对史实置若罔闻,偷换概念,混淆认知,以虚无主义消解我们的信仰根基;或是随意编造、胡乱拼接、大搞穿越,以娱乐至死的精神模糊我们的理性认知;或是投市场所好、抓眼球之需,消费历史事实中的只言片语,终达到“解构主流”“重构历史”的目的。‎ 我们档案部门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是接触历史本真最近的部门之一,在档案开发和利用中要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档案信息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档案在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中的独特作用,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重要指示。‎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就是要敬畏档案中的历史。《正气歌》中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说的就是兰台史官秉笔直书不改初衷,在书于竹帛之际弘扬天地正气。档案是最原始的记录,也是最直白的表述,穷尽事理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正如鲁迅所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敬畏档案中的历史就是不掩盖和歪曲过去,既对过去的辉煌充满敬意也不忘教训、不否认弯路,廓清真相、正本清源、以正视听,让历史成为推动进步的力量。‎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就是要坚守档案中的记忆。档案承载着人类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铭记档案中的记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要通过档案中保存的历史凝聚共同的民族记忆,唤起我们对民族根源的认同与归依,追溯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打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更加坚定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就是要在档案开发中坚持正确历史观。坚持“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利用开发档案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九分证据,也不说十分话。善于用档案史实说话,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彻底揭穿好事者编造的历史谎言,还原历史真相、捍卫社会正义、追求事实真理、壮大主流声音。‎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更是我们档案部门理应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篇二】‎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发展如日中天。纵观电子商务的全流程,从进货、存储、配货到发货均已实现信息化,唯独会计档案始终没有进入信息高速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财务会计领域,以会计凭证、账本和报表为载体的会计档案呈几何级数增长。特别是不少企业为应对日益增大的风险而采取了财务共享模式,财务会计工作由分散走向集中,以前分散的会计档案全部集中至区域中心,因此,财务共享中心的纸质档案管理不堪重负。尽管大多数企业均实行了会计核算电子化,但由于原《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一硬性规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负担。在此背景下,财政部于2013年12月6日出台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其中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质资料;第四十一条也规定,企业获得的需要外部单位或者个人证明的原始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质资料。‎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出台后,会计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给归档带来巨大压力。如何保证电子文件规范管理,使之具有纸质档案的属性,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2012年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林业局、旅游局、邮政局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二条专门提出“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会计档案电子化试点工作。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修订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研究完善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制度,推进会计电子档案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会计电子档案在电子商务领域会计信息数据管理、利用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电子商务领域会计信息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专门要求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逐步推行电子发票和电子会计档案,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 电子档案管理新政策陆续出台 根据国家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新要求,国家档案局出台了多项政策,落实有关要求。‎ 一是出台了《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有关管理环节进行了细化;对企业开展电子文件管理方案的策划和制定明确了方向。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真实性、长期性两大难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第一次对元数据捕获节点规划提出了要求。‎ 二是新修订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与原办法相比,有11处比较大的修改,最主要的是明确了会计电子档案管理要求,增加了会计档案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管理要求,完善了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接收和鉴定销毁的程序与要求。‎ 三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对电子文件管理提出新的目标和思路。2016年4月,《全国档案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及实施计划。即“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水平;明确各类业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电子档案的构成要求;加强对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管理,通过推进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促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文件归档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信用、交通、医疗等相关领域的电子数据归档,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在有条件的部门开展电子档案单套制。”‎ 新政策实施带来系列显著效果 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新政策实施后,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效果。‎ ‎《指南》使企业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了一个系统的依据,很多企业据此着手深入推进此项工作;解决了企业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难题,对推进《管理办法》的实施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指南》中的许多内容具有较好的规范作用,为下一步出台有关标准规范奠定了基础。另外,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还将《指南》转发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文件管理协调机构。‎ ‎《管理办法》实施后,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据了解,某通信企业实行账簿、内部凭证、银行回单的电子化管理后,初步测算每年可节省纸张133万张,节省成本约100万元,节约会计资料打印的耗材成本200万元,节省固定资产及库房成本210万元;某保险公司实行账本、记账凭证、发票、银行回单等电子化管理后,每年节约纸张1亿张,节约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打印成本、装订成本、人工成本等数千万元,档案管理效能显著增强;又如,某电信企业在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后,实行账本、凭证等无纸化管理,会计档案产生总量降低60%,仅会计档案管理费每年节约1000万元,会计人员工作效率成倍提高。这些实际案例表明档案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关键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这些关键技术包括业务系统形成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的确定,电子文件归档存储格式的选择,元数据的确定,真实性、长期性保障,同一文件存在不同载体的处理方法,符合档案管理的业务系统建设等,这些实际问题都有了突破,真正打通了企业各项业务信息化建设中的“最后一公里”。‎ 由于会计档案记录着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档案,在审计、纪检、风险管控、内部控制、内外部监督等工作中利用率高,对真实性要求高,会计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具有较好的推广和示范作用,相关做法可推广复制到其他类型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上,由此提升了全社会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意识。‎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文化,因其显著特色与深厚内涵,引人探知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档案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建设好档案文化,注重特色是其关键。‎ 认识档案文化的独特韵味 档案文化因其所依附档案资源的珍贵和独有,使其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占有不可替代一席。档案文化立足博大之馆藏,雄厚的资源优势不言而喻;档案文化扎根原始档案资料,原始、真实又让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独具的原始性是档案文化最具吸引力之处,可靠的真实性是公众最为看重的地方。原汁原味的还原历史,“回放”过去,是档案文化得以“立身”的重要因素。例如,央视百家讲坛之所以广受好评,靠的就是真材实料,原始与真实并存的档案文化成就了易中天《品三国》的豪气、蒙曼《大隋风云》的精彩,而这些名人身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道鲜明的“档案文化标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空前繁荣。档案文化要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凸显原始性与真实性这一特色,通过科学开发,彰显个性,使其独树一帜,硕果累累;建设档案文化要立足档案,增强文化自信,全力以赴,打出品牌,形成带动效应。‎ 档案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树的重要枝干,与其他文化同根连枝,一脉相承。档案文化不是空谷幽兰,不能孤芳自赏,不能游走于中华文化之外。关门搞文化,只面向和服务于机关、团体,脱离基层群众,高高在上,就会因少了些地气、人气,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档案文化只有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文化的长处,利用好现代科技优势、资源平台,档案文化的大发展才能事半功倍。例如,新华社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献礼,拍摄制作了《红色气质》,这是利用中国照片档案馆的馆藏历史照片,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精心制作的一部微电影,作品充分整合开发档案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实现了档案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的有机融合,生动展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风采。‎ 发展档案文化要善为力行 传承好、建设好档案文化需要制度设计,法规保障,科学筹划,有序实施;需要档案人善为力行。‎ 善为,就是要有规划、有设计、有措施、有办法;深挖资源,搞系统开发,不急功近利;在发展档案文化时,不搞一蹴而就,要科学有序发展,在深处做文章、下功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较浅层面上。力行,就是脚踏实地去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大胆向前,开拓进取,不畏首畏尾;不要守着档案宝藏,望洋兴叹。面对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难题,要想办法,关键是要有行动,勇往直前,通过真抓实干,用实际行动保护好、弘扬好档案文化,点“档”成金,把档案馆、档案库变成“金馆”“金库”。‎ 善为力行,就是善于“动脑筋”,勤于“有行动”;就是积极围绕中心大局,有效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在管好档、守好史的同时,用好用活档案资源这个宝藏。例如,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社科院历史所于去年10月签署了《明清时期“一带一路”编研出版工程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优势互补,打造厚重的编研成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 项目的编纂出版和研究开发工作,努力在服务国家中心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明清档案的独特作用。‎ ‎【篇四】‎ 互联网+传统工作成为当下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为众多领域和技术开辟了新路,正在逐渐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引领创新发展的“新常态”。以档案的基础工作为例,互联网时代赋予档案整理新的内涵,档案整理模式从重史料整理到信息整理,再到知识整理的转变,突破了传统档案整理分散繁杂、条块分割的障碍,既保持传统档案整理方法的优势,又充分吸收互联网新兴技术,保证档案整理方法的有效性、科学性。‎ 档案整理方法的现状 档案整理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体系,通过一系列手段将收集来的文件材料科学地组织,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零散形成的文件经过归档整理,建立文件之间的联系,才能成为真正的档案。‎ 按“卷”进行整理,是最为传统的整理方法。通过全宗、案卷、卷内目录、文件顺序整理,使若干互有联系的文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最大程度上保持文件之间的原始关系。把上年度形成的大量文件材料,按照年度、问题(机构)、保管期限等标准进行分类组合、系统排列、逐页编号、拟写案卷题名,编制案卷和卷内文件目录,从而实现对文件的系统化,为查询利用提供检索途径。这样做的缺点是组卷操作比较繁琐;拟写案卷名主观性较强,靠人的意识判断;调用查档费时,复印扫描不便,保密性差。‎ 按“件”进行整理,无须组卷、拟写标题,只有一个检索层次,提供与文件题名有关的关键词、文号、档号、责任者、时间等元素,计算机就能迅速查到所需文件,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错检、漏检和无法检索等情况,提高档案查准率和检索速度。以“件”为单位整理,量大分散,容易疏漏。档案实体与档案历史联系是分离的,文件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在利用时不便提供系列文件。‎ ‎“互联网+”为档案整理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传统模式下,档案物质结构、历史联系形式单一,实体集合的排序只能运用一种整理原则对文件实体集合进行排序。如采用“来源原则”的文件实体排序,文件间联系被固定,不能对某个问题的事由进行分析,只能打破原来的整理模式,采用新的排序。‎ 在数字化环境下,档案的文件实体和历史记录可通过电子的形式实现多维联系,形成“文件的实际集合”和“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的物质共同体。“文件实体”与“档案历史联系”分离的整理技术,不再受文件实体的束缚,档案整理原则从单一的“来源原则”,发展为“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多元的“历史原则”。‎ 文件实体排列的突破意味着通过计算机逻辑联接参与多种排序,将归档文件的正文和相关检索信息同时输入计算机,以多种检索途径实现档案的排列与组合,简化了传统人工分类、组卷时考虑的逻辑联系等方法,直接用计算机来解决人脑对海量文件记忆与检索的难题,为档案整理摆脱传统观念和手工操作奠定基础。‎ ‎“互联网+”档案整理方法的运用 传统档案整理方法主要依赖档案人的主观经验,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法则和逻辑,用大数据分析搭建技术系统,让整理的全过程都有数据支撑,通过软件平台对档案的信息收集、鉴定分类、共享利用、舆情监测抓取、分析,再集中授权、分类处理、精准推送,从而实现全方位采集、深度加工和全流程控制的智能化分类。‎ ‎“互联网+”档案整理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叠加,也不是一个僵化的网络系统,而是档案整理方法数据化、智能化的过程和体系。将互联网思维贯穿于归档整理的全过程,可以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根据档案的特点,将各阶段产生的归档文件按照一定的规律梳理,建立一套指标完备的参照系统,依据档案著录规则、分类标引规则、主题标引规则、档案分类法、档案主题词表、机读目录后控标准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档案整理的实践,形成树状结构的标准化信息。通过数据库信息处理生成,将自由词转换为主题词和分类号,实现自动标引,编排特定关系文件组在相应盒中,全程控制归档文件材料的鉴定、分类、装盒、入库工作,同期跟进校验和统计,监测反馈后期利用效果。‎ ‎“互联网+”档案整理方法的优势体现在:减少琐碎的手工劳动,提高效率;自动编排校验,同步建档,减少组卷主观性性;档案分类标准化、组合规范化、排列有序化;节省优化库藏空间,查阅方便快捷。‎ 归根结底,数据化、智能化是为了让操作变得更简单、更方便,提高档案整理标准,做优做精,追求效率和品质。信息时代“互联网+”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了档案整理实务,进一步推动归档文件整理的升级,以便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篇五】‎ 高校信息公开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是民主公开制度在学校内的应用。高校档案中包含大量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档案公开的程度是衡量一所高校信息公开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和主要途径,公开的内容公众是否满意,公开的方式公众是否接受,不但对高校信息公开整体绩效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对档案事业自身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在我国近现代教育、科研、人文等诸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反映了**大学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历史,是我国近现代教育的缩影,社会各界也对其馆藏档案公开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以**大学档案馆为例,探索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信息公开的方式和方法。‎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标准和现状 ‎**大学档案馆的馆藏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年代久远的特点。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档案239144卷,其中有明清档案162卷,1949年之前的档案14111卷。其中不乏珍品,如1898年孙家鼐奏复筹办大学堂情形折,京师大学堂章程,1916—‎ ‎1919年**大学先后成立政法学会、国史研究会、音乐会、辩论会、速记学会书法研究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的章程及会员名册,在北大学习或任教的著名教授、学者、科学家、革命者等人的学籍和照片,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材料及获奖证书,燕京大学建筑项目图纸等。为了保护这批珍贵的历史档案,**大学档案馆以档案价值的双重鉴定为基础,形成了“形成年代—分类—利用需求”三位一体的数字化优先级考评标准。‎ 首先,档案的形成年代是决定档案数字化优先顺序的最主要因素。比如,京师大学堂时期的文书档案,以其“百岁高龄”和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特殊研究价值成为数字化的重点对象。‎ 其次,档案的实体分类也是数字化服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档案馆隶属于高校的各个内部组织,各内部组织不具有独立的行政权力和经济能力,在数字化过程中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优先选择1~2个具有代表性的档案系列进行数字化,在取得一定成果后再逐步将数字化做深、做广,也是高校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再次,**大学档案馆对近年来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了统计,针对集中申请公开的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比如,随着学校基本建设投入的增加,工程图纸等基建档案的利用率大幅提高,档案馆建立了“基建档案数字化项目”。项目不但有效延长了各种基建蓝图、底图的寿命,而且强调数字化图纸利用的领导审批制度,坚持单位签章和主管领导签字二者缺一不可的利用制度,加强了数字档案利用的规范控制。这样既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有用性和安全性不受破坏,同时又做到了档案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公开。‎ 数字档案资源的信息公开服务 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对学校、社会和个人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真实反映了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历程,是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的有力凭证。**大学档案馆将馆藏学生档案进行了全面收集、著录、原文扫描等数据处理工作,建立了**大学学生档案数据库(以下简称“学生档案数据库”),在数字档案公开方面做了探索性尝试和服务。‎ ‎1.学生档案信息公开的对象及方式 学生档案数据库包含了**大学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和照片,共分为3个子系统:数据库信息检索子系统、学生名册原文子系统和学生成绩册原文子系统。通过分层次的系统设计实现了档案信息与原文的分级管理,有效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利用需求,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为校园文化发展和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服务。‎ 根据我国法律中对“个人隐私”的相关规定,档案馆对学生档案中的录取名册、毕业生名册、同学录以及个人成绩册进行了数字化。应用“主信息项提取法”和“分段数量统计法”对档案中包含的内容信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统计,总结出21个核心数据集以及对应的字段,以此作为学生档案信息公开的主要对象。‎ 在学生档案信息公开方式上,**大学档案馆选择“档案全文、部分原文以及记载的特定内容”相结合的公开方式。档案工作者可根据用户特点和需求增加或删除检索项,实现对用户权限的控制,同时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安全。并且在传统简单查询、组合查询的基础上实现扩展性检索,增加“新旧地名比照”繁简字对照“形似字提示”‎ 等服务,提高用户检索的查全率、查准率和易操作性。‎ ‎2.学生档案信息公开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详细列举了19类不宜对社会开放的档案。以此为依据,**大学制定了严格的学生档案信息公开原则。‎ 首先,坚持学生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原则,即学生档案数据库在信息源收集和选取阶段必须做到馆藏中每个学生的信息尽可能完整,避免因为信息缺失而造成的片面性误解。其次,坚持准确性原则,严肃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信息,对档案来源进行严格鉴定,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对比,确保录入信息的准确性。特别是对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休、退、复、转及专业变更等学籍异动情况做出准确的标注。最后,坚持精炼性原则,禁止将各类档案中学生信息照搬照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根据学科史、教育史的科学规范和基本规律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出最主要的信息并录入数据库中。以此为基础,对保存在不同档案卷宗中的同一学生信息进行审查鉴定后整合成一条完整的学生信息,确保数字档案自身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更有效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发展情况。‎ ‎3.学生档案信息公开后的利用限制问题 ‎“档案公布权”作为档案的批准权利,是只有档案馆才拥有的一项法律授权。在学生档案信息公开后,档案虽然已经解除密级,公众通过合法手续可以直接到档案馆(室)查询档案信息、知晓档案内容,但是这种利用是有前提条件的。现实档案工作中,利用者必须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介绍信、委托书等)才可以利用。同时,这种利用也是有限制的,公众只有利用权没有公布权,如果没有档案馆的批准,利用者不能将档案全部或部分原文公布。因此,**大学档案馆在提供数字档案资源利用的同时,对档案利用和公布的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利用者在档案馆工作人员授权下利用并复制档案后,需要签署一份“档案利用承诺书”,规定“本馆所藏档案,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档案馆馆长书面同意不得向社会公布;部分引用档案内容时应注明‘档案馆收藏’的字样和该档案档号”,“凡不遵守承诺书内容的做法,均视为违约,档案馆有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约责任人追责”。‎ 最后,针对信息公开的要求,学生档案数据库具有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基础数据分析工作,如各时期的毕业生数量,学生来源的区域分布等。统计的结果不在限制利用的范围内,可以以报表的形式供利用者参考,也可以以出版物的形式为整个社会服务。‎ 面临问题和经验总结 ‎**大学档案馆依据其学校资源优势和馆藏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数字档案资源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档案信息公开服务。将学校及社会层面的信息公开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利用服务,在高校档案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档案公开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在取得成功实践经验的同时,仍旧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高校档案馆应该积极参与数字校园、无缝对接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和服务工作。对于在现行期已经公开的信息,归档后不再进行重新定密,保证档案公开与高校信息公开的一致性,避免资源的浪费。‎ 其次,应该积极开展期满档案鉴定工作,对保存期满、可开放的档案进行公开,对于保存期超过30年,但部分内容不适合公开的档案采用数字档案技术隐去其中不适合公开部分,同时采用档案数据库和档案节录手段将可以公开的部分及时向社会公共开放利用。‎ 再次,高校档案馆要吸收和借鉴信息公开方面的科学理念,完善档案救济制度,实现“有权利必有救济”的档案公开制度。目前,公众在利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可以直接向学校的信息公开部门提出意见,申请行政救济。目前,一些高校档案馆不受此类制度的约束,常常以“处于保密期档案不公开”为借口,规避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大大影响了档案部门的形象和学校整体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因此,必须建立同学校信息公开部门相一致的救济制度,“规定档案利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明确规定档案形成部门的责任与违规处理办法,公众与档案馆需要互相监督,才能提高档案公开的透明度” 。‎ ‎【篇六】‎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场所,是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各级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国家档案馆发挥档案资源资政育人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档案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档案部门文化形象、服务形象的重要窗口。‎ 积极探索 稳步推进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十二五”以来,**省各级档案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支持下,切实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与此同时,充分挖掘档案资源,大力推动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有效发挥了档案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完善了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概括起来,全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较之过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受重视。各级档案部门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纳入目标管理,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出台系列管理制度,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保障。尤其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67家县级综合档案馆、42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档案馆以及新建的8家市级档案馆,在建设过程中均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作为“标配”,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具规模。目前,**省省、市(州)、县(市、区)建成的202家国家综合档案馆均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积达4.4万余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共举办展览269次,接待参观者79万余人次。**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师范大学、**工业学院等高等学校档案馆也开辟了专门阵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挥育人功能。‎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趋规范。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和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规范》以及《**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省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等,促进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趋于规范化、标准化。‎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有特色。**省各级各类档案馆纷纷围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地方特色,举办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档案展览,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如,《百年**》《**名人》《**故事》《千年盐都?精彩**》《百年沧桑话德阳》《**抗战记忆》《中国酒城?醉美**》《穿越时空见证历史——乐山百年光影珍藏图片展》《伟人故里?魅力广安》《辛亥川大:辛亥革命时期的**大学师生》等档案展览,深受观众喜爱。‎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显活力。各地通过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合作,积极拓展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服务功能,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既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又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增强了全社会档案意识,促进了档案工作纵深发展。**省委党校先后组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和**省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首期培训班学员到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遂宁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命名为“遂宁市地方发展史社科普及基地”“学生人文教育基地”,乐山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命名为“乐山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现场教学点”“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深化认识明确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思路 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必须结合档案馆的职能定位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地位与作用,在建设工作中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思路。‎ 把握要求,正确导向。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部署要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紧紧抓住建设、管理、使用三个关键环节,更好地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服务,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为实现**“两个跨域”、谱写中国梦**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围绕中心,服务社会。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地方发展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是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原则。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通过向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科学知识教育,以及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教育,激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国情感、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掌握相关知识,进一步为党和政府各项事业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传承文明,以文化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深入挖掘档案资源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拓展传播路径,开发独特的文化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好地教育、引导、影响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切实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文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 彰显作为,提升影响。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五位一体”功能的重要方面,是提升档案工作社会认同度和公众影响力的重要抓手。要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展览展示,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教育效果,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成为档案馆的一个独特品牌,使其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又一张靓丽名片。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围绕中心大局,举办多样化展览展示,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刷新档案工作的存在感,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档案馆事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突破传统的档案工作思维模式和实践模式,坚持全方位创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档案事业发展新走向,积极探索促进“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与档案工作有效嫁接、深度融合。要以开明开放的胸襟和积极稳妥的步伐,以有利于档案资源收集、保管、利用、安全为目的,围绕中心和大局,大力拓展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广度、深度,与有关方面紧密合作、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促进档案事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突出重点 增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实效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当前,要深入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办法》和《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等规定和要求,认真落实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全省档案馆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全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水平。‎ 统筹兼顾,抓好系统谋划。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融入同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总体框架,摆上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议事日程。档案部门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主动争取有关各方面的支持,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加强档案馆新馆建设、完善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提升档案馆服务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工作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全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规范有序地健康发展。‎ 注重收集,抓好资源建设。翔实丰富的档案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坚实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基地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生命力。档案资源建设水平决定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爱爱国主义教育地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要依法收集、广泛征集与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关的档案资料,将蕴含革命传统、民族文化、地方特色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接收进馆,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档案资源体系,努力做到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富有特色,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提升基地的层次和品位。‎ 主动作为,抓好规范管理。按照《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新馆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新馆建设总体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档案馆新建、改建或扩建暂时有困难的,应主动适应互联网广泛普及的发展趋势,建设网上展馆。着力规范内部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办法,健全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发展活力。建设好宣传队伍,配备专兼职创意、制作、讲解人员,定期开展多层次培训,不断提升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创作能力、策划水平和讲解技能。‎ 提档升级,抓好品牌建设。如果推动力是外力,感召力则是内生动力。教育品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与发展的灵魂,代表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水平与公众的认可程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知名度和公众认可度是其追求的目标。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树立精品意识,集思广益,科学策划,精益求精,开展一批富有地方特色,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主题教育活动,并不断加以完善,着力培育爱国主义教育精品,使之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突出主题,抓好宣传推介。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要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介作用,实现与社会的零距离,扩大档案馆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宣传推介要通盘考虑和整体规划,统筹谋划好日常宣传与重大活动宣传、临时宣传与长期宣传、面上宣传与本地宣传、常规性宣传与阶段性宣传。同时,要兼顾不同受众、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宣传,力求既有一定的规模和声势,又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借势借力,抓好共建共享。各级档案部门要主动作为,抢抓机遇,借势借力,乘势而上,全面推进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教基地建设。要争取宣传部门支持,进一步规范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项建设与管理,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水平,争取发改、国土、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支持,做好档案馆建设的项目编制、土地征用、建设规划;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运行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完善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满足免费开放、正常运行维护、持续发展的需要。要联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共同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和档案宣传,推动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品牌建设,联合教育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共建共育制度,依托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与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建立联系制度,将参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计划,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区等联手共建教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动,与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以及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机构搭建跨区域、跨行业资源共享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相关文档